CN207882482U -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2482U
CN207882482U CN201820314870.XU CN201820314870U CN207882482U CN 207882482 U CN207882482 U CN 207882482U CN 201820314870 U CN201820314870 U CN 201820314870U CN 207882482 U CN207882482 U CN 207882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side
reflecting surface
emitting surface
l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48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俊毅
陈蔚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48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2482U/zh
Priority to TW107203307U priority patent/TWM56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2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2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背光模块包括导光组件、光源与光学膜片,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其中,利用导光组件于其导光本体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数导光发丝纹的出光面结构,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自入光侧朝反入光侧方向递增,导光本体的反射面形成多个反射面微结构,使通过导光组件出光的色差能够调和至较佳的状态。

Description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如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中的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现有的显示设备中,其主要利用背光模块(BacklightUnit,BLU)对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已知的背光模块的组成构造主要包括导光板(或导光膜)、光源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光源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外,所述光学膜片设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外侧。该显示面板则设置于该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外侧。
藉此,利用光源发出的光线自导光板的入光侧面入射至导光板内部,藉由导光板的全反射功能,使入射的光朝导光板相对于入光侧面的另一侧方向传递,同时在光线传递的过程中,搭配反射面的多个微结构而产生不同的反射角度后,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的出光面后分散发出,接续通过所述该光学膜片提供光散射或增亮功能,以期以对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均匀的背光源。
在已知众多的显示设备中,部分显示设备利用其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于反射面形成多个V形微结构,改变光线自导光板射出后的出光角度及光指向性,进而提高出光效率与均匀性。惟导光板于其反射面形成多数个V形微结构,易使得通过导光板出光的光线,其色差在靠近入光侧面的位置呈蓝化的状态较不显著,在远离入光侧面的位置呈蓝化的状态较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组件、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设备,解决现有导光组件出光的色差蓝化等问题。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组件包括:
导光本体,其包括出光面以及反射面,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本体相对两侧,该导光本体于该出光面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为入光侧以及反入光侧;
出光面微结构,形成于该导光本体的出光面,该出光面微结构包括多个导光发丝纹,多个所述导光发丝纹实质垂直于该入光侧的方向自该出光面邻近该入光侧处延伸至邻近该反入光侧,且该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自入光侧朝反入光侧方向递增;以及
多个反射面微结构,分布形成于该导光本体的反射面。
如上所述的导光组件中,该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在0.1μm~0.4μm之间且包括端点值。
如上所述的导光组件中,所述导光本体为导光板或导光膜。
如上所述的导光组件中,所述反射面微结构为凸出该反射面的凸状体或自该反射面内凹的凹部。
如上所述的导光组件中,所述反射面微结构包括光学基部以及二个光学侧部,该光学基部包括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该第一光学面面向该入光侧,该第二光学面面向相对于该入光侧的另一侧,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为相异倾斜方向的斜面且形成非对称状,该二个光学侧部分别位于该光学基部的两侧,该第一光学面相对于该反射面具有第一夹角,该第二光学面相对于该反射面具有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二夹角为锐角,且该第一夹角大于该第二夹角。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的背光模块包括:
如上所述的导光组件;
光源,设于该导光组件的入光侧外;以及
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于该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外侧。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设于该背光模块的所述光学膜片外侧。
藉由前述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等创作,其主要利用导光本体的反射面形成反射面微结构搭配出光面形成包括多数导光发丝纹的出光面微结构等构造。藉以在光自导光本体的入光侧射入后,利用位于导光本体的反射面的多个反射面微结构改变光线的出光角度,使光线自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出光时能偏向垂直于出光面的正向方向射出而提高辉度。另该导光本体的出光面形成包括多个导光发丝纹的出光面微结构,使导光本体的出光面产生雾化效果,改善亮点问题。
更重要的是,该导光组件位于反射面的反射面微结构虽会使入射光中呈大角度出光的黄光较快反射出,使出光的色差由黄至蓝而呈现蓝化,但是该导光本体的出光面形成的出光面微结构利用其实质垂直于该入光侧的方向自邻近入光侧处延伸至邻近反入光侧处的多个导光发丝纹,且该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自入光侧朝反入光侧方向递增等构造,使前述原本色差蓝化的光藉利用导光发丝纹的黄化作用调和色差,让通过导光组件出光的色差能够调和至较佳的状态,进而使背光模块能够提供较佳的背光源,以及使显示设备具备优异的影像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光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导光组件实施例的仰视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及图2所示导光组件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增加光学膜片数量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的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光组件、背光模块与显示设备,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至图3以及图4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导光组件10的数种实施例,由这些附图可见,该导光组件10包括导光本体11、出光面微结构12以及多个反射面微结构13、13A。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导光本体11可为板体型式的导光板或为膜片型式的导光膜,该导光本体11包括出光面111以及反射面112,该出光面111与该反射面112分别位于该导光本体11相对两侧,该导光本体11于该出光面111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为入光侧113以及反入光侧114。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出光面微结构12形成于该导光本体11的出光面111,该出光面微结构12包括有多个导光发丝纹121,多个所述导光发丝纹121实质垂直于该入光侧113的方向自该出光面111邻近该入光侧113处延伸至邻近该反入光侧114,使该导光本体11的出光面111形成粗糙表面,该出光面微结构12的多个所述导光发丝纹121的粗糙度自入光侧113朝反入光侧114方向递增。于本实施例中,该出光面微结构12的粗糙度在0.1μm~0.4μm之间且包括端点值。该出光面微结构12的粗糙度依据光通过导光组件10的色差需求调整。
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所述反射面微结构13、13A分布形成于该导光本体11的反射面112,所述反射面微结构13、13A可以是凸出该反射面112的凸状体,或是自该反射面112内凹的凹部。基本上,所述反射面微结构13、13A包括光学基部以及二个光学侧部133,该光学基部包括第一光学面131、131A与第二光学面132、132A,该第一光学面131、131A面向该入光侧113,该第二光学面132、132A面向相对于该入光侧113的另一侧,该第一光学面131、131A与该第二光学面132、132A为相异倾斜方向的斜面且形成非对称状,该二个光学侧部133分别位于该光学基部的两侧,该第一光学面131、131A相对于该反射面112具有第一夹角θ1,该第二光学面132、132A相对于该反射面112具有第二夹角θ2,该第一夹角θ1与该第二夹角θ2皆为锐角,且该第一夹角θ1大于该第二夹角θ2。
关于所述反射面微结构13、13A中的光学侧部133构造,以图2及图3所示凸状体的反射面微结构13为例,配合参看图2,所述光学侧部133各包括第一光学面单元134与第二光学面单元135,所述第一光学面单元134与所述第二光学面单元135为相异倾斜方向的光学表面,所述第一光学面单元134连接该第一光学面131及该反射面112,所述第二光学面单元135连接该第二光学面132及该反射面112。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导光组件10利用其导光本体11的反射面112形成反射面微结构13搭配出光面111形成包括多数导光发丝纹121的出光面微结构12等构造,当光线自入光侧113入射至导光本体11内部后并朝向反入光侧114方向的传递过程中,利用位于反射面112的多个反射面微结构13,且所述反射面微结构13的面向入光侧113的第一光学面131与面向反入光侧114的第二光学面132为相异倾斜方向的斜面且形成非对称状,第一光学面131较第二光学面132陡峭,能改变光线被反射面112反射后的出光角度,使光线自导光组件10的出光面111出光时,能更为偏向垂直于出光面111的正向方向射出而提高辉度。另一方面,该导光本体11的出光面111形成包括多个导光发丝纹121的出光面微结构12,能使导光本体11的出光面111产生雾化效果而改善亮点问题。
除上所述功能外,该导光组件10位于反射面112的反射面微结构13虽会使入射光中呈大角度出光的黄光较快反射出,使出光的色差由黄至蓝而呈现蓝化,但是该导光本体11的出光面111形成的出光面微结构12利用其实质垂直于该入光侧113的方向且自邻近入光侧113处延伸至邻近反入光侧114处的多个导光发丝纹121,且该出光面微结构12的粗糙度自入光侧113朝反入光侧114方向递增的构造,使原本色差蓝化的光线藉利用导光发丝纹121的黄化作用而调和色差,使通过导光组件10出光的色差能够调和至较佳的状态。而且藉由该出光面微结构12的多个所述导光发丝纹121的粗糙度自入光侧113朝反入光侧114方向递增的构造,使得黄化作用愈来愈明显,以调和原本色差效果从靠近入光侧113到远离入光侧113的逐渐蓝化现象。
如图5及图6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实施例,该背光模块包括导光组件10、光源20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膜片30。该导光组件10的形状构造如前述各实施例揭露的导光组件10构造,于此不再赘述。该光源20设于该导光组件10的入光侧113的外侧,且该光源20的出光方向朝向该入光侧113。所述光学膜片30则设于该导光组件10的出光面111外侧。如图6所示,当所述光学膜片30的数量为复数时,复数个所述光学膜片30依序迭置排列于该导光组件10的出光面111外侧。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能使该光源20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组件10内部的全反射而均匀散射,并利用分别位于导光本体的反射面112的反射面微结构13与位于出光面111的包括多数导光发丝纹121的出光面微结构12的结合所提供的调和色差功能等。使通过导光组件10的出光面111射出的光线接再通过所述光学膜片30提供增亮或均匀扩散等性能,提升背光模块整体的光学性能。
如图7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显示设备的实施例,该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40,该背光模块的组成构造如前述,于此不再赘述,该显示面板40可为液晶式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40设于该背光模块的所述光学膜片30外侧,并藉由该背光模块对该显示面板40显示画面时提供必须的背光源。
以上所述仅是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的技术内容作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导光组件
11:导光本体 111:出光面
112:反射面 113:入光侧
114:反入光侧
12:出光面微结构 121:导光发丝纹
13、13A:反射面微结构 131、131A:第一光学面
132、132A:第二光学面 133:光学侧部
134:第一光学面单元 135:第二光学面单元
θ1:第一夹角 θ2:第二夹角
20:光源
30:光学膜片
40:显示面板

Claims (8)

1.一种导光组件,包括:
导光本体,其包括出光面以及反射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反射面分别位于所述导光本体相对两侧,所述导光本体于所述出光面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为入光侧以及反入光侧;
出光面微结构,形成于所述导光本体的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微结构包括有多个导光发丝纹,所述多个导光发丝纹实质垂直于所述入光侧的方向自所述出光面邻近所述入光侧处延伸至邻近所述反入光侧,且所述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自入光侧朝反入光侧方向递增;以及
多个反射面微结构,分布形成于所述导光本体的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中,所述出光面微结构的粗糙度在0.1μm~0.4μm之间且包括端点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本体为导光板或导光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本体为导光板或导光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面微结构为凸出所述反射面的凸状体或自所述反射面内凹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面微结构包括光学基部以及二个光学侧部,所述光学基部包括第一光学面与第二光学面,所述第一光学面面向所述入光侧,所述第二光学面面向相对于所述入光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光学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面为相异倾斜方向的斜面且形成非对称状,所述二个光学侧部分别位于所述光学基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光学面相对于所述反射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光学面相对于所述反射面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7.一种背光模块,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
光源,设于所述导光组件的入光侧外;以及
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导光组件的出光面外侧。
8.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块的所述光学膜片外侧。
CN201820314870.XU 2018-03-07 2018-03-07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07882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4870.XU CN20788248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TW107203307U TWM564174U (zh) 2018-03-07 2018-03-14 導光元件、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4870.XU CN20788248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2482U true CN207882482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49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4870.XU Active CN207882482U (zh) 2018-03-07 2018-03-07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2482U (zh)
TW (1) TWM564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268A (zh) * 2021-09-30 2021-12-17 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的网点结构、撞针结构以及撞点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3447B (zh) * 2019-03-28 2020-05-11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膜、導光板、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5268A (zh) * 2021-09-30 2021-12-17 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的网点结构、撞针结构以及撞点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174U (zh) 2018-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5754B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02282415B (zh) 导光体、隐蔽构造体以及具有它们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JP2019219684A (ja) 均一な画像を表示するコンパクトな頭部装着型表示システム
US7434976B2 (en)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with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having deflection patterns
CN110692011A (zh) 具有自由看视模式和受限看视模式的显示屏
CN207882482U (zh) 导光组件、背光模块及显示设备
CN101842738A (zh) 用于lcd背光单元的导光面板以及lcd背光单元
US20210231856A1 (en) Optical Collimation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70230216A1 (en) Prismatic light-guide plat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that enable the provision of good-quality planar light source
US747135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nformation device
CN101576683A (zh) 显示装置
CN209946442U (zh) 一种通孔处设置缺口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551559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optical assembly
CN105652490A (zh) 一种显示眼镜及其驱动方法
JPWO2014041689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CN205679890U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2018205414A (ja) 光学構造体、表示装置
CN106297582A (zh) 一种光学结构和拼接显示面板
CN101183192B (zh) 背光模组
CN103675988A (zh) 一种导光板及制备方法、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100406999C (zh)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Lee et al. 5.3: Invited Paper: AH‐IPS, Superb Display for Mobile Device
CN107463022A (zh) 显示面板及平视显示装置
CN208156318U (zh)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
CN106199790A (zh) 一种复合光学增亮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