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7532U -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 Google Patents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7532U
CN207867532U CN201820329996.4U CN201820329996U CN207867532U CN 207867532 U CN207867532 U CN 207867532U CN 201820329996 U CN201820329996 U CN 201820329996U CN 207867532 U CN207867532 U CN 207867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afety check
operation management
user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99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宁
吴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adu Marketing Data Servic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adu Marketing Data Ser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adu Marketing Data Ser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adu Marketing Data Servic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299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7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7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7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该系统包括:实名认证装置用于辅助完成实名认证;公安部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身份信息和黑名单信息,以及实时接收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目标信息;第三方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第三方数据;安检运营管理装置用于根据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使用户按照分类结果进入目标安检通道进行安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通过分类安检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安检效率,并且快速安检通道中减少了安检人员的驻守,减少了人工人本,缓解了现有的安检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安防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背景技术
现行轨道交通安检主要借鉴机场安检模式,机场安检可以将其分为检查人、检查物两块。检查人主要是检查是不是护照上的本人,身上是否携带违禁物品。检查的方法主要是,人工确认是否与照片相符,将身上的金属配件等东西卸下放在托盘中,过安检门,再由工作人员用探测棒扫一遍。
对物检查又可分为对随身物品的检查和对托运物品的检查。针对随身行李安检主要是对过安检门时要求放在托盘中物品的检查:大部分机场要求取出包里的电脑(如果有),单独放在安检托盘里,过X射线安检仪;取出液体单独封袋(如果有)接受开瓶检查。国内机场禁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少量旅行自用的化妆品,容器容积不得超过100毫升;随身手提行李过X射线安检仪;如果有嫌疑,则安检人员将行李重新过X光机,或者手工开箱检查;发现可疑物,进行专业处置。
由于轨道交通一般不涉及托运物品,在此只做简单的介绍:针对托运行李安检主要是旅客在值机口交运托运行李;运行李安检分为前端安检和远端安检两种方式,目前大型机场都采用远端安检的方式,比如首都机场T3采用5级安检方式;如果托运行李有问题,则需要在旅客登机前和乘客取得联系,我国规定开箱检查必须在旅客到场的情况下进行。
首先,地铁相比机场乘客数量明显较大,沿用机场安检模式将导致地铁乘客大量滞留于安检点;其次,地铁安检点多且范围广,导致安检人员投入大,安检人员费用支出占了整个安检成本的大部分。
综上,传统的安检方式效率低,需要大量安检人员,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以缓解现有的安检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实名认证装置,公安部装置和第三方装置,其中,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分别与所述实名认证装置,所述公安部装置,所述第三方装置连接;
所述实名认证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属性信息,并将所述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属性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其中,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人脸图像信息,身份证信息;
所述公安部装置用于向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所述身份信息和黑名单信息,以及实时接收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通行记录信息和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提醒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
所述第三方装置用于向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第三方数据;
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根据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使所述用户按照所述分类结果进入目标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其中,所述分类结果包括: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快速安检通道人群,所述目标安检通道包括以下任一种:人物同检通道,快速安检通道。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实名认证装置包括:自助实名认证设备或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自助实名认证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并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以此确保本人持有有效证件完成实名认证,得到实名实体卡;
所述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所述实名认证,得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人物同检通道包括:X光机,第一金属探测门,动态人脸识别装置和第一扣费闸机;
所述X光机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携带的行李;
所述第一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所述人物同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所述动态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探测门后方,用于抓拍所述用户的第一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黑名单信息进行对比,当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黑名单信息匹配时,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所述第一扣费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票卡介质,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其中,所述票卡介质包括:所述实名实体卡,所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未实名实体卡。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一快速安检通道或第二快速安检通道,所述第一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二金属探测门和复用闸机,所述第二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三金属探测门,专用闸机和第二扣费闸机;
所述第二金属探测门和所述第三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对应的快速安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所述复用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检测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且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所述复用闸机还用于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所述专用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检测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且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所述专用闸机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到达所述第二扣费闸机;
所述第二扣费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专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一读卡器,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和第一开闸设备;
所述第一读卡器用于读取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人证核验设备;
所述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读卡器发送的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分类结果和所述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分类结果确定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通行许可,并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从所述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所述持卡人的第二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通行许可且所述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所述第一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通行,并将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复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二读卡器,第二人证核验设备,扣费设备和第二开闸设备;
所述第二读卡器用于读取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人证核验设备;
所述第二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二读卡器,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读卡器发送的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分类结果和所述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分类结果确定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通行许可,并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从所述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所述持卡人的第三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三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通行许可且所述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三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所述扣费设备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控制所述第二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通行,并将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包括:分类模块和管理模块;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分类结果;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分类结果并管理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可视化监控设备;
所述可视化监控设备与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记录信息,以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其中,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包括:进站时间,乘坐区间信息,人脸图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读卡器和所述第二读卡器至少能够读取IC卡,通行二维码,NFC虚拟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类安检点,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该系统包括: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实名认证装置,公安部装置和第三方装置,其中,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分别与实名认证装置,公安部装置,第三方装置连接;实名认证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属性信息,并将属性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属性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其中,属性信息至少包括:人脸图像信息,身份证信息;公安部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身份信息和黑名单信息,以及实时接收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包括:通行记录信息和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用于提醒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第三方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第三方数据;安检运营管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根据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使用户按照分类结果进入目标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其中,分类结果包括: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快速安检通道人群,目标安检通道包括以下任一种:人物同检通道,快速安检通道。
现有的安检方式中,一般沿用机场安检的模式,分别检查人和检查物两块,物品经过X光机,人通过金属探测门,在通过扣费闸机进站,该安检方式效率低,安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安检人员,人工成本高。与现有的安检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中,先通过实名认证装置和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然后,安检运营管理装置通过公安部装置和第三方装置发送的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将用户分为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和快速安检通道人群,进而,用户根据自身的分类结果通过相应的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出行。分类安检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安检效率,并且快速安检通道中减少了安检人员的驻守,减少了人工人本,能够与公安部装置进行信息交互,为公安部门的抓捕工作提供支持,缓解了现有的安检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物同检通道和第一快速安检通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物同检通道和第二快速安检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参考图1,该系统包括:安检运营管理装置11,实名认证装置12,公安部装置13和第三方装置14,其中,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分别与实名认证装置,公安部装置,第三方装置连接;
实名认证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属性信息,并将属性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属性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其中,属性信息至少包括:人脸图像信息,身份证信息;
公安部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身份信息和黑名单信息,以及实时接收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包括:通行记录信息和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用于提醒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
第三方装置用于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第三方数据;
安检运营管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根据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使用户按照分类结果进入目标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其中,分类结果包括: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快速安检通道人群,目标安检通道包括以下任一种:人物同检通道,快速安检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中设置有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实名认证和各站点通道管理功能,是分类安检系统核心功能逻辑处理、数据交互、第三方系统对接的综合管理平台。
该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与公安部装置能够通过接口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该分类安检系统中的实名认证装置能够接收用户的属性信息,并将属性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属性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就完成了实名认证。
另外,公安部装置会向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黑名单信息,同时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也会接收第三方装置发送的第三方数据,进而,安检运营管理装置根据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包括未实名认证人群,携带大件行李人群,已实名认证但存在危险的人群等)和快速安检通道人群,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只能通过人物同检通道进行安检出行,而快速安检通道人群能够通过快速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出行,该快速安检通道提供了一种快速过闸机服务的专用通道,简单,方便;而人物同检通道为传统的安检通道,用户通过金属检测门,行李通过X光机,进而过闸机进站。两种安检通道的设置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安检效率。并且,使用两种安检通道在进行安检时,得到的通行记录信息和报警信息会通过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至公安部装置,以使公安部门进行抓捕工作。
现有的安检方式中,一般沿用机场安检的模式,分别检查人和检查物两块,物品经过X光机,人通过金属探测门,在通过扣费闸机进站,该安检方式效率低,安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安检人员,人工成本高。与现有的安检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中,先通过实名认证装置和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对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然后,安检运营管理装置通过公安部装置和第三方装置发送的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将用户分为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和快速安检通道人群,进而,用户根据自身的分类结果通过相应的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出行。分类安检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安检效率,并且快速安检通道中减少了安检人员的驻守,减少了人工人本,能够与公安部装置进行信息交互,为公安部门的抓捕工作提供支持,缓解了现有的安检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对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进行分类安检的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下面对其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可选地,实名认证装置包括:自助实名认证设备或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
自助实名认证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并识别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以此确保本人持有有效证件完成实名认证,得到实名实体卡;
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得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名认证装置可以为自助实名认证设备,也可以为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
针对目前车票无实名注册途径或认证过程繁冗、环境因素导致成功率低等问题,通过提升车票介质数据快速交互能力、电容式触摸显示屏执行效率,优化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终端设备人体工程学布局、语音提示报警系统合理性,采用生物信息无感知捕捉技术、生物信息图像化技术、脸谱图像数据特征化处理技术、生物信息特征值系统提炼技术、信息无损化加密、压缩大数据样本存储及自动智能传输技术、语言指令识别技术、双校验机制网络传输机制,研制包含介质读写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红外距离感应技术的自助实名认证设备,解决乘客实名认证自助化和高效化问题。
该实名认证的过程是由用户发起的,用户手持身份证到达自助实名认证设备位置处,自助实名认证设备会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必须是活体的),并识别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并得到实名实体卡。
另外,用户还可以在自身的移动终端上下载智慧安检APP,打开智慧安检APP时,需要指纹解锁,获取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而,获取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与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成功后,完成所述实名认证,得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当用户使用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时,通过指纹解锁云卡APP,解锁成功后,就能同时得到根据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生成的通行二维码,通过该通行二维码(即实名账户)实现快速安检。
智慧安检APP是用户验证分类安检通道通行许可的新型票卡工具,对于已实名认证且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块计算结果,得出具备分类安检绿色许可的用户,智慧安检APP获取可通行分类安检通道的提醒,智慧安检APP与受理终端(即闸机)可使用NFC、二维码等方式进行验证,实现原理是智慧安检APP在后台获取票卡信息及绿色通道许可,通过多种过程加密技术封装用户信息,在智慧安检APP以NFC、二维码等方式生成验证标签,用户在人证核验设备上的读写器、扫描设备等装置进行核验用户信息。
另外,对于安检人员,还有安检人员现场管理系统。安检人员现场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识别分类安检通道中乘客身份存疑的人员进行提醒,对于已实名且具备分类安检许可的用户通过人证核验设备时,安检人员现场管理系统将收到信息推送,提醒安检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人物同检通道包括:X光机,第一金属探测门,动态人脸识别装置和第一扣费闸机;
X光机用于检测用户携带的行李;
第一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人物同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动态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第一金属探测门后方,用于抓拍用户的第一人脸图像,并将第一人脸图像与黑名单信息进行对比,当第一人脸图像与黑名单信息匹配时,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第一扣费闸机用于识别用户的票卡介质,并根据用户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其中,票卡介质包括:实名实体卡,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包含云卡、云码),未实名实体卡。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3,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一快速安检通道或第二快速安检通道,第一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二金属探测门和复用闸机,第二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三金属探测门,专用闸机和第二扣费闸机;
第二金属探测门和第三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对应的快速安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复用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检测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复用闸机还用于根据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专用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检测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专用闸机开闸,以使持卡人到达第二扣费闸机;
第二扣费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根据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具体的,快速安检通道有站外和站内两种部署场景,进而可以得到第一快速安检通道或第二快速安检通道。根据场地的布局合理设置,可以设置为第一快速安检通道,也可以设置为第二快速安检通道。
复用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检测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复用闸机还用于根据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并记录用户的通行记录信息,将用户的通行记录信息发送在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但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不匹配时,那么,使得用户通过回流通道出去;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不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不满足快速通行许可的理由是公安部装置中的黑名单人员,那么,复用闸机进行无感知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进而,发送给公安部装置,以使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
专用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检测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专用闸机开闸,以使持卡人到达第二扣费闸机;
如果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但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不匹配时,那么,使得用户通过回流通道出去;
如果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不满足快速通行许可,且不满足快速通行许可的理由是公安部装置中的黑名单人员,那么,专用闸机进行无感知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进而,发送给公安部装置,以使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
第二扣费闸机用于识别票卡介质,根据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简单地讲,如图2和图3所示,当为第一快速安检通道时,只需要刷卡一次;当为第二快速安检通道时,需要进行两次刷卡。
可选地,专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一读卡器,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和第一开闸设备;
第一读卡器用于读取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第一人证核验设备;
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第一读卡器,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第一读卡器发送的票卡介质的信息和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分类结果和属性信息,根据票卡介质的信息和分类结果确定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通行许可,并根据票卡介质的信息从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持卡人的第二人脸图像,并将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通行许可且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第二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第一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持卡人通行,并将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可选地,复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二读卡器,第二人证核验设备,扣费设备和第二开闸设备;
第二读卡器用于读取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第二人证核验设备;
第二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第二读卡器,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第二读卡器发送的票卡介质的信息和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分类结果和属性信息,根据票卡介质的信息和分类结果确定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通行许可,并根据票卡介质的信息从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持卡人的第三人脸图像,并将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第三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通行许可且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第三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扣费设备根据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控制第二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持卡人通行,并将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可选地,第一读卡器和第二读卡器至少能够读取IC卡,通行二维码,NFC虚拟卡。
基于不同行为角色人群持有票卡介质进行研究,对于不同介质在分类安检系统中的使用场景做分析研究,通过仿真模拟人物通行各环节,在满足通行时效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对传统及新型票卡介质及受理终端(即闸机终端,包括扣费闸机,专用闸机,复用闸机)使用的技术进行研究,不限于IC卡、二维码、NFC虚拟卡模拟等票卡介质。对于接收票卡信号的受理终端可应用射频技术接收票卡信号源。移动设备和智能卡的普遍使用凸显市场对可信身份的需求,与过去几年轨道交通行业趋势相比,更加强化安全保障的力度。针对轨道交通的应用场景使用多重技术结合验证更为合理与符号当下社会的需求,可以按照安保等级进行相应的验证。受理终端可有IC卡读写器、二维码扫描设备、NFC读写器等终端形式,使用票卡介质和受理终端结合生物识别技术,当用户在走向受理终端过程中,由受理终端采集生物特征,与用户实名认证时提交的生物特征进行快速比对,匹配成功后提交开关指令给开闸设备。
针对由于原始生物信息离散性、多样性、多变性、无序性等特征,无法精确进行系统级统一数据模型化对比校验,以及因单一原始生物信息数据存储量巨大,造成原始生物信息数据传输速度慢、处理困难等问题,研究生物信息无感知捕捉技术、生物信息图像化技术、脸谱图像数据特征化处理技术、生物信息特征值系统提炼技术、人体及行李感知技术、大数据样本存储及自动智能传输技术。形成生物信息采集、生物信息数据化、生物信息特征值提炼等软件系统,研制由生物信息采集技术、实名介质数据读写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被动控制通行逻辑技术、系列传感器技术构成的人证核验设备,攻克原始生物信息图像化、数字化、特征值提取、快速在线寻码、样本高速比对识别等难题。
可选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包括:分类模块和管理模块;
分类模块用于根据黑名单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对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分类结果并管理用户的属性信息。
具体的,分类模块中包含评价模型和评估模型。首先,通过对政府政策法规、国内外针对公共设施实施恐怖袭击事件以及曾经出现过的报复或破坏社会稳定个体事件的分析,在不违反政策前提下,分析和确定快速安检原则和方法。其次,结合既有的社会公共安全数据源,从社会、家庭、工作、健康等因素入手,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乘客风险量化评价模型。另外,建立各乘客出行记录,通过出行规律与乘客身份及职业关联分析,确定出乘客大致职业类型,依据各类职业与可能携带危险品的关系,找出出行规律与可能携带危险品的内在关系。通过上述研究,确定各类乘客可能存在的漏检风险程度,形成一个能够描述快速安检对各类乘客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此为依据建立乘客分类安检原则和方法。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构建用户画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给用户贴“标签”,而标签是通过对用户信息分析而来的高度精炼的特征标识。在轨道交通行业通过分析用户的个人属性信息(主要是实名认证过程所产生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实名等级等)刻画基本信息画像,通过用户乘坐轨道交通行为的信息(主要是乘坐地铁行为、App使用等的一些行为数据,以及第三方平台所提供的用户社会活动等)刻画用户行为画像,并结合权威机构所提供的个人其他信息对用户的优良度进行标签化,最终将用户分为不同类别的安检通道。
管理模块包括客户管理单元和实名认证管理单元。客户管理单元保存用户信息与实名认证时提交的生物特征信息,人证核验设备完成生物特征采集后,需要通过生物特征信息从客户管理单元匹配对应的用户,比对用户实名认证时保存的生物特征做匹配。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通行的特性,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要确保前端设备与后台系统交互具备快速的响应速度,需前置一套客户管理单元。该客户管理单元是一个综合预处理平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集中模式下的交易报文的集中数据交换平台。该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包括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自身安全和信息传递的安全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现在和将来的业务发展需要,同时具有一定便捷性和扩展性。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到将来的扩展,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与开放接口,可与未来增加扩展的安检体系进行对接与互联。拟实现的客户管理前置系统架构如下,后续开发实施过程中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解决乘客分类所需实名认证信息的集中处理问题,采用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技术,研究乘客多维信息大数据处理技术,结合HDFS文件系统技术,研究用户多维信息高速检索技术,实现多渠道实名认证,采用深度学习技术、离线训练技术,实现生物特征库的智能更新。最终形成由乘客多维信息绑定、高速匹配检索、生物特征自学习等功能组成的实名认证管理单元,实现轨道交通账户系统中用户信息的注册、认证、检索、更新,为乘客分类、人证核验、大数据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安检针对性。
另外,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中还有大数据分析模块,大数据分析模块的作用是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和手段来分析乘客的行为特征,并为每位乘客制定相应的标签,并进行分类。安检运营管理软件系统具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与用户权限、管理乘客分类模型、传输系统内外的信息与数据。其中,应用模块可利用Apache Spark技术解决大数据的分布式计算、预测模型任务;任务调度模块可利用Spark Streaming等多种先进计算机技术解决有实时交互需求的调度任务。大数据分析模块的应用场景包括:乘客的实名认证数据与乘车行为数据存储到分布式系统以后,在应用模块完成乘客分类模型应用,产生每位乘客的分类标签,通过任务调度中心将分类标签发送到前端闸机通道、自助设备、客服机器人、无感知人像识别等智能装置,完成乘客分类鉴别。同时,通过仿真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调整模型因子循环验证,在多种约束条件下不断校正人物分类模型。
可选地,参考图4,该系统还包括可视化监控设备;
可视化监控设备与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通行记录信息,以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其中,通行记录信息包括:进站时间,乘坐区间信息,人脸图像信息。
实施例二:
一种分类安检点,该分类安检点包括上述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实名认证装置,公安部装置和第三方装置,其中,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分别与所述实名认证装置,所述公安部装置,所述第三方装置连接;
所述实名认证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属性信息,并将所述属性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属性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实名认证,其中,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人脸图像信息,身份证信息;
所述公安部装置用于向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所述身份信息和黑名单信息,以及实时接收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通行记录信息和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提醒公安部门执行抓捕工作;
所述第三方装置用于向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第三方数据;
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根据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以使所述用户按照所述分类结果进入目标安检通道进行安检,其中,所述分类结果包括:人物同检通道人群,快速安检通道人群,所述目标安检通道包括以下任一种:人物同检通道,快速安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名认证装置包括:自助实名认证设备或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
所述自助实名认证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并识别所述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以此确保本人持有有效证件完成实名认证,得到实名实体卡;
所述安装有智慧安检APP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信息和身份证信息,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以使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将所述人脸图像信息和所述身份证信息与所述公安部装置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校验,完成所述实名认证,得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物同检通道包括:X光机,第一金属探测门,动态人脸识别装置和第一扣费闸机;
所述X光机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携带的行李;
所述第一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所述人物同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所述动态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探测门后方,用于抓拍所述用户的第一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黑名单信息进行对比,当所述第一人脸图像与所述黑名单信息匹配时,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所述第一扣费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票卡介质,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其中,所述票卡介质包括:所述实名实体卡,所述实名智慧安检APP账户,未实名实体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一快速安检通道或第二快速安检通道,所述第一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二金属探测门和复用闸机,所述第二快速安检通道包括:第三金属探测门,专用闸机和第二扣费闸机;
所述第二金属探测门和所述第三金属探测门用于检测经过对应的快速安检通道内的用户是否携带违禁物品;
所述复用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检测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且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所述复用闸机还用于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所述专用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检测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并检测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是否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
如果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快速通行许可且所述持卡人的人脸图像与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人脸图像匹配时,所述专用闸机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到达所述第二扣费闸机;
所述第二扣费闸机用于识别所述票卡介质,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开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一读卡器,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和第一开闸设备;
所述第一读卡器用于读取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人证核验设备;
所述第一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读卡器,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读卡器发送的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分类结果和所述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分类结果确定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通行许可,并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从所述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所述持卡人的第二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通行许可且所述第一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二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所述第一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通行,并将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闸机上设置有第二读卡器,第二人证核验设备,扣费设备和第二开闸设备;
所述第二读卡器用于读取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并将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人证核验设备;
所述第二人证核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二读卡器,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读卡器发送的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分类结果和所述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和所述分类结果确定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是否满足所述通行许可,并根据所述票卡介质的信息从所述属性信息中确定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以及抓拍所述持卡人的第三人脸图像,并将所述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三人脸图像进行对比,当所述票卡介质对应的用户满足所述通行许可且所述第二目标人脸图像与所述第三人脸图像匹配时,控制所述扣费设备根据所述持卡人的乘坐区间进行扣费,并控制所述第二开闸设备开闸,以使所述持卡人通行,并将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发送至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包括:分类模块和管理模块;
所述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黑名单信息和所述第三方数据对所述用户进行分类,得到所述分类结果;
所述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所述分类结果并管理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可视化监控设备;
所述可视化监控设备与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安检运营管理装置发送的所述通行记录信息,以使相关人员进行查看,其中,所述通行记录信息包括:进站时间,乘坐区间信息,人脸图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读卡器和所述第二读卡器至少能够读取IC卡,通行二维码,NFC虚拟卡。
10.一种分类安检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
CN201820329996.4U 2018-03-09 2018-03-09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Active CN207867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9996.4U CN207867532U (zh) 2018-03-09 2018-03-09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9996.4U CN207867532U (zh) 2018-03-09 2018-03-09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7532U true CN207867532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5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9996.4U Active CN207867532U (zh) 2018-03-09 2018-03-09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753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615A (zh) * 2018-12-28 2019-05-21 合肥品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公安检查站的预警分流子系统
CN110415409A (zh) * 2019-07-26 2019-11-05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安检与检票一体化的闸机系统
CN110517461A (zh) * 2019-08-30 2019-11-29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人携带包裹逃避安检的方法
CN112686116A (zh) * 2020-12-24 2021-04-2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穿戴式人身检查辅助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5615A (zh) * 2018-12-28 2019-05-21 合肥品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公安检查站的预警分流子系统
CN109785615B (zh) * 2018-12-28 2021-07-06 合肥品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公安检查站的预警分流子系统
CN110415409A (zh) * 2019-07-26 2019-11-05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安检与检票一体化的闸机系统
CN110517461A (zh) * 2019-08-30 2019-11-29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人携带包裹逃避安检的方法
CN110517461B (zh) * 2019-08-30 2022-03-04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人携带包裹逃避安检的方法
CN112686116A (zh) * 2020-12-24 2021-04-20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穿戴式人身检查辅助系统
CN112686116B (zh) * 2020-12-24 2024-03-29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穿戴式人身检查辅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97616A (zh)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方法及系统
CN207867532U (zh) 通过可实名注册完成地铁分类安检的系统及分类安检点
US11631152B2 (en) Security check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security check device
CN206893000U (zh) 多功能自动售货系统
CN105069622B (zh) 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人脸识别支付系统和方法
US6698653B1 (en) Identification method, especially for airport security and the like
CN108701225A (zh) 面部辨识系统、面部辨识方法和存储介质
Dessimoz et al. Multimodal biometrics for identity documents ()
CN104965235A (zh) 一种安检系统及方法
CN108463841A (zh) 乘客和行李的整体控制系统
CN106548263A (zh) 一种智能安全检查系统和方法
Patel Airport passeng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a biometric airport journey
CN101226653A (zh) 基于身份证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登机系统及方法
CN105374091A (zh) 一种智能安检自助通关方法及系统及设备
JP6821009B2 (ja) 会計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8256442A (zh) 改进的从卡的数字图像中提取金融账户信息
CN108064394A (zh) 一种安检物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7813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校园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Islam Chowdhury et al. An automated system in ATM booth using face encoding and emotion recognition process
CN110210866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商品购买方法及装置
CN109934569B (zh) 结算方法、装置和系统
Tamilkodi Automation system software assisting educational institutes for attendance, fee dues, report generation through email and mobile phone using face recognition
WO2016028142A1 (en) A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uthorisation of travellers
Boncolmo et al. Gender Identification Using Keras Model Through Detection of Face
Akpınar et al. Computer aided school administration system using RFID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