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0956U -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0956U
CN207860956U CN201721868711.6U CN201721868711U CN207860956U CN 207860956 U CN207860956 U CN 207860956U CN 201721868711 U CN201721868711 U CN 201721868711U CN 207860956 U CN207860956 U CN 207860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interlayer
air column
bag
flow passage
bod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87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英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d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gd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gd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gda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87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0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0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0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包括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的袋体;在袋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且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导通;各气柱体单元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以及第二中间隔层,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对于气体流通道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气体通孔;来自气体流通道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一端的气体通孔部位流进袋体内部;实际使用过程中,气体可以快速的充满袋体,显著提高了效率,且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的设计使得充气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效率提升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柱袋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制作成本低的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子商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运输、物品包装行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于包装物品的包装物不仅在种类上还是在具体结构组成上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可靠,然而,目前比较常用的气柱袋在结构方面依然表现的不是很好,特别是在一些转折部位,如气柱袋底部的造型,一般都设计为尖状,储存和放置过程中不利于实际操作,而且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很不利于进一步的推广使用,还比如气柱袋的层状结构组成具有设计缺陷,不利于实际的空气填充,影响生产效率等等。
基于上述问题,怎样才能通过结构的改进和改善,使得气柱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日常的产品包装,且不过大增加成本,提高安全度和实用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制作成本低的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包括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的袋体;在所述袋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且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导通;所述各气柱体单元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对于气体流通道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气体通孔;来自气体流通道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一端的气体通孔部位流进袋体内部;该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在所述袋体两侧还设置有边封压线结构;所述袋体底部设置为双层折叠结构,且袋体底部两侧的双层折叠结构在袋体充满气体后形成双层折叠封边;所述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的导通口分成两路与各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连通;且气柱体单元异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气柱体单元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在导通口部位设置的弯折封压部为中间部位宽、两端端部宽且两端端部与中间部位之间窄的结构造型;各弯折封压部的两端都设置为喇叭状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对于气体流通道的另一端一直延伸到袋体的中间部位,且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气体流通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充气口。
优选地,所述袋体的各气柱体单元在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正面都形成有装饰层。
优选地,所述袋体各气柱体单元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封压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气柱体单元异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厚度为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气柱体单元厚度的两倍。
优选地,所述双层折叠封边两侧朝向袋体底部内侧弯折缩进。
优选地,所述袋体底部双层折叠封边结构上端设置有便于提高折叠速率的折叠纹理。
优选地,所述气柱体单元的数量为20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通过同时设置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111的袋体11,且在袋体11上部开设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118,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导通,各气柱体单元111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112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112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114,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相对于气体流通道118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气体通孔(1123、1143),来自气体流通道118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一端的气体通孔(1123、1143)部位流进袋体11内部,由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111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1121、1141),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气体可以快速的充满袋体11,显著提高了效率,且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的设计使得充气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效率提升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的正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的背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此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1包括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111的袋体11;在所述袋体11上部开设有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118,且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导通;所述各气柱体单元111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112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112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114,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相对于气体流通道118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气体通孔(1123、1143);来自气体流通道118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一端的气体通孔(1123、1143)部位流进袋体11内部;该所述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3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111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1121、1141);在所述袋体11两侧还设置有边封压线结构;所述袋体11底部设置为双层折叠结构117,且袋体11底部两侧的双层折叠结构117在袋体11充满气体后形成双层折叠封边;所述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的导通口分成两路与各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3相连通;且气柱体单元11异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3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3部位的气柱体单元111厚度。
通过同时设置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111的袋体11,且在袋体11上部开设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118,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导通,各气柱体单元111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112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112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114,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相对于气体流通道118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气体通孔(1123、1143),来自气体流通道118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一端的气体通孔(1123、1143)部位流进袋体11内部,由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111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1121、1141),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气体可以快速的充满袋体11,显著提高了效率,且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的设计使得充气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效率提升显著。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3在导通口部位设置的弯折封压部(1121、1141)为中间部位宽、两端端部宽且两端端部与中间部位之间窄的结构造型;各弯折封压部(1121、1141)的两端都设置为喇叭状开口,结构设计合理,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相对于气体流通道118的另一端一直延伸到袋体11的中间部位,且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形状相同。
优选地,所述气体流通道118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充气口。气密性好。
优选地,所述袋体11的各气柱体单元111在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正面都形成有装饰层。外形美观。
优选地,所述袋体11各气柱体单元111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封压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气柱体单元111异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部位的厚度为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部位的气柱体单元111厚度的两倍。结构设计合理。
优选地,所述双层折叠封边两侧朝向袋体11底部内侧弯折缩进。袋体11底部两侧的双层折叠封边与目前常见的尖状凸出形成较大差异,不会对使用者带来伤害,且很有利于气柱袋的储存,实用性和使用效果都很好。
优选地,所述袋体11底部双层折叠封边结构117上端设置有便于提高折叠速率的折叠纹理116。
优选地,所述气柱体单元111的数量为20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1通过同时设置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111的袋体11,且在袋体11上部开设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118,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导通,各气柱体单元111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112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112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114,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相对于气体流通道118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气体通孔(1123、1143),来自气体流通道118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111上部与气体流通道118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一端的气体通孔(1123、1143)部位流进袋体11内部,由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111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1121、1141),所以实际使用过程中,气体可以快速的充满袋体11,显著提高了效率,且结构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第一中间隔层112和第二中间隔层114的设计使得充气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效率提升显著。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若干个并列、一体成型设置的气柱体单元的袋体;在所述袋体上部开设有用于充入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道,且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导通;所述各气柱体单元内部前端部位设置有第一中间隔层以及与该第一中间隔层平行并列设置的第二中间隔层,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对于气体流通道的另一端分别开设有气体通孔;来自气体流通道的空气经过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的导通口流入,并在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一端的气体通孔部位流进袋体内部;该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在导通口部位呈弯折状,与气柱体单元封压形成利于气体快速流入的弯折封压部;在所述袋体两侧还设置有边封压线结构;所述袋体底部设置为双层折叠结构,且袋体底部两侧的双层折叠结构在袋体充满气体后形成双层折叠封边;所述各气柱体单元上部与气体流通道的导通口分成两路与各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连通;且气柱体单元异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厚度大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气柱体单元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在导通口部位设置的弯折封压部为中间部位宽、两端端部宽且两端端部与中间部位之间窄的结构造型;各弯折封压部的两端都设置为喇叭状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相对于气体流通道的另一端一直延伸到袋体的中间部位,且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形状相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通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设有充气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各气柱体单元在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正面都形成有装饰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各气柱体单元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封压限位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体单元异于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厚度为第一中间隔层和第二中间隔层部位的气柱体单元厚度的两倍。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折叠封边两侧朝向袋体底部内侧弯折缩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底部双层折叠封边结构上端设置有便于提高折叠速率的折叠纹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体单元的数量为20个。
CN201721868711.6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Active CN207860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711.6U CN20786095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711.6U CN20786095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0956U true CN207860956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8711.6U Active CN207860956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0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60956U (zh) 一种多层共挤复合膜气柱袋
CN204688645U (zh) 一种防渗漏内阀口包装袋
CN207390007U (zh) 一种内部空气流通率较高的新型气柱袋
CN207390006U (zh) 一种底部无尖角高实用性新型气柱袋
CN208531217U (zh) 一种充气包装袋
CN206032234U (zh) 一种旋开式盒子
CN106144265A (zh) 一种旋开式盒子
CN206032224U (zh) 一种用于放置水性聚酯的密封桶
CN204871881U (zh) 一种新型阀口纸袋
CN204264627U (zh) 一种具有自动开口功能的阀口袋
CN206050422U (zh) 抗拉伸高强度纸包装袋
CN206050417U (zh) 耐高温阀口纸包装袋
CN209506492U (zh) 一种新型阀口袋
CN206537675U (zh) 一种内袋易取出的新型阀口袋
CN204624298U (zh) 中断透明可展示内部烟支的双层下拉开启式烟盒
CN207078471U (zh) 一种易撕包装袋
CN207618251U (zh) 一种带淋膜阀口的包装袋
CN205312090U (zh) 一种“x”型包装盒
CN205525607U (zh) 一种自动闭锁的流体密封装置
CN201545779U (zh) 用于分子筛灌装机中的灌装模块
CN209038159U (zh) 一种新型纸袋
CN206847201U (zh) 一种新型冷柜易压与抗压结合门封结构
CN218840412U (zh) 一种空气盖
CN204473436U (zh) 新型防伪油墨印刷复合包装袋
CN205972203U (zh) 一种改进的加强型包装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