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0367U -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 Google Patents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0367U
CN207860367U CN201721777635.8U CN201721777635U CN207860367U CN 207860367 U CN207860367 U CN 207860367U CN 201721777635 U CN201721777635 U CN 201721777635U CN 207860367 U CN207860367 U CN 207860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ring
front fork
vertical bar
taper tension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76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治明
林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ob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ob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ob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76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0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0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0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立组件和一种单车。所述把立组件包括,把立本体,所述把立本体形成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具有从套管的端口向套管内逐渐收缩延伸的锥形内表面,具有外锥面的锥形涨紧环,所述锥形涨紧环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外锥面与所述锥形内表面滑动配合,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锁紧件顶在所述锥形涨紧环上,所述锥形涨紧环被配置为,当所述锁紧件向套管内推动锥形涨紧环时,所述锥形涨紧环随锥形内表面收缩。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提高了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背景技术
在单车的各个部件中,把立组件在单车结构中位于前轮上方,把立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下端与前叉竖杆配合连接,转动车把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以起到导向的作用。
一种现有的把立与前叉竖杆的固定方式是把立上具有插杆和套管,插杆插在前叉竖杆中,套管套设在前叉竖杆外。两者通过抱紧、相互挤压形成固定连接。或者,把立也可以通过螺栓锁紧、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前叉竖杆上。但是,随着自行车近年来的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共享单车领域上的应用,逐渐出现了需要在前叉竖杆和把立内布设线路、电池的需求,传统的连接方式已无法满足共享单车对于前叉竖杆内部空间的利用要求。
因此,基于上述缺陷,对于把立和前叉竖杆的连接方式仍然存在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把立组件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把立组件,包括:
把立本体,所述把立本体形成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具有从套管的端口向套管内逐渐收缩延伸的锥形内表面;
具有外锥面的锥形涨紧环,所述锥形涨紧环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外锥面与所述锥形内表面滑动配合;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锁紧件顶在所述锥形涨紧环上;
所述锥形涨紧环被配置为,当所述锁紧件向套管内推动锥形涨紧环时,所述锥形涨紧环随锥形内表面收缩。
可选的,所述套管在靠近端口的位置具有圆柱内表面,所述圆柱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圆柱内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锥形涨紧环至少由两瓣锥形片组成,当锥形涨紧环置于套管内时,相邻的两瓣锥形片之间留有收缩间隙。
可选的,所述锥形涨紧环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倒角沿,所述倒角沿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前叉竖杆插入锥形涨紧环中。
可选的,所述锁紧螺母上具有弯边,所述弯边从所述套管的端口露出,所述弯边上设置有多个缺口。
可选的,所述套管中形成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被配置为,当前叉竖杆插入所述套管时,所述定位台与所述前叉竖杆相互止挡定位。
可选的,所述把立本体上设置有连通至套管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前叉竖杆上的通孔匹配,所述定位孔和通孔通过螺栓固定。
可选的,所述锥形片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为用于套设预固定件。
可选的,所述锥形涨紧环的底部具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锁紧螺母顶部的第二挂钩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单车,包括单车主体、前叉竖杆以及上述把立组件,所述前叉竖杆安装在所述单车主体上,所述前叉竖杆插入所述套管,所述锁紧件和锥形涨紧环位于所述套管与前叉竖杆之间。
可选的,所述前叉竖杆上还套设有碗组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径大于所述碗组螺母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连接结构的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拆装的把立组件,特别是在共享单车领域,相比传统的把立组件连接方式,可有效提升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涨紧环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锥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的组装侧面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锥形涨紧环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锥形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连接应用于单车,通过对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连接结构的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拆装的把立组件,特别是在共享单车领域,相比传统的把立组件连接方式,可有效提升把立组件与前叉竖杆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把立本体包括把立本体、锥形涨紧环以及锁紧件。把立本体内部形成有套管,把立本体的上端用于与车把相连,下端的套管可以插套连接在前叉竖杆上。通过把立的连接,单车使用者可以通过车把控制前叉竖杆和前车轮的转向。如图1、2、3所示,套管11内部具有从套管11的端口向套管11内逐渐收缩延伸的锥形内表面12。锥形涨紧环20设置在套管11内,锥形涨紧环20的外锥面202与锥形内表面相互贴合,锥形涨紧环20能够沿着所述锥形内表面12上下滑动。锁紧件30可活动的设置在套管11中,如图2所示,锁紧件30顶在锥形涨紧环20上,当锁紧件30向套管11内移动时,锁紧件30能够推动锥形涨紧环20一同向套管11内滑动。特别地,锥形涨紧环20被配置为在向套管11内移动时,在锥形内表面12的引导作用下,能够逐渐收缩。锥形涨紧环20的锥形内表面12对前叉竖杆40形成抱紧力,锥形涨紧环20的外锥面202与套管11的锥形内表面12之间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将前叉竖杆40稳固的连接在套管11内。
优选地,套管11在靠近端口的位置具有圆柱内表面,圆柱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锁紧件30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圆柱内表面上。
如图2所示,拧动锁紧螺母沿着螺纹向上滑动并挤压锥形涨紧环20,锁紧螺母可以给锥形涨紧环20提供均匀的向上的推力,螺纹连接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二者之间产生松动,保证了前叉竖杆和把立组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可选的,锁紧件可以是棘齿卡接、滑槽等多种方式,本实施例对锁紧件的种类不做限制。
进一步优选地,锁紧螺母上具有弯边312,弯边312从套管11的端口露出,弯边312上设置有多个缺口313。所述缺口313用于与扳动锁紧螺母的扳手形成配合,便于扳手对锁紧螺母执行转动操作。在拆卸和装配时,锁紧螺母上的弯边312给操作扳手预留出了用于夹紧的结构,弯边312上的缺口313便于扳手卡接、转动。本实施例在锁紧螺母的弯边上设置多个缺口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将弯边的外表面设置成六角螺栓形状,便于拆卸,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锥形涨紧环20至少由两瓣锥形片组成。例如图4所示,锥形涨紧环20由两瓣相同的锥形片构成。装配时,先将两瓣锥形片以图4所示的姿态置于套管11内,组合形成所述锥形涨紧环20。由于套管11的端口直径大于前叉竖杆40的直径,且相邻的两瓣锥形片之间留有收缩间隙203,前叉竖杆40可伸入套管11并插入锥形涨紧环20中,即插入两瓣锥形片之间的圆形区域。锥形涨紧环20也可以由三瓣或四瓣锥形片组成,多瓣锥形片之间留有的收缩间隙203可形成较大的安装内径,在装配时更易插入前叉竖杆。相比于单一的可弹性形变的锥形涨紧环,多瓣的锥形涨紧环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前叉竖杆。
另外,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锥形片外表面上还设置有凹槽201,凹槽201可用于套设预固定件,便于运输和装配。例如,在对组合成一个锥形涨紧环20的锥形片,可以在所述凹槽201上预先套设上橡皮筋,以防止锥形片散落。
优选地,如图2所示,锥形涨紧环20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倒角沿204,倒角沿204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前叉竖杆40插入锥形涨紧环20中。当前叉竖杆40插入锥形涨紧环20时,倾斜的倒角沿204引导可以前叉竖杆40的端部,避免插入装配受阻。进一步地,在锥形涨紧环20采用多瓣锥形片的实施方式中,由于多片锥形片之间留有收缩间隙203,所以在锥形涨紧环20中未插入前叉竖杆40时,锥形片有可能相互靠近、搭在一起。这种姿态会对前叉竖杆40的插入造成一定阻碍。通过在各个锥形片的内表面上形成倒角沿204,在插入前叉竖杆40时,倒角沿204的引导作用能够使前叉竖杆40的端部顺畅的顶开各个锥形片,使锥形片被前叉竖杆40撑开,所述外锥面202与锥形内表面12相贴合。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把立组件中,套管11中形成有定位台111,定位台111被配置为,当前叉竖杆40插入所述套管11时,前叉竖杆40的端部能够顶在所述定位台111上,两者之间形成相互止挡定位。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在装配时更容易对把立本体10与前叉竖杆40进行定位。同时,定位台111也可以减少前叉竖杆40的端部与把立本体10内部接触时的磨损。
进一步的,在把立本体10上设置有连通至套管11的定位孔112,如图2所示,定位孔112与前叉竖杆40上的通孔401匹配,定位孔112和通孔401通过螺栓固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更好的对把立本体10与前叉竖杆40形成相对定位。套管11上的定位孔112和前叉竖杆40上的通孔401通过螺栓固定可限制前叉竖杆40在把立本体10内发生滑动和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当锁紧件30向套管11内推动锥形涨紧环20时,锥形涨紧环20的外锥面202与套管11的锥形内表面1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同样可以限制前叉竖杆40在把立本体10内的轴向和周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并不必须要设置定位孔、通孔以及上述的定位台。但是,定位孔、通孔以及定位台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在装配时形成预定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与涨紧摩擦相互配合,更有效的对把立本体和前叉竖杆实现定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锥形涨紧环20的底部具有第一挂钩21,第一挂钩21被配置为与锁紧件30顶部的第二挂钩32相互连接。由于锥形涨紧环20在套管11内与前叉竖杆40和套管11的内表面紧密贴合,装配通常后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套管、锥形涨紧环以及前叉竖杆之间可能发生相互粘连的情况。这种现象增加了拆卸、维修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在将锁紧件30拆出时,容易出现锥形涨紧环20不会自动落出的情况。在锥形涨紧环20上设置与锁紧件30配套使用的挂钩,在拆卸时,锁紧件30通过挂钩可将锥形涨紧环20一同拉出,本实施例对挂钩的形状、设置位置和方向等不做具体限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单车,该单车包括单车主体、前叉竖杆以及把立组件。前叉竖杆40安装在单车主体上,前叉竖杆插入套管,锁紧件30和锥形涨紧环20位于套管11与前叉竖杆40之间。通过将锁紧件30向套管11内顶入,锥形涨紧环20撑紧,在前叉竖杆40和套管11之间形成撑紧摩擦力,实现把立本体与前叉竖杆的固定装配。
可选地,在前叉竖杆40上还套设有碗组螺母50,锁紧螺母的内径大于碗组螺母50的外径,以避让套设在前叉竖杆上的碗组螺母50。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立本体,所述把立本体形成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具有从套管的端口向套管内逐渐收缩延伸的锥形内表面;
具有外锥面的锥形涨紧环,所述锥形涨紧环设置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外锥面与所述锥形内表面滑动配合;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套管中,所述锁紧件顶在所述锥形涨紧环上;
所述锥形涨紧环被配置为,当所述锁紧件向套管内推动锥形涨紧环时,所述锥形涨紧环随锥形内表面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在靠近端口的位置具有圆柱内表面,所述圆柱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圆柱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涨紧环至少由两瓣锥形片组成,当锥形涨紧环置于套管内时,相邻的两瓣锥形片之间留有收缩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涨紧环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倒角沿,所述倒角沿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前叉竖杆插入锥形涨紧环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上具有弯边,所述弯边从所述套管的端口露出,所述弯边上设置有多个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中形成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被配置为,当前叉竖杆插入所述套管时,所述定位台与所述前叉竖杆相互止挡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立本体上设置有连通至套管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前叉竖杆上的通孔匹配,所述定位孔和通孔通过螺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片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被配置为用于套设预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涨紧环的底部具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锁紧螺母顶部的第二挂钩连接。
10.一种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单车主体、前叉竖杆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把立组件,所述前叉竖杆安装在所述单车主体上,所述前叉竖杆插入所述套管,所述锁紧件和锥形涨紧环位于所述套管与前叉竖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竖杆上还套设有碗组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径大于所述碗组螺母的外径。
CN201721777635.8U 2017-12-18 2017-12-18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Active CN207860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7635.8U CN207860367U (zh) 2017-12-18 2017-12-18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7635.8U CN207860367U (zh) 2017-12-18 2017-12-18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0367U true CN207860367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7635.8U Active CN207860367U (zh) 2017-12-18 2017-12-18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03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486A (zh) * 2017-12-18 2018-05-18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CN116279954A (zh) * 2023-03-24 2023-06-23 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阻尼的自行车前叉碗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5486A (zh) * 2017-12-18 2018-05-18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CN116279954A (zh) * 2023-03-24 2023-06-23 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阻尼的自行车前叉碗组
CN116279954B (zh) * 2023-03-24 2023-12-08 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阻尼的自行车前叉碗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60367U (zh)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US20150322986A1 (en) Quick connection anti-loose apparatus
CN206930634U (zh) 一种毛细管色谱柱的密封与固定装置
CN108045486A (zh) 把立组件以及一种单车
CN106881687A (zh) 盲孔轴承取出装置
TWM364772U (en)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air pump
CN206476077U (zh) 一种龙舟用可拆卸划桨
CN201027733Y (zh) 一种新型管件联接结构
CN102966646A (zh) 一种杆体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05938249U (zh) 一种pvc气管的连接接头
CN203906471U (zh) 管接头及拼接连接杆装置
CN207344463U (zh) 一种可拆卸五金内六角扳手
CN20480527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螺栓
TWM518664U (zh) 前叉軸管固定裝置
WO2016029786A1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
CN201028177Y (zh) 自补偿可锁紧高压管接头
CN217977846U (zh) 一种涂层管快速连接结构
CN206943181U (zh) 高强度连接螺栓
CN205618490U (zh) 电脑桌管件转接件
CN205185703U (zh) 自行车轮辋辐条自锁结构
CN201385743Y (zh) 自行车抽插式把立管折叠结构
WO2017143466A1 (zh) 旋转龙头
CN207344467U (zh) 一种可拆卸双握持杆五金内六角扳手
CN206171689U (zh) 自行车可调整立管高度的车头碗组
CN201836191U (zh) 可拆卸防盗螺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5

Address after: Room 168, building 6, 741 Hangzho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Patentee after: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nan 1231, 2 bungalows, No. 5 Road, Colle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