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7130U -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7130U
CN207857130U CN201721924763.0U CN201721924763U CN207857130U CN 207857130 U CN207857130 U CN 207857130U CN 201721924763 U CN201721924763 U CN 201721924763U CN 207857130 U CN207857130 U CN 207857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llecting device
plasma
end cap
electrostatic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47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柱
刘兴龙
廖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JIE NEW MATERIAL CO Ltd DONGGUAN CITY
Original Assignee
YUJIE NEW MATERIAL CO Ltd DONGGUAN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JIE NEW MATERIAL CO Ltd DONGGUAN CITY filed Critical YUJIE NEW MATERIAL CO Ltd DONGGUAN CITY
Priority to CN2017219247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7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7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7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包括有等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还包括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高压电源;所述离子发生模块的一侧和静电集尘模块的一侧均与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均与高压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端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离子发生模块的第一凹槽以及用于容置静电集尘模块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等离子发生模块上的高压电和静电集尘模块的高压电集成为一个高压电源上并且放置在端盖中,实现一体化,并且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除尘具有风阻低、效率高、可重复使用的特点,适合于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对风阻要求高的领域,如空调风机盘管、新风机等。
静电除尘装置一般包括前级的等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通过等离子发生模块使灰尘等颗粒物带电,提供前级的颗粒物荷电,提升静电集尘模块的积尘效率。
现有的等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为独立的结构,两者均单独配置高压电源形成独立的模块,净化器设备中需要针对每个模块分别开设对应的卡槽,并在每个卡槽中设置钣金外框,便于模块的装配,使用时分别装入仪器中,相互配合实现效率除尘作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易装配。
等离子发生装置和静电集尘装置分别配置高压电源,再将二者进行装配达到提高除尘效率的目的,整体结构不易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包括有等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还包括有端盖;所述端盖设有高压电源;
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的一侧和静电集尘模块的一侧均与端盖可拆卸连接;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均与高压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端盖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等离子发生模块的第一凹槽以及用于容置静电集尘模块的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包括有支架、与支架连接的阴极板以及与支架连接的导电板;所述阴极板设有通风孔;所述导电板设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设于通风孔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设有与导电板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孔以及与阴极板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孔;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与第一触电孔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块以及与第二触电孔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凹槽设有触电片;所述第一凹槽设有弹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外框;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静电集尘模块以及端盖均设于外框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盖的另一侧设有电源插口;所述外框设有与电源插口电性连接的电源插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设有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框内设有压敏开关;所述外框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初效网;所述初效网抵靠在压敏开关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孔包括有圆形本体以及设于圆形本体边缘的多个弧形凸起;多个弧形凸起均匀分布在圆形本体的边缘;所述放电针设于圆形本体的中心;所述弧形凸起的圆心与圆形本体的圆心重合;所述弧形凸起与圆形本体之间设有圆弧倒角;所述弧形凸起与圆形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包括有上壁与下壁;所述上壁与下壁为非对称结构;所述上壁的中心设有翅片;所述下壁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等离子发生模块上的高压电和静电集尘模块的高压电集成为一个高压电源上并且放置在端盖中,实现一体化,并且装配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等离子发生模块一侧设置触电孔,在第一凹槽内设置与第一触电孔相配合的触电块,保证了高压供电安全,同时在第一凹槽设有弹片,等离子发生模块的另一侧设有卡槽,静电集尘模块的另一侧设置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凸起,保证两者装配紧固。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等离子发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电集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阴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通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等离子发生模块;11-支架;12-阴极板;13-导电板;14-通风孔;15-放电针;2-静电集尘模块;21-凸起;3-端盖;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33-电源插口;41-第一触电孔;42-第二触电孔;51-第一触电块;52-第二触电块;53-触电片;54-弹片;6-外框;61-电源插片;62-连接线;7-压敏开关;71-指示灯;81-圆形本体;82-弧形凸起;83-圆弧倒角;9-通气孔;91-上壁;92-下壁;93-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至图7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包括有等离子发生模块1和静电集尘模块2;还包括有端盖3;所述端盖3设有高压电源,其中图中并未画出高压电源;
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一侧和静电集尘模块2的一侧均与端盖3可拆卸连接;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和静电集尘模块2均与高压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端盖3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第一凹槽31以及用于容置静电集尘模块2的第二凹槽32。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通过将传统等离子发生模块1上的高压电和静电集尘模块2的高压电集成为一个高压电源上并且放置在端盖3中,在组装的时候,只需要把离子发生模块卡紧在第一凹槽31上,把静电集尘模块2卡紧在第二凹槽32中,并且使得它们与高压电源电性接触,即可以实现以一个高压电源同时为两个模块提供电源的功能,实现一体化并且装配方便。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包括有支架11、与支架11连接的阴极板12以及与支架11连接的导电板13;所述阴极板12设有通风孔14;所述导电板13设有放电针15;所述放电针15设于通风孔14处。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支架11设有与导电板13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孔41以及与阴极板12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孔42;所述第一凹槽31设有与第一触电孔41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块51以及与第二触电孔42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块5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第二凹槽32设有触电片53,所述第一凹槽31设有弹片54;通过设置弹片54,配合等离子发生模块另一侧的卡槽以及静电集尘模块另一侧的凸起,能够进一步保证等离子发生模块与静电集尘模装配紧固。
具体地,当工作的时候,高压电源分别通过第一触电块51与第二触电块52为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导电板13与阴极板12提供电源,使得该模块发生等离子反应,使得灰尘经过等离子发生模块1后发生电离,同时,高压电源通过触电片53给静电集尘模块2提供电源,从而产生静电场,使得发生电离的灰尘颗粒吸附在静电集尘模块2中。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静电集尘模块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凸起21。通过设置卡槽与凸起21,能够增加静电集尘模块2与等离子发生模块1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还包括有外框6;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静电集尘模块2以及端盖3均设于外框6内。通过设置外框6,能够对等离子发生模块1、静电集尘模块2以及端盖3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端盖3的另一侧设有电源插口33;所述外框6设有与电源插口33电性连接的电源插片6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外框6设有连接线62。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便于高压电源的通电。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外框6设有指示灯71。具体地,通过设置指示灯,能够在外框6中看出离子发生模块1和静电集尘模块2的工作状态。另外,高压电源内置有变压器,能够在外框6中接通12-36V的低压电源,能够防止用户触电。另外,外框6的材质是钣金件,或者是铝合金挤出边条。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外框6内设有压敏开关7;所述外框6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初效网;其中,图中并未画出初效网,所述初效网抵靠在压敏开关7上。具体地,初效网能够阻挡大型的颗粒物,并且通过设置压敏开关7,使得当初效网抵靠在压敏开关7上时静电集尘装置才能够正常使用。
如图8-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所述通风孔14包括有圆形本体81以及设于圆形本体81边缘的多个弧形凸起82;多个弧形凸起82均匀分布在圆形本体81的边缘;所述放电针15设于圆形本体81的中心;所述弧形凸起82的圆心与圆形本体81的圆心重合;所述弧形凸起82与圆形本体81之间设有圆弧倒角83;所述弧形凸起82与圆形本体81一体成型;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2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9;所述通气孔9包括有上壁91与下壁92;所述上壁91与下壁92为非对称结构;所述上壁91的中心设有翅片93;所述下壁92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翅片93。
通过上述的设置,由于通风孔14以圆孔式阴极板为基础,沿圆孔边缘设置均匀分布的弧形凸起82,所有的弧形凸起82半径大小相同且与圆形本体81同心,圆形本体81与弧形凸起82一体成型,在弧形凸起82与圆形本体81的连接处以弧形倒角和过渡曲线平滑相接,增加了阴极板的通风面积,通风孔14上更多的曲边到放电针15针尖的距离相等,能保证静电集尘装置的放电参数、荷电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阻。
下面通过多个测试例对本实施例的静电集尘装置性能进行说明:
测试例1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将待测装置按GB/T 18801-2015风道式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实验方法,测试并计算指定风速和风量下,对应的阻力及一次净化效率,其中一次净化效率包括对粒径大小为2.5μm颗粒物的一次净化效率(PM2.5)和对粒径大小为0.3μm颗粒物的一次净化效率(PM0.3)。
上述组合好的待测装置在不同风速和风量下,对应的阻力和一次净化效率的测试结果见下表所示。
测试例2与测试例1不同的是,采用了通风孔14孔形为圆形的等离子发生模块;
测试例3与测试例1不同的是,采用了通风孔14孔形为方形的等离子发生模块;
测试结果为:
测试例1与测试例2和测试例3相比,在不同风速和风量下,阻力相对较低,对颗粒物的一次净化效率高,尤其是在较大风速下对粒径大小为0.3μm颗粒物的净化效果优于孔型为圆孔或方孔的等离子发生模块1,说明经过对针-孔式等离子体发生装置阴极板的通风孔14进行改进,以圆孔式阴极板为基础,通过在圆孔边缘加设均匀分布的弧形凸起82,所有弧形凸起82的半径相同并与圆孔同心,弧形凸起82与圆孔为一体成型,在弧形凸起82与圆孔的连接处以弧形倒角和过渡曲线平滑相接,形成的通风孔14上有更多的曲边到放电针15针尖的距离相等,具有上述孔型的静电集尘装置,能保证放电参数和荷电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阻。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包括有等离子发生模块(1)和静电集尘模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端盖(3);所述端盖(3)设有高压电源;
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一侧和静电集尘模块(2)的一侧均与端盖(3)可拆卸连接;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和静电集尘模块(2)均与高压电源电性连接;
所述端盖(3)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第一凹槽(31)以及用于容置静电集尘模块(2)的第二凹槽(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包括有支架(11)、与支架(11)连接的阴极板(12)以及与支架(11)连接的导电板(13);所述阴极板(12)设有通风孔(14);所述导电板(13)设有放电针(15);所述放电针(15)设于通风孔(14)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设有与导电板(13)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孔(41)以及与阴极板(12)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孔(42);所述第一凹槽(31)设有与第一触电孔(41)电性连接的第一触电块(51)以及与第二触电孔(42)电性连接的第二触电块(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32)设有触电片(53);所述第一凹槽(31)设有弹片(5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的另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静电集尘模块(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卡槽卡接的凸起(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框(6);所述等离子发生模块(1)、静电集尘模块(2)以及端盖(3)均设于外框(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3)的另一侧设有电源插口(33);所述外框(6)设有与电源插口(33) 电性连接的电源插片(6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6)设有指示灯(7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6)内设有压敏开关(7);所述外框(6)的表面可拆卸连接有初效网;所述初效网抵靠在压敏开关(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14)包括有圆形本体(81)以及设于圆形本体(81)边缘的多个弧形凸起(82);多个弧形凸起(82)均匀分布在圆形本体(81)的边缘;所述放电针(15)设于圆形本体(81)的中心;所述弧形凸起(82)的圆心与圆形本体(81)的圆心重合;所述弧形凸起(82)与圆形本体(81)之间设有圆弧倒角(83);所述弧形凸起(82)与圆形本体(81)一体成型;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2)上设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9);所述通气孔(9)包括有上壁(91)与下壁(92);所述上壁(91)与下壁(92)为非对称结构;所述上壁(91)的中心设有翅片(93);所述下壁(92)左右两端对称设有翅片(93)。
CN201721924763.0U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Active CN207857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763.0U CN2078571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4763.0U CN2078571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7130U true CN207857130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4763.0U Active CN207857130U (zh) 2017-12-28 2017-12-28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7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791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791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228882A1 (en)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CN207849473U (zh) 一种油烟吸附装置及吸油烟机
US20160221002A1 (en) Negative ionizer air purifier
CN207857133U (zh) 一种颗粒物荷电模块及静电集尘装置
CN108187911A (zh)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CN207857130U (zh) 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
JP2020151634A (ja) 集塵装置
CN108709264A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08144750A (zh) 一种颗粒物荷电模块及静电集尘装置
CN104492606A (zh) 一种电子集尘器电晕电极结构
CN207153959U (zh) 筒式棒型电离结构静电集尘装置
CN204535004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风口结构
CN211060273U (zh) 一种微积电传导式换热净化模块
CN210632283U (zh) 一种风管式驻电极空气净化装置
CN202521746U (zh) 具有空气过滤系统的柜式空调器
CN105517421A (zh) 电子设备的电离除尘装置
CN208442622U (zh) 一种多功能灯具
CN205807672U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204460525U (zh) 一种风口用空气净化模块
CN215983098U (zh) 一种便携式负离子释放装置
CN205731631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颗粒物高效带电结构
CN208452738U (zh) 一种用于客车空调的多模组净化装置
CN210617802U (zh) 一种内嵌式车用风口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15041977U (zh) 一种车载杀菌用通风机构
CN213599540U (zh) 一种石墨烯等离子微静电集尘消毒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Jiangning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streets moling Road No. 12 mo Zhou

Patentee after: Nanjing Yujie Environmental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second industrial zone, Tu Tang Village, Changping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UNICLEAR NEW-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