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5852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5852U
CN207855852U CN201720683518.9U CN201720683518U CN207855852U CN 207855852 U CN207855852 U CN 207855852U CN 201720683518 U CN201720683518 U CN 201720683518U CN 207855852 U CN207855852 U CN 207855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r
absorbent commodity
mentioned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35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七海久孝
野本贵志
川上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5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5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歪扭、或在伸长后收缩,也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的吸收性物品。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表面片(21)、背面片(23)、吸收体(22)、在后方区域(A3)中位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伸缩性片(24),吸收体在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包括非伸缩区域(N2),并且在后方区域中包括沿着厚度方向与伸缩性片重叠的伸缩区域(EA),而且,吸收体在所述后方区域内的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相邻的相邻区域(A4)中包括所述伸缩区域,并且在位于相邻区域内的所述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具有分别位于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低刚性部(R1、R2)。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巾、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卫生巾、护垫、失禁垫等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胯裆部接触且长期穿着,因此,为了不使穿着者产生不协调感、不舒服感、漏液等,对易于追随穿着者的身体形状而变形的(即贴合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进行了研究。
作为那样的吸收性物品,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介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有多条切口。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利用由上述的吸收体中的切口开闭所获得的伸缩性,呈依照穿戴者的下裆部的弯曲形状,能够形成合身且穿戴感良好的3维形状,能够抑制漏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41134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形成于吸收体的上述多条切口未根据穿着者的动作形态配置,而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的从前方区域到后方区域的广泛的区域内。
然而,若穿着者进行步行等动作,则由于穿着者的臀部左右交替地运动,穿着于穿着者的吸收性物品在与穿着者的臀部相对应的长度方向的后方区域中,沿着以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为轴线扭转的方向施加力(即,进行扭转),因此,若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的从前方区域到后方区域的广泛的区域形成有多条切口,则上述的后方区域中的扭转方向的力将传播到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应的(或者抵接的)区域(即,排泄口对应区域),由此,该排泄口对应区域变形而有可能有损穿着感,或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有可能泄漏。
另外,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仅在吸收体形成有切口,吸收性物品自身未呈现收缩力,因此,若吸收性物品在由于穿着者的动作(例如,步行、从坐着的状态起立等动作)而沿着长度方向伸长之后收缩,则尤其是在成为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产生的力难以施加的部分与该力易于施加的部分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内的与排泄口对应区域相邻的相邻区域中,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未完全追随上述的伸长后的收缩而向穿着者的肌肤面侧或非肌肤面侧突出,有可能有损穿着感。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歪扭或在伸长后收缩,也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形态(形态1)的吸收性物品具备:表面片,其位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其位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以及吸收体,其位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该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位于该排泄口对应区域的后方的后方区域,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具备伸缩性片,该伸缩性片位于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在至少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所述吸收体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中包括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地延伸的非伸缩区域,并且,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包括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所述厚度方向与所述伸缩性片重叠的伸缩区域,而且,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后方区域内的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相邻的相邻区域中包括所述伸缩区域,并且,在位于所述相邻区域内的所述伸缩区域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该低刚性部分别位于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刚性比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刚性低。
本形态1的吸收性物品于在穿着时成为与穿着者的臀部相对应的区域的后方区域中具备沿着至少长度方向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和吸收体的伸缩区域(即,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构成为易于沿着长度方向伸缩乃至弯曲变形且易于沿着以所述长度方向为轴线扭转的方向变形),因此,即使在穿着者进行了步行等动作时由于穿着者的臀部左右交替地运动、在后方区域中沿着吸收性物品扭转的方向施加了力,上述的伸缩性片和吸收体的伸缩区域也追随穿着者的运动而沿着上述的扭转方向变形,从而后方区域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此外,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通过后方区域的变形而被缓冲,难以向排泄口对应区域传播,因此,在该排泄口对应区域中,易于维持吸收体的形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而且,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吸收体在所述后方区域内的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相邻的相邻区域中包括上述的伸缩区域,并且,在位于该相邻区域内的伸缩区域的部分中具有分别位于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刚性比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刚性低的低刚性部(即,所述相邻区域内的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构成为易于变形且具有收缩性的低刚性部),因此,即使在吸收性物品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在沿着长度方向伸长了之后收缩那样的情况下,上述的相邻区域中的低刚性部也追随伸长后的收缩,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此外,上述的相邻区域内的所述中央部具有恒定的刚性,因此,在该中央部中,能够牢靠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根据以上内容,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歪扭或在伸长后收缩,也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形态2)中,在所述形态1的吸收性物品的基础上,所述低刚性部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部。
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通过所述低刚性部包括在吸收体形成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部而构成,因此,在该低刚性部中,易于同时确保吸收体的低刚性(易于变形的性质)和收缩性(易于收缩的性质)。由此,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可靠地发挥由上述形态1的吸收性物品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形态3)中,在所述形态1或2的吸收性物品的基础上,所述低刚性部不包括压缩部。
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低刚性部不包括压缩部,因此,在该低刚性部中,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低刚性和伸缩性。由此,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由上述形态1或2的吸收性物品起到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形态4)中,在所述形态1~3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基础上,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中央部具有与所述低刚性部相邻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缩槽部。
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吸收体在所述中央部(即,位于所述相邻区域内的所述伸缩区域的部分中的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中具有与所述低刚性部相邻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缩槽部,由于该压缩槽部,所述低刚性部的变形、收缩难以向所述中央部传播,因此,在所述中央部中,易于维持吸收体的形状,能够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由此,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更加优异的吸收性能。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形态5)中,在所述形态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基础上,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粘合部,该粘合部以不与所述低刚性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配置于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粘合部以不与所述低刚性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述低刚性部难以产生向内衣侧追随而远离穿着者的肌肤面从而朝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即,内衣侧)突出这样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形态(形态6)中,在所述形态1~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的基础上,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粘合部,该粘合部以沿着所述厚度方向与所述低刚性部局部地重叠的方式配置。
对于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配置于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粘合部以沿着厚度方向与所述低刚性部局部地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存在如下优点: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所述低刚性部中的不与所述粘合部沿着厚度方向重叠的部分难以产生向内衣侧追随而远离穿着者的肌肤面从而朝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即,内衣侧)突出这样的情况,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另一方面,所述低刚性部中的沿着所述厚度方向与所述粘合部重叠的部分难以歪扭(难以变形),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难以向位于前方的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传播。由此,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确切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歪扭或在伸长后收缩,也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表面片侧沿厚度方向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2是在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背面片侧沿厚度方向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沿着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长度方向截面的端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所使用的吸收体22的未伸长的状态(自然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所使用的吸收体22的伸长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伸长状态的、沿着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截面的端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卫生巾(吸收性物品);2、吸收主体部;21、表面片;22、吸收体;23、背面片;24、伸缩性片;3,3’、翼片部;4,4’、粘合部;5、前方端缘部;6、后方端缘部;9、粘合部;10、非粘合部;11、粘合部配置区域;A1、前方区域;A2、排泄口对应区域;A3、后方区域;A4、相邻区域;EA、伸缩区域;R1,R2、低刚性部;RC、中央部;S、狭缝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将“以从铅垂方向的上方侧沿对象物的厚度方向观察以展开了的状态置于水平面上的对象物(例如吸收性物品、吸收主体部、吸收体等)的情况”称为“俯视”。尤其是,在对象物是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有时将在吸收性物品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表面片侧沿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简称为“俯视”。
对于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各种方向等,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如以下这样。
在本说明书中,“长度方向”是指“俯视时的纵长的对象物的长度较长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俯视时的纵长的对象物的长度较短的方向(短边方向)”,“厚度方向”是指“与以展开了的状态置于水平面上的对象物垂直的方向”。这些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分别存在彼此正交的关系。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在穿着者穿着了吸收性物品时相对于穿着者的腹部而言相对地成为近位侧的一侧”称为“吸收性物品的前方侧”,将“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在穿着者穿着了吸收性物品时相对于穿着者的腹部而言相对地成为远位侧(即相对于穿着者的背部而言相对地成为近位侧)的另一侧”称为“吸收性物品的后方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吸收性物品的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分别指吸收性物品的前方侧的区域和后方侧的区域。
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将“在纵长的对象物(例如吸收性物品、吸收主体部、吸收体等)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而言相对地成为近位侧”称为“宽度方向的内方侧”,将“在所述纵长的对象物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而言相对地成为远位侧”称为“宽度方向的外方侧”。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声明,就将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相对于穿着者的肌肤面而言相对地成为近位侧”称为“肌肤相对面侧”,将“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相对于穿着者的肌肤面而言相对地成为远位侧”称为“非肌肤相对面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各种构件(例如表面片、吸收体、背面片、伸缩性片等)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和“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分别简称为“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穿着时”是指从穿着者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时间点(即形成了能够使用的状态的时间点)起维持着该状态的期间(穿着期间)。
图1是在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吸收性物品)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表面片侧沿厚度方向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图2是在将卫生巾1展开了的状态下从背面片侧沿厚度方向观察而得到的俯视图。另外,图3是卫生巾1的、沿着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长度方向截面的端面图。此外,在图1~图3中,附图的上方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前方侧,附图的下方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后方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在俯视时呈具有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纵长的外形形状,具体而言,包括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纵长的吸收主体部2以及在该吸收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靠前方侧的位置处向宽度方向的外方侧延伸的一对大致梯形状的翼片部3、3’。
如图1~图3所示,吸收主体部2在厚度方向T上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21,其位于肌肤相对面侧;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3,其位于非肌肤相对面侧;吸收体22,其位于这些各片之间,并且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狭缝部S;伸缩性片24,其在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中位于吸收体22与背面片23之间,且在至少所述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以及多个粘合部9,其配置于背面片23的非肌肤相对面,沿着宽度方向W连续或断续地延伸,该吸收主体部2构成为能够使从穿着者排出来的经血、尿等液状排泄物一边沿着厚度方向T渗透一边利用吸收体22吸收和保持。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翼片部3、3’在厚度方向T上具备:表面片21,其从吸收主体部2向宽度方向W的外方侧延伸;背面片23,其从吸收主体部2向宽度方向W的外方侧延伸;以及所穿衣物(内衣)固定用的粘合部4、4’,其配置于背面片23的非肌肤相对面,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
此外,卫生巾1在穿着时,将吸收主体部2的非肌肤相对面借助粘合部9粘贴于穿着者的内衣的肌肤相对面之后,将一对翼片部3、3’分别向内衣的非肌肤相对面侧折回并借助粘合部4、4’粘贴于内衣的非肌肤相对面,从而卫生巾1被固定于内衣。因而,一对翼片部3、3’的非肌肤相对面成为在穿着卫生巾1时与穿着者的肌肤面相对的面。
在此,用于将卫生巾1固定于穿着者的内衣的、吸收主体部2中的粘合部9和各翼片部3、3’中的粘合部4、4’所使用的粘合剂只要分别能够将卫生巾1固定于穿着者的内衣,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苯乙烯系聚合物等任意的粘合剂。此外,上述的一对翼片部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不具有该一对翼片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所示,吸收主体部2在俯视时具备位于卫生巾1的前方侧的长度方向L的前方端缘部5和位于卫生巾1的后方侧的长度方向L的后方端缘部6,而且,在这些端缘部5、6之间沿着长度方向L具有位于卫生巾1的前方侧的前方区域A1和位于卫生巾1的后方侧的后方区域A3、以及位于这些区域A1、A3之间的排泄口对应区域A2。另外,后方区域A3具有在该后方区域A3内与上述的排泄口对应区域A2相邻的相邻区域A4,该相邻区域A4是从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与后方区域A3之间的边界向后方侧延伸的区域,是指长度方向长度在50mm以内的区域。
此外,在图1中,上述的各区域A1~A3分别被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两条假想直线划分开,该两条假想直线即是:第1假想直线L1,其以包括一对翼片部3、3’的各粘合部4、4’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部7、8、7’、8’中的位于长度方向L的前方侧的一对第1端部7、7’在内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以及第2假想直线L2,其以包括各粘合部4、4’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部7、8、7’、8’中的位于长度方向L的后方侧的一对第2端部8、8’在内的方式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排泄口对应区域”是指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的或者抵接的区域,是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种类、用途(具体而言,尿、便、经血等液状排泄物的种类、作为对象的穿着者的年龄、性别等)可针对吸收性物品的每个种类适当设定的区域。此外,排泄口对应区域通常以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或者靠前方侧的位置(例如,在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主体部和翼片部的情况下,在俯视时,吸收主体部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与翼片部重叠的靠前方侧的位置;在吸收性物品由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具有向宽度方向的内方侧缩颈而成的缩颈部的吸收主体部形成的情况下,在俯视时,吸收主体部中的与所述缩颈部相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吸收性物品由长圆状的吸收主体部形成的情况下,跨沿着吸收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中央轴线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具有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全长的约1/3以上的长度方向长度和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全长的约1/3以上的宽度方向长度的方式设定,在例如吸收性物品是夜用卫生巾等的情况下,有时排泄口对应区域的长度方向长度设定成小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全长的1/3。
并且,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在上述的后方区域A3中具备伸缩性片24,该伸缩性片24位于表面片21与背面片23之间,在至少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吸收体22在上述的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包括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地延伸的非伸缩区域N2,并且在后方区域A3中包括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伸且沿着厚度方向T与伸缩性片24重叠的伸缩区域EA,而且,如图1所示,吸收体22在后方区域A3内的与排泄口对应区域A2相邻的相邻区域A4中包括上述的伸缩区域EA,并且在该相邻区域A4内的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R1、R2,该低刚性部R1、R2分别位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且刚性比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RC的刚性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于在穿着时成为与穿着者的臀部相对应的区域的后方区域A3中,具有上述的伸缩性片24和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即,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构成为易于沿着长度方向L伸缩乃至弯曲变形且易于沿着以长度方向L为轴线扭转的方向变形),因此,即使在穿着者进行了步行等动作时由于穿着者的臀部左右交替地运动而在上述的后方区域A3中沿着使卫生巾1扭转的方向施加了力,上述的伸缩性片24和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也追随穿着者的运动而沿着上述的扭转方向变形,从而后方区域A3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此外,卫生巾1的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由于后方区域A3的变形而被缓冲,难以向上述的排泄口对应区域A2(此外,该排泄口对应区域A2由于包括上述的非伸缩区域N2而难以变形地构成。)传播,因此,在该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易于维持吸收体22的形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而且,对于卫生巾1,吸收体22在后方区域A3内的相邻区域A4中包括上述的伸缩区域EA,并且在位于该相邻区域A4内的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R1、R2,该低刚性部R1、R2分别位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且刚性相比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RC的刚性相对较低(即,相邻区域A4内的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构成为易于变形且具有收缩性的低刚性部R1、R2),因此,即使在卫生巾1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在沿着长度方向L伸长之后收缩那样的情况下,上述的相邻区域A4中的低刚性部R1、R2也追随伸长后的收缩,能够维持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此外,上述的相邻区域A4内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RC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在该中央部RC中,能够牢靠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根据以上内容,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即使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歪扭、或在伸长后收缩,也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
以下,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各种构件。
[表面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表面片21由透液性片构件形成,该透液性片构件在从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1到后方区域A3的区域(具体而言,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端缘部5到后方端缘部6的区域)中配置于厚度方向T上的肌肤相对面侧,能与穿着者的肌肤面直接接触。该透液性片构件只要具有能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各特性(例如,透液性、柔软性、肌肤触感等),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利用使用纤维素系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等亲水性纤维而形成的、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等无纺布等。在那样的透液性片构件中,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也优选使用在至少一方向(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L相对应的方向)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的透液性片构件。若使用这样的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的透液性片构件作为表面片,则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运动相应地更加易于变形(即,动态贴合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提高。
作为上述的具有伸缩性的透液性片构件,只要在至少一方向具有伸缩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恰当地使用如下材料: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聚氨酯树脂制纺粘无纺布等伸缩性无纺布;在至少一方向上延伸了的聚氨酯树脂制纺粘无纺布和热风无纺布通过轧花加工等而一体化的、具有凹凸构造的层叠无纺布;由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EVA)等弹性树脂形成的、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有孔膜等。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的具有伸长性的透液性片构件,只要在至少一方向上具有伸长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恰当地使用具有能够在一方向上伸长的凹凸构造的无纺布等。作为该凹凸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由在俯视时沿着与无纺布伸长的第1方向(例如,表面片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例如,表面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凸条部和位于相邻的凸条部之间且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部形成、且沿着所述第1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大致波形或锯齿形的形状的凹凸构造等。此外,具有上述的凸条部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从无纺布的一个面突出(即,在将无纺布用于表面片时,朝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上述的凹槽部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从无纺布的另一个面突出的(即,在将无纺布用于表面片时,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构造。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能用作上述的能够在一方向上伸长的凹凸构造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态,例如,也能够恰当地采用日本特许第5829349号公报、特许第5829326号公报等所公开那样的由多个凸部(垄部)和具有多个凹部的槽部形成的凹凸构造等。
在无纺布等透液性片构件形成上述那样的能够伸长的凹凸构造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向纤维织片连续地吹送气体(例如,空气等)的方法、压缩成形法、齿轮延伸法等任意的赋形方法。
另外,能用作表面片的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的透液性片构件也可以在其整个区域(俯视时的整个面)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至少包括后方区域内的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在内的区域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进而,更优选仅后方区域内的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若表面片仅在这样的特定的区域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则吸收性物品在该特定的区域(尤其是,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中与穿着者的运动相应地更加易于变形,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该区域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而在吸收性物品的排泄口对应区域中,施加于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的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难以传播,该排泄口对应区域中的吸收主体部的形状更易于维持,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表面片的尺寸形状只要能够包覆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与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者的大小、性别、用途等相应的任意的尺寸形状。另外,表面片的克重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5g/m2~100g/m2的范围内的克重,但出于透液性、柔软性等观点考虑,优选20g/m2~50g/m2的范围内的克重。此外,克重能够依据JIS L 1906的5.2测定。
而且,对于表面片的厚度,也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0.001mm~5.0mm的范围内的厚度,但出于透液性、柔软性等观点考虑,优选0.01mm~3.0mm的范围内的厚度,而且,更优选0.1mm~1.0mm的范围内的厚度。
此外,表面片等片构件的厚度能够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获得。
<片构件的厚度测定方法>
(1)从测定对象的片构件切出预定尺寸(例如,100mm×100mm)的样品片。
(2)将切出来的样品片安放于加多技术有限公司的自动化压缩试验机“KES FB-3A”,测定该试验机的测定端子对样品片的压力是49Pa时的厚度(mm),将该厚度(mm)设为样品片的厚度。
[吸收体]
接着,对能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进行说明。图4是卫生巾1所使用的吸收体22的未伸长的状态(自然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吸收体22的伸长状态的俯视图。此外,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卫生巾1的伸长状态的、沿着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截面的端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吸收体22是如图3所示那样在厚度方向T上配置于表面片21与背面片23之间、并具有对在表面片21透过来的穿着者的液状排泄物进行吸收和保持的功能的吸收性构件。吸收体22如图4所示那样在俯视时具有长度方向L上的前方侧和后方侧的各端缘分别向前方侧和后方侧呈圆弧状突出的纵长的外形形状,该吸收体22如图1所示那样在包括沿着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在内的中央区域中,以从上述的前方区域A1到后方区域A3延伸的的方式配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体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态,吸收体例如既可以具有长方形、长圆形、砂漏形等任意的外形形状,另外,也可以靠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前方或者靠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后方偏倚地配置。
并且,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22构成为,在俯视时在上述的前方区域A1和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具有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地延伸的非伸缩区域N1、N2,并且在上述的后方区域A3中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延伸且沿着厚度方向T与上述的伸缩性片24重叠的伸缩区域EA。此外,在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22在俯视时在上述的后方区域A3内的比伸缩区域EA更靠后的后方侧具有在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即,从图4中的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一侧的端缘e1到另一侧的端缘e2)延伸的非伸缩区域N3
而且,如图1和图4所示,吸收体22在俯视时在后方区域A3内的、与排泄口对应区域A2相邻的相邻区域A4中包括上述的伸缩区域EA,并且在位于相邻区域A4内的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R1、R2,该低刚性部R1、R2分别位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刚性比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RC的刚性低。
在此,进一步具体地说明吸收体22中的上述的各非伸缩区域N1~N3和伸缩区域EA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22的各非伸缩区域N1~N3是没有设置后述的多个狭缝部等伸缩部件、实质上不具有伸缩性的(即,非伸缩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该非伸缩区域在俯视时在前方区域A1和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作为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地延伸的非伸缩区域N1、N2来设置,而且,该非伸缩区域在后方区域A3内的比伸缩区域EA更靠后方的后方侧作为在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整个区域(即,从图4中的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一侧的端缘e1到另一侧的端缘e2)延伸的非伸缩区域N3来设置。此外,上述的2个的非伸缩区域N1、N2以在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即,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部分)连续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的非伸缩区域只要设置于至少排泄口对应区域,其配置形态就没有特别限制,非伸缩区域也可以不设置于前方区域和后方区域,但优选的是,该非伸缩区域至少从前方区域起跨排泄口对应区域地设置,而且,更优选的是还设置于后方区域内的比伸缩区域更靠后方的后方侧。若吸收体的非伸缩区域至少从前方区域起跨排泄口对应区域地设置,则能够较宽地确保易于维持吸收体的形状的(即,难以变形的)区域,因此,能够在受穿着者的动作、内衣的伸长等造成的影响比较少的上述的前方区域和排泄口对应区域中,长时间且更稳定地、更可靠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另外,上述的后方区域内的、位于伸缩区域与后方侧的长度方向端缘之间的区域是受穿着者的动作、内衣的伸长等造成的影响比较少的区域,若在这样的区域设置有强度相对较高的非伸缩区域(即,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非伸缩区域N3),则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中一定程度地确保吸收体的强度,因此,吸收体难以产生走样、断裂等,能够更稳定地发挥吸收体的吸收性能。
而且,若上述的后方区域内的非伸缩区域(即,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非伸缩区域N3)是包括吸收体的后方侧的长度方向端缘在内的区域,则穿着者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把持该非伸缩区域而易于调整被固定到内衣等所穿衣物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因此,穿着者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的位置调整成更恰当的位置,结果,能够获得更加优异的穿着感。另外,优选的是,该后方区域内的非伸缩区域包括轧花部。若利用轧花部使后方区域内的非伸缩区域的刚性变高,则穿着者把持该非伸缩区域而进一步易于调整被固定到内衣等所穿衣物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得进一步优异的穿着感。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在沿着厚度方向T与伸缩性片24重叠的后方区域A3内具有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多个狭缝部S作为伸缩部件,该多个狭缝部S在来自穿着者施加的(或者借助内衣的伸缩而施加的)外力(此外,该外力包括伸长方向的外力和收缩方向的外力。)、来自伸缩性片24施加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开闭,从而上述的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能够沿着至少长度方向L伸缩。
若吸收体22于在穿着时成为与穿着者的臀部相对应的区域的后方区域A3内具有这样的伸缩区域EA,则与上述的伸缩性片24协作而卫生巾1(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A3易于沿着长度方向L伸缩乃至弯曲变形且易于沿着以所述长度方向L为轴线歪扭的方向变形,因此,在穿着者进行步行等动作时,即使由于穿着者的臀部左右交替地运动而在上述的后方区域A3中沿着卫生巾1扭转的方向施加了力,上述的伸缩性片24和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也追随穿着者的运动而沿着上述的扭转方向变形,从而能够维持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此外,对于卫生巾1,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由于后方区域A3的变形而被缓冲,难以向排泄口对应区域A2传播,因此,在该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易于维持吸收体22的形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另外,若吸收性物品中的占吸收主体部的厚度的大部分的吸收体具有上述那样的多个狭缝部,则吸收体自不必说,吸收主体部也将成为柔软性(尤其是,厚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柔软性)优异的构件,因此,作为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更优异的身体适合性(即,贴合性)。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狭缝部”是指沿着厚度方向贯通吸收体的切缝,并具有该狭缝部延伸的方向(即,狭缝部的长度方向)和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狭缝部的宽度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部S的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W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于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的多个狭缝部S在俯视时以沿着长度方向L相邻的狭缝部S彼此在长度方向L上局部重叠的方式(换言之,以沿着长度方向L相邻的狭缝部S彼此在长度方向L上不完全重叠的方式)配置。若多个狭缝部如此配置,则在由该多个狭缝部形成的吸收体的伸缩区域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沿着上述的扭转方向、长度方向变形时,难以产生吸收体在狭缝部处被撕开而沿着长度方向破碎这样的情况。此外,在吸收体中,不存在狭缝部的部分能够发挥预定的吸收性能,因此,若那样的部分在吸收体的伸缩区域中均匀分布地配置,则在该伸缩区域中也能够发挥良好的吸收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中的多个狭缝部S以在伸缩区域EA内具有存在预定数量的狭缝部S的狭缝部存在小区域AS和不存在狭缝部S的狭缝部非存在小区域AN的方式配置。而且,如图4所示,狭缝部非存在小区域AN在俯视时由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和第2非存在小区域AN2形成,该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一端(图4中的左侧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图4中的右侧的一端)向前方侧(图4中的上方侧)延伸,该第2非存在小区域AN2与该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交叉且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一端(图4中的左侧的一端)朝向另一端(图4中的右侧的一端)向后方侧(图4中的下方侧)延伸,狭缝部存在小区域AS配置于由上述的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和第2非存在小区域AN2围成的区域,或者配置于由上述的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第2非存在小区域AN2、沿着吸收体22的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端缘e1、e2围成的区域。
若多个狭缝部S如此配置,则吸收体通过具有沿着上述特定的两个方向延伸的狭缝部非存在小区域AN(即,第1非存在小区域AN1和第2非存在小区域AN2),能够充分地确保作为吸收体的强度和吸收性能,另外,通过具有由狭缝部非存在小区域AN包围的狭缝部存在小区域AS,能够如图5所示那样使吸收体22整体均等地伸长,能够使伸缩范围更长。其结果,即使是在穿着者的动作等较大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施加于吸收体22的力充分地缓冲,因此,能够在维持良好的吸收性能同时更可靠地使后方区域A3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中的多个狭缝部的配置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配置形态,对于上述的多个狭缝部来说,例如存在预定数量的狭缝部的狭缝部存在小区域也可以配置于被设置成棋盘的网格状的狭缝部非存在小区域包围的区域。该多个狭缝部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能够以任意的图案配置,但优选的是,以不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W的全长上排列在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若多个狭缝部如此配置,则能够防止排列在一直线上的多个狭缝部发挥如骑缝线的切断线那样的作用而吸收体破裂那样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所示,吸收体22在排泄口对应区域A2中具有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该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相对于上述的非伸缩区域N2位于宽度方向的外方侧,且具备与上述的后方区域A3中的多个狭缝部S同样的多个狭缝部,吸收体22在该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中在至少长度方向L上能够伸长地构成。该结构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并不是必须的结构,但吸收体若具有这样的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来作为伸长区域,则即使是由于穿着者的步行等动作而从后方区域A3传播来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或者、因穿着者的鼠蹊部而力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施加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上述的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伸长乃至变形,来缓冲这些力,因此,吸收体的排泄口对应区域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非伸缩区域(即,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非伸缩区域N2)的形状更易于维持。其结果,在上述的排泄口对应区域中,能够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伸长”是指,在依据JIS L 1913:2010的“6.3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所记载的方法而将对象物向相反的预定的两个方向以5.0N的力拉伸时不断裂、并相对于自然状态(即,伸长前的状态)的长度(100%)伸长3%以上(即,以伸长后的长度成为103%以上的方式伸长),“伸缩”是指,在将对象物向相反的预定的两个方向以预定的力拉伸而伸长10%以上(即,以伸长后的长度成为110%以上的方式伸长)之后,在解除了所述力时收缩7%以上(即,收缩后的长度相对于自然状态(伸长前的状态)的对象物的长度(100%)成为100%以上且103%以下)。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构成为,在来自穿着者施加的(或者借助内衣的伸缩施加的)外力(此外,该外力包括伸长方向的外力和收缩方向的外力。)、来自伸缩性片24施加的收缩力的作用下,上述的多个狭缝部S开闭,从而能够在至少长度方向L上伸缩,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体的伸缩区域并不限定于由这样的多个狭缝部形成的伸缩区域,吸收体的伸缩区域例如能够由利用伸缩性原材料形成吸收体的一部分等任意的伸缩性赋予部件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和图4所示,吸收体22在后方区域A3内的与排泄口对应区域A2相邻的相邻区域A4中包括上述的伸缩区域EA,并且,在位于该相邻区域A4内的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R1、R2,该低刚性部R1、R2分别位于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且刚性比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RC的刚性低。若吸收体22具有这样的低刚性部R1、R2(即,相邻区域A4内的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构成为易于变形且具有收缩性的低刚性部R1、R2),则即使是在卫生巾1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沿着长度方向L伸长后收缩那样的情况下,上述的相邻区域A4中的低刚性部R1、R2也能够追随伸长后的收缩而维持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穿着感。此外,上述的相邻区域A4内的所述中央部RC具有一定的刚性,因此,在该中央部RC中,能够牢靠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如图4所示,上述的低刚性部R1、R2由与设于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的多个狭缝部S同样的、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狭缝部形成。若低刚性部R1、R2由这样的形成于吸收体的狭缝部形成,则在该低刚性部R1、R2中,易于同时确保吸收体的低刚性(易于变形的性质)和收缩性(易于收缩的性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发挥由上述的低刚性部起到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体的低刚性部并不限定于由上述的狭缝部形成的低刚性部,该低刚性部例如能够通过在相邻区域内的伸缩区域中的吸收体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缺口部、低克重部、低密度部等任意的低刚性化部件来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等所示,吸收体22的狭缝部S(即,在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侧部狭缝部存在区域和低刚性部R1、R2形成的各狭缝部S)以沿着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W延伸的大致直线状的俯视形状形成,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狭缝部只要不有损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能够以任意的俯视形状形成。作为那样的俯视形状,可列举出例如圆弧状、V字形、波形、锯齿形等形状。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吸收体的狭缝部的长度方向长度(即,狭缝部延伸的方向的长度)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是3mm~50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是5mm~15mm的范围内。若该长度是3mm以上,则吸收体的伸缩区域进一步易于沿着上述的扭转方向变形,并且,能够使上述的伸缩区域充分地沿着长度方向L伸缩,进而,能够使吸收体适度低刚性化。另外,若该长度是50mm以下,则在吸收体从宽度方向的外方侧受力时等难以产生狭缝部开口而破裂那样的情况,作为吸收体能够确保良好的耐久性。
此外,在吸收体形成多个狭缝部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任意的切断方法。例如,利用传送带等输送部件一边输送由任意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吸收体、一边将以预定的配置图案设于旋转的切断辊的周面上的多个切断刀压靠于所述吸收体的上表面而使多个切断刀贯通该吸收体,从而能够在吸收体形成上述那样的多个狭缝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除了具有上述的伸缩区域和非伸缩区域以外,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任意的吸收体。作为那样的吸收体,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至少1张棉纸等透液性包覆片包覆包括纸浆等吸水性纤维和/或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材料而成的吸收体等。
此外,吸收体的厚度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0.1mm~10mm的范围内的厚度,出于伸缩性、吸收性、柔软性等观点考虑,优选0.3mm~3mm的范围内的厚度。
[伸缩性片]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至少长度方向L上能够伸缩的伸缩性片24是如下的伸缩性片构件:于在穿着时成为与穿着者的臀部相对应的区域的后方区域A3中配置于吸收体22与背面片23之间(即,吸收体22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对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更具体而言,后方区域A3内的、与吸收体22的伸缩区域EA相对应的区域)赋予伸缩性。此外,如上所述,伸缩性片24配置于吸收体22的后方区域A3中的沿着厚度方向T与伸缩区域EA重叠的位置,没有配置于不与该伸缩区域EA沿着厚度方向T重叠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在后方区域A3的至少沿着厚度方向T与上述伸缩区域EA重叠的位置具有这样的伸缩性片24,因此,能够构成为确保后方区域A3的伸缩性且使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易于沿着长度方向L伸缩乃至弯曲变形且易于沿着以长度方向L为轴线扭转的方向变形,能够更可靠地发挥利用该结构起到的上述的作用效果。
上述的伸缩性片只要是在至少一方向(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L相对应的方向)能够伸缩的伸缩性片构件,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由聚氨酯树脂、聚烯烃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形成的伸缩性膜、由聚酯系树脂形成的弹性膜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上述的伸缩性片所配置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也是只要在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就没有特别限制,既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配置于吸收体与背面片之间,也可以配置于表面片与吸收体之间,但出于在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中也能够获得预定的吸收性能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伸缩性片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配置于吸收体与背面片之间。
[背面片]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1~图3所示,背面片23在从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A1到后方区域A3的区域(具体而言,从长度方向L的前方端缘部5到后方端缘部6的区域)中配置于厚度方向T上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由防止从穿着者排出来的经血、尿等液状排泄物的泄漏的不透液性片构件形成。该不透液性片构件只要具有能用作吸收性物品的背面片的各特性(不透液性、透气性、柔软性等),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具有透气性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树脂膜、使无纺布贴合于该树脂膜而成的层叠体等公知的不透液性片构件。即使是在那样的不透液性片构件中,也优选的是,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背面片使用在至少一方向(与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L相对应的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的不透液性片构件。若使用这样的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的不透液性片构件作为背面片,则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运动相应地更加易于变形(即,动态贴合性优异),因此,能够进一步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提高。
作为上述的具有伸缩性的不透液性片构件,只要在至少一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就没有特别限制,利用能够恰当地使用与上述的伸缩性片同样的伸缩性片构件等。另外,上述的具有伸长性的不透液性片构件也是只要在至少一方向上具有伸长性,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恰当地使用具有在一方向上能够伸长的波纹构造的热塑性树脂制片构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背面片23由在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A3中具有沿着长度方向L能够伸长的波纹构造B的不透液性片构件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的波纹构造B在俯视时由多条直线状的凸部B1和多条直线状的槽部B2形成,该多条直线状的凸部B1沿着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W延伸且沿着长度方向L以预定间隔排列,该多条直线状的槽部B2位于相邻的直线状的凸部B1之间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W延伸,上述的波纹构造B的沿着长度方向L的截面形状是大致锯齿状的形状。此外,如图3所示,上述的直线状的凸部B1具有在背面片23的厚度方向上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构造,上述的直线状的槽部B2具有在背面片23的厚度方向上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凹陷的构造。
若背面片23如此在后方区域A3中具有能够沿着长度方向L伸长的波纹构造B,则能够利用该波纹构造B更可靠地获得后方区域A3中的长度方向L上的伸缩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获得上述后方区域A3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并且,施加于该后方区域A3的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难以向相邻的排泄口对应区域A2传播。
此外,在多个狭缝部S形成于吸收体22的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的情况下,通常,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易于经由狭缝部S到达背面片23,但若背面片23具有上述那样的波纹构造B,则能够使到达了背面片23的液状排泄物沿着波纹构造B中的槽部B2在宽度方向上W扩散,从吸收体22的非肌肤相对面上的大范围的部位吸收。
而且,若背面片具有这样的波纹构造,则能够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赋予柔软性、缓冲性等,因此,能够使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进一步提高。另外,若易于被穿着者视觉辨认的背面片具有这样的波纹构造,则也存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易于使穿着者视觉辨认其是伸缩性、贴合性、柔软性等特别优异的产品这样的优点。
此外,在上述的波纹构造中,凸部的高度(即,包括凸部的顶部的水平面与包括槽部的底部(最深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例如0.1mm~1.2mm的范围内的高度,但出于伸长性、缓冲性、液体扩散性等观点考虑,优选是0.2mm~1.0mm的范围内的高度,而且,更优选是0.4mm~0.8mm的范围内的高度。
而且,对于上述的波纹构造的间距(即,相邻的两条凸部的顶部中心(棱线)彼此之间的间隔(mm)),也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例如0.5mm~5.0mm的范围内的间距,但从伸长性、缓冲性、液体扩散性等观点考虑,优选1.0mm~4.0mm的范围内的间距。此外,该波纹构造的间距能够基于无加压状态下的背面片的平面照片或俯视图像作为相邻的两条凸部的顶部中心(棱线)彼此之间的间隔(mm)来测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能用作背面片的波纹构造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态,例如能够采用上述的波纹构造中的凸部和槽部在俯视时一边至少局部地使方向变化(例如,波状、锯齿状)一边延伸的形态、相邻的两条凸部的间隔至少在局部不恒定的形态等。
用于在背面片所使用的不透液性片构件形成上述那样的波纹构造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压缩成形法、真空成形法、齿轮延伸法等任意的赋形方法。
另外,能用作背面片的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的不透液性片构件也可以在其整个区域(俯视时的整个面)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但优选的是,仅包括后方区域内的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在内的区域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更优选的是,仅后方区域内的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具有上述的伸缩性或伸长性。若背面片仅在这样的特定的区域具有伸缩性或伸长性,则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吸收主体部)在该特定的区域(尤其是,沿着厚度方向与吸收体的伸缩区域重叠的区域)中更加易于与穿着者的运动相应地变形,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实现该区域与穿着者的肌肤面密合了的状态,而在吸收性物品的排泄口对应区域中,施加于后方区域的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难以传播,该排泄口对应区域中的吸收主体部的形状进一步易于维持,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在本实用新型中,背面片的尺寸形状只要能防止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的泄漏,就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与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对象者的大小、性别、用途等相应的任意的尺寸形状。另外,对于背面片的厚度,也是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采用0.001mm~5.0mm的范围内的厚度,但出于不透液性、柔软性、透气性等观点考虑,优选0.003mm~3.0mm的范围内的厚度,而且更优选0.01mm~1.0mm的范围内的厚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表面片21和背面片23在将吸收体22和接合于该吸收体22的伸缩性片24的层叠体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各片的外周端缘部利用热熔型粘接剂接合起来。该接合的手段并没有特别限制,除了上述的粘接剂之外,例如能够采用热封法、超声波接合法等任意的接合手段,但出于难以阻碍上述的伸缩性、伸长性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SEBS)等热熔型粘接剂。
[压缩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在俯视时在至少排泄口对应区域A2的非伸缩区域N2中具备两条压缩槽部P、P’,该两条压缩槽部P、P’位于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两侧,且沿着吸收主体部2的长度方向L延伸。该压缩槽部P、P’是通过使用加热或非加热的轧花加工手段对将构成吸收主体部2的、表面片21、吸收体22、伸缩性片24和背面片23按照该顺序重叠并接合而成的层叠体从表面片21的肌肤相对面侧的表面沿着厚度方向T(朝向非肌肤相对面侧)进行压缩而形成的,在该压缩槽部P、P’的底部,表面片21、吸收体22和背面片23被一体化。因而,压缩槽部P、P’的底部的密度相比于其他部分的密度相对较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述的压缩槽部P、P’虽然从前方区域A1延伸到后方区域A3,但不与上述的伸缩性片24沿着厚度方向T重叠。
具备这样的两条压缩槽部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并不是必须的构成要件,但若吸收性物品具备这样的压缩槽部,则在由于穿着者的动作等而在吸收性物品的后方区域施加有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或者因穿着者的鼠蹊部而沿着吸收主体部的宽度方向施加有力那样的情况下,在排泄口对应区域的特别是成为中心部分的区域(即,被两条压缩槽部沿着宽度方向夹着的区域)中由于压缩槽部的刚性更易于维持吸收主体部的形状,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更牢靠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压缩槽部的俯视形状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的组合曲线而成的形状(参照图1)之外,还能够采用直线状、间断线状、锯齿状、几何学形状、预定的设计图案形状(花样等)等任意的形状。另外,压缩槽部也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俯视时在沿着长度方向L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两侧各配置有1条,但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中央轴线CL的两侧分别各配置有两条以上。若压缩槽部如此配置有多条,则吸收主体部的刚性提高,该吸收主体部的形状更加易于维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上述的吸收体中的低刚性部不包括这样的压缩槽部等压缩部(此外,该压缩部除了上述的压缩槽部之外,还包括点状等任意的形态的压缩部。)。通过使低刚性部不包括这样的压缩部,在该低刚性部中,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上述的低刚性和伸缩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通过具有上述的低刚性部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此外,虽然优选的是吸收体的低刚性部不包括上述的压缩部,但在上述的中央部(即,本实施方式中的、位于相邻区域A4内的伸缩区域EA的部分中的吸收体22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RC)也可以具有与低刚性部相邻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缩槽部。若吸收体在上述的中央部具有与低刚性部相邻且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缩槽部,则由于该压缩槽部,低刚性部的变形、收缩难以向上述的中央部传播,因此,在该中央部中,易于维持吸收体的形状,能够更稳定地吸收从穿着者排出来的液状排泄物。
[粘合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如图2所示,配置于背面片23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沿着宽度方向W连续或断续地延伸的多个粘合部9以沿着长度方向L隔开预定间隔地排列有多条的方式(换言之,以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粘合部9和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非粘合部10沿着长度方向L交替地排列的方式)呈条纹状配置,与存在于沿着长度方向L相邻的粘合部9彼此之间的非粘合部10一起构成所穿衣物固定用的粘合部配置区域11。该粘合部配置区域11在穿着者穿着卫生巾1时将吸收主体部2的非肌肤相对面固定于穿着者的所穿衣物(内衣)的肌肤相对面。此外,上述的粘合部的配置形态只要不阻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粘合部除了上述的条纹状之外、还能够以螺旋状、断续状、点状等任意的形态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粘合部9以不与上述的吸收体22中的低刚性部R1、R2沿着厚度方向T重叠的方式配置。若粘合部9如此配置,则在穿着卫生巾1时,难以产生上述的低刚性部R1、R2向内衣侧追随而远离穿着者的肌肤面从而向穿着者的非肌肤面侧(即,内衣侧)突出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中,配置于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粘合部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形态,粘合部也可以以沿着厚度方向与上述的吸收体的低刚性部局部地重叠的方式配置。若粘合部如此配置,则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上述的低刚性部中的不与粘合部沿着厚度方向重叠的部分难以产生追随内衣侧而远离穿着者的肌肤面从而向穿着者的非肌肤面侧(即,内衣侧)突出这样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而上述的低刚性部中的沿着厚度方向与粘合部重叠的部分难以歪扭(难以变形),因此,具有上述的扭转方向的力难以向位于前方的排泄口对应区域传播这样的优点。由此,吸收性物品能够更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穿着感和较高的吸收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制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组合、变更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除了适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卫生巾之外,例如还能够适用于护垫、(轻)失禁垫等各种吸收性物品。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第1”、“第2”等序数是用于区别被标注有该序数的事项,并不意味着各事项的顺序、优先度、重要度等。

Claims (6)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表面片,其位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其位于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以及吸收体,其位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该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应的排泄口对应区域和位于该排泄口对应区域的后方的后方区域,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具备伸缩性片,该伸缩性片位于所述表面片与所述背面片之间,在至少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中包括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央轴线地延伸的非伸缩区域,并且,在所述后方区域中包括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着所述厚度方向与所述伸缩性片重叠的伸缩区域,
而且,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后方区域内的与所述排泄口对应区域相邻的相邻区域中包括所述伸缩区域,并且,在位于所述相邻区域内的所述伸缩区域的部分中具有低刚性部,该低刚性部分别位于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刚性比所述吸收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刚性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刚性部包括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狭缝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刚性部不包括压缩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在所述中央部具有与所述低刚性部相邻且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压缩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粘合部,该粘合部以不与所述低刚性部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背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具有粘合部,该粘合部以沿着所述厚度方向与所述低刚性部局部地重叠的方式配置。
CN201720683518.9U 2016-06-13 2017-06-13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078558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7242 2016-06-13
JP2016117242A JP6385395B2 (ja) 2016-06-13 2016-06-13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5852U true CN207855852U (zh) 2018-09-14

Family

ID=60686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3518.9U Active CN207855852U (zh) 2016-06-13 2017-06-13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85395B2 (zh)
CN (1) CN20785585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1545B2 (ja) * 2017-11-16 2021-01-27 株式会社ニューギン 遊技機
JP7118749B2 (ja) * 2018-06-04 2022-08-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38847B2 (ja) * 2014-06-30 2017-1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226829B2 (ja) * 2014-06-30 2017-11-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85395B2 (ja) 2018-09-05
JP2017221266A (ja) 2017-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4776B1 (ko) 팬츠형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KR101766623B1 (ko) 팬츠형 일회용 기저귀
AU2010296346B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207979864U (zh) 吸收性物品
TWI693930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687383A (zh) 片状构件的叠层体
CN109152681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08154606A (ja) 吸収性物品
KR20170063718A (ko) 흡수성 물품
CN10545596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547669A (zh) 吸收性物品
KR20020029625A (ko) 팬츠형 일회용 착용 물품
CN10430225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331448C (zh) 吸收性物品
CN103282003A (zh)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N106659598A (zh) 吸收性物品
TWI642418B (zh) Absorbent article
CN207855852U (zh) 吸收性物品
JP6207475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09661986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6456400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456399B (zh) 吸收性物品
TWI695713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2030093A (ja) 吸収性物品
JP6223413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