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4054U -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 Google Patents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4054U
CN207854054U CN201820205372.1U CN201820205372U CN207854054U CN 207854054 U CN207854054 U CN 207854054U CN 201820205372 U CN201820205372 U CN 201820205372U CN 207854054 U CN207854054 U CN 207854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rotating bar
damage
shatter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53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裕
陈境海
赖秀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 Run Polic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 Run Polic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 Run Polic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 Run Polic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53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4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4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40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所述记录仪本体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且记录仪本体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所述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两者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环与第二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内部设置有握杆。该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设置有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当出现记录仪本体意外掉落时,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会转动起来,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的转动轨迹可以形成一道保护圈,有效地将记录仪本体保护住,防止了记录仪本体受到损坏,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执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背景技术
执法人员在使用记录仪进行作业时,经常容易手滑而导致记录仪摔到地面上,长期如此,会导致记录仪损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的记录仪不具有防摔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所述记录仪本体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且记录仪本体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所述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两者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环与第二转动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内部设置有握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的整体结构均成矩形框状,且第一防摔环的宽度大于第二防摔环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包括有棘轮、外齿圈、固定杆和第一旋转轨,且第二转动杆为空心圆柱状,所述棘轮位于第二转动杆内部,且棘轮个数与第二转动杆个数一致并一一对应,同时棘轮的外圆上设置有外齿圈,所述第一旋转轨通过固定杆与棘轮焊接为一体,且第一旋转轨呈圆环状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的壁体中。
优选的,所述握杆包括有螺纹杆、螺纹套筒、转动盘、棘爪、固定环和弹力弹簧,且握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转动杆内并焊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螺纹套筒内,且螺纹杆表面的螺纹与螺纹套筒内壁上的螺纹相旋合,所述螺纹套筒与第二转动杆内壁活动连接,且螺纹套筒上设置有转动盘,同时转动盘上活动连接有棘爪,所述固定环焊接于握杆的端面,且固定环与第二转动杆内壁件通过弹力弹簧相连接,所述棘爪与棘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包括有第二旋转轨和内齿圈,所述转动环的内圆设置有内齿圈,同时转动环的两侧设置有“T”形第二旋转轨,所述第二旋转轨呈环形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内部,所述内齿圈与外齿圈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摔环上的转动环中内齿圈与外齿圈的传动比小于1,且第二防摔环上的转动环中内齿圈与外齿圈的传动比大于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设置有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且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均可以围绕着记录仪本体旋转,当人们使用时,需要握住握杆来操作记录仪本体,当人们使用时,出现记录仪本体意外掉落时,握杆会自动缩回,在缩回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转动起来,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的转动轨迹可以形成一道保护圈,有效地将记录仪本体保护住,这样在该装置掉落至地面上时,第一防摔环和第二防摔环会先接触地面,进而防止了记录仪本体受到损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动杆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记录仪本体,2、第一防摔环,3、第二防摔环,4、第一转动杆,5、第二转动杆,501、棘轮,502、外齿圈,503、固定杆,504、第一旋转轨,6、握杆,601、螺纹杆,602、螺纹套筒,603、转动盘,604、棘爪,605、固定环,606、弹力弹簧,7、转动环,701、第二旋转轨,702、内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1.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1、第一防摔环2、第二防摔环3、第一转动杆4、第二转动杆5、握杆6和转动环7、记录仪本体1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杆4和第二转动杆5,且记录仪本体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4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两者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环7与第二转动杆5活动连接,第二转动杆5内部设置有握杆6。
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的整体结构均成矩形框状,且第一防摔环2的宽度大于第二防摔环3的宽度,这样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在转动时,不会发生碰撞,结构合理,矩形框状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两者可以完全将记录仪本体1包裹住,无论记录仪本体1以何种状态摔落时,都会使得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先着地,避免记录仪本体1摔坏。
第二转动杆5包括有棘轮501、外齿圈502、固定杆503和第一旋转轨504,且第二转动杆5为空心圆柱状,棘轮501位于第二转动杆5内部,且棘轮501个数与第二转动杆5个数一致并一一对应,同时棘轮501的外圆上设置有外齿圈502,第一旋转轨504通过固定杆503与棘轮501焊接为一体,且第一旋转轨504呈圆环状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5的壁体中,当棘轮501在棘爪604的带动下转动时,会通过第一旋转轨504平稳的在第二转动杆5内部转动,提高了棘轮501的结构稳定性,与此同时,棘轮501通过外齿圈502和内齿圈702构成的啮合结构,带动转动环7转动,配合第一转动杆4,可以带动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环绕着记录仪本体1进行转动,并可以将记录仪本体1保护住。
握杆6包括有螺纹杆601、螺纹套筒602、转动盘603、棘爪604、固定环605和弹力弹簧606,且握杆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转动杆5内并焊接有螺纹杆601,螺纹杆601延伸至螺纹套筒602内,且螺纹杆601表面的螺纹与螺纹套筒602内壁上的螺纹相旋合,螺纹套筒602与第二转动杆5内壁活动连接,且螺纹套筒602上设置有转动盘603,同时转动盘603上活动连接有棘爪604,固定环605焊接于握杆6的端面,且固定环605与第二转动杆5内壁件通过弹力弹簧606相连接,棘爪604与棘轮501相啮合,当人们向外抽拉握杆6时,会带动螺纹杆601移动,螺纹杆601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由于螺纹杆601和螺纹套筒602相旋合的螺纹呈轴向状,就可以将水平直线运动转变为带动螺纹套筒602转动的水平旋转运动,此时,螺纹套筒602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转动盘603转动,转动盘603转动时带动棘爪604顺着棘轮501内部的棘轮齿滑动,从而不会带动棘轮501转动,当人们意外松开握杆6时,在弹力弹簧606的作用下,固定环605会带动握杆6复位运动,此时状态下的螺纹杆601会带动螺纹套筒602逆时针转动,此时的转动盘603上的棘爪604随着同步转动并与棘轮501内部的棘轮齿啮合,进而可以带动棘轮501转动。
转动环7包括有第二旋转轨701和内齿圈702,转动环7的内圆设置有内齿圈702,同时转动环7的两侧设置有“T”形第二旋转轨701,第二旋转轨701呈环形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5内部,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相啮合,2个转动环7将第二转动杆5分隔呈三段,在第二旋转轨701的设计下,可以使得转动环7两侧的第二转动杆5通过转动环7连接呈一个整体,从而使得3段第二转动杆5为一体式结构,整体结构牢固性好,当内齿圈702在外齿圈502的带动下,可以带动转动环7在第二转动杆5之间进行旋转,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转动杆4和第二转动杆5转动。
第一防摔环2上的转动环7中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的传动比小于1,且第二防摔环3上的转动环7中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的传动比大于1,传动比小于1构成增速机构,传动比大于1构成减速机构,这样2个转动环7在旋转时,会以不同的转速带动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转动,这样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可以交错转动,进而可以将记录仪本体1环绕住,提高了防摔效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包括记录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仪本体(1)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第一转动杆(4)和第二转动杆(5),且记录仪本体(1)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所述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杆(4)之间为活动连接,且两者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环(7)与第二转动杆(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5)内部设置有握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摔环(2)和第二防摔环(3)的整体结构均成矩形框状,且第一防摔环(2)的宽度大于第二防摔环(3)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杆(5)包括有棘轮(501)、外齿圈(502)、固定杆(503)和第一旋转轨(504),且第二转动杆(5)为空心圆柱状,所述棘轮(501)位于第二转动杆(5)内部,且棘轮(501)个数与第二转动杆(5)个数一致并一一对应,同时棘轮(501)的外圆上设置有外齿圈(502),所述第一旋转轨(504)通过固定杆(503)与棘轮(501)焊接为一体,且第一旋转轨(504)呈圆环状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5)的壁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6)包括有螺纹杆(601)、螺纹套筒(602)、转动盘(603)、棘爪(604)、固定环(605)和弹力弹簧(606),且握杆(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转动杆(5)内并焊接有螺纹杆(601),所述螺纹杆(601)延伸至螺纹套筒(602)内,且螺纹杆(601)表面的螺纹与螺纹套筒(602)内壁上的螺纹相旋合,所述螺纹套筒(602)与第二转动杆(5)内壁活动连接,且螺纹套筒(602)上设置有转动盘(603),同时转动盘(603)上活动连接有棘爪(604),所述固定环(605)焊接于握杆(6)的端面,且固定环(605)与第二转动杆(5)内壁件通过弹力弹簧(606)相连接,所述棘爪(604)与棘轮(501)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7)包括有第二旋转轨(701)和内齿圈(702),所述转动环(7)的内圆设置有内齿圈(702),同时转动环(7)的两侧设置有“T”形第二旋转轨(701),所述第二旋转轨(701)呈环形并嵌入至第二转动杆(5)内部,所述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摔环(2)上的转动环(7)中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的传动比小于1,且第二防摔环(3)上的转动环(7)中内齿圈(702)与外齿圈(502)的传动比大于1。
CN201820205372.1U 2018-02-06 2018-02-06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54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5372.1U CN207854054U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5372.1U CN207854054U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4054U true CN207854054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1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537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54054U (zh) 2018-02-06 2018-02-06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4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54054U (zh) 可防摔的执法记录仪
CN111473197A (zh) 一种港口用视频监控装置
CN203891606U (zh) 一种带定位装置的led显示屏箱体的快速锁
CN201083944Y (zh) 摄像机云台
CN205716285U (zh) 三维电动扫描云台
CN204644971U (zh) 一种新型系船柱
CN108644407B (zh) 一种弹性效果好的固定式锻钢球阀阀座
CN209169245U (zh) 一种桌面式电源储存盒
CN211973384U (zh) 一种系船柱
CN209082391U (zh) 一种齿轮结构及包含该齿轮结构的翻板道闸
CN203649766U (zh) 铁路车辆组件开合式翻转机构
CN106395451A (zh) 一种膜材剥离装置
CN202925568U (zh) 井盖防盗装置及具有其的井盖
CN206092661U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螺栓
CN211323847U (zh) 一种篮球存放装置
CN108518564A (zh) 一种信号装置
CN204924519U (zh) 一种机械手力矩试验装置
CN21146828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平车的货物防脱落装置
CN214072263U (zh) 一种会计统计安全型资料转移设备
CN203669514U (zh) 一种传动防盗锁芯
CN204755550U (zh) 一种防盗螺母
CN213655615U (zh) 一种汽车用高稳定从动太阳轮结构
CN219164805U (zh) 一种高频多层印制电路板
CN219585130U (zh) 一种输送链条用张紧装置
CN202391251U (zh) 用于安全防护门的四联动锁体传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