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0108U -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0108U
CN207850108U CN201721916748.1U CN201721916748U CN207850108U CN 207850108 U CN207850108 U CN 207850108U CN 201721916748 U CN201721916748 U CN 201721916748U CN 207850108 U CN207850108 U CN 207850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vapour
throat
section
later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167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167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0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0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0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包括凝汽器壳体、凝汽器喉部、进汽段;进汽段水平设置,连接凝汽器喉部的侧面,凝汽器喉部的下方与凝汽器壳体相连接;蒸汽通过进汽段,从凝汽器喉部侧面水平进入凝汽器后,在喉部内向壳体所在方向90°转向流动,流向位于凝汽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其布置、安装施工、维修检修变得简单和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凝汽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侧向进汽凝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增汽机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降低冷端损失,节能减排,越来越普及。在利用增汽机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时,增汽机排汽依然是负压,增汽机排汽一般要进入凝汽器,利用热网凝汽器加热热网回水。此时,热网凝汽器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凝汽器布置方式(上进汽方式);另一种是常规侧向进汽凝汽器(常规侧向进汽方式)。
增汽机的布置方式一般为水平布置。增汽机排汽口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如果按照常规凝汽器布置方式,即上进汽布置方式布置凝汽器,蒸汽从凝汽器上部位置垂直向下进入凝汽器。蒸汽从增汽机水平排出,连接于增汽机排汽口与凝汽器进汽口之间的管系就需要实现90度的转弯,管系上还要设置弯道(头)、膨胀节、支吊架等等。这样会导致增汽机的布置高度被加高,造成高位布置。例如,某电厂增汽机布置高度达18米。由此带来一系列难题:支吊架安装生根困难,安装施工难度加大,脚手架高度增高,维修检修难度加大,工程造价提高。安装和维检修都属于高空作业。另外,由于增汽机排汽蒸汽流速较高,对管路弯道的冲刷、振动、产生噪音都比较大。
如果按照常规侧向进汽凝汽器,结构上简单地将喉部水平安装于壳体侧面,蒸汽从喉部水平进入凝汽器,然后水平进入凝汽器壳体和管束,汽流在壳体管束内向下旋转90°,然后流向管束下部和热井。增汽机排汽口水平布置,凝汽器喉部水平布置,理论上两者之间可以直接水平对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汽轮机乏汽引出口高度的原因,增汽机排汽口的高度(水平中心线)一般不低于6-8米左右(个别情况例外),凝汽器进汽口高度(水平中心线)一般不超过3-5米(个别情况列外)。增汽机排汽口比较高,凝汽器水平进汽口比较低。二者还是无法直接水平对接。如果增汽机排汽管道迁就凝汽器,增汽机排汽管道向下拐弯,又得增加弯道;如果凝汽器迁就增汽机,那就将凝汽器底座向上抬高,就会增加土建成本,凝汽器的稳定性也比较差。所以,无论常规上进汽凝汽器,还是常规侧向进汽凝汽器,都难以满足现场增汽机和凝汽器的布置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侧向进汽凝汽器,可以有效解决增汽机和凝汽器的现场布置连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包括凝汽器壳体、凝汽器喉部、进汽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段水平设置,连接凝汽器喉部的侧面,凝汽器喉部的下方与凝汽器壳体相连接;蒸汽通过进汽段,从凝汽器喉部侧面水平进入凝汽器后,在喉部内向壳体所在方向90°转向流动,垂直流向位于凝汽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
进一步地,进汽段的结构型式,采用方形规则结构,或采用圆柱形规则结构,或采用截面为方形或圆形的锥台形,或采用异形件结构;其形成的管路轴线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进汽段内部设有支撑桁架,外部设有加强件或加强筋。
进一步地,凝汽器喉部的结构型式,采用锥台结构,或采用方形规则结构,或采用异形件结构。
进一步地,凝汽器喉部的侧面具有连接进汽段的入口,入口处设置有百叶栅,用于汽流导向。
进一步地,连接进汽段的凝汽器喉部侧面采用垂直布置方式,便于与进汽段的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凝汽器喉部内部设有导流板,以控制和辅助汽流转向,将进汽段水平流入的汽流转向为垂直向下。
进一步地,导流板设置在接近进汽段出口的位置,由多片半径不同的弧形叶片组成。
进一步地,凝汽器喉部内部设有支撑桁架,外部也设有加强件或加强筋。
进一步地,凝汽器进汽段或喉部内部设有喷淋减温系统,利用喷淋所形成水雾,对进入的高温蒸汽进行减温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侧向进汽凝汽器,蒸汽依次从进汽段(3)、凝汽器喉部(2)侧面进入凝汽器后,在喉部内向壳体所在方向转向90°流动,然后垂直流向凝汽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跟常规侧向进汽凝汽器相比,增汽机排汽口的高度(水平中心线)一般不低于6-8米左右(个别情况列外),凝汽器进汽口高度(水平中心线)一般为6-8米(个别情况列外)。增汽机排汽口高度与凝汽器水平进汽口高度完全一致。这样,增汽机排汽口与凝汽器喉部水平进汽口,两者之间完全可以直接水平对接。增汽机、凝汽器以及增汽机排汽口与凝汽器喉部水平进汽口之间的管系,其布置、安装施工、维修检修等,就变得异常简单和容易。
与常规侧向或上进汽凝汽器相比,连接于增汽机排汽口与凝汽器进汽口之间的管系就不需要拐90度的弯,管系变得极其简单容易。支吊架安装生根容易,安装施工难度大大减小,脚手架高度降低,维修检修难度变小,工程造价降低。安装和维检修都不再是高空作业。管系冲刷、振动、产生噪音都会大大减小。新型侧向进汽凝汽器,容易满足现场增汽机和凝汽器布置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侧向进汽凝汽器连接示意图;
图2是侧向进汽凝汽器内部剖视图;
其中凝汽器壳体(1)、凝汽器喉部(2)、进汽段(3)、入口百叶栅(4)、喉部导流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容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台数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电厂机组蒸汽参数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凝汽器换热面积、换热管材质等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凝汽器和增汽机台数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受凝汽器管侧水性质的限制。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包括凝汽器壳体(1)、凝汽器喉部(2)、进汽段(3)。所述进汽段(3)水平设置,连接凝汽器喉部(2)的侧面,凝汽器喉部(2)的下方与凝汽器壳体(1)相连接。蒸汽通过进汽段(3)、从凝汽器喉部(2)侧面进入凝汽器后,在喉部内向壳体所在方向转向90°流动,然后垂直流向位于凝汽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凝汽器外部尺寸长宽高为14.5*7.5*8M。
所述进汽段(3)的结构型式,既可以方形(如长方体,正方体)规则结构,或者采用圆柱形规则结构,也可以是截面为方形或圆形的锥台形,还可以是异形件结构。其形成的管路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进汽段(3)内部设有专门的支撑桁架,外部也可以增设加强件或加强筋。进汽段方形出口截面长宽为10*2.5M。
所述凝汽器喉部(2)的结构型式,既可以锥台结构,也可以方形(长方体,正方体)规则结构,还可以是异形件结构。
凝汽器喉部(2)的侧面具有连接进汽段的入口,入口处设置有百叶栅(4),用作对汽流导向的导流板。连接进汽段的凝汽器喉部(2)侧面采用垂直布置方式,便于与进汽段的连接安装。所述凝汽器喉部(2)内部设有导流板(5),以控制和辅助汽流转向,将进汽段水平流入的汽流转向为垂直向下。导流板(5)设置在接近进汽段入口的位置,可由多片半径不同的弧形叶片组成。所述凝汽器喉部(2)内部设有专门的支撑桁架,外部也可以设有加强件或加强筋。
所述凝汽器进汽段(3)或喉部(2)内部可以设有喷淋减温系统,利用喷淋所形成水雾,对进入的高温蒸汽进行减温处理。
所述凝汽器喉部(2)和进汽段(3)内部或外部还可以安装其他附件(设备、接管或仪表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包括凝汽器壳体、凝汽器喉部、进汽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段水平设置,连接凝汽器喉部的侧面,凝汽器喉部的下方与凝汽器壳体相连接;蒸汽通过进汽段,从凝汽器喉部侧面水平进入凝汽器后,在喉部内向壳体所在方向90°转向流动,垂直流向位于凝汽器壳体内的冷却管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进汽段的结构型式,采用方形规则结构,或采用圆柱形规则结构,或采用截面为方形或圆形的锥台形,或采用异形件结构;其形成的管路轴线水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进汽段内部设有支撑桁架,外部设有加强件或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喉部的结构型式,采用锥台结构,或采用方形规则结构,或采用异形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喉部的侧面具有连接进汽段的入口,入口处设置有百叶栅,用于汽流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连接进汽段的凝汽器喉部侧面采用垂直布置方式,便于与进汽段的连接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喉部内部设有导流板,以控制和辅助汽流转向,将进汽段水平流入的汽流转向为垂直向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导流板设置在接近进汽段出口的位置,由多片半径不同的弧形叶片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喉部内部设有支撑桁架,外部也设有加强件或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汽凝汽器,其特征在于,凝汽器进汽段或喉部内部设有喷淋减温系统,利用喷淋所形成水雾,对进入的高温蒸汽进行减温处理。
CN201721916748.1U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Active CN207850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6748.1U CN20785010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6748.1U CN20785010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0108U true CN207850108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16748.1U Active CN20785010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01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217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上海电力学院 均匀出口流场的凝汽器喉部导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217A (zh) * 2019-03-28 2019-06-14 上海电力学院 均匀出口流场的凝汽器喉部导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66980U (zh) 一种白酒冷却装置
CN207740028U (zh) 一种矿井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8553614U (zh) 一种减轻烟气阻力的烟羽治理系统
CN207850108U (zh) 一种侧向进汽凝汽器
CN206638053U (zh) 新型节水型循环水复合冷却塔
CN209714695U (zh)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消除湿烟羽的装置
CN205157478U (zh) 一种采用空化效应强化蒸汽冷凝的实验装置
CN108579316A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塔的烟气消白羽治理系统
CN209325737U (zh) 硫回收废热锅炉
CN208493792U (zh) 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烟气脱白系统
CN107524483B (zh) 一种汽轮机乏汽引出结构和方法
CN109569211A (zh)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消除湿烟羽的装置
CN210180191U (zh) 一种炼钢转炉蒸汽回收装置
CN204514069U (zh) 一种基于水泥窑头废气的余热换热器
CN208287758U (zh) 一种基于催化裂化脱硫后烟气的除湿消白装置
CN208406113U (zh) 一种煅烧回转窑尾气预浓缩废酸装置
CN207951102U (zh) 一种湿法脱硫吸收塔氧化风管除垢装置
CN206103696U (zh)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氧化风管防水倒灌装置
CN208475360U (zh)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除尘消除有色烟羽的装置
CN206001975U (zh) 一种风冷式振打杆
CN207066171U (zh) 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冷却塔
CN203346420U (zh) 高效双塔系统
CN206381812U (zh)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和湿法脱硫机组
CN205886534U (zh) 一种脱硫塔烟气管道的调温调压装置
CN214842659U (zh) 一种汽融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18, building C04, venture headquarters base, North Fuyuan Road, Wuqing Development Zone,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United rising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1712 room 503, building 4, Jing bin Rui Town, Beijing Bin Industrial Park, Wuqing, Tianjin, -19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