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6625U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滞留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46625U CN207846625U CN201721746922.2U CN201721746922U CN207846625U CN 207846625 U CN207846625 U CN 207846625U CN 201721746922 U CN201721746922 U CN 201721746922U CN 207846625 U CN207846625 U CN 2078466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delaying basin
- overflow well
- pipe
- over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至少包括井内腔室、冲洗管、料位计、分流板、沉积物清理槽、出水管和井盖;通过所述溢流井中的分流板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进入排水管中的液体进行减速,从而使得水体中携带的泥沙沉淀下俩。避免水体中的泥沙直接流入城市的水处理系统,增加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优选地,通过所述溢流井底端设置的沉积物清理槽,提高了对沉积在溢流井底端的泥沙清理效率,可以通过自动化提升装置或绳索将所述沉积物清理槽提升至井口进行清污,大大提高了溢流井的清污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一种生物滞留池。
背景技术
现有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初期雨水净化设施仅仅为传统的沉泥井。沉泥井仅能沉淀泥土等大颗粒杂质,对于小颗粒悬浮物质的沉淀效果差。初期雨水中可能的油类、重金属类及氮、磷等营养物质部分通过下凹式绿地排往溢流井,部分通过下渗排入地下水,这些油类、重金属、营养物质往往会污染下凹式绿地和地下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并且,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下垫面类型发生巨大变化,原有大面积透水性地表逐渐被建筑物、硬化路面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阻断了降雨径流入渗地下的途径,从而加大了径流的峰值流量,造成城市内涝频发。同时,雨水径流冲刷地面时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汇入城市水体,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由于生物滞留池不仅可以有效的削减雨水径流量,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雨水径流水质,目前在建筑区、住宅小区和郊区等区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传统滞留池中的溢流井为对流入其中的水体的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水体含沙量较高时就直接流入城市的水处理系统,增加了处理的处理符合。同时,现有溢流井中在有泥沙沉淀时,还需要靠人工进行处理,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功能性更强的生物滞留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物滞留池,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至少包括井内腔室、冲洗管、料位计、分流板、沉积物清理槽、出水管和井盖;所述冲洗管纵向贯穿于所述井内腔室,所述冲洗管靠近所述溢流井的井盖端设有进水阀,所述冲洗管的管壁上设有均匀分布有出水孔;所述料位计套接与所述冲洗管上;所述溢流井底端设置有沉积物清理槽和至少一块分流板,所述沉积物清理槽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条形开口,所述分流板刚性连接于所述溢流井的底端,并贯穿于所述沉积物清理槽;所述出水管位于所述溢流井进水管的对侧,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出水管和/或进水管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分流板的板面。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还包括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和防渗层,所述过渡层位于所述排水层上侧,所述过滤层位于所述过渡层上侧,所述防渗层贯穿于所述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水层中设置有侧壁穿孔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进水管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水管道侧壁的穿孔位于靠近所述过渡层的一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井盖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所述井盖的溢流孔。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水层厚度小于200mm,所述排水层的排水管外部采用砾石填充,所述砾石粒径为2-5mm。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层厚度为300-1000mm;所述过渡层厚度为100mm。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内分别设置有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所述溢流井中的分流板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进入排水管中的液体进行减速,从而使得水体中携带的泥沙沉淀下俩。避免水体中的泥沙直接流入城市的水处理系统,增加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优选地,通过所述溢流井底端设置的沉积物清理槽,提高了对沉积在溢流井底端的泥沙清理效率,可以通过自动化提升装置或绳索将所述沉积物清理槽提升至井口进行清污,大大提高了溢流井的清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过滤层,102-过渡层,103-排水层,104-防渗层,105-溢流井,106-冲洗管,107-料位计,108-分流板,109-沉积物清理槽,110-出水管,111-进水管,112-井盖,113-溢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一种生物滞留池,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还包括过滤层101、过渡层102、排水层103、防渗层104和溢流井105。优选地,所述生物滞留池组成部分还包括预处理区、进水系统以及植被等。
所述,预处理区以沉淀作用为主,主要去除悬浮大颗粒。进水系统降低水流速度并均匀布水。所述过滤层101用于吸附、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所述过渡层102采用较大粒径的填料,防止过滤层填料进入穿孔的排水管。所述排水层103用于传导过滤后的水到排水管中。
过渡层102位于所述排水层103上侧,所述过滤层101位于所述过渡层102上侧,所述防渗层104贯穿于所述过滤层101、过渡层102和排水层103。
优选地,所述排水层103中设置有侧壁穿孔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进水管111相连。
所述排水管道侧壁的穿孔位于靠近所述过渡层102的一侧。所述井盖1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所述井盖112的溢流孔113。
优选地,所述排水层103厚度小于200mm,所述排水层103的排水管外部采用砾石填充,所述砾石粒径为2-5mm。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101厚度为300-1000mm。优选地,所述过渡层102厚度为100mm。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110和进水管111内分别设置有节流阀。
所述溢流井105至少包括井内腔室、冲洗管106、料位计107、分流板108、沉积物清理槽109、出水管110和井盖112。
所述冲洗管106纵向贯穿于所述井内腔室。所述冲洗管106靠近所述溢流井105的井盖112端设有进水阀。所述冲洗管106的管壁上设有均匀分布有出水孔。经过进水阀实现所述冲洗管106外部注水,并通过设置在所述冲洗管106关闭上的出水孔可以实现对溢流井侧壁和/或底部的清洗。
所述料位计107套接与所述冲洗管106上。用于实现对所述溢流井105中水位监测。
所述溢流井105底端设置有沉积物清理槽109和至少一块分流板108,所述沉积物清理槽109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条形开口,所述分流板刚性连接于所述溢流井105的底端,并贯穿于所述沉积物清理槽109。
所述出水管110位于所述溢流井105进水管111的对侧,所述出水管110与所述进水管111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出水管110和/或进水管11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分流板的板面。
优选地,所述溢流井105底端设有五块分流板10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可以交错设置。通过所述溢流井105中的分流板108设置,有助于实现对进入排水管110中的液体进行减速,从而使得水体中携带的泥沙沉淀下俩。避免水体中的泥沙直接流入城市的水处理系统,增加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优选地,通过所述溢流井105底端设置的沉积物清理槽109,提高了对沉积在溢流井105底端的泥沙清理效率,可以通过自动化提升装置或绳索将所述沉积物清理槽109提升至井口进行清污,大大提高了溢流井105的清污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包括溢流井(105);所述溢流井(105)至少包括井内腔室、冲洗管(106)、料位计(107)、分流板(108)、沉积物清理槽(109)、出水管(110)和井盖(112);
所述冲洗管(106)纵向贯穿于所述井内腔室,所述冲洗管(106)靠近所述溢流井(105)的井盖(112)端设有进水阀,所述冲洗管(106)的管壁上设有均匀分布有出水孔;所述料位计(107)套接与所述冲洗管(106)上;
所述溢流井(105)底端设置有沉积物清理槽(109)和至少一块分流板(108),所述沉积物清理槽(109)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条条形开口,所述分流板(108)刚性连接于所述溢流井(105)的底端,并贯穿于所述沉积物清理槽(109);
所述出水管(110)位于所述溢流井(105)进水管(111)的对侧,所述出水管(110)与所述进水管(111)的中心轴线重合,且所述出水管(110)和/或进水管(11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分流板(108)的板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池至少还包括过滤层(101)、过渡层(102)、排水层(103)和防渗层(104),
所述过渡层(102)位于所述排水层(103)上侧,所述过滤层(101)位于所述过渡层(102)上侧,所述防渗层(104)贯穿于所述过滤层(101)、过渡层(102)和排水层(1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103)中设置有侧壁穿孔的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进水管(111)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侧壁的穿孔位于靠近所述过渡层(102)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1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于所述井盖(112)的溢流孔(1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103)厚度小于200mm,所述排水层(103)的排水管外部采用砾石填充,所述砾石粒径为2-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01)厚度为300-1000mm;所述过渡层(102)厚度为100mm。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10)和进水管(111)内分别设置有节流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46922.2U CN207846625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46922.2U CN207846625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46625U true CN207846625U (zh) | 2018-09-11 |
Family
ID=6342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46922.2U Active CN207846625U (zh) | 2017-12-14 | 2017-12-14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466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2411A (zh) * | 2020-03-04 | 2020-07-03 |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的生物滞留池 |
CN112194315A (zh) * | 2020-09-24 | 2021-01-08 |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抗融雪剂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 |
-
2017
- 2017-12-14 CN CN201721746922.2U patent/CN2078466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2411A (zh) * | 2020-03-04 | 2020-07-03 |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的生物滞留池 |
CN112194315A (zh) * | 2020-09-24 | 2021-01-08 | 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抗融雪剂改良型生物滞留设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4191B (zh) |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及处理方法 | |
CN102774896B (zh) | 雨水、污水中颗粒物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6045496U (zh) |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 |
CN106865642B (zh) |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1265722A (zh) | 环保型道路雨水口 | |
CN104005316A (zh) |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 |
CN206233333U (zh) |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5013244B (zh) |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 |
CN101830577B (zh)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7846625U (zh)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
CN208436509U (zh) | 一种多层导流档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 | |
CN201756478U (zh)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 | |
CN201209274Y (zh) | 一种连续偏侧流雨污分离器 | |
WO2019061869A1 (zh) |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 |
CN106958287A (zh) | 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系统 | |
CN103334485B (zh) | 一种分流制雨水排水系统悬浮物分离井 | |
CN106902569B (zh) |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 |
CN203989972U (zh) | 一种处理雨水的一体化沉砂池 | |
CN207734659U (zh) | 双向流斜板沉淀池 | |
CN207469412U (zh) | 一种合流制污染物的控制井装置 | |
CN210448198U (zh) | 一种隔油沉淀池 | |
CN106906873A (zh) |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及其收集净化雨水的方法 | |
CN204841189U (zh) |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 |
CN201386057Y (zh) | 污泥循环干化池 | |
CN106237670A (zh) | 一种高效升流式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