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0577B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30577B CN101830577B CN 201010182633 CN201010182633A CN101830577B CN 101830577 B CN101830577 B CN 101830577B CN 201010182633 CN201010182633 CN 201010182633 CN 201010182633 A CN201010182633 A CN 201010182633A CN 101830577 B CN101830577 B CN 1018305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ainwater
- water distribution
- well
- distribution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906 microbiologic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59 degra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68 loa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82 bulky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414 obstruc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0 nutri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其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沉淀井和过滤井,沉淀井的井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外接雨水进水器;沉淀井通过井壁上的布水口与过滤井相通,进水口和布水口之间还设有隔网;过滤井内设有布水板,布水板下方设有滤材,过滤井底部设有层托板,层托板下方为架空层,架空层设有出水口;其方法通过雨水进水器收集雨水后,送至沉淀井进行沉淀,再送至过滤井进行过滤净化。本发明装置占地面积小,建造灵活,结构简单却能很好的针对雨污径流污染的特点来净化水质,其方法过滤速度快,效率高,污水净化效果明显,SS去除率可达85%左右,COD去除率可达60%左右。
Description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雨污径流污染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点源污染(如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水、大型养殖场的养殖废水、城市集中生活污水等),没有认识到面源污染(如城市降雨地表径流、农田废水、零散农村生活污水等)的严重性,其中降雨造成的雨污径流污染, 特别是降雨初期的雨污径流污染对水环境的威胁尤为严重,其主要污染因子是垃圾、SS (悬浮颗粒物)和COD(化学需氧量)。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乡镇不透水地面的面积不断上升,当降雨产生时,不仅径流量大大增加,而且径流冲刷会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来自分散的大面积土地,它与区域的自然状况和降雨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径流污染的形成具有较大的突发性、随机性、偶然性和广泛性,污染负荷时空变化幅度大,控制和处理的难度大。
[0003] 现有对雨污径流的治理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许多城镇没有完善的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雨污径流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排入天然水体;(2)雨污径流为BOD5含量较低的特有水质,难以满足传统水处理工艺理想的营养平衡式的要求,同时由于其径流流量和浓度变化大,也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C3)现有大部分的排水管网还是以合流制排水管网为主,如果要改造成分流制,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很难实现;即使分流制后,雨水或者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或者进行统一收集处理。而对于雨污径流降雨初期污染严重,中后期污染轻的特点来看,统一收集处理占地面积很大,建设费用昂贵,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通过该装置对雨水进行处理后,雨水可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有效减少雨污径流污染。
[0005]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沉淀井和过滤井,沉淀井的井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外接雨水进水器;沉淀井的井壁上还设有布水口,沉淀井通过布水口与过滤井相通,布水口所处的深度大于进水口所处的深度,进水口和布水口之间还设有隔网;过滤井内设有布水板,布水板所处的深度大于布水口所处的深度,布水板下方设有滤材,过滤井底部设有用于层托滤材的层托板,层托板下方为架空层,架空层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外接排水管网;整个雨水处理装置埋于地下。[0007] 上述雨水处理装置中,其沉淀井及过滤井的优选结构有以下两种:
[0008] (1)所述沉淀井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有2个,分别设于沉淀井两侧,各个过滤井结构相同,各过滤井内的布水板分别由第一布水板和第二布水板拼接组成,第一布水板设于过滤井内与沉淀井相接的一侧,第二布水板设于过滤井内另一侧,第一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小于第二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在过滤井内,滤材为一体结构。
[0009] 所述架空层内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穿过滤材,且溢流管的出口位于布水板与滤材之间的空间,第二布水板上设有溢流口。
[0010] 上述结构中,第一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小于第二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其作用是当雨污径流流量较小时,防止上层污水在经过第一布水板时就已完全被分布,从而保证上层污水在滤材上的分布均勻。
[0011] 该结构的雨水处理装置在地下埋深较深,但占地面积较小。
[0012] (2)所述沉淀井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有1个,设于沉淀井一侧;在过滤井内,滤材为并排设置的三层结构,从与沉淀井相接的过滤井一侧到过滤井另一侧,依次为第一滤层、 第二滤层和第三滤层,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底部相通,第二滤层与第三滤层之间设有将其完全隔开的第二隔板;第一滤层和第三滤层上分别设置布水板,第二隔板顶部所处深度大于第一滤层的布水板所处深度,且小于第三滤层的布水板所处深度。
[0013] 所述架空层设于第三滤层下方,架空层内设有至少一个溢流管,各个溢流管分别穿过第三滤层和其对应的布水板,溢流口设于布水板上。
[0014] 该结构的雨水处理装置在地下的埋深较浅,但占地面积较大。
[0015] 上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布水板为PVC板,布水板上均勻布置有布水孔,各布水孔的孔径为4〜IOmm ;所述层托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层托板厚度为50〜80mm,层托板上均勻布置有过水孔,各过水孔的孔径为12〜20mm。
[0016] 所述沉淀井或过滤井的井壁为砖墙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PVC板结构或金属板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滤材为河沙、碎石或陶粒的一种或多种。
[0017] 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使用时,其雨水净化原理为:雨污径流在地表通过雨水进水器的收集并拦截掉大型垃圾,流经进水管,进入沉淀井,首先通过隔网拦截大块垃圾,然后进行简单沉降,待沉淀井中的上层污水漫至布水口时,通过布水口进入过滤井,布水板拦截中型漂浮物垃圾的同时把污水均勻的分布在滤材中,滤材根据当地容易取得的前提,可以选择河沙+碎石或者其他组合,污水通过滤材的物理过滤和滤材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中,过滤井为上述第(1)种结构时,污水自上而下过滤;过滤井为上述第(¾种结构时,污水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作用曲折过滤,先往下后往上再往下。 污水过滤净化后得到的滤液在架空层中由出水管排出,出水管根据当地的排水管网情况进行连接然后排入天然水体。滤材中安装了溢流管,当雨污径流流量小或者流量大的初期时, 污水全部经过滤材净化水质,而雨污径流流量大时的中后期污水会因为来不及通过布水板进入滤材而由溢流管直接进入架空层,此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轻,不经过净化也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架空层和溢流管的组合不但可以为污水的顺利过滤通气,还可以为滤材中的微生物降解复氧,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减少滤材的堵塞。
[0018] 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中,出水管与排水管网的连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水管可以与不完善管网的排水管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直接排入天然水体。2、出水管可以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在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时,不经过处理经由其他管道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不扰乱污水处理厂的运行。3、出水管可以与分流制管网的雨水排水管网连接,不需要再经过统一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或者前期污水统一再深度处理, 中后期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雨水统一处理设施的建设,造成浪费。
[0019] 本发明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 (1)雨水进水器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淀井;
[0021] (2)雨水进入沉淀井后,先通过隔网除去雨水中带有的大块垃圾,然后雨水在沉淀井井底逐渐沉积,雨水中的污泥沉积于沉淀井井底,上层污水从井壁的布水口进入过滤井;
[0022] (3)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先通过布水板分布,再经过滤材进行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得到的滤液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0023] 当过滤井内的滤材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步骤(3)具体为:
[0024] 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布水板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滤材中,上层污水经过滤材进行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架空层,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0025] 当过滤井内的滤材为三层结构时,所述步骤(3)具体为:
[0026] 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第一滤层上方的布水板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第一滤层中,上层污水经过第一滤层进行一级过滤后,由第一隔板下方的通道进入第二滤层,在第二滤层中进行二级过滤,再由第三滤层上方的布水板均勻分布到第三滤层中,由第三滤层进行三级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第三滤层下方的架空层,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 (1)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建造灵活,可根据接纳雨污径流水量来确定建造尺寸,造价低,与原有管网连接灵活,结构简单却能很好的针对雨污径流污染的特点来净化水质。
[0029] (2)采用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对污水进行快速过滤处理时,速度快,效率高;通过滤料过滤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污水净化效果明显,SS去除率可达85%左右, COD去除率可达60%左右。
[0030] (3)本发明的雨水处理装置管理方便,平时只要环卫工人定期清理清理雨水进水器、隔网上的垃圾等便可。发现滤料堵塞,过滤不畅,下雨时雨水有漫出的迹象时,翻动或者更换表层滤料便可;翻动更换表层滤料无效时,则需更换全部滤料并清洗模块。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实施例1的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图1的1-1剖视图。
[0033]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0034] 图4是图2的2-2剖视图。
[0035] 图5是图2的3-3剖视图。
[0036] 图6是图2的4-4剖视图。
[0037] 图7是图2的5-5剖视图。
[0038] 图8是实施例3的雨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是图8的6-6剖视图。
[0040] 图10是图9的7-7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2] 实施例1
[0043]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相连接的沉淀井1和过滤井2,沉淀井1的井壁上设有进水口 3,进水口 3通过进水管4 外接雨水进水器5 ;沉淀井1的井壁上还设有布水口 6,沉淀井1通过布水口 6与过滤井2 相通,布水口 6所处的深度大于进水口 3所处的深度,进水口 3和布水口 6之间还设有隔网 7 ;过滤井2内设有布水板8,布水板8所处的深度大于布水口 6所处的深度,布水板8下方设有滤材9,过滤井2底部设有用于层托滤材9的层托板10,层托板10下方为架空层11,架空层11设有出水口 12,出水口 12通过出水管外接排水管网;整个雨水处理装置埋于地下。
[0044] 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中,沉淀井1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2有2个,分别设于沉淀井1两侧,各个过滤井2结构相同,各过滤井2内的布水板8分别由第一布水板13和第二布水板14拼接组成,第一布水板13设于过滤井内2与沉淀井1相接的一侧,第二布水板14设于过滤井2内另一侧,第一布水板13的布水孔孔径小于第二布水板14的布水孔孔径;在过滤井内,滤材9为一体结构。
[0045] 如图2所示,架空层11内设有溢流管15,溢流管15穿过滤材9,且溢流管15的出口位于布水板8与滤材9之间的空间,第二布水板14上设有溢流口 16。
[0046] 上述结构中,第一布水板13的布水孔孔径小于第二布水板14的布水孔孔径,其作用是当雨污径流流量较小时,防止上层污水在经过第一布水板13时就已完全被分布,从而保证上层污水在滤材上的分布均勻。
[0047] 该结构的雨水处理装置在地下埋深较深,但占地面积较小,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长4m,宽1.7m,深1.83m。
[0048] 本实施例中,布水板8为PVC板,布水板8上均勻布置有布水孔,各布水孔的孔径为4〜10mm,本实施例中第一布水板13的布水孔孔径为6mm,第二布水板14的布水孔孔径为8mm ;层托板10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层托板厚度为50〜80mm,层托板10上均勻布置有过水孔,各过水孔的孔径为12〜20mm,本实施例中层托板10的厚度为60mm,层托板10的过水孔孔径为15mm。
[0049] 沉淀井1或过滤井2的井壁为砖墙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PVC板结构或金属板结构中的一种;滤材9为河沙、碎石或陶粒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滤材9包括由上而下的四层结构,即:碎石(粒径30〜50mm,厚100mm)、碎石(粒径15〜30mm,厚50mm)、河沙(粒径4〜7mm,厚300mm)、河沙(粒径2〜4mm,厚250mm)。
[0050] 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使用时,其雨水净化原理为:雨污径流在地表通过雨水进水器5的收集并拦截掉大型垃圾,流经进水管4,进入沉淀井1,首先通过隔网7拦截大块垃圾,然后进行简单沉降,待沉淀井1中的上层污水漫至布水口 6时,通过布水口 6进入过滤井2,布水板8拦截中型漂浮物垃圾的同时把污水均勻的分布在滤材9中,污水通过滤材 9的物理过滤和滤材9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中,过滤井2中的污水自上而下过滤;污水过滤净化后得到的滤液在架空层11中由出水管排出,出水管根据当地的排水管网情况进行连接然后排入天然水体。滤材9中安装了溢流管15,当雨污径流流量小或者流量大的初期时,污水全部经过滤材9净化水质,而雨污径流流量大时的中后期污水会因为来不及通过布水板8进入滤材9而由溢流管15直接进入架空层11,此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轻,不经过净化也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架空层11和溢流管15的组合不但可以为污水的顺利过滤通气,还可以为滤材9中的微生物降解复氧,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 减少滤材9的堵塞。
[0051] 上述雨水处理装置中,出水管与排水管网的连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水管可以与不完善管网的排水管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直接排入天然水体。2、出水管可以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在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时,不经过处理经由其他管道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不扰乱污水处理厂的运行。3、出水管可以与分流制管网的雨水排水管网连接,不需要再经过统一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或者前期污水统一再深度处理,中后期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雨水统一处理设施的建设,造成浪费。
[0052]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 (1)雨水进水器5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沉淀井1 ;
[0054] (2)雨水进入沉淀井1后,先通过隔网7除去雨水中带有的大块垃圾,然后雨水在沉淀井1井底逐渐沉积,雨水中的污泥沉积于沉淀井1井底,上层污水从井壁的布水口 6进入过滤井2 ;
[0055] (3)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2后,布水板8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滤材9中,上层污水经过滤材9进行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架空层11,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 12送至排水管网。
[0056] 将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使用于雨水过滤时,所取水样各参数为: 雨污径流流量9L/m2. s, SS为919mg/L,COD为158. 35mg/L。将处理后得到的滤液采用国家标准水质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是:SS去除率为91%,COD去除率为51%。
[0057] 实施例2
[0058]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通过该装置实现的雨水处理方法也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使用于雨水过滤时,过滤井2内的滤材9包括自上而下的四层结构,即: 碎石(粒径30〜50mm,厚100mm)、碎石(粒径15〜30mm,厚50mm)、陶粒(粒径3〜6mm, 厚300mm)、河沙(粒径2〜4mm,厚250mm)。
[0059] 所取水样各参数为:雨污径流流量9L/m2. s,进水SS为84;3mg/L,COD为191. 9mg/L。将处理后得到的滤液采用国家标准水质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是:SS去除率为65%, COD去除率为66%。
[0060] 实施例3
[0061]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如图8〜10所示, 包括相连接的沉淀井1和过滤井2,沉淀井1的井壁上设有进水口 3,进水口 3通过进水管 4外接雨水进水器5 ;沉淀井1的井壁上还设有布水口 6,沉淀井1通过布水口 6与过滤井2 相通,布水口 6所处的深度大于进水口 3所处的深度,进水口 3和布水口 6之间还设有隔网 7 ;过滤井2内设有布水板8,布水板8所处的深度大于布水口 6所处的深度,布水板8下方设有滤材9,过滤井2底部设有用于层托滤材9的层托板10,层托板10下方为架空层11,架空层11设有出水口 12,出水口 12通过出水管外接排水管网;整个雨水处理装置埋于地下。
[0062] 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中,沉淀井1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2有1个,设于沉淀井1 一侧;在过滤井2内,滤材9为并排设置的三层结构,从与沉淀井1相接的过滤井2 — 侧到过滤井2另一侧,依次为第一滤层17、第二滤层18和第三滤层19,如图9所示,第一滤层17与第二滤层18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0,第一滤层17与第二滤层18底部相通,第二滤层 18与第三滤层19之间设有将其完全隔开的第二隔板21 ;第一滤层17和第三滤层19上分别设置布水板8,第二隔板21顶部所处深度大于第一滤层17的布水板所处深度,且小于第三滤层19的布水板所处深度。
[0063] 架空层11设于第三滤层19下方,架空层11内设有2个溢流管15,各个溢流管15 分别穿过第三滤层19和其对应的布水板8,溢流口 16设于布水板8上。
[0064] 该结构的雨水处理装置在地下的埋深较浅,但占地面积较大。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长1. 85m,宽3m,深1. lm。
[0065] 布水板8为PVC板,布水板8上均勻布置有布水孔,各布水孔的孔径为4〜10mm, 本实施例中布水板8的布水孔孔径为8mm ;层托板10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层托板厚度为 50〜80mm,层托板10上均勻布置有过水孔,各过水孔的孔径为12〜20mm,本实施例中层托板10的厚度为60mm,层托板10的过水孔孔径为15mm。
[0066] 沉淀井1或过滤井2的井壁为砖墙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PVC板结构或金属板结构中的一种;滤材9为河沙、碎石或陶粒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滤层17采用河沙(粒径2〜4mm,厚200mm),第一滤层18采用河沙(粒径2〜4mm,厚200mm),第三滤层19包括由上到下的两层结构,即:河沙(粒径4〜7mm,厚50mm)、碎石(粒径15〜40mm, 厚 150mm)
[0067] 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使用时,其雨水净化原理为:雨污径流在地表通过雨水进水器5的收集并拦截掉大型垃圾,流经进水管4,进入沉淀井1,首先通过隔网7拦截大块垃圾,然后进行简单沉降,待沉淀井1中的上层污水漫至布水口 6时,通过布水口 6进入过滤井2,布水板8拦截中型漂浮物垃圾的同时把污水均勻的分布在滤材9中,污水通过第一隔板20和第二隔板21的作用曲折过滤,先往下后往上再往下。污水过滤净化后得到的滤液在架空层11中由出水管排出,出水管根据当地的排水管网情况进行连接然后排入天然水体。滤材9中安装了溢流管15,当雨污径流流量小或者流量大的初期时,污水全部经过滤材净化水质,而雨污径流流量大时的中后期污水会因为来不及通过布水板进入滤材而由溢流管直接进入架空层,此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轻,不经过净化也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架空层11和溢流管15的组合不但可以为污水的顺利过滤通气,还可以为滤材中的微生物降解复氧,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减少滤材的堵塞。
[0068] 本实施例中,出水管与排水管网的连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水管可以与不完善管网的排水管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直接排入天然水体。2、出水管可以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排入天然水体,或者与合流制管网的排水管、沙井连接后,在进入当地污水处理厂时,不经过处理经由其他管道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不扰乱污水处理厂的运行。3、出水管可以与分流制管网的雨水排水管网连接,不需要再经过统一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入天然水体,或者前期污水统一再深度处理,中后期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雨水统一处理设施的建设,造成浪费。
[0069]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实现的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0] (1)雨水进水器5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沉淀井1 ;
[0071] (2)雨水进入沉淀井1后,先通过隔网7除去雨水中带有的大块垃圾,然后雨水在沉淀井1井底逐渐沉积,雨水中的污泥沉积于沉淀井1井底,上层污水从井壁的布水口 6进入过滤井2 ;
[0072] (3)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2后,第一滤层17上方的布水板8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第一滤层17中,上层污水经过第一滤层17进行一级过滤后,由第一隔板20下方的通道进入第二滤层18,在第二滤层18中进行二级过滤,再由第三滤层19上方的布水板8均勻分布到第三滤层19中,由第三滤层19进行三级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第三滤层19下方的架空层11,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 12送至排水管网。
[0073] 将本实施例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使用于雨水过滤时,所取水样各参数为: 雨污径流流量9L/m2. s, SS为57%ig/L,COD为172. 49mg/L。将处理后得到的滤液采用国家标准水质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其结果是:SS去除率为83%,COD去除率为43%。
[0074]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沉淀井和过滤井,沉淀井的井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外接雨水进水器;沉淀井的井壁上还设有布水口,沉淀井通过布水口与过滤井相通,布水口所处的深度大于进水口所处的深度,进水口和布水口之间还设有隔网;过滤井内设有布水板,布水板所处的深度大于布水口所处的深度,布水板下方设有滤材,过滤井底部设有用于层托滤材的层托板,层托板下方为架空层,架空层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外接排水管网;整个雨水处理装置埋于地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有2个,分别设于沉淀井两侧,各个过滤井结构相同,各过滤井内的布水板分别由第一布水板和第二布水板拼接组成,第一布水板设于过滤井内与沉淀井相接的一侧,第二布水板设于过滤井内另一侧,第一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小于第二布水板的布水孔孔径;在过滤井内,滤材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内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穿过滤材,且溢流管的出口位于布水板与滤材之间的空间,第二布水板上设有溢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为长方体结构,过滤井有1个,设于沉淀井一侧;在过滤井内,滤材为并排设置的三层结构,从与沉淀井相接的过滤井一侧到过滤井另一侧,依次为第一滤层、第二滤层和第三滤层,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一滤层与第二滤层底部相通,第二滤层与第三滤层之间设有将其完全隔开的第二隔板;第一滤层和第三滤层上分别设置布水板,第二隔板顶部所处深度大于第一滤层的布水板所处深度,且小于第三滤层的布水板所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层设于第三滤层下方,架空层内设有至少一个溢流管,各个溢流管分别穿过第三滤层和其对应的布水板,溢流口设于布水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为PVC板,布水板上均勻布置有布水孔,各布水孔的孔径为4〜IOmm ;所述层托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层托板厚度为50〜80mm,层托板上均勻布置有过水孔,各过水孔的孔径为 12 〜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或过滤井的井壁为砖墙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PVC板结构或金属板结构中的一种;所述滤材为河沙、碎石或陶粒的一种或多种。
8.通过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装置实现的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雨水进水器收集雨水后,雨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淀井;(2)雨水进入沉淀井后,先通过隔网除去雨水中带有的大块垃圾,然后雨水在沉淀井井底逐渐沉积,雨水中的污泥沉积于沉淀井井底,上层污水从井壁的布水口进入过滤井;(3)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先通过布水板分布,再经过滤材进行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得到的滤液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过滤井内的滤材为一体结构时,所述步骤(3)具体为: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布水板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滤材中,上层污水经过滤材进行物理过滤和微生物降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架空层, 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过滤井内的滤材为三层结构时,所述步骤(3)具体为:上层污水进入过滤井后,第一滤层上方的布水板去除上层污水中的漂浮物,同时将上层污水均勻分布到第一滤层中,上层污水经过第一滤层进行一级过滤后,由第一隔板下方的通道进入第二滤层,在第二滤层中进行二级过滤,再由第三滤层上方的布水板均勻分布到第三滤层中,由第三滤层进行三级过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进入第三滤层下方的架空层, 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口送至排水管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82633 CN101830577B (zh) | 2010-05-19 | 2010-05-19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010182633 CN101830577B (zh) | 2010-05-19 | 2010-05-19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0577A CN101830577A (zh) | 2010-09-15 |
CN101830577B true CN101830577B (zh) | 2011-12-21 |
Family
ID=42714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1826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30577B (zh) | 2010-05-19 | 2010-05-19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8305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1267B (zh) * | 2010-12-31 | 2013-01-02 | 清华大学 | 一种雨水径流强化处理回用停车位及人行道系统 |
CN102381805B (zh) * | 2011-08-03 | 2013-04-03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一种雨水径流收集及净化系统 |
CN103771668B (zh) * | 2014-02-26 | 2015-10-21 | 华瀚管道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分流处理系统 |
CN104195913A (zh) * | 2014-08-19 | 2014-12-10 |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设有限公司 | 可移动的临时道路结构 |
CN111622330A (zh) * | 2020-05-12 | 2020-09-04 | 同济大学 | 一种新型截流截污海绵型雨水口 |
CN112047535A (zh) * | 2020-09-28 | 2020-12-08 | 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2543A (zh) * | 2007-09-18 | 2009-03-25 | 上海万森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机 |
CN101614026B (zh) * | 2009-07-13 | 2011-05-11 | 武文豪 | 一种集成式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
CN201756478U (zh) * | 2010-05-19 | 2011-03-09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 |
-
2010
- 2010-05-19 CN CN 201010182633 patent/CN1018305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30577A (zh) | 201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56478U (zh)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 | |
CN102359172B (zh) | 一种城市生活小区雨水分流收集处理系统 | |
CN101830577B (zh) | 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3065263U (zh) | 一种用于处理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的装置 | |
CN101387119B (zh) | 大型厂房屋面雨水收集处理再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2505728A (zh) | 雨水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 |
CN101265722A (zh) | 环保型道路雨水口 | |
CN105013244B (zh) |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 |
CN105417859A (zh) | 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
KR101549161B1 (ko) | 비점오염 저감시설 | |
CN105174635A (zh) |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204865241U (zh) |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 |
CN207429843U (zh) | 一种低水损雨水过滤池 | |
CN100395194C (zh) | 净化雨水和污水的生物-生态过滤系统及方法 | |
CN207436209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 |
CN103215985B (zh) | 基于雨污二次分流的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 |
CN106902569B (zh) |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 |
CN108862945A (zh) |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 |
CN112814122B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生态雨水调蓄系统 | |
CN108658324A (zh) | 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黑臭河流净化系统及黑臭河流治理方法 | |
WO2019061869A1 (zh) | 一种一体化雨水处理装置 | |
KR101532191B1 (ko) | 비점오염저감을 위한 역세척 기능이 가능한 여과블록 시스템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CN104975644B (zh) |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 |
CN111119275A (zh) | 地埋式硅砂雨水调蓄系统 | |
CN205061812U (zh) |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