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品包装组件,包括用于包覆产品的内嵌套件以及位于最外层的外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套件包括包覆所述产品端部的端部套件和包覆所述产品中部的中部套件;所述端部套件包括直接与所述产品嵌套的第一缓冲板和包覆包括所述第一缓冲板以及所述产品端部的第一支撑盒;所述中部套件包括包覆所述产品正面和反面的第二缓冲板,以及由所述第二缓冲板限位的包覆所述产品两侧面的第二支撑盒。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板上设有可供所述产品端部的部分或整体插入的孔和/或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盒包括相互拼接形成盒体框架的前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侧面和下侧面;其中所述前侧面的外轮廓和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外轮廓相同以便于所述第一缓冲板能容置在所述第一支撑盒内。
优选地,所述产品包装组件包括多套中部套件,所述中部套件在产品上等间距布设。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板以及第二支撑盒之间以粘接和/或卡槽连接的方式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板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缓冲盒卡接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盒的厚度;或,所述第二缓冲盒两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缓冲板卡接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盒包括至少两片层叠的板材,所述层叠的板材一体成型,通过折叠形成所述第二支撑盒。
优选地,所述端部套件还包括,第三缓冲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板表面的一对第三支撑盒,一对所述第三支撑盒之间还有空间用于容纳可供产品附件容置的附件盒。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盒包括至少一个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部设有对角支撑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盒包括两个紧贴的外框架,所述两个外框架的对角支撑板互成角度布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品包装组件能够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具有下述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合理利用产品尺寸更加长、宽、扁平的外形特点,包装利用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采用套装组件,具有包覆、支撑、缓冲的多种功能,全方位保护产品,防止产品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损坏;
(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有效利用瓦楞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组件数量以及结构合理,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部分产品包装组件如第一支撑盒、第二支撑盒等可以经过折叠运输,节省运输包装材料的运输费用;
(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部分产品包装组件如第一支撑盒、第二支撑盒等便于拆卸、折叠压缩、折叠成型,再次用于包装产品以实现重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为更好地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在下文中引入产品等辅助说明的组件,以说明所述产品包装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实现功能时,产品等辅助说明的组件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产品包装组件的相互关系。产品等辅助说明的组件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品包装组件,请参考图1,所述产品包装组件用于包装图中展示的天线3,所述天线3包括天线正面31、天线反面32、天线侧面33、天线下端34、天线上端35。
图1中展示所述产品包装组件具体包括:用于包覆天线3的内嵌套件1以及位于最外层的外箱体2。所述内嵌套件1具体包括:端部套件和中部套件,其中,端部套件包括第一缓冲板11以及第一支撑盒12;中部套件包括第二缓冲板13以及第二支撑盒14。
具体地,端部套件中,所述第一缓冲板11直接与天线3的天线下端34嵌套以保护天线下端34伸出的天线接头,所述第一支撑盒12包覆已经嵌套有第一缓冲板11的天线下端34。中部套件中,所述第二缓冲板13包覆在所述天线正面31以及天线反面32,所述第二支撑盒14包覆在天线侧面33且与所述第二缓冲板13连接。仅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强所述产品包装组件的支撑效果以及缓冲能力,所述第二缓冲板13与第二支撑盒14为垂直连接。
更具体地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缓冲板11上设有可供天线下端34的部分或整体插入的孔和/或槽。仅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部件的大小、形状、数量、位置等技术规格信息,在所述第一缓冲板11上布设第一容置孔111、第二容置孔112、第三容置孔113、第四容置孔114,用于容置所述天线下端34上伸出的信号接头、射频接头、控制接头等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孔111、第二容置孔112、第三容置孔113、第四容置孔114的孔径依次变小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部件。同时,所述第一容置孔111、第二容置孔112、第三容置孔113设置为通孔,便于尺寸较长或者尺寸过长的部件插入;所述第四容置孔114设置为盲孔,便于尺寸较短或者对接头需要特殊保护的部件插入。此外,所述第一缓冲板11厚度可以根据容置部件的长度作出调整,但厚度需要控制在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深度之内,以便于所述第一支撑盒12同时容置所述第一缓冲板11以及天线下端34。
具体地请参考图3,所述第一支撑盒12包括相互拼接已形成盒体框架的前侧面121、左侧面122、右侧面123、上侧面124、下侧面125。所述左侧面122与右侧面123平行,上侧面124与下侧面125平行,并且左侧面122、右侧面123、上侧面124、下侧面125均垂直于所述前侧面121。为便于所述第一支撑盒12容置所述第一缓冲板11,所述左侧面122、右侧面123、上侧面124、下侧面125拼接形成的框架轮廓与所述第一缓冲板11的外轮廓相同。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缓冲板11的外轮廓与前侧面121相同,使所述第一支撑盒12能以紧贴地包覆所述第一缓冲板11。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盒12与第一缓冲板11之间的滑动存在一定阻尼。为了便于开启或者装配所述第一支撑盒12与第一缓冲板11,所述第一支撑盒12上还开设有位于下侧面125的盒体槽口126。技术人员可以借助盒体槽口126快速拉开或者定位第一支撑盒12。
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盒12由刀模压痕成型的一体瓦楞纸板折叠而成。所述第一支撑盒12展开的视图请参考图4,第一支撑盒12展开后以前侧面121为中心,具体包括:
前侧面121下边延伸出的下侧面基板125-1,所述下侧面基板125-1左边延伸出左侧面下基板122-4,所述下侧面基板125-1右边延伸出右侧面下基板123-4;
前侧面121上边延伸出上侧面基板124-1,所述上侧面基板124-1左边延伸出左侧面上基板122-3,所述上侧面基板124-1右边延伸出右侧面上基板123-3;
所述前侧面121左边延伸出的左侧面外板122-2,所述左侧面外板122-2的左边一侧连接有左侧面内板122-1,所述左侧面内板122-1的上边连接有上侧面左内板124-2,所述左侧面内板122-1的下边连接有下侧面左内板125-2;
所述前侧面121右边延伸出的右侧面外板123-2,所述右侧面外板123-2的右边一侧连接有右侧面内板123-1,所述右侧面内板123-1的上边连接有上侧面右内板124-3,所述右侧面内板123-1的下边连接有下侧面右内板125-3。
仅在本实施例中供技术人员参考,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折叠过程是:
1.将所述上侧面基板124-1以及下侧面基板125-1分别朝向前侧面121折叠至与前侧面121垂直的位置;
2.将左侧面上基板122-3以及右侧面上基板123-3分别朝向上侧面基板124-1折叠至于上侧面基板124-1垂直的位置;将左侧面下基板122-4以及右侧面下基板123-4分别朝向下侧面基板125-1折叠至于下侧面基板125-1垂直的位置;
3.将所述左侧面外板122-2紧贴所述左侧面上基板122-3以及左侧面下基板122-4所形成平面的一侧折叠,所述左侧面内板122-1紧贴所述左侧面上基板122-3以及左侧面下基板122-4所形成平面的另一侧折叠,靠近外侧的左侧面外板122-2以及靠近内侧的左侧面内板122-1夹紧左侧面上基板122-3以及左侧面下基板122-4所形成平面。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上侧面左内板124-2紧贴所述上侧面基板124-1,所述下侧面左内板125-2紧贴所述下侧面基板125-1;
4.将所述右侧面外板123-2紧贴所述右侧面上基板123-3以及右侧面下基板123-4所形成平面的一侧折叠,所述右侧面内板123-1紧贴所述右侧面上基板123-3以及右侧面下基板123-4所形成平面的另一侧折叠,靠近外侧的右侧面外板123-2以及靠近内侧的右侧面内板123-1夹紧右侧面上基板123-3以及右侧面下基板123-4所形成平面。在折叠的过程中,所述上侧面右内板124-3紧贴所述上侧面基板124-1,所述下侧面右内板125-3紧贴所述下侧面基板125-1。
经过上述折叠过程,分别形成左侧面122、右侧面123、上侧面124、下侧面125,与前侧面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支撑盒12:
所述左侧面外板122-2、左侧面内板122-1以及夹紧其中的左侧面上基板122-3和左侧面下基板122-4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左侧面122;
所述右侧面内板123-1、右侧面外板123-2以及夹紧其中的所述右侧面上基板123-3和右侧面下基板123-4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右侧面123;
所述上侧面左内板124-2、上侧面右内板124-3以及前述两者紧贴的上侧面基板124-1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上侧面124;
所述下侧面左内板125-2、下侧面右内板125-3轮廓呈“L”型,所述下侧面左内板125-2、下侧面右内板125-3与紧贴的下侧面基板125-1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下侧面125。
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撑盒12通过刀模压痕成型的瓦楞纸折叠而成,其中实际起到支撑作用、抗压作用的左侧面122、右侧面123、上侧面124、下侧面125因多层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各部件之间还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加强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制造所述第一支撑盒12的方法包括瓦楞纸板设计、折叠方法等,仅仅是实现本实施例的其中一种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通过模具注塑、胶粘拼接等方式制造结构与实施例结构相同或近似,起到相同或近似作用的第一支撑盒12。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所述中部套件的第二缓冲板13以及第二支撑盒14组合成套,并且以一定间距均匀地布设在所述天线3上。仅在本实施例中,在天线3的中部,根据天线3的纵向轴线上布设有两套中部套件。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天线3的具体尺寸具体设置中部套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根据产品的结构、力学特点等因素适当安排中部套件。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所述第二缓冲板13以及第二支撑盒14之间以粘接和/或卡槽连接的方式连接。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板13以及第二支撑盒14之间优选以卡槽的方式连接。请参考图5,在所述第二缓冲板13上还对称地设有第一槽口131,所述第二支撑盒14的卡接部141卡接在所述第一槽口131处。为保证卡接的强度,所述第一槽口13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盒14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盒14除了包括所述卡接部141之外,还包括支撑部142。在受力时,外部压力对支撑部142挤压,因此支撑部142主要提到支撑、抗弯的作用。此外,请参考图1,第二支撑盒14卡接到第二缓冲板13的第一槽口131时,还可以通过侧面抵消外力,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看出,由于部件所起作用的复杂性,本实施例的命名仅用于区分部件,更好地描述部件之间的关系,并不对部件起到限制作用。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板13以及第二支撑盒14之间可以粘接的形式、利用钉连接、上述卡槽连接的方式组合使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第一槽口131设置在第二缓冲板13上,这样的设计能提升抵抗针对天线侧面33外力的能力。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缓冲板13可能不设槽口,而是在第二支撑盒14上布设第二槽口(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缓冲板13卡接在所述第二槽口上,为保证卡接的强度,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板13的厚度。第二槽口的位置设计能提升抵抗针对天线正面31以及天线反面32外力的能力。卡接的具体结构布设的位置,是根据受力情况、包装需要、仓储环境而具体设定的,允许组合使用。
具体地,请参考图6以及图7,所述第二支撑盒14由刀模压痕成型的瓦楞板层叠成型。所述第二支撑盒14展开后,包括以连接板相互连接的支撑板。具体地,依次包括:第一支撑板141、第一连接板142、第二支撑板143、第二连接板144、第三支撑板145。折叠时,从宽度最小的第一支撑板141开始向右滚动折叠,所述第一连接板142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141以及第二支撑板143,第二连接板144用于连接第二支撑板143以及第三支撑板145。所述第二支撑盒14由支撑板以及连接板交替翻转层叠而成。所述连接板以及支撑板的宽度设计,需要考虑折叠的次数以及层叠板材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实施例的启示合理设计用于层叠成第二支撑盒14的板材尺寸。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撑盒14可以根据厚度以及支撑强度的需要,合理设置支撑板以及连接板的数量。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外轮廓相同的板材通过相互胶粘的方式,制造出第二支撑盒14;还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批量生产第二支撑盒14。
具体地请参考图1,所述端部套件还包括第三缓冲板18以及设置在第三缓冲板18表面的一对第三支撑盒15。一对第三支撑盒15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置附件盒16。所述天线3还包括一系列如安装附件、定位附件等产品附件,所述附件盒16用于容置所述产品附件。所述第三缓冲板18还可以用于缓冲附件盒16对天线3,特别是天线上端35的挤压,起到保护天线3的作用。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板11以及第一支撑盒12位于所述天线3的天线下端34,所述第三缓冲板18以及第三支撑盒15位于所述天线3的天线上端35。
具体地,图8以及图9展示了第三支撑盒15的立体结构以及平铺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盒15包括至少一个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由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叠板151、第二折叠板152、第三折叠板153、第四折叠板154折叠而成。所述外框架内部还设有对角支撑板155。
更具体地,第三支撑盒15包括两个紧贴的所述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内部还设有对角支撑板155互成角度布设。
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角支撑板155与第四折叠板154连接。第一折叠板151、第二折叠板152、第三折叠板153、第四折叠板154以及对角支撑板155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紧贴的所述外框架,两个外框架之间镜像对称,因此展开后的外框架沿框架对称轴156对称。从所述第一折叠板151开始,第二折叠板152、第三折叠板153、第四折叠板154依次滚动折叠成所述外框架轮廓,所述第四折叠板154垂直抵触第一折叠板151,并且位于所述框架对称轴156处。所述对角支撑板155在滚动折叠的过程中,先以一定角度抵接在第二折叠板152、第三折叠板153的连接处,再进行滚动折叠,待第四折叠板154垂直抵触第一折叠板151时,带有对角支撑板155的所述外框架即成型。沿框架对称轴156对称两侧的折叠相似,可以同时进行。框架对称轴156对称两侧的对角支撑板155由于滚动折叠的方向相对,因此折叠后第三支撑盒15的对角支撑板155之间互成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附件盒16的上方和/或下方还设有第四缓冲板17,用以缓冲、抵消针对附件盒16产生挤压的外力。所述第四缓冲板17的外轮廓与所述附件盒16的正面轮廓相同,能够覆盖附件盒16正面的大部分面积。所述第四缓冲板17还可以在朝向所述第三支撑盒15的方向上作出一定长度的延伸。所述延伸并与所述第三支撑盒15接触的第四缓冲板17可以在缓冲外力时,将一部分外力传递给所述第三支撑盒15,协同工作以提升整体抗震、抗压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除外箱体的所述产品包装组件可以在外箱体2中实现全部的组装,也可以在外箱体2外部,与天线3组装完成后再装入外箱体2。在外箱体2中实现全部或部分组装时,位于天线3下方以及需要预先套设于天线3的部件(如端部套件)等应提前安装。待所有产品安装组件与天线3包装完成后,可以使用封箱胶、粘胶、封条等密封材料整体密封。
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包装组件中的外箱体2、支撑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支撑盒12、第二支撑盒14、第三支撑盒15、附件盒16等)采用瓦楞板材等具有一定硬度以及具有缓冲结构的支撑材料,缓冲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缓冲板11、第二缓冲板13第三缓冲板18、第四缓冲板17以及有可能用以填充缝隙的材料)优选采用塑料泡沫、珍珠棉或者其他具有缓冲作用并具有一定固定形状的缓冲材料。所述第一缓冲板11还可以选用瓦楞板材。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技术人员在领会本实用新型原理以及思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所述产品包装组件具体部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处的位置,灵活适用材质以及制造方法,本实施例的所列出的具体材质以及制造方法是为了具体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仅具有示例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产品包装组件紧贴天线3,合理利用产品外形特点,包装利用效率高。产品包装组件组合使用缓冲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缓冲板11、第二缓冲板13、第三缓冲板18、第四缓冲板17以及有可能用以填充缝隙的材料)以及支撑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支撑盒12、第二支撑盒14、第三支撑盒15、附件盒16等)。组合使用的产品包装组件具有包覆、支撑、缓冲的多种功能,包装整体的强度得以提升,能够全方位保护产品,防止产品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损坏。同时,组合使用的产品包装组件具备更高的堆叠层数,提升仓储的适应性及仓储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产品包装组件,有效利用材料,组件数量以及组件结构合理,包装整体体积减小,能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所述产品包装组件还便于拆卸、折叠、压缩,节省运输包装材料的运费。此外,所述产品包装组件,可以多次折叠成型,能再次用于包装产品,具有实现重复利用的潜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