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5977U -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5977U
CN207835977U CN201721739324.2U CN201721739324U CN207835977U CN 207835977 U CN207835977 U CN 207835977U CN 201721739324 U CN201721739324 U CN 201721739324U CN 207835977 U CN207835977 U CN 207835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limit
side body
slo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393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立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393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5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5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59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面壳、底壳以及电池壳,面壳的内侧设有限位骨,限位骨设有插槽,底壳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和插槽的开口朝向相反,电池壳设有插骨,在壳体装配时,面壳的限位骨容置于底壳的限位槽中、电池壳的插骨插置于面壳的限位骨的插槽中,即,面壳的限位骨既可以作为底壳的限位骨,也可以作为电池壳的插骨的限位槽,从而能够减少限位骨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壳体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背景技术
塑胶壳体的电子设备一般包括面壳、底壳和电池壳这三大件塑胶件,三者相互组装形成电子设备的壳体。这三大件塑胶件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和扣位实现装配固定,但是,塑胶本身具有变形或者说尺寸波动的特点,在组装后这三大件塑胶件之间容易出现间隙,从而出现局部松动、按压异响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当前,现有设计一般在电子设备的边缘为相邻塑胶件分别设置限位骨及扣位,通过限位骨与扣位的扣合来限制相邻塑胶件的间隙。然而,这三大件塑胶件的限位骨为单独布置,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不利于简化壳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能够减少壳体上限位骨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壳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限位组件,包括面壳、底壳和电池壳,面壳的内侧设有限位骨,限位骨设有插槽,底壳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和插槽的开口朝向相反,电池壳设有插骨,限位骨容置于限位槽中,且插骨插置于插槽中,以此面壳、底壳和电池壳相组装。
可选地,面壳还包括第一侧壳体,限位骨设置于第一侧壳体的内侧。
可选地,限位骨包括与第一侧壳体贴合的主体件以及设置于主体件两端的限位件,限位件和主体件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可选地,限位骨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壳体的内侧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两个限位件与第一侧壳体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可选地,限位骨和第一侧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限位槽形成于底壳的第二侧壳体上,第一侧壳体与第二侧壳体相抵接,限位槽的深度等于限位骨的厚度。
可选地,插骨的厚度等于插槽的深度。
可选地,电池壳还包括第三侧壳体,插骨设置于第三侧壳体的内侧且与第三侧壳体相对间隔设置。
可选地,插骨和第三侧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限位组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面壳的限位骨容置于底壳的限位槽中、电池壳的插骨插置于面壳的限位骨的插槽中,即,面壳的限位骨既可以作为底壳的限位骨,也可以作为电池壳的插骨的限位槽,面壳、底壳和电池壳的限位骨设置在一个位置,从而能够减少限位骨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限位组件的结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限位组件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限位组件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限位组件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设计面壳的限位骨容置于底壳的限位槽中、电池壳的插骨插置于面壳的限位骨的插槽中,即,面壳的限位骨既可以作为底壳的限位骨,也可以作为电池壳的插骨的限位槽,面壳、底壳和电池壳的限位骨设置在一个位置,以此减少限位骨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上述设计所适用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佩戴于肢体或者嵌入于衣物、首饰、配件中的可穿戴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本实用新型全文所采用的方向性术语,例如“上”、“下”等,均是为了更好的描述,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限位组件的结构侧视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包括相互组装的面壳11、底壳12和电池壳13。
请参阅图3,所述面壳11包括第一侧壳体111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壳体111内侧的限位骨112,该限位骨112和第一侧壳体11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该限位骨112包括主体件112a以及设置于主体件112a两端的限位件112b,主体件112a与第一侧壳体111相贴合,两个限位件112b和主体件112a共同形成限位骨112的插槽113,该插槽113的开口方向为图3中箭头所示的第一方向X+0
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限位骨112不包括主体件112a,而仅包括两个限位件112b,这两个限位件112b直接固定于第一侧壳体111的内侧壁上,且沿所述第一侧壳体111的延伸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由此两个限位件112b与第一侧壳体111共同形成所述插槽113。
请参阅图4,所述底壳12包括第二侧壳体121,该第二侧壳体121上开设有限位槽122,该限位槽122的开口方向为图中箭头所示的第二方向X-0,与插槽113的开口朝向(即第一方向X+0)相反。
请参阅图5,所述电池壳13包括第三侧壳体131和插骨132,该插骨132设置于第三侧壳体131的内侧且与第三侧壳体131相对间隔设置,插骨132和第三侧壳体131之间相连且两者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结合图1~图5所示,在面壳11、底壳12和电池壳13完成组装的状态下,电池壳13的第三侧壳体131可以承载于面壳11的第一侧壳体111边缘上,第一侧壳体111的内侧与第二侧壳体121的外侧相抵接,面壳11的限位骨112容置于底壳12的限位槽122中、电池壳13的插骨132插置于面壳11的限位骨112的插槽113中。
由此可见,面壳11的限位骨112既可以作为底壳12的限位骨,也可以作为电池壳13的插骨132的限位槽,相当于将面壳11、底壳12和电池壳13的限位骨设置在一个位置,以此减少限位骨在电子设备壳体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简化电子设备的壳体结构。
为了实现各元件之间的装配紧凑,所述底壳12的限位槽122的深度(在第二方向X-0上的尺寸)等于面壳11的限位骨112的厚度(在第一方向X+0上的尺寸),电池壳13的插骨132的厚度(在第一方向X+0上的尺寸)等于插槽113的深度(在第一方向X+0上的尺寸)。
本实施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具有上述结构设计的限位组件,因此,该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限位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
再次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面壳、底壳和电池壳,所述面壳的内侧设有限位骨,所述限位骨设有插槽,所述底壳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插槽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电池壳设有插骨,所述限位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中,且所述插骨插置于所述插槽中,以此所述面壳、所述底壳和所述电池壳相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还包括第一侧壳体,所述限位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骨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壳体贴合的主体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件两端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和所述主体件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内侧且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限位件,所述两个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侧壳体共同形成所述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骨和所述第一侧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底壳的第二侧壳体上,所述第一侧壳体与所述第二侧壳体相抵接,所述限位槽的深度等于所述限位骨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骨的厚度等于所述插槽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还包括第三侧壳体,所述插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三侧壳体相对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骨和所述第三侧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限位组件。
CN201721739324.2U 2017-12-13 2017-12-13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35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9324.2U CN207835977U (zh) 2017-12-13 2017-12-13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9324.2U CN207835977U (zh) 2017-12-13 2017-12-13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5977U true CN207835977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6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3932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35977U (zh) 2017-12-13 2017-12-13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5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36573S1 (en) Charg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6758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 certain cell phone case with a universal decorative pattern layer
USD560911S1 (en) Carrying case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ard
US20150201053A1 (en) Case for a tablet shaped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case for a tablet shaped device
USD878905S1 (en) Mount for electronic personal assistant
CN204795931U (zh) 一种后摄像头的装饰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7216299U (zh) 一种智能手表结构
CN201479488U (zh) 机壳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WO2016188106A1 (zh) 智能手表
US201601127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aximum mounting space on circuit board
CN203883957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7835977U (zh) 电子设备及其限位组件
CN207927932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7869541U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US10770830B2 (en) Electronic product and USB cover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reof
CN207968760U (zh) 扬声器箱
KR101224481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인테나
US101234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210870200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01709027U (zh) 带沉孔的印刷电路板
CN203086648U (zh) 声学模组
CN205726300U (zh) 一种耳机
CN215582154U (zh) 一种数码设备散热保护壳
CN209486629U (zh) 一种包括无线鼠标及其无线接收器的套件
CN204363114U (zh) 一种穿戴产品柔性带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