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3961U -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3961U
CN207823961U CN201721928095.9U CN201721928095U CN207823961U CN 207823961 U CN207823961 U CN 207823961U CN 201721928095 U CN201721928095 U CN 201721928095U CN 207823961 U CN207823961 U CN 207823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mold
cooling
printing device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80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业
戚文军
高文华
徐卡里
牛留辉
胡高峰
关子民
黄文欢
李艳青
徐海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80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3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包括:成型工作台、铺粉装置、激光模块,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和扫描振镜,所述激光器包括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激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通过连续激光逐层加工形成模具实体,经脉冲激光精密加工成形加工后的模具内腔可随形变化,表面精度达到0.005mm,无需进行后续精加工,减化工序,缩短辅助时间。

Description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3D打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3D 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是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中成型精度最高的成型方法,SLM技术是利用高密度激光斑点在具有保护气氛的箱体里进行的二维图形的快速扫描,使熔化的金属粉末材料凝固成20μm-30μm的薄层,并逐层堆积打印出精密的模具。
模具加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减材制造方法,包括车、铣、磨等加工手段,另外一种是通过3D增材制造。3D打印可以制造复杂而又比较光洁形腔的模具,但限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SLM打印件的精度为0.02mm~ 0.03mm,打印件还需要进行后续的精加工。同时模具材料必须热处理,包括打印过程的预热处理和去应退火等,因此,提高3D打印设备功能,满足模具打印要求是3D打印技术在模具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可满足高精度模具的打印要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所述模具的3D打印装置包括:
成型工作台,设置在成型工作室内;
铺粉装置,用于在所述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
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和扫描振镜,所述激光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后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所述扫描振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器输出的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通过扫描振镜聚焦在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
激光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打印层轮廓进行精密加工。
优选地,还包括摄像头,在通过所述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出平面时,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平面的表面形貌,以及,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平面进行精密加工的状况。
优选地,还包括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进行热处理。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加热元件,用于对粉末进行预热。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辐射源,用于对所述激光器发出的连续激光的光斑的运行轨迹进行加热。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冷却机构、隔热板、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气冷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气冷机构包括设置在气体循环净化装置的管道上的气体热交换器和与所述气体喷射孔,所述气体喷射孔用于对所述扫描振镜进行喷射气体冷却;所述水冷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具有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并且所述水冷通道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侧壁和成型缸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侧壁,以及所述成型缸基台的下方,并且所述隔热板的边缘与所述成型缸基台连接,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加热器设于该密闭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内壁,以及所述成型工作台的朝向所述加热器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具的3D打印方法,所述3D打印方法包括:
利用铺粉装置在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
控制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
所述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打印层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得到内部具有任意流道和排气孔的模具。
优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激光器发出脉冲激光以对所述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的步骤包括:
在通过所述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出平面后,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平面的表面形貌;
通过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平面轮廓进行精密加工。
优选地,在通过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平面轮廓进行精密加工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精密加工的表面形貌。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成型工作室进行热理处工序,所述热处理工序包括:通过加热元件对所述粉末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热处理工序还包括:通过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辐射源对所述激光器发出的连续激光的光斑的运行轨迹进行加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的3D打印装置采用高稳定性的激光器分别发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通过激光器的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后,通过激光器的脉冲激光对打印层轮廓进行精密加工,满足模具复杂内部结构的要求并且内部流道的表面光滑。通过3D打印过程中脉冲激光进行表面精密加工,可以不再需要对3D打印的模具进行二次打磨处理,一次打印成型,打印精度高,可以做到尺寸形貌完全可控。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的3D打印装置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模具的表面形貌,通过脉冲激光对连续激光增材加工形成的模具的表面轮廓进行精密加工,提高了打印模具的精度,不再需要对模具再次进行研磨。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又可以通过热处理机构对打印中的模具进行热处理,可以降低模具在打印时激光烧结部分与激光未烧结部分的温度存在差别而导致3D打印工件存在的应力,使得打印出的模具具有更好的微观组织,通过3D打印后直接对模具进行热处理,使得一次3D打印成型出的模具不变形,寿命持久,同时避免精加工后再热处理引起的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
图5图4中A-A处的剖面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成型缸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D打印装置 1000
成型工作室 1
激光入射窗 10
摄像头 11
成型工作台 2
成型缸 21
成型缸基台 210
成型缸升降杆 212
工作平台 22
铺粉装置 3
铺粉缸 31
铺粉缸基台 310
铺粉缸升降杆 312
铺粉件 32
气体控制系统 4
气体供应装置 40
抽真空装置 41
气体循环净化装置 42
气体热交换器 43
热交换格栅 431
冷却水降温板 432
激光器 5
连续激光种子源 51
脉冲激光种子源 52
光纤耦合器 53
光纤放大器 54
扫描振镜 55
辐射源 6
水冷通道 61
温度传感器 62
加热器 63
隔热板 64
水冷保护板 65
气体喷射孔 66
激光控制模块 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下所描述的系统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模块或电路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的3D打印装置1000。所述3D打印装置1000包括,成型工作室1、成型工作台2、铺粉装置3、气体控制系统4、激光模块和激光控制模块9。
所述成型工作室1为封闭密封腔,其内为真空或充盈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优选地,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含量<100ppm,以避免对粉末或模具的氧化损害。所述成型工作室1大致呈方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圆形等。
所述成型工作台2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所述成型工作台2包括成型缸21及设置在所述成型缸21上的工作平台22。所述成型缸21用于在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22的方向推送所述工作平台22,以便能形成多层打印结构。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水平设置。所述成型缸21包括成型缸基台210 及设置在所述成型缸基台210及所述工作平台22之间的成型升降杆2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型缸基台210可为方形或圆形不锈钢板,所述成型缸升降杆212可为活塞。所述成型缸基台210能在所述成型缸升降杆212的驱动下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22的方向移动。
所述铺粉装置3用于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铺设预定厚度的粉末。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铺粉装置3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包括铺粉缸 31及铺粉件32。所述铺粉缸31用于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 大致平齐的位置,所述铺粉件32用于将所述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粉件32可为刮刀或铺粉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铺粉缸31也可不设置在图所示的位置,只要能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位置即可。例如,所述铺粉缸31可以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旁边或上方,所述粉末相应地从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侧边或上方输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位置,再由所述铺粉件32将所述粉末均匀地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即可。所述铺粉件32的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平台上,位置与铺粉缸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铺粉缸 31的粉末输出口正好位于所述铺粉件32的附近,以便于所述铺粉件32将从所述粉末输出口输出的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所述铺粉缸31结构可类似于所述成型缸21,包括铺粉缸基台310及设置在所述铺粉缸基台310 一端的铺粉缸升降杆312,所述粉末设置于所述铺粉缸基台310远离所述成型缸基台210的一侧。所述铺粉缸基台310能够在所述铺粉缸升降杆312的驱动下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的方向移动,以推送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输出口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粉缸基台310可为方形或圆形不锈钢板,所述铺粉缸升降杆312可为活塞。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成型缸21和所述铺粉缸31均可与一控制系统相连接,以根据打印需要精确控制所述工作平台22的高度及所述粉末的厚度。
所述气体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气体。所述气体控制系统4包括气体供应装置40、抽真空装置41及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所述气体供应装置40用于向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充入惰性气体。所述抽真空装置41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1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 42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装置1000是在封闭的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通过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可使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含量控制在100ppm以下。
所述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5和扫描振镜55。所述激光器5可以是光纤激光器,包括连续激光种子源51、脉冲激光种子源52、光纤耦合器53及光纤放大器54。其中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51与所述脉冲激光种子源52均与所述光纤耦合器53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51和所述脉冲激光种子源52发出的激光进行光耦合。所述光纤放大器54用于对所述光纤耦合器53 输出的激光进行放大处理,以输出满足预定参数条件的激光。其中所述激光器5输出的连续激光的波长可为1.01μm、1.02μm、1.03μm、1.04μm、1.05μm、 1.06μm、1.01μm-1.08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波长;功率可为40W-50W、 40W-60W、40W-70W、40W-80W、40W-90W、40W-100W、40W-450W、 450W-2000W、40W-2000W等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功率;光斑直径可为30μm、 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60μm-70μm、50μm-100μm、50μm-200μm 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值。所述激光器5输出的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为 200ps-1ps,脉冲峰值功率大于或等于100KW,光斑直径可为30μm、40μm、 50μm、60μm、70μm、80μm、60μm-70μm、50μm-10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激光器5的光路中可增设光束直径调节器,用于对输出的激光的光斑尺寸进行调节,以使得输出的光斑大小更加符合预期。所述扫描振镜55用于将所述激光器5输出的激光反射聚焦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通过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使得所述激光器5输出的激光以预定路径投射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从而在所述工作平台22的粉末层上打印出预设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速度为0~10000mm/s,例如200mm/s、300mm/s、400mm/s、500mm/s、600mm/s、700mm/s、800mm/s、900mm/s、 1000mm/s、2000mm/s、3000mm/s、4000mm/s、5000mm/s,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速度也不限于上所述的范围,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宜的值,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速度可根据打印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设置。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间距为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 65μm、70μm、或40μm-7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间距值,所述扫描振镜55 的扫描间距可根据打印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设置。
所述激光器5及所述扫描振镜55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上方,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上对应于所述扫描振镜55的扫描范围处设置有激光入射窗10,所述激光入射窗10处可由透明材质覆盖,例如透明玻璃等。
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模块,以使得所述激光器5输出满足预定参数的连续激光对所述模具进行增材加工后,控制所述激光器5的脉冲激光对所述模具进行精密加工。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模具的3D打印装置1000进行3D打印的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将模具的三维模型进行二维离散,形成片层数据,按照已生成的片层数据规划成型的激光扫描路径,所述激光扫描路径包括层数、每层的厚度、每层的横截面层状数据及各层扫描路径。
接着,将所述成型工作室1通过所述抽真空装置41抽真空处理,然后通过所述气体供应装置40充入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以使得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含量小于100ppm。
接着,利用所述铺粉装置3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铺设预定厚度的粉末,所述粉末的厚度可为20μm-30μm、20μm-40μm、20μm-50μm、20μm-60μm、 20μm-70μm、20μm-8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粉末的厚度可根据所述每层的厚度进行具体设置。
再接着,控制所述激光器5输出的满足预订参数条件的连续激光(波长 1.06μm,功率40W-2000W,光斑直径30μm-200μm),所述扫描振镜55以预设的工作参数(扫描速度200-5000mm/s,扫描间距40μm-70μm)将所述激光扫描反射至所述工作平台22,按照预定的打印程序,完成模具的三维模型一层横截面的打印,形成打印层。
然后,再控制所述激光器5输出满足预定参数条件的皮秒级脉冲激光(脉冲宽度200ps-0.4ps,光斑尺寸30μm-100μm,脉冲峰值功率大于或等于 100KW),所述扫描振镜55以预设的打印程序将所述脉冲激光投射至所述工作平台22,完成已生成的打印层的轮廓边缘的精密微加工,提高轮廓边缘的精密度。
最后,完成一打印层精密微加工后,所述工作平台22在所述成型缸升降杆212的作用下下降一个薄层厚度,接着进行下一层三维模型横截面的打印,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打印层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在所述模具内形成内部流道和排气孔的结构,得到内部具有随形流道和排气孔的模具。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生成实体的模具。所述三维模型的每一层的打印层的厚度可为20μm-30μm、20μm-40μm、20μm-50μm、20μm-60μm、20μm-70μm、 20μm-8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打印过程中,每隔预定时段检测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含量,当氧含量达到或超过预设值时补充惰性气体以控制氧含量低于所述预设值(例如100pp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打印过程中,每隔预定时段利用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对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打印方法的实施例中,是每个打印层都要先采用连续激光打印,然后用脉冲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打印层分别采用连续激光打印,然后再采用脉冲激光对已成型的包括该多个横截面的轮廓进行精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装置1000及其打印方法利用连续激光进行SLM 逐层打印,利用脉冲激光对成型的薄层轮廓进行精密加工。由于皮秒级脉冲激光的光束斑点小(小于10μm)加工割口光滑(Ra1.0μm),可大幅提高模具打印精度,扩大增材制造的应用范围。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3D 打印方法可大幅度提高打印模具的表面精密度至0.005mm以上。而且打印系统简单,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两束激光交替扫描完成成型打印和精密加工。
而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模具的3D打印装置采用高稳定性的激光器5 分别发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通过激光器5的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后,通过激光器5的脉冲激光对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然后通过再次增材加工后在模具内形成随形流道和排气孔结构,通过脉冲激光对内部流道进行精密加工,满足模具复杂内部结构的要求并且随形流道的表面光滑,可以不再需要对3D打印的模具进行二次打磨处理,一次打印成型,打印精度高,可以做尺寸形貌完全可控。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实施方式还包括摄像头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范围内,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具体方案也可以相应的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为节省篇幅及避免重复起见,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3D打印装置1000在成型工作室1内设有摄像头11。该摄像头11可以是高清摄像机或者高速扫描仪,用于抓取模具的表面形貌。在激光器5通过连续激光对铺设在成型工作台2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完成一层增材加工后通过激光器5的脉冲激光,对模具的表面轮廓进行激光精密加工。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设定脉冲激光每次加工的消除量,通过多次加工以实现精确加工。更进一步的,在通过所述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出平面时,通过所述摄像头11获取所述平面的表面形貌,同时,所述摄像头11也可以获取脉冲激光进行表面轮廓精加工的表面形貌。表面加工时,脉冲激光的焦距为 100-600mm,聚焦光斑直径为30-100微米直径,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光斑直径。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模具的3D打印装置1000进行3D打印时,在所述控制所述激光器发出脉冲激光以对所述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的步骤包括:
首先,在通过所述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出平面后,通过所述摄像头11获取所述平面的表面形貌;
然后,通过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平面的轮廓进行精密加工。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11也可以获取脉冲激光进行表面轮廓精加工的表面形貌,以获取脉冲激光进行表面精密加工的加工效果。
其他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3D打印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装置1000除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3D 打印装置1000的技术效果还可以通过脉冲激光在增材加工过程中对打印的模具的表面轮廓进行精密加工,使得一次打印成型后的模具的表面具有良好的粗糙度,不再需要对模具再次进行研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实施方式还包括热处理机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范围内,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各具体方案也可以相应的适用于第三实施方式中,为节省篇幅及避免重复起见,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该3D打印装置1000还包括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1进行热处理。由于打印时激光烧结部分与激光未烧结部分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别,进行导致3D打印工件存在一定的应力,并且模具的内部微观组织未达到最完美或有一定缺陷,因此,为减少上述的应力,及得到更佳微观组织的产品,可实现在3D打印中对整个成型工作室1 进行热处理,特别是进行预热处理。热处理机构可以是多种方式实现,如下是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1)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台2上的加热元件,用于对粉末进行预热,通过设置于基台、基板上的加热元件,对粉末进行预热或加热。
2)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辐射源6,用于对所述激光器5发出的连续激光的光斑的运行轨迹进行加热。辐射源6为范围可控的光源,例如红外、半导体激光等对部分区域(其辐射区域的大小可通过控制照射光斑来进行调节)进行加热或预热,也可以做快速加温和冷却,例如,在通过辐射方式时,通过分析增材打印时激光运行的轨迹,可控制红外等在运行轨迹上进行预热、固熔、时效处理。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模具的3D打印装置1000进行3D打印时,在所述控制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器5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 2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成型工作室进行热理处工序,所述热处理工序包括:
通过加热元件对所述粉末进行加热,和/或,
通过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辐射源6对所述激光器5发出的连续激光的光斑的运行轨迹进行加热。
其他步骤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装置除了具有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装置的技术效果外,还通过热处理机构对模具进行热处理,可以降低模具在打印时激光烧结部分与激光未烧结部分的温度存在差别而导致3D打印的模具存在的应力,使得打印出的模具具有更好的微观组织。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实施方式还包括温度调节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范围内,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各具体方案也可以相应的适用于第四实施方式中,为节省篇幅及避免重复起见,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由于成型工作室1温度过高情况下可能会造成3D打印装置1000的损害,本实施方式中,该3D打印装置1000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冷却机构、隔热板64、加热器63和温度传感器62。其中,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气冷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气冷机构包括设置在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的管道上的气体热交换器43和气体喷射孔66,通过热交换器对抽入的气体进行降温,之后再将降温后的气体经所述气体喷射孔66 喷入实现降温的目的。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面结构图。如图5所示,所述气体热交换器43包括一热交换格栅431和冷却水降温板432。所述热交换格栅431为铜、铝等金属制作,所述热交换格栅431与所述气体热交换器43 连通,并且所述热交换格栅431具有若干喷气孔,所述热交换格栅431的喷气孔可以快速打开并快速清洁,以释放从成型工作室1输出的带有烟尘的气体。所述冷却水降温板432设置于所述热交换格栅431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热交换格栅431接触。所述冷却水降温板432具有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水入口进入,从所述冷却水出口流出,以带走所述热交换格栅431的热量,帮助热交换格栅431迅速降低所述热交换格栅431的温度。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61,所述水冷通道61具有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所述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分别连接一水冷散热器,所述水冷出口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水冷散热器冷却后,经所述水冷入口进入所述水冷通道61,冷却液在所述水冷通道61内吸收热量后,经所述水冷出口再次流入所述水冷散热器。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可以设置在成型工作室1和成型缸21处。下面详细描述温度控制装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冷机构的冷却通道可以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1 的侧壁内,所述水冷出口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水冷散热器冷却后,经所述水冷入口进入所述水冷通道61,冷却液在所述水冷通道61内吸收所述成型工作室1传导的热量后,经所述水冷出口再次流入所述水冷散热器,从而可以为成型工作室1散热。
所述气冷机构在成型工作室1内设有若干气体喷射孔66,经所述气体喷射孔66将冷却后的气体喷入成型工作室1内实现降温。此外,所述气体喷射孔66还可以设置在扫描振镜55处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气体喷射孔66,用于向所述扫描振镜55喷射冷却气体,帮助扫描振镜55降温。在第二扫描振镜83处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气体喷射孔66,用于向所述第二扫描振镜83 喷射冷却气体,帮助第二扫描振镜83降温。在激光入射创窗处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气体喷射孔66,。用于对激光入射窗10喷射冷却气体,帮助激光入射窗10降温。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位置和喷射方向的气体喷射孔66,以对特定的零部件实现降温。
为较精准地进行温度控制(如根据特定的温度曲线来进行相应的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62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内壁,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以调整所述加热元件或者所述辐射源6的加热功率。
所述隔热板64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侧壁,用于防止外界热量传入成型工作室1内,同时,也可以防止成型工作室1过高的温度烫伤作业人员,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下面详细描述温度控制装置在所述成型缸21的设置方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的成型缸21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所述水冷通道61可以设于所述成型缸21的侧壁内,用于对成型缸21进行散热。所述水冷出口流出的冷却液经所述水冷散热器冷却后,经所述水冷入口进入所述水冷通道61,冷却液在所述水冷通道61内吸收所述成型缸21传导的热量后,经所述水冷出口再次流入所述水冷散热器,从而可以为成型缸21散热。
为较精准地进行温度控制(如根据特定的温度曲线来进行相应的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62可以设置在所述成型缸21内的成型缸基台210的底部,其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检测所述成型缸基台210的温度,以实时调节成型缸基台210的温度。所述加热器63设置于所述成型缸基台210的下方,用于对所述成型缸基台210加热。所述隔热板64设置在所述成型缸基台210的下方,并且所述隔热板64边缘与所述成型缸基台210连接,从而与所述成型缸基台210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加热器63位于该密闭空间内。所述隔热板64的下方还设有一水冷保护板65,所述水冷保护板65内设有若干水冷通道61,所述水冷保护板65内的水冷通道61与成型工作室1 侧壁内的水冷通道61连通,用于对成型缸21进行散热。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装置除了具有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装置的技术效果外,还通过温度调节机构对成型工作室1和成型缸21的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可以避免温度过高对打印装置造成损坏。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模具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3D打印装置包括:
成型工作台,设置在成型工作室内;
铺粉装置,用于在所述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
激光模块,包括激光器和扫描振镜,所述激光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后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所述扫描振镜用于将所述激光器输出的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通过扫描振镜聚焦在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
激光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对所述铺设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粉末扫描成型形成模具的打印层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器输出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打印层进行精密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
在通过所述连续激光扫描成型出平面时,通过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平面的表面形貌后,所述脉冲激光对所述平面轮廓进行精密加工,并通过所述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处理机构,所述热处理机构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进行热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的加热元件,用于对粉末进行预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辐射源,用于对所述激光器发出的连续激光的光斑的运行轨迹进行加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冷却机构、隔热板、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气冷机构和水冷机构,所述气冷机构包括设置在气体循环净化装置的管道上的气体热交换器和与所述气体喷射孔,所述气体喷射孔用于对所述扫描振镜进行喷射气体冷却;所述水冷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水冷通道具有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并且所述水冷通道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侧壁和成型缸的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侧壁,以及所述成型缸基台的下方,并且所述隔热板的边缘与所述成型缸基台连接,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加热器设于该密闭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内壁,以及所述成型工作台的朝向所述加热器的表面。
CN201721928095.9U 2017-12-29 2017-12-29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Active CN207823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8095.9U CN20782396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8095.9U CN20782396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3961U true CN207823961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8095.9U Active CN207823961U (zh) 2017-12-29 2017-12-29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39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9755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10842198A (zh) * 2019-11-19 2020-02-2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基于激光光斑图案化输出的金属选区熔化成形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9755A (zh) * 2017-12-29 2018-05-08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10842198A (zh) * 2019-11-19 2020-02-28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基于激光光斑图案化输出的金属选区熔化成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6856A (zh) 硬质合金零件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7999755A (zh) 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8015281A (zh) 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08161006A (zh) 3d打印方法、打印装置及应用该3d打印方法的微反应器
TWI724321B (zh) 層疊造型裝置及層疊造型物的製造方法
US20240025118A1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3d moldings comprising a radiation filter
CN108015280A (zh) 口腔器件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JP6295001B1 (ja) 積層造形装置および積層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03737933B (zh) 一种激光增材制造设备
CN109466060B (zh) 一种独立控温的高温激光选区烧结框架结构
CN104972124B (zh) 基于飞秒激光复合技术的实时监控快速成型设备和方法
CN207823960U (zh) 口腔器件的3d打印装置
CN207823961U (zh) 模具的3d打印装置
CN207823957U (zh) 3d打印装置
CN109501248B (zh) 一种用于高温激光选区烧结的预热缸体及其成形方法
CN108213424A (zh) 生物植入体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WO2019159635A1 (ja) 付加製造装置
CN109513928A (zh) 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及3d打印装置
CN113751729B (zh) 积层成型装置
JP7072652B2 (ja) プレートを熱処理する炉装置のための温度調節ユニット
JP2020094250A (ja) 積層造形装置
CN208164310U (zh) 3d打印的温控装置
KR20140118353A (ko) 핫 스탬핑 성형장치
US20200023437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molded object
CN207823959U (zh) 3d打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