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8578U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18578U CN207818578U CN201721863408.7U CN201721863408U CN207818578U CN 207818578 U CN207818578 U CN 207818578U CN 201721863408 U CN201721863408 U CN 201721863408U CN 207818578 U CN207818578 U CN 2078185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ickness
- grid line
- photovoltaic cell
- thin grid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82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其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及与主栅线相连接的细栅线,所述细栅线的厚度沿其长度方向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且细栅线在与主栅线相连之处的厚度大于细栅线在其他位置处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厚度不均匀的细栅线,使得与主栅线相交处的厚度较厚,并朝远离主栅线的方向逐渐变薄,这种方式不影响电流的收集,使浆料从厚到薄,节省了浆料,而且功率损耗比常规电池片更低,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另外,由于细栅线与主栅线相交位置厚度较厚,抗断栅的能力也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其通过相互串接构成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而光伏电池片是光伏组件中的最小发电单元,其可直接产生电能。光伏电池片表面通过栅线电极(如主栅线、细栅线)来搜集光生电流,而栅线电极一般是采用银浆料材质,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在光伏电池片的表面,根据不同的图形设计,可采用不同的网版进行印刷,形成不同栅线图案的光伏电池片。
现有的光伏电池片的栅线电极、背电场,在各个位置上的厚度都是统一的,都是根据网版而定的,目前的电池片对栅线、背电场的厚度都没有特别的设计要求,因而采用的印刷网版也是常规的网版。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电池片网版,其栅线或背电场收集电流的效果并不同,为了达到理想的电流收集效果,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网版来对栅线、背电场的厚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以改善电流收集效果并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其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及与主栅线相连接的细栅线,所述细栅线的厚度沿其长度方向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且细栅线在与主栅线相连之处的厚度大于细栅线在其他位置处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的外表面自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至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外表面的波峰位于细栅线与主栅线的交叉位置处,波谷位于相邻两主栅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在波峰位置的厚度为10~30um,在波谷位置的厚度为5~20um。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主栅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与细栅线的波谷位置相连接的辅助栅线。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长条形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细栅线平行设置,且间隙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直线延伸至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所述间隙为未设置栅线电极的空白区。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电池片的背表面设有背电极及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的背电场,所述背电场的厚度变化规律与光伏电池片正表面的细栅线的厚度变化规律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的厚度较薄处与所述背电场的厚度较薄处呈上、下对应,所述细栅线的厚度较厚处与所述背表面背电场的厚度较厚处呈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电池片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并列设置的长方形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依次排列至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还设有狭长型待切割区,所述待切割区为未设置栅线电极的空白区。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电池单元的正表面设有所述主栅线及所述细栅线,不同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长度方向均相同。
进一步地,不同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厚度变化方向均相同,每一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厚度均从右到左逐渐变薄。
进一步地,在单个电池单元中,单根细栅线右端的厚度为10~30um,左端的厚度为5~15um。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电池片的背表面设有厚度呈规律性变化的背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背电场的厚度变化方向与所述细栅线的厚度变化方向呈相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背电场的厚度从左至右逐渐变薄,且最厚处的厚度为20~50um,最薄处的厚度为10~30um。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具有弧形外表面或倾斜式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电池片。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具有弧形外表面或倾斜式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具有三角形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厚度不均匀的细栅线,使得与主栅线相交处的厚度较厚,并朝远离主栅线的方向逐渐变薄,这种方式不影响电流的收集,使浆料从厚到薄,节省了浆料,而且功率损耗比常规电池片更低,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另外,由于细栅线与主栅线相交位置厚度较厚,抗断栅的能力也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伏电池片的正面栅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光伏电池片的细栅线厚度变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光伏电池片的正面栅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光伏电池片的细栅线厚度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细栅线可采用的两种外表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100,该光伏电池片100的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主栅线101及与主栅线101相连接的细栅线102,其中,所述若干主栅线101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所述细栅线102与所述主栅线101垂直相交,且相邻的两个主栅线101之间通过细栅线102相连接,所述细栅线102的数量远远大于所述主栅线101的数量,且细栅线102之间也保持等间距设置,但该间距小于主栅线101之间的间距。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细栅线102的厚度沿其长度方向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所述细栅线102的外表面自电池片100的左侧边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至电池片100的右侧边,且细栅线102表面的波峰P位于细栅线102与主栅线101的交叉位置处,而波谷Q则位于相邻两主栅线101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而且细栅线102在波峰P位置的厚度为10~30um,在波谷Q位置的厚度为5~20um,可配合参阅图2所示,所述主栅线101位于所述波峰P位置。另外,相邻两主栅线101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与细栅线102的波谷Q位置相连接的辅助栅线103,所述辅助栅线103为分段式设计,用于连接相邻两根细栅线102厚度较薄的地方,防止细栅线102厚度较薄处产生断栅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流的收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片100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长条形间隙104,所述间隙104与所述细栅线102平行设置,与所述主栅线10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间隙104自所述光伏电池片100的左侧边105直线延伸至光伏电池片100的右侧边106,所述间隙104内为空白区,不设置栅线电极(主栅线101、细栅线102及辅助栅线103),因此,所述间隙104可被视为分隔区,用于将光伏电池片100分为相互对称的上半片A及下半片B,所述上半片A与下半片B上的栅线图案相对于该间隙104也呈相互对称分布。由于间隙104的存在,使得所述主栅线101的中间位置被所述间隙104截断而形成两段,分别分布在上半片A和下半片B上。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片100的背表面设有背电极107及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的背电场108,该背电场108的厚度变化规律与光伏电池片100正表面的细栅线102的厚度变化规律相同,即正表面细栅线102的厚度较薄处与背表面背电场108的厚度较薄处呈上、下对应,正表面细栅线102的厚度较厚处与背表面背电场108的厚度较厚处呈上、下对应,可参图2所示,背电场108厚度的波峰、波谷位置与正表面细栅线102厚度的波峰、波谷位置分别一一对应。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片200,其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并列设置的长方形电池单元201,所述电池单元201自所述光伏电池片200的左侧边202依次排列至所述光伏电池片200的右侧边203,且电池单元201之间的栅线电极(主栅线205、细栅线206及辅助栅线)保持互不相连,相邻两个电池单元201之间还设有狭长型待切割区204,该待切割区204内为空白区,不设置栅线电极(主栅线205、细栅线206及辅助栅线)。所述每一电池单元201包括主栅线205及与主栅线205垂直连接的细栅线206,且所述主栅线205均靠所述电池单元201的右边侧设置,所述细栅线206的一端与所述主栅线205垂直相交,且细栅线206在相交处的厚度大于该细栅线206其他位置的厚度,优选地,在单个电池单元201中,所述细栅线206的厚度自所述相交处朝远离主栅线205的方向逐渐变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片200正表面的所有电池单元201内细栅线206的厚度变化方向均朝向同一个方向,即从右到左厚度逐渐变薄,优选地,在单个电池单元201中,单根细栅线206右端的厚度为10~30um,左端的厚度为5~15um,而且所述光伏电池片200的背表面设有厚度呈规律性变化的背电场207,该背电场207的厚度变化方向与电池片200正表面细栅线206的厚度变化方向呈相反设置,即,单个电池单元201正表面的细栅线206厚度从右至左逐渐变薄,而该电池单元201背表面的背电场207厚度则从左至右逐渐变薄,参图4,且该背电场207的较厚处厚度为20~50um,较薄处厚度为10~30um。
另外,为了提高细栅线102、206表面的反光能力,所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细栅线102、206均可采用弧形外表面X或倾斜式外表面Y,如图5所示为细栅线可选的两种形态,其中,所述倾斜式外表面Y可优选为两个相对的三角形坡面,使细栅线102、206的横向剖面呈三角形。另外,为了避免细栅线的电流收集面积变小,所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细栅线102、206的宽度保持均匀。
结合前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可知,光伏电池片正表面的细栅线厚度并不均匀,在与主栅线相交处的厚度较厚,并朝远离主栅线的方向逐渐变薄,这种方式根据电流的收集,使浆料从厚到薄,可节省浆料,而且功率损耗比常规电池片更低,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另外,由于细栅线与主栅线的接触位置厚度较厚,抗断栅的能力也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光伏电池片,其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及与主栅线相连接的细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的厚度沿其长度方向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且细栅线在与主栅线相连之处的厚度大于细栅线在其他位置处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的外表面自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至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外表面的波峰位于细栅线与主栅线的交叉位置处,波谷位于相邻两主栅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在波峰位置的厚度为10~30um,在波谷位置的厚度为5~20u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主栅线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还设有与细栅线的波谷位置相连接的辅助栅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长条形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细栅线平行设置,且间隙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直线延伸至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所述间隙为未设置栅线电极的空白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背表面设有背电极及呈连续的波浪式起伏状延伸的背电场,所述背电场的厚度变化规律与光伏电池片正表面的细栅线的厚度变化规律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的厚度较薄处与所述背电场的厚度较薄处呈上、下对应,所述细栅线的厚度较厚处与所述背表面背电场的厚度较厚处呈上、下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正表面设有若干相互并列设置的长方形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自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左侧边依次排列至所述光伏电池片的右侧边,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还设有狭长型待切割区,所述待切割区为未设置栅线电极的空白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电池单元的正表面设有所述主栅线及所述细栅线,不同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长度方向均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不同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厚度变化方向均相同,每一电池单元内细栅线的厚度均从右到左逐渐变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在单个电池单元中,单根细栅线右端的厚度为10~30um,左端的厚度为5~15u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片的背表面设有厚度呈规律性变化的背电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场的厚度变化方向与所述细栅线的厚度变化方向呈相反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场的厚度从左至右逐渐变薄,且最厚处的厚度为20~50um,最薄处的厚度为10~30um。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具有弧形外表面或倾斜式外表面。
17.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光伏电池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具有弧形外表面或倾斜式外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具有三角形横截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63408.7U CN207818578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63408.7U CN207818578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18578U true CN207818578U (zh) | 2018-09-04 |
Family
ID=6333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63408.7U Active CN207818578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1857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4484A (zh) * | 2018-11-26 | 2019-03-26 | 西安交通大学 | 高导电银电极的微振辅助高速冲击沉积方法 |
CN109980023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21863408.7U patent/CN2078185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80023A (zh) * | 2017-12-27 | 2019-07-05 |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CN109524484A (zh) * | 2018-11-26 | 2019-03-26 | 西安交通大学 | 高导电银电极的微振辅助高速冲击沉积方法 |
CN109524484B (zh) * | 2018-11-26 | 2020-05-22 | 西安交通大学 | 高导电银电极的微振辅助高速冲击沉积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5951B (zh) | 金属丝网 | |
CN202782135U (zh) | 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片印刷网版的平面丝网 | |
CN109980023A (zh)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
CN207818578U (zh) | 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 |
CN204315585U (zh) | 一种具有防断栅电极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片 | |
CN110444614A (zh) | 一种N型高效TOPCon电池 | |
CN211088284U (zh) |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电极 | |
CN206460964U (zh) | 一种多主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 | |
CN202782136U (zh) | 印刷网版 | |
CN207676918U (zh) | 一种mwt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结构 | |
CN102623518A (zh) | 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栅线、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 | |
CN209880625U (zh) | 一种mwt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 | |
CN202428777U (zh) | 一种太阳能网板 | |
CN208738266U (zh) |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片 | |
CN202434532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栅线结构 | |
CN202528557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网板 | |
CN207852634U (zh) | 载板及太阳能电池镀膜模具 | |
CN216054729U (zh) | 一种双面电池正背面金属化图形 | |
CN203250753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面正电极 | |
CN210349848U (zh) | 一种防断栅光伏电池片 | |
CN204497242U (zh) | 一种n型双面太阳电池的电极结构 | |
CN208077985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叠片双玻太阳能电池组件 | |
CN202695462U (zh) | 一种分段式正电极高效太阳能电池片 | |
CN103358667B (zh) | 开孔可调的平面丝网及其组成的印刷网版 | |
CN206976360U (zh) | 一种无断栅可任意连接的太阳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deer mountai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SI SOLAR POWER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Artes Sunshine Power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