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7228U - 车辆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7228U
CN207817228U CN201721869461.8U CN201721869461U CN207817228U CN 207817228 U CN207817228 U CN 207817228U CN 201721869461 U CN201721869461 U CN 201721869461U CN 207817228 U CN207817228 U CN 207817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late
shell
horizontal
horizontal detector
det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94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营
李荐民
曹金国
马媛
李玉兰
何远
李元景
孟辉
陈志强
郭以伟
张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Nuc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18694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7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7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7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检测系统包括横探测器臂、两个竖探测器臂、辐射源、多个横探测器和多个竖探测器。横探测器臂能设于地面。两个竖探测器臂设于横探测器臂两端部。辐射源位于横探测器臂上方。多个横探测器设于横探测器臂内并沿横探测器臂的长度方向平铺,用于接收辐射源发出的射线。多个竖探测器对称设于两个竖探测器臂上,且每个竖探测器朝向辐射源的中心点方向设置,用于接收辐射源发出的射线。

Description

车辆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检测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机场、车站、码头等场所,通过辐射成像技术对车辆内部进行检测,获取车辆内部图像,以便检查是否存在违禁品。现有车辆检查系统中,采用顶视成像的车辆检测系统应用较为广泛。
现有的顶视成像方式的车辆检测系统通常包括辐射源和埋入地下的横探测器臂,辐射源设于横探测器臂的上方并可发出X射线或γ射线等能穿透车辆的射线。横探测器臂上设有多个探测器,且多个探测器可采用向心的排布方式,使得探测器朝向辐射源设置且排列成弧形。当车辆通过横探测器臂过程中,探测器可接收辐射源的射线,以形成车辆内部图像。
现有的横探测器臂中,为了满足探测器向心排布的要求,多个探测器排列成弧形,从而横探测器臂的厚度较大,车辆尤其是小型车辆难以通过,故需要在安装现场进行大量的土建工作,以形成用于埋设横探测器臂的地槽,将横探测器臂埋入地下。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少甚至省去土建工作的车辆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检测系统,包括横探测器臂、两个竖探测器臂、辐射源、多个横探测器和多个竖探测器。所述横探测器臂能设于地面。两个所述竖探测器臂设于所述横探测器臂两端部。所述辐射源位于所述横探测器臂上方。多个所述横探测器设于所述横探测器臂内并沿所述横探测器臂的长度方向平铺,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发出的射线。多个所述竖探测器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竖探测器臂上,且每个所述竖探测器朝向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方向设置,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发出的射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探测器臂铺设于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探测器臂的中垂面通过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各个所述竖探测器的中垂线相交于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探测器臂包括外壳和安装板。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且具有贯通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板水平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入或移出,所述横探测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探测器臂还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横探测器臂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或第一端盖,用于使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或第二端盖,用于使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包括横截面均为U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对扣合并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连接耳,各所述连接耳均设有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从所述第一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正对,并能从所述第二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底板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从所述第一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正对,并能从所述第二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车辆检测系统中,多个横探测器可平铺于横探测器臂内,相较于传统的向心布置方式,可减少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横探测器臂的厚度和重量,从而可降低甚至省去埋设横探测器臂时的土建工作量。
横探测器臂内的横探测器平铺,竖探测器在竖探测器臂上沿竖直方向分布,且均朝辐射源的中心点向心设置,即向心布置,多个横探测器和多个竖探测器共同作用,形成清晰的被检车辆及其内部图像,能够保证车辆检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检测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检测系统的横探测器臂一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横探测器臂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中C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4中D部的放大图。
图中:1、横探测器臂;11、外壳;111、下壳体;112、上壳体;1121、连接耳;12、第一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4、第一端盖;15、第二端盖;16、第一密封圈;17、第二密封圈;2、竖探测器臂;3、辐射源;4、横探测器;5、竖探测器;6、顶梁;7、接头;8、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车辆检测系统,用于对车辆8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该车辆检测系统可以包括横探测器臂1、竖探测器臂2、辐射源3、横探测器4和竖探测器5。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检测系统中,多个横探测器4在横探测器臂1内平铺设置,即所有的横探测器4水平面的夹角在不计安装误差情况下均为0,即当横探测器臂1水平安装时,所有的横探测器4与横探测器臂1内的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0。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横探测器臂1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较薄,即便铺设于地表面,待检车辆也能轻易通过;此外,也可以进行少量的土建工作挖一浅沟槽,将横探测器臂1及相关部件埋设至与地表面平齐或埋设于地表面以下,则待检车辆即可无障碍通过。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横探测器臂1可以包括外壳11和安装板,其中:
外壳11可以是两端贯通的管状结构,贯通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安装板可容纳于外壳11内。外壳11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但不以此为限,还可以是梯形或其它形状,该横截面为垂直于外壳11轴向的截面。外壳11可部分嵌入地面,也可直接固定于地面上,车辆8可从其上驶过。
外壳11可以是一体式的管状结构,也可以是拼接式的管状结构,举例而言,如图2和图5所示,外壳11可以包括下壳体111和上壳体112。其中,下壳体111的横截面可以呈U形,其开口朝上设置。上壳体112的横截面也可以呈U形,且开口方向与下壳体111相反,从而可盖设于下壳体111上,与下壳体111配合围成上述外壳11。同时,上壳体112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与下壳体111密封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下壳体111的横截面呈U形,上壳体112可以是平板状结构,上壳体112盖设于下壳体111上后,同样可通过下壳体111围成管状结构,即外壳11。当然,下壳体111和上壳体112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只要能拼接成管状结构的外壳11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此外,如图3所示,上壳体112上可设有连接耳1121,连接耳1121可向外延伸,即向远离上壳体112的方向延伸。连接耳1121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对称分布于上壳体112的两侧。同时,连接耳1121与上壳体11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利用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此外,连接耳1121可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可以是螺纹孔或光孔,可通过地脚螺钉等螺纹连接件将连接耳1121与上述的地面固定连接。当然,连接耳1121也可设于下壳体111上,只要能用于将外壳11固定于地面即可。
如图4所示,安装板可以是平板结构,其可设于外壳11内,并能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移入或移出外壳11,横探测器4平铺于安装板上,例如,横探测器4为长方体结构,各横探测器4均有一表面贴合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
安装板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其可设于外壳11内,并可从外壳1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进/出外壳11,以便于对该安装板上的横探测器4进行检修。或者,如图4所示,安装板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包括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其中:
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板12上可安装多个横探测器4,并能从外壳11的第一端移入或移出外壳11。举例而言,第一安装板12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21和第一托板122,第一底板121可以是平板结构,也可以是U形结构或其它结构。第一托板122可设于第一底板121上,并可通过卡接或利用螺钉连接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底板121上。横探测器4可平铺于第一托板122上,并通过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托板122上。当然,第一安装板12也可以仅是一平板。
第二安装板13上也可以安装多个横探测器4,并能从外壳11的第二端移入或移出外壳11,举例而言,第二安装板13可以包括第二底板131和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底板131上的第二托板132,第二托板132上也可平铺设置多个横探测器4,第二安装板13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上述第一安装板12,在此不再详述。当然,第二安装板13也可以是一平板。
此外,第二安装板13的一端可与第一安装板12的一端正对,以防止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重叠。且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的长度均可以等于或小于外壳11的纵向长度的一半,以便外壳11内可同时容纳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横探测器臂1还可以包括第一端盖14和第二端盖15,其中:
第一端盖14可为板状结构,其尺寸以能覆盖第一端为限,并可通过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可拆卸方式密封连接于外壳11的第一端,将外壳11的第一端遮盖起来,防止水分或杂物从第一端进入外壳11内,有利于保护外壳11内的横探测器4;当需要检修横探测器4时,可将第一端盖14与第一端分离,以便取出第一安装板12及其上的探测器。
第二端盖15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密封连接于外壳11的第二端,以将外壳11的第二端遮盖起来,防止水分或杂物从第二端进入外壳11内。第二端盖15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可参考第一端盖14及第一端盖14与第一端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横探测器臂1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16和第二密封圈17,其中: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密封圈16可为环状结构,其可设于第一端的端面,并可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与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端盖14可与第一密封圈16贴合,从而可通过第一密封圈16提高第一端盖14和第一端的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杂物或水分进入外壳11。当然,第一密封圈16也可设于第一端盖14,只要能使第一端盖14与第一端密封即可。
如图7所示,第二密封圈17可设于第二端的端面,第二密封圈17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可参考第一密封圈16,在此不再详述。从而可通过第二密封圈17提高第二端盖15和第二端的密封效果,进一步防止杂物或水分进入外壳11。当然,第二密封圈17也可设于第二端盖15,只要能使第二端盖15与第二端密封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竖探测器臂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且两个竖探测器臂2可竖直设于横探测器臂1的两端,从而形成一可供车辆8通过的通道。两个竖探测器臂2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横探测器臂1的上表面,也可固定于地面上。每个竖探测器臂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梯形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辐射源3可以是X辐射源、γ辐射源或者其它能发出可透过车辆8的射线的辐射装置。同时,辐射源3可设于横探测器臂1的上方且位于两个竖探测器臂2间的通道上方,并可向下发出射线,且两个竖探测器臂2可关于辐射源3对称,辐射源3的中心点位于横探测器臂1的中垂面上。为了便于安装辐射源3,可在两个竖探测器臂2的顶部架设一平行于横探测器臂1的顶梁6,该顶梁6与竖探测器臂2可通过焊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从而可与竖探测器臂2构成一门架。辐射源3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顶梁6的中部,并可向下发出射线。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辐射源3也可通过专门的支架设于通道上方。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横探测器4与辐射源3匹配,可接收辐射源3的射线,以形成检测区域,以便对进入该检测区域的车辆8进行检测并形成车辆8内部的图像,例如,若辐射源3为X辐射源,横探测器4为X射线探测器;若辐射源3为γ辐射源,则横探测器4为γ射线探测器。横探测器4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现有的探测器,在此不再详述。
横探测器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具体数量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多个横探测器4均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横探测器臂1的安装板上。举例而言,多个横探测器4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上并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安装板12和第二安装板13位于外壳11内时,各个横探测器4可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平铺设置,即水平分布,不倾斜。相较于向心分布的方式而言,平铺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横探测器臂1的厚度,可减少甚至避免安装横探测器臂1的土建工作量。同时,每个横探测器4均能与辐射源3形成一检测区域,各个横探测器4所形成的检测区域可形成一连续的子检测面,通过该子检测面可对通过的车辆8进行检测。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竖探测器5的类型可参考上述横探测器4,其也可接收辐射源3的射线,在此不再详述。竖探测器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竖探测器5可分别设于两个竖探测器臂2上并可沿竖直方向分布,每个竖探测器5均可通过卡接、焊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与竖探测器臂2固定连接,且两个竖探测器臂2上的竖探测器5可对称设置。
各个竖探测器5均朝向辐射源3的中心点设置,即向心设置,且各个竖探测器5的中垂线可相交于辐射源3的中心点,以便于接收辐射源3发出的射线。每个竖探测器5均能与辐射源3形成一检测区域,同一竖探测器臂2的竖探测器5形成的各个检测区域能形成一连续的子检测面;两个竖探测器臂2的竖探测器5形成的子检测面可位于横探测器4形成的子检测面的两侧,并共同形成一连续的检测面,从而可通过该检测面对通过通道的车辆8进行检测,以便得到车辆8内部的图像。由于竖探测器5均朝向辐射源3的中心点向心设置,因而竖探测器5相对水平面倾斜,使得竖探测器5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用的面积减小,有利于减小竖探测器臂2的厚度,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同时,由于连续的检测面可避免存在无法扫描到的检测盲区,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车辆检测系统还可以包括接头7,接头7可设于第一端盖14或第二端盖15上,以便引出横探测器4和竖探测器5的引线。
在一实施方式中,车辆检测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显示装置,横探测器4和竖探测器5均可与该控制装置连接,以便通过该控制装置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显示装置显示车辆8内部的图像。当然,该车辆检测系统还可以包括其它装置,具体可参考现有的车辆检测系统,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检测系统,横探测器臂1内的横探测器4平铺,竖探测器5在竖探测器臂2上沿竖直方向分布,且均朝向辐射源3的中心点设置,即向心布置;在检测时,车辆8可从横探测器臂1上通过并通过两个竖探测器臂2间的通道,多个横探测器4和多个竖探测器5共同作用,形成清晰的被检车辆8及其内部图像,能够保证车辆8检测的可靠性。多个横探测器4可沿横探测器臂1的长度方向平铺于横探测器臂1,相较于向心分布的方式,可减少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横探测器臂1的厚度和重量,从而降低甚至省去埋设横探测器臂1时的土建工作量。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2)

1.一种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探测器臂,能设于地面;
两个竖探测器臂,设于所述横探测器臂两端部;
辐射源,位于所述横探测器臂上方;
多个横探测器,设于所述横探测器臂内并沿所述横探测器臂的长度方向平铺,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发出的射线;
多个竖探测器,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竖探测器臂上,且每个所述竖探测器朝向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方向设置,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发出的射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探测器臂铺设于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探测器臂的中垂面通过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竖探测器的中垂线相交于所述辐射源的中心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探测器臂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为管状结构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安装板,水平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移入或移出,所述横探测器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探测器臂还包括:
第一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端;
第二端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探测器臂还包括:
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或第一端盖,用于使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端密封连接;
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或第二端盖,用于使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端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横截面均为U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对扣合并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连接耳,各所述连接耳均设有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从所述第一端移入或移出;
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正对,并能从所述第二端移入或移出;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第一底板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底板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包括:
第一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并能从所述第一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
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正对,并能从所述第二端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二端盖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
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设有所述横探测器。
CN201721869461.8U 2017-12-27 2017-12-27 车辆检测系统 Active CN207817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9461.8U CN207817228U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辆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9461.8U CN207817228U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辆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7228U true CN207817228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9461.8U Active CN207817228U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辆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72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7542A (zh) * 2017-12-27 2018-05-15 清华大学 车辆检测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7542A (zh) * 2017-12-27 2018-05-15 清华大学 车辆检测系统
WO2019128847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清华大学 车辆检测系统
US10795050B2 (en) 2017-12-27 2020-10-06 Tsinghua University Vehicle detection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7542A (zh) 车辆检测系统
CN104730229B (zh) 电子检测装置
EP1750147A1 (en) Metal detector
CN207817228U (zh) 车辆检测系统
CN104089604B (zh) 一种用于勘探溶洞内部结构的探测装置及其勘探方法
WO2015014225A1 (zh) 应用于X/Gamma射线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的散列排布探测器
CN106383370A (zh) 一种新型安检门
US20070030105A1 (en) Metal detector presenting high performance
CN109319048A (zh) 一种用于海底探测的声呐装置
CN109386298A (zh) 一种带有监测设备的预制隧道钢拱架
KR101901747B1 (ko) 주정차감지봉을 이용한 차량의 주정차 판단방법 및 통신방법
CN109974810A (zh) 一种多阵面辐射料位计及其测量方法
CN108590766A (zh) 一种煤矿采空区上覆弯曲下沉带岩层沉陷监测系统
CN106153537A (zh) 一种胶体金免疫定量分析仪的光学扫描装置及其应用
CN109751944A (zh) 隧道管片用的预埋滑槽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932747A (zh) 一种不影响交通的道路地震勘探接收装置
CN209388233U (zh) 一种机箱主箱体、机箱及闪烁检测装置
CN205484572U (zh) 一种雷达天线测试工装
CN206066294U (zh) 裙板支架定位装置
BR112020003027A2 (pt) sistema e método para monitorar a integridade de um poço
CN208366214U (zh) 一种汽车全景遮阳帘天窗的检测装置
CN104300198B (zh) 一种索网天线节点连接机构
CN206515480U (zh) 适用于超前地质预报数据采集时注水管的固定装置
CN206114914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伽马中子双模态探测装置
CN107167848A (zh) 一种精确检测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岩溶发育情况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