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5767U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5767U
CN207815767U CN201721872888.3U CN201721872888U CN207815767U CN 207815767 U CN207815767 U CN 207815767U CN 201721872888 U CN201721872888 U CN 201721872888U CN 207815767 U CN207815767 U CN 20781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lash vessel
supply tank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288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青龙
黄志辉
廖永富
邹云辉
陈锐东
熊重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187288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补气罐,与压缩机连通设置;闪蒸器,与补气罐通过冷媒管路连通;控制阀,设置在补气罐与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控制阀用于限制流体介质从补气罐流入闪蒸器内。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压缩机易损坏、运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将出现冷媒循环截止或缺氟运行的情况,冷媒循环截止,冷媒经过室内换热器后,将无法循环回到压缩机内。同时,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无冷媒吸入,吸气侧为真空状态,由于补气二通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压缩机内部压力高于吸气侧压力,此时,大量润滑油通过补气通道被带出压缩机进入外侧换热器及管路中。由于空调在制热运行时没有冷媒循环,使得润滑油只能排出压缩机,而不能再次回到压缩机,导致压缩机会无油运行,造成压缩机内部零件磨损,从而造成压缩机损坏;
当空调系统满氟运行时,若电子膨胀阀调节出现问题时,变容压缩机一级压缩腔的准排气压力高于补气通道的压力时,压缩腔内的气态冷媒会流向闪蒸器内,出现补气倒灌的问题,同时,气态冷媒将携带部分润滑油通过补气通道排出压缩机,影响压缩机稳定运行,降低运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压缩机易损坏、运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补气罐,与压缩机连通设置;闪蒸器,与补气罐通过冷媒管路连通;控制阀,设置在补气罐与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控制阀用于使流体介质能够从闪蒸器流向补气罐,并阻止流体介质从补气罐流入闪蒸器内。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设置在补气罐与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一阀体用于控制闪蒸器流向补气罐的冷媒量。
进一步地,控制阀设置在第一阀体的靠近补气罐的一侧。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闪蒸器以及室外换热器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设置在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以及与室外换热器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体设置在室内换热器和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二阀体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流向闪蒸器的冷媒量。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阀体,第三阀体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和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三阀体用于控制闪蒸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量。
进一步地,第二阀体和/或第三阀体为电子膨胀阀。
进一步地,控制阀包括单向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为上述提供的空调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补气罐、闪蒸器和控制阀。其中,补气罐与压缩机连通设置。闪蒸器与补气罐通过冷媒管路连通。控制阀设置在补气罐与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控制阀用于限制流体介质从补气罐流入闪蒸器内。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由于在补气罐与闪蒸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该控制阀能够限制流体介质从补气罐流入闪蒸器内,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压缩机易损坏、运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20、补气罐;30、闪蒸器;40、控制阀;51、第一阀体;52、第二阀体;53、第三阀体;60、室内换热器;70、室外换热器;80、四通阀;90、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补气罐20、闪蒸器30和控制阀40。其中,补气罐20与压缩机10连通设置。闪蒸器30与补气罐20通过冷媒管路连通。控制阀40设置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控制阀40用于使流体介质能够从闪蒸器30流向补气罐20,并阻止流体介质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30内。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会出现冷媒循环或缺氟运行的情况。此时,冷媒循环截止,冷媒从压缩机10内流出后将无法再回到压缩机10内。同时,在压缩机10的吸气侧没有冷媒吸入,使得吸气侧为真空状态,压缩机10内部的压力高于吸气侧的压力,使得压缩机10内的润滑油流出。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40,使得压缩机10内的润滑油无法从补气罐20流向闪蒸器30内,从而降低了从压缩机10内流出的润滑油量,进而能够避免压缩机10在运行时内部零件的磨损。
当空调系统满氟运行时,当闪蒸器30内的压力小于补气罐20内的压力时,由于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40,使得该控制阀40能够限制气态冷媒携带润滑油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30内。综合以上两种工作情况,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压缩机易损坏、运行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51,第一阀体51设置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一阀体51用于控制闪蒸器30流向补气罐20的冷媒量。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满足压缩机10在不同工作情况时的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控制阀40设置在第一阀体51的靠近补气罐20的一侧。采用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控制阀40因与补气罐20的设置距离过远而造成的压力波动,进而避免了控制阀40和补气罐20之间的冷媒管路的振动或断裂。
具体的,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器60和室外换热器70,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60、闪蒸器30以及室外换热器70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冷媒循环截止,循环管路不流通。当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0压缩冷媒,随后高温高压的冷媒将进入室内换热器60进行换热,从室内换热器60出来的冷媒将进入闪蒸器30内,从闪蒸器30出来的冷媒一部分流向室外换热器70,另一部分流向补气罐20内,通过以上工作过程便完成了冷媒的循环。
为了便于压缩机10与室内换热器60以及与室外换热器70的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80,四通阀80设置在压缩机10与室内换热器60以及与室外换热器70连通的管路上。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设置四通阀80能够便于压缩机10内的冷媒排出进入室内换热器60,同时也便于室外换热器70内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0内,以便于冷媒在循环管路中的循环以及切换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90,气液分离器9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10的进气口连通设置,该气液分离器90用于将冷媒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具体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二阀体52,第二阀体52设置在室内换热器60和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二阀体52用于控制室内换热器60流向闪蒸器30的冷媒量。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调节由室内换热器60进入闪蒸器30的冷媒量。
具体的,空调系统包括第三阀体53,第三阀体53设置在室外换热器70和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第三阀体53用于控制闪蒸器30流向室外换热器70的冷媒量。采用这样的设置,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能够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调节由闪蒸器30进入室外换热器70的冷媒量。
具体的,可以将第二阀体52设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将第三阀体53设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将第二阀体52设置为电子膨胀阀,同时将第三阀体53设置为电子膨胀阀。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调节冷媒管路中的冷媒量,将第二阀体52设置为电子膨胀阀,同时将第三阀体53设置为电子膨胀阀。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当该空调系统工作时,若第三阀体53的开度大于第二阀体52的开度,此时闪蒸器30内的冷媒的压力将会低于补气罐20内的压力,由于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设置有控制阀40,使得补气罐20内的冷媒不会携带润滑油流入至闪蒸器30内,保证压缩机10内的润滑油的油量,从而能够提高空调性能以及压缩机10的运行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限制流体介质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30内,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阀40包括单向阀。采用这样的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单向阀能够更好地避免流体介质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内。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当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会出现冷媒循环或缺氟运行的情况。此时,冷媒循环截止,冷媒从压缩机10内流出进入室内换热器60内,但无法再回到压缩机10内。同时,由于在压缩机10的吸气侧没有冷媒吸入,使得吸气侧为真空状态。此时,压缩机10内部的压力高于吸气侧的压力,使得压缩机10内的润滑油流出。当润滑油从补气罐20内流出后,设置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控制阀40将限制冷媒进入闪蒸器30内,从而能够减少压缩机10内润滑油量的流失,进而能够避免压缩机10在运行时内部零件的磨损。
当空调系统满氟运行时,当闪蒸器30内的压力小于补气罐20内的压力时,补气罐内的冷媒将流出,由于在补气罐20与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40,使得该控制阀40能够限制携带润滑油的气态冷媒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30内。综合以上两种工作情况,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避免空调系统内的润滑油或冷媒从补气罐20流入闪蒸器30内,从而能够提高空调性能以及压缩机10的运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
补气罐(20),与所述压缩机(10)连通设置;
闪蒸器(30),与所述补气罐(20)通过冷媒管路连通;
控制阀(40),设置在所述补气罐(20)与所述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控制阀(40)用于使流体介质能够从所述闪蒸器(30)流向所述补气罐(20),并阻止流体介质从所述补气罐(20)流入所述闪蒸器(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51),所述第一阀体(51)设置在所述补气罐(20)与所述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一阀体(51)用于控制所述闪蒸器(30)流向所述补气罐(20)的冷媒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0)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51)的靠近所述补气罐(2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换热器(60)和室外换热器(70),所述压缩机(10)、所述室内换热器(60)、所述闪蒸器(30)以及所述室外换热器(70)顺次连通以形成循环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阀(80),所述四通阀(80)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与所述室内换热器(60)以及与所述室外换热器(70)连通的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二阀体(52),所述第二阀体(52)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器(60)和所述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二阀体(52)用于控制所述室内换热器(60)流向所述闪蒸器(30)的冷媒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第三阀体(53),所述第三阀体(53)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70)和所述闪蒸器(3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所述第三阀体(53)用于控制所述闪蒸器(3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70)的冷媒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52)和/或所述第三阀体(53)为电子膨胀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40)包括单向阀。
10.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1721872888.3U 2017-12-26 2017-12-26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781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2888.3U CN207815767U (zh) 2017-12-26 2017-12-26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2888.3U CN207815767U (zh) 2017-12-26 2017-12-26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5767U true CN207815767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2888.3U Active CN207815767U (zh) 2017-12-26 2017-12-26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5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2190A (zh) * 2017-12-26 2018-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2190A (zh) * 2017-12-26 2018-05-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8264A (zh) 具有泵送制冷剂节能器的蒸汽压缩冷却系统中的接受器/缓冲罐排空
CN102087057B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107366621B (zh)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1742188B (zh) 头压力控制系统
CN108224837A (zh) 空调器系统
CN102759147B (zh) 空调器多联机系统
US20210088232A1 (en) Multiple-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458518A (zh) 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
CN107869855A (zh)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CN102147141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15767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451781A (zh) 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及多联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
CN208108560U (zh) 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
CN109751796A (zh) 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冷水机组
CN201122034Y (zh) 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及多联空调循环量控制装置
CN211119734U (zh) 一种四管制中央空调系统
CN209910083U (zh) 一种动力热管多联空调一体机
CN107490091A (zh) 空调器
CN108072190A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91521U (zh) 空调系统
CN206739672U (zh) 空调器
CN203501358U (zh) 空调系统
CN104596144A (zh) 一种制冷机组
CN212511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105972852A (zh) 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