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5501U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15501U CN207815501U CN201721571611.7U CN201721571611U CN207815501U CN 207815501 U CN207815501 U CN 207815501U CN 201721571611 U CN201721571611 U CN 201721571611U CN 207815501 U CN207815501 U CN 2078155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exhaust air
- air flue
- w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2105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涉及空调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室内机双出风风道送风的舒适性欠佳的技术问题。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室内机,包括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壳体、形成在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以及风道挡板;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风道挡板相对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打开、且与第一出风风道的风道壁或第二出风风道的风道壁配合形成蜗舌结构,蜗舌结构用于将来风分别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室内机可以通过该蜗舌结构进行导风,以将来风分别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内,从而使室内机在分区域送风的同时出风也更加均匀,舒适性较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壁挂空调机一般只具有一个出风风道,并且空调送风的角度范围,完全取决于导风板以及蜗舌。由于导风板受外观的限制,其结构受限,使得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被限制在一定的连续范围内,无法实现分区域送风。故如何增大空调的送风范围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实现分区域送风是一个行业内的难题。
现有也有一些空调器具有双出风风道,以进行分区域送风,但是其舒适性欠佳,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室内机双出风风道送风的舒适性欠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具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壳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对应;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风道挡板;
其中,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风道挡板相对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打开、且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风道壁配合形成蜗舌结构,所述蜗舌结构用于将来风分别导入到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风道壁上。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蜗舌和所述的第一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具有与所述蜗舌相对的第一风道壁;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壁上。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风道挡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第二风道壁配合形成所述的蜗舌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风道壁为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一侧的风道壁。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风道挡板为弧形板。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风道挡板为活动板,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闭合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当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的风道壁上时,所述风道挡板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构成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风道壁的一部分。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的第一导风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第二导风板。
在前述的室内机中,可选的,所述室内机在制热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两者均竖直送风;
和/或,所述室内机在制冷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水平送风,所述第二导风板竖直送风。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室内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风道挡板相对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打开时可以与第二出风风道的风道壁配合形成蜗舌结构,室内机可以通过该蜗舌结构进行导风,以将来风分别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内,从而使室内机在分区域送风的同时出风也更加均匀,舒适性较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风道挡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风道挡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00、室内机;2、第一出风风道;21、第一风道壁;3、第二出风风道;30、第二出风风道的进风口;31、第二风道壁;4、风道挡板;5蜗舌;6、第一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第一出风风道2、第二出风风道3和风道挡板4。壳体1 上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第一出风风道2和第二出风风道3均形成在壳体1内部。第一出风风道2与第一出风口11相对应,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1出风。第二出风风道3与第二出风口12相对应,以通过第二出风口12出风。
其中,如图1所示,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风道挡板4相对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打开、且与第二出风风道3的风道壁配合形成蜗舌结构,该蜗舌结构用于将来风分别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2 和第二出风风道3内。具体来说,构成蜗舌结构的风道挡板4将来风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2内,构成蜗舌结构的第二出风风道3的风道壁将来风导入到第二出风风道3内。
在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风道挡板4与第二出风风道3的风道壁配合所形成的蜗舌结构可以将来风分别导入到第一出风风道2 和第二出风风道3内,从而使室内机100在分区域送风的同时出风也更加均匀,舒适性较佳。
进一步的,前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可以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2的风道壁上,以使第一出风风道2的一部分风可以顺畅地流向第二出风风道3,实现双风道送风。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可以包括蜗壳。蜗壳具有蜗舌5和前述的第一出风风道2。第一出风风道2具有与蜗舌5相对的第一风道壁21。其中,前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 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上。在本示例中,蜗壳上的蜗舌5与前述的蜗舌结构可以形成双蜗舌结构,以实现双蜗舌导风,进一步提高出风的舒适性。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1所示,当室内机100在第一状态时,前述风道挡板4的一端伸入第一出风风道2内,另一端与第二出风风道3的第二风道壁31配合形成前述的蜗舌结构。其中,第二风道壁31为第二出风风道3的靠近第一出风口11一侧的风道壁。在本示例中,通过风道挡板4与第二出风风道3的第二风道壁31配合所形成的蜗舌结构,其实现较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风道挡板4可以为弧形板,以减小风阻,实现连续导风。
前述的风道挡板4可以为活动板,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打开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如图1所示);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闭合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如图2所示)。优选的,风道挡板4可以为转动板,风道挡板4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 的一侧铰接,以转动至上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如此具有方便控制的技术效果,比如可以通过电机直接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前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2的风道壁上的示例中,当风道挡板4运动至前述闭合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的第二位置时构成第一出风风道2 的风道壁的一部分,以减小风流经风道挡板4时的风阻。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处的第一导风板6和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2 处的第二导风板7。其中,通过双导风板进行送风,可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3所示,当室内机100在制热时,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两者可以均竖直送风,使风沿竖向落地,制热速度得到提升,制热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
如图4所示,当室内机100在制冷时,前述的第一导风板6可以水平送风,第二导风板7竖直送风。由于制冷时为实现“淋浴式”送风,导风板一般打开的位置比较上,此时冷空气从上空降到地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此时第二出风风道3竖直送风,风道挡板4作为蜗舌结构的一部分导风,第二出风风道3可以将冷风直接导向地面,此时地面上也有冷空气,制冷的速度得到较大提升,制冷舒适性得到很大提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壁挂机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室内机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设置上述室内机 100的缘故,因此也具有在分区域送风的同时出风也更加均匀,舒适性较佳的优点。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下技术问题:1、分区域进行送风;2、快速制冷或制热;3、空调舒适性较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点在于:通过在出风口的设计,实现双蜗舌、双风道的结构,以进行分区域的不同送风,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双风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出风口由两个风道组成:第一出风风道2和第二出风风道3。而这两个出风风道分别用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进行导风,如此便可以实现分区域送风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效果。而且第二出风风道3是可以实现开启和关闭的。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处设有一风道挡板4。风道挡板4 即可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出风风道3,也可以作为蜗舌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导风。当风道挡板4运行到图1所示位置时,第二出风风道3便可以开始送风,再通过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实现不同位置的导风,从而实现分区域送风,当风道挡板4转到一定角度时,风道挡板4则作为蜗舌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导风,实现双蜗舌导风,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当风道挡板4位于如图2所示位置时,第二出风风道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空调单风道送风,此时送风效果同传统的空调是一样的。
如图3所示为空调制热位置示意图,空调制热时为提高空调的舒适性,实现快速制热效果,应尽量使风垂直落地,如图3此时两个出风风道均在进行导风,此时风道挡板4作为蜗舌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导风,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打到垂直位置,风垂直落地,制热速度得到提升,制热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
如图4所示为空调制冷位置示意图,空调制冷时第二出风风道3 可以开启也可以关闭。由于制冷时为实现“淋浴式”送风,导风板一般打开的位置比较上,此时冷空气从上空降到地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此时第二出风风道3打开,风道挡板4作为蜗舌结构的一部分导风,第二出风风道3可以将冷风直接往地面导,此时地面上也有冷空气,制冷的速度得到较大提升,制冷舒适性得到很大提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前述的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可以是单导风板也可以是双导风板。2、风道挡板4可设计在适当的位置用作导风用,以提高导风舒适效果。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100及应用其的空调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在空调出分口的的设计,形成双蜗舌导风结构,经过不同导风板的简单组合形成双风道,实现分区域不同方式的送风,快速制热、制冷,提高空调的舒适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包括具有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的壳体(1)、以及形成在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出风风道(2)和第二出风风道(3);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风道挡板(4);
其中,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风道挡板(4)相对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打开、且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风道壁配合形成蜗舌结构,所述蜗舌结构用于将来风分别导入到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和第二出风风道(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的风道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具有蜗舌(5)和所述的第一出风风道(2);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具有与所述蜗舌(5)相对的第一风道壁(21);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壁(21)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在第一状态时,所述风道挡板(4)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第二风道壁(31)配合形成所述的蜗舌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风道壁(31)为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一侧的风道壁。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挡板(4)为弧形板。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挡板(4)为活动板,以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和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闭合所述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当第二出风风道(3)的进风口(30)设置在第一出风风道(2)的风道壁上时,所述风道挡板(4)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构成所述第一出风风道(2)的风道壁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的第一导风板(6)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2)处的第二导风板(7)。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在制热时,所述第一导风板(6)和所述第二导风板(7)两者均竖直送风;
和/或,所述室内机在制冷时,所述第一导风板(6)水平送风,所述第二导风板(7)竖直送风。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71611.7U CN207815501U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71611.7U CN207815501U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15501U true CN207815501U (zh) | 2018-09-04 |
Family
ID=6333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71611.7U Active CN207815501U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155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5845A (zh) * | 2017-11-21 | 2018-04-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2017
- 2017-11-21 CN CN201721571611.7U patent/CN2078155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5845A (zh) * | 2017-11-21 | 2018-04-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CN107965845B (zh) * | 2017-11-21 | 2023-08-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6891B (zh) | 空调器出风口调节装置、空调器及出风量调节方法 | |
CN203628962U (zh) | 空调器出风口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6288278B (zh) | 空调器 | |
CN107965845A (zh)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CN105371362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3604202B (zh) | 立式空调送风装置 | |
CN104697044A (zh) |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00252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318434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4620058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2734071U (zh) | 组合风道空调器室内机 | |
CN104728931A (zh) | 空调系统 | |
CN203757854U (zh) | 双向出风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559954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安装位置的选择方法 | |
CN104118444A (zh) | 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 | |
CN108916993A (zh) | 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 |
CN207815501U (zh) |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 |
CN20793622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5757950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05423417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3628852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3148302A (zh) | 一种轿厢吊顶直侧吹风相互转换的导风管结构 | |
CN101225989B (zh) | 波浪型送风系统 | |
CN108571771A (zh) | 一种结合风机盘管的贴附射流送风装置 | |
CN209706313U (zh) |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