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7270U - 一种数控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7270U
CN207807270U CN201820234700.0U CN201820234700U CN207807270U CN 207807270 U CN207807270 U CN 207807270U CN 201820234700 U CN201820234700 U CN 201820234700U CN 207807270 U CN207807270 U CN 207807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main body
tool magazine
driving
numeric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47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德利
王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eli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el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eli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eli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47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7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7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7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数控机床,包括:底座组、鞍座组、工作台、立柱组、机头组、刀库组以及让位机构;底座组包括:底座主体以及第一驱动装置;鞍座组包括:鞍座主体以及第二驱动装置;立柱组包括:立柱主体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机头组包括:机头支架以及主轴;刀库组包括:刀库支架以及刀库;刀库支架固定于立柱主体的顶部;让位机构包括:导向块以及第一滚轮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可实现工作台在X、Y轴方向移动以及机头组在Z轴方向的移动,可实现对产品进行XYZ轴方向的自动加工,加工角度灵活,设有具备多种刀具且可切换刀具的刀库组,实现同一机床可对产品进行不同加工,加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机床领域中,大多数的机床,如镗床、车床、钻工机床、抛光机床等,可对零件的加工方式主要是通过机床上的主轴装配不同的刀具对主轴下方的产品进行加工。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通过固定的治具装载产品,加工角度单一,使得同一产品需要经过多台机床进行加工,加工效率低,同时多台机床占地面积大,浪费资源,购买多台机床设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角度灵活、加工效率高的数控机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鞍座组、工作台、立柱组、机头组、刀库组以及让位机构;
底座组包括:底座主体以及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沿X轴方向设置于底座主体顶部;
鞍座组包括:鞍座主体以及第二驱动装置;鞍座主体滑动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沿Y轴方向设置于鞍座主体顶部;
工作台滑动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
立柱组包括:立柱主体以及第三驱动装置;立柱主体设置于底座主体,并且其位于第一驱动装置的一侧;第三驱动装置沿Z轴方向设置于立柱主体上;
机头组包括:机头支架以及主轴;机头支架滑动设置于第三驱动装置,并且其位于第二驱动装置的上方;主轴沿Z轴方向设置于机头主体上;
刀库组包括:刀库支架以及刀库;刀库支架固定于立柱主体的顶部;刀库与刀库支架一端铰接;
让位机构包括:导向块以及第一滚轮组件;导向块沿Z轴方向设置于机头支架上,并且导向块具有一导向面;第一滚轮组件一端固定于刀库上,其另一端抵接于导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结构相同,其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以及两个第一驱动滑轨;第一驱动组件沿X轴方向设置于底座主体顶部;两个第一驱动滑轨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的两侧,其中两个第一驱动滑轨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平行;鞍座主体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滑轨上,并且鞍座主体底部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座、第一轴承座、第一丝杆以及第一丝母;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固定座以及第一轴承座沿X轴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滑轨之间;第一丝杆具有相对的固定端及游动端;固定端通过第一轴承件安装于第一固定座上,并且固定端通过一联轴器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游动端通过第二轴承件安装于第一轴承座上;第一丝母设置于第一丝杆上,并且第一丝母与鞍座主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轴承件为单列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轴承件为深沟球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联轴器为无齿隙弹性联轴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刀库组还包括: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刀库支架连接,其另一端与刀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数控机床还包括:换刀系统;换刀系统包括:触发板以及换刀组件;触发板通过一固定支架沿Z轴方向设置于立柱主体的顶部,触发板具有一触发面;换刀组件设置于机头支架上,其中换刀组的一端与主轴内部的打刀杆抵接,其另一端抵接于触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换刀组件包括:固定杆、连接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滚动件;固定杆设置于机头支架内;连接轴套设于固定杆上;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主轴内部的拉杆连接,其另一端与连接轴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滚动件;滚动件的外圈抵接于触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换刀系统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于机头支架内,并且位于触发板的正下方;限位件包括:限位主体以及限位柱;限位主体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与触发板对应;限位柱的一端与限位主体连接,其另一端抵接第二连杆。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可实现工作台在X、Y轴方向移动以及机头组在Z轴方向的移动,可实现对产品进行XYZ轴方向的自动加工,加工角度灵活,设有具备多种刀具且可切换刀具的刀库组,实现同一机床可对产品进行不同加工,加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数控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底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鞍座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立柱组、刀库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机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立柱组、机头组、刀库组、让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运作示意图一;
图9为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运作示意图二;
图10为实施例中换刀系统的运作示意图一;
图11为实施例中换刀系统的运作示意图二;
图12为实施例换刀系统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组;2、鞍座组;3、工作台;4、立柱组;5、机头组;6、刀库组;7、让位机构;13、可调节地脚;14、固定柱;131、支撑端;132、安装端;15、凹槽;21、鞍座主体;22、第二驱动装置;41、立柱主体;42、第三驱动装置;51、机头支架;52、主轴;53、旋转电机;61、刀库支架;62、刀库;71、导向块;72、第一滚轮组件;711、导向面;712、第一子板;713、第二子板;63、拉伸弹簧;121、第一驱动组件;122、第一驱动滑轨;1211、第一驱动电机;1212、第一固定座;1213、第一轴承座;1214、第一丝杆;1215、第一丝母;12141、固定端;12142、游动端;1216、联轴器;221、第二驱动组件;222、第二驱动滑轨;421、第三驱动组件;422、第三驱动滑轨;2211、第二驱动电机;2212、第二固定座;2213、第二轴承座;2214、第二丝杆;2215、第二丝母;4211、第三驱动电机;4212、第三固定座;4213、第三轴承座;4214、第三丝杆;4215、第三丝母;8、换刀系统;81、触发板;82、换刀组件;811、触发面;821、固定杆;822、连接轴;823、第一连杆;824、第二连杆;825、滚动件;84、限位件;841、限位主体;842、限位柱;8411、限位槽;8421、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
请参考图1至5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中数控机床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底座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鞍座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立柱组、刀库组结构示意图以及实施例中机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包括:底座组1、鞍座组2、工作台3、机头组5、刀库组6以及让位机构7。
底座组1包括:底座主体11以及第一驱动装置12,第一驱动装置12沿X轴方向设置于底座主体11顶部。具体的,底座主体11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四个可调节地脚13,优选地,四个可调节地脚13分别位于四个角部。为了在方便调节四个可调节地脚13,每个可调节地脚13的安装处设置有一凹槽15,每个凹槽15的槽口与底座主体11的一侧面共面,每个可调节地脚13具有支撑端131以及安装端132,支撑端131与地面接触,而安装端132穿设底座主体11并且位于一凹槽15内。通过四个可调节地脚13在满足数控机床平稳支撑的同时具备更好的调节水平,减少水平度误差,提高作业精度。同时,底座组1还设置有四个固定柱14,两个固定柱14设置于底座主体11底部的一边沿,另两个固定柱14设置于底座主体11底部相对的另一边沿,优选地,固定柱14为直四棱柱,并且每个直四棱柱的一侧面与底座主体11。通过四个固定柱14可防止在没有调节好地脚13的高度时仍然能保证底座主体11与地面之间有足够的高度,并且保证数控机床可平稳放置,防止数控机床的摔落的发生。通过四个固定柱14亦在叉车对数控机床的搬运过程中起到固定作用,方便运输。
鞍座组2包括:鞍座主体21以及第二驱动装置22,鞍座主体21滑动设置于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22沿Y轴方向设置于鞍座主体21顶部。工作台3滑动设置于第二驱动装置22。
立柱组4包括:立柱主体41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2,立柱主体41设置于底座主体11,并且其位于第一驱动装置12的一侧,第三驱动装置42沿Z轴方向设置于立柱主体41上。
机头组5包括:机头支架51以及主轴52,机头支架51滑动设置于第三驱动装置42,并且其位于第二驱动装置22的上方,机头支架51的上安装主轴52的安装槽,主轴52沿Z轴方向安装于机头主体51的安装槽内,主轴52的顶部设有与其连接的旋转电机53,该旋转电机53用于驱动主轴52进行旋转,旋转电机53可采用伺服电机或这步进电机中的一种,主轴52采用直连式主轴。为了防止主轴52因温度过高影响加工精度,主轴52与外部的一油冷机连接,利用油冷机对主轴52进行降温。
刀库组6包括:刀库支架61以及刀库62,刀库支架61固定于立柱主体41的顶部,刀库62与刀库支架61一端铰接。本实施例中,刀库62采用钻工刀库,刀库62上具备多个刀具卡槽,每个刀具卡槽上可安装一种刀具,并且刀库62可通过旋转进行切换对应主轴52的刀具卡槽,从而进行不同刀具的安装。
请一并参考图6至9所示,分别为、实施例中立柱组、机头组、刀库组、让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运作示意图一以及实施例中让位机构的运作示意图二。
机头组5对产品进行加工时,通过让位机构7使刀库组6对机头组5进行让位,避免刀库组6妨碍机头组5的工作。其中,让位机构7包括:导向块71以及第一滚轮组件72,导向块71沿Z轴方向设置于机头支架51上,并且导向块71具有一导向面711,其中导向面711朝向刀库62,第一滚轮组件72一端固定于刀库62上,其另一端抵接于导向面711。其中,第一滚轮组件72采用为滚轮与螺杆的组合,滚轮通过螺杆固定于刀库62上,滚轮通过其外圈在导向面711上滚动。又,导向板71由一体成型的第一子板712以及第二子板713构成,其中第一子板712的宽度小于第二子板713宽度,并且第一子板712位于第二子板713的下方,同时两个子板之间位于导向面711的连接处为弧形,第一滚轮组件72的滚轮通过该弧形在两个子板之间进行过渡,使让位过程更加平稳顺畅。机头组5在第三驱动装置42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由上至下运动时,第一滚轮组件72的滚轮在导向面711上先与第一子板712接触,然后再与第二子板713接触,利用两个子板之间的宽度差,使刀库62沿着其与刀库支架61的铰接处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从而使刀库62对机头组5进行让位。具体的,为了使刀库组6在让位过程平稳以及在机头组5移动至换刀位置时刀库组6可自动复位,刀库组6还设置有一拉伸弹簧63,该拉伸弹簧63的一端与刀库支架61连接,其另一端与刀库62连接。当刀库组6处于让位过程中时,拉伸弹簧63拉伸产生一个弹性恢复力,机头组6移动至换刀位置过程中,在该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滚轮组件72的滚轮仍然贴合导向面711滚动,使得刀库组6复位至初始位置。
上述结构中,第一驱动装置12驱动鞍座组2于X轴方向上整体移动,第一驱动装置12的传动距离为400mm,第二驱动装置22驱动工作台3在Y轴方向上的整体移动,第二驱动装置22的传动距离为500mm,第三驱动装置42驱动机头组5在Z轴方向上的整体移动,第三驱动装置42的传动距离为450mm。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2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121以及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第一驱动组件121沿X轴方向设置于底座主体11顶部,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分别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121的两侧,其中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121平行,鞍座主体21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上,并且鞍座主体21底部与第一驱动组件121连接,优选地,第一驱动滑轨122采用P级滚珠导轨传动,减少鞍座主体21于第一驱动滑轨122上滑动产生的摩擦力,使滑动过程更加顺畅。第一驱动组件121驱动所述鞍座主体21于第一驱动滑轨122上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控制位于鞍座组2上的工作台3沿X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2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一固定座1212、第一轴承座1213、第一丝杆1214以及第一丝母1215。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一固定座1212以及第一轴承座1213沿X轴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之间。第一丝杆1214具有相对的固定端12141及游动端12142,固定端12141通过第一轴承件(图中未显示)安装于第一固定座1212上,并且固定端12141通过一联轴器1216与第一驱动电机1211连接,游动端12142通过第二轴承件(图中未显示)安装于第一轴承座1213上。第一丝母1215设置于第一丝杆1214上,并且第一丝母1215与鞍座主体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件(图中未显示)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列推力角接触球轴承的组合,第一轴承件(图中未显示)的接触角为60度,相对于普通角接触轴承可以承受更高的轴向力;第二轴承件(图中未显示)采用单个深沟球轴承;联轴器1216采用无齿隙弹性联轴器,夹紧安装方便,还可以吸收丝杆和电机转轴的同心度误差,而且占用空间小。第一丝杆1214采用“固定-游动”的安装方式,第一固定座1212与第一轴承件(图中未显示)共同约束丝杆1214的轴向和径向自由度,而第一轴承座1213与第二轴承件(图中未显示)共同约束丝杆1214的径向自由度,其中第一轴承座1213内游动的单个轴承能防止悬臂挠度,并消化由热变形产生的应力,更大的提高可承受扭力以及确保传动精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211驱动第一丝杆1214旋转,从而驱动第一丝母1215与第一丝杆1214上移动,继而控制鞍座主体21的移动。
具体应用时,请继续参考图3及4所示,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2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2结构相同并且运作原理相同。其中,第二驱动装置22包括:一第二驱动组件221以及两个第二驱动滑轨222,第三驱动装置42包括:一第三驱动组件421以及两个第三驱动滑轨422,上述的第二驱动组件221、第二驱动滑轨222、第三驱动组件421和第三驱动滑轨422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12的第一驱动组件121以及第一驱动滑轨122结构相同以及运作原理相同,其中,第二驱动组件221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211、第二固定座2212、第二轴承座2213、第二丝杆2214以及第二丝母2215,第三驱动组件421包括:第三驱动电机4211、第三固定座4212、第三轴承座4213、第三丝杆4214以及第三丝母4215。在本实施中,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二驱动电机2211以及第三驱动电机4211均采用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中的一种;工作台3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驱动滑轨222上,并且工作台3的底部与第二丝母2215连接;机头支架51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三驱动滑轨422上,机头支架51与第三丝母4215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2的其余结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运作原理请参考前文对第一驱动装置12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图4、图10以及图11,其中,图10及11分别为实施例中换刀系统的运作示意图一及实施例中换刀系统的运作示意图二。数控机床还设置有一换刀系统8,通过该换刀系统8使数控机床的主轴52自动松开或者夹紧刀具。换刀系统8包括:触发板81以及换刀组件82。其中,触发板81通过一固定支架83沿Z轴方向设置于立柱主体41的顶部,并且触发板81位于第三驱动装置42的上方,触发板81底部的宽度小于其顶部的宽度,使触发板81具有一宽度差,触发板81具有一触发面811,换刀组件82设置机头支架51上,其中换刀组82的一端与主轴52内的打刀杆抵接,其另一端抵接于触发面811。具体的,换刀组件82包括:固定杆821、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第二连杆824以及滚动件825。固定杆821设置于机头支架51内,并且固定杆821相对机头支架51固定不可动。第一连杆823的一端与主轴52内部的打刀杆抵接,第一连杆823另一端与连接轴822连接,第二连杆824的一端与连接轴52连接,第二连杆824另一端设置滚动件825,滚动件824可采用尺寸适应触发板81的滚轮轴承,滚动件824的外圈抵接于触发面811。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以及第二连杆824为一体成型结构,使三者的之间的连接更可靠。当机头组5整体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移动时,换刀组件82随机头组5移动,当主轴52上的刀具刚好重新卡接于刀库62对应的刀具卡槽内时,滚动件824开始接触发板81的底部,并且滚动件824沿着触发面811由触发板81的底部朝向触发板81的顶部滚动,此时在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以及第二连杆824的联动作用下,第一连杆823带动主轴52的打刀杆向下顶出,从而将刀具从主轴52的底部顶出,实现松刀功能。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823上安装有两个凸轮从动轴承,第一连接杆823通过所述两个凸轮从动轴承抵接在打刀杆上,使第一连接杆823在绕着连接轴822旋转过程中与主轴52的打刀杆的接触效果更佳,提高松刀过程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0至12所示,其中图12为换刀系统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换刀系统8设置有一限位件84。限位件84设置于机头支架51内,并且位于触发板81的正下方。具体的,限位件84包括:限位主体841以及限位柱842。限位主体841上设置有限位槽8411,限位槽8411与触发板81对应。限位柱842的一端与限位主体841连接,限位柱842另一端设有一斜面8321,限位柱842通过该斜面8321抵接第二连杆823,可使第二连接杆823与限位柱842之间更加贴合。当主轴52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时,机头组5整体沿Z轴方向下降,当滚动件824脱离触发板81的触发面811后,第二连杆824抵靠于限位柱842的斜面8321上,防止第二连杆824继续沿固定杆821旋转,使第二连接杆824不会妨碍机头组5的正常工作,避免意外的发生。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84上还设置有一复位弹簧(图中未显示),该复位弹簧(图中未显示)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杆823以及限位主体841,通过该复位弹簧(图中未显示)时刻使第二连杆823上朝限位件84产生一拉力,防止第二连杆824沿相背限位件84的方向移动。同时,在主轴52进行松刀过程中,机头组5整体沿Z轴方向上升,限位件84随机头组5上升移动,此时限位槽8411朝向触发板81对应移动,当滚动件825于触发板81上的触发面811滚动一定距离时,触发板81刚好位于限位槽8411内并且两者相互不接触,从而实现两者的避空,防止触发板81撞坏限位件84。
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还设置有一数控系统,该数控系统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二驱动电机2211、第三驱动电机4211、与主轴52连接的旋转电机53以及刀库62信号连接,数控系统主要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二驱动电机2211、第三驱动电机4211、与主轴52连接的旋转电机53以及刀库62的运作,从而控制工作台3在X、Y轴方向的移动,控制机头组5在Z轴方向上移动,控制主轴52的旋转,以及控制刀库62切换刀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用于固定产品的加工治具安装于工作台3上,将产品固定于加工治具上,然后将加工程序输入数控系统,数控系统根据加工程序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11和第二驱动电机2211的运作,使工作台3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使加工治具随工作台3移动至机头组5的下方。接着数控系统控制第三驱动电机4211的运作,使机头组5在Z轴方向上移动,实现机头组5在Z轴方向上对加工治具上的产品进行加工。当机头组5对产品进行加工时,数控系统控制工作台3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移动,实现机头组5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对产品的加工。
当需要切换刀具时,数控系统控制第三驱动电机4211驱动机头组5整体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移动,换刀组件82随机头组5移动,当主轴52上的刀具刚好重新卡接于刀库62对应的刀具卡槽内时,滚动件824开始接触发板81的底部,并且滚动件824沿着触发面811由触发板81的底部朝向触发板81的顶部滚动,此时在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以及第二连杆824的联动作用下,第一连杆823带动主轴52的打刀杆向下顶出,从而将刀具从主轴52的底部顶出,此时换刀组件82随机头组5继续沿Z轴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刀具完全脱离主轴52的卡接,然后数控系统控制刀库62旋转,使第二个刀具旋转至机头组5的下方,接着数控系统控制第三驱动电机4211驱动机头组5整体沿Z轴方向由上至下移动,当主轴52重新卡接第二个刀具时,此时滚动件824沿着触发面811滚动至触发板81的底部,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以及第二连杆824同样在联动作用下,第一连杆823向上移动,主轴52的打刀杆在其内部的碟簧作用下复位从而向上移动,第二个刀具通过在其刀柄上的拉钉作卡接于主轴52内,完成刀具的换刀过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数控机床可实现工作台在X、Y轴方向移动以及机头组在Z轴方向的移动,可实现对产品进行X、Y、Z轴方向的自动加工,加工角度灵活,设有具备多种刀具且可切换刀具的刀库组6,实现同一机床可对产品进行不同加工,加工效率高。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1)、鞍座组(2)、工作台(3)、立柱组(4)、机头组(5)、刀库组(6)以及让位机构(7);
所述底座组(1)包括:底座主体(11)以及第一驱动装置(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沿X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11)顶部;
所述鞍座组(2)包括:鞍座主体(21)以及第二驱动装置(22);所述鞍座主体(2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沿Y轴方向设置于所述鞍座主体(21)顶部;
所述工作台(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
所述立柱组(4)包括:立柱主体(41)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2);所述立柱主体(41)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11),并且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2)沿Z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41)上;
所述机头组(5)包括:机头支架(51)以及主轴(52);所述机头支架(51)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2),并且其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的上方;所述主轴沿Z轴方向设置于所述机头主体(51)上;
所述刀库组(6)包括:刀库支架(61)以及刀库(62);所述刀库支架(61)固定于所述立柱主体(41)的顶部;所述刀库(62)与所述刀库支架(61)一端铰接;
所述让位机构(7)包括:导向块(71)以及第一滚轮组件(72);所述导向块(71)沿Z轴方向设置于所述机头支架(51)上,并且所述导向块(71)具有一导向面(711);所述第一滚轮组件(72)一端固定于所述刀库(62)上,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导向面(7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22)以及第三驱动装置(42)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2)包括:一第一驱动组件(121)以及两个第一驱动滑轨(12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1)沿X轴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11)顶部;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滑轨(12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1)的两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滑轨(122)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1)平行;所述鞍座主体(21)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滑轨(122)上,并且所述鞍座主体(21)底部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一固定座(1212)、第一轴承座(1213)、第一丝杆(1214)以及第一丝母(121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1)、第一固定座(1212)以及第一轴承座(1213)沿X轴方向依次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滑轨(122)之间;所述第一丝杆(1214)具有相对的固定端(12141)及游动端(12142);所述固定端(12141)通过第一轴承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212)上,并且所述固定端(12141)通过一联轴器(1216)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11)连接;所述游动端(12142)通过第二轴承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承座(1213)上;所述第一丝母(1215)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1214)上,并且所述第一丝母(1215)与所述鞍座主体(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件为单列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件为深沟球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1216)为无齿隙弹性联轴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库组(6)还包括:拉伸弹簧(63);所述拉伸弹簧(63)的一端与所述刀库支架(6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刀库(62)连接。
8.根据权利要1-7任一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机床还包括:换刀系统(8);所述换刀系统(8)包括:触发板(81)以及换刀组件(82);所述触发板(81)通过一固定支架(83)沿Z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立柱主体(41)的顶部,所述触发板(81)具有一触发面(811);所述换刀组件(82)设置于所述机头支架(51)上,其中所述换刀组(82)的一端与所述主轴(52)内部的打刀杆抵接,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触发面(8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刀组件(82)包括:固定杆(821)、连接轴(822)、第一连杆(823)、第二连杆(824)以及滚动件(825);所述固定杆(821)设置于所述机头支架(51)内;所述连接轴(822)套设于所述固定杆(821)上;所述第一连杆(823)的一端与所述主轴(52)内部的拉杆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82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82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52)连接,其另一端设置所述滚动件(825);所述滚动件(824)的外圈抵接于所述触发面(8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刀系统(8)还包括:限位件(84);所述限位件(84)设置于所述机头支架(51)内,并且位于所述触发板(81)的正下方;
所述限位件(84)包括:限位主体(841)以及限位柱(842);所述限位主体(841)上设置有限位槽(8411);所述限位槽(8411)与所述触发板(81)对应;所述限位柱(842)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主体(841)连接,其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杆(823)。
CN201820234700.0U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数控机床 Active CN207807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4700.0U CN20780727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数控机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4700.0U CN20780727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数控机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7270U true CN207807270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4700.0U Active CN207807270U (zh) 2018-02-09 2018-02-09 一种数控机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7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5467A (zh) * 2018-02-09 2018-06-05 惠州市得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5467A (zh) * 2018-02-09 2018-06-05 惠州市得利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机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5467A (zh) 一种数控机床
CN104084651A (zh) 线性模组和加工方法及应用于该方法中的加工装置
CN211763513U (zh) 基于熔融沉积型的五轴3d打印机的机械系统
CN108177259A (zh) 立式环线金刚石切割设备
CN108340256A (zh) 一种抛光机床
CN207807270U (zh) 一种数控机床
CN110842767A (zh) 一种磨削加工自动调整工作台
CN216859109U (zh) 一种卧式加工中心轴线正交误差校正装置
CN110280789A (zh) 具有法向移动轴的双摆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92419A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机械加工用钣金抛光机器人
CN111730068A (zh) 一种径向单刀塔精密数控立车
CN207997129U (zh) 数控机床
CN203972993U (zh) 线性模组的加工装置
JP2016221625A (ja) 工作機械
CN208019959U (zh) 一种抛光机床
CN110465852B (zh) 一种槽楔360度倒角装置
CN211708177U (zh) 一种可更换钻头的台钻
CN210451953U (zh) 一种加工中心双伺服刀库机构
CN210307196U (zh) 轴承滚动体磨削装置
EP0652074B1 (en) Machining head for mechanically machining boards, in particul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216028132U (zh) 一种基于数控车床加工轴类零件的辅助支撑装置
CN209477322U (zh) 水平移动外圆轴头车削设备
CN207358807U (zh) 一种高精度数控立轴复合磨床
CN201505820U (zh) 长轴自调支架
CN207901979U (zh) 立式雕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