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止血器。
背景技术
出血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车祸、户外运动等活动过程中,创伤是在所难免的,皮肤破损、血管神经断裂、骨折等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出血。出血的后果可以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大出血,一个人的血量大约占体重的8%,一旦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就会造成休克,严重的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在意外发生的现场,控制出血是非医疗专业人员所能做的少数几种影响后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紧压出血区并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出血停止、急救专业人员赶到或送至医院得到有效救治。出血量与出血速度因损伤程度的不同而异,所以采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压、包、塞、捆。
但压、包、塞、捆的止血方法均存在弊端:
压: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该方法对小出血点比较有效。
包:包扎过程中对包扎的松紧性要求较高,包扎过松,包扎过松,止血无效;而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还有可能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会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
捆:捆绑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捆绑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因此对专业要求较高,不利于意外受伤的快速止血。
综上,上述方法,均是采用堵住血管破损处的供血,但是缺点在于同时阻断了对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而且强大的血压会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失,此外,在离救治地方较远时,现有止血方法,不能及时给伤者补充药物。因此需要一种不但能快速止血,且不影响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并能及时给伤者补充药物的止血器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器,以解决目前技术中存在的影响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血器,包括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及血管桥接系统;所述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和所述血管桥接系统均为管状结构,且平行设置;其中,
所述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包括球囊通管、球囊通口及两端的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通过所述球囊通管与所述球囊通口连接;向所述球囊通口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球囊通管流至所述球囊结构处,将所述球囊结构撑开,实现血管自动撑开;
所述血管桥接系统的两端具有由血管通管连通的端头、及与所述血管通管联通的补液仓;所述两端的端头插入血管断端后,血液通过所述血液通管持续流通;所述补液仓中预先装有药液,对患者及时补充液体或药物。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包括球囊通管、球囊通口以及两端的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通过所述球囊通管与所述球囊通口连接;向所述球囊通口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球囊通管流至所述球囊结构处,将所述球囊结构撑开,实现血管自动撑开,具体为:
所述球囊结构包括第一球囊结构和第二球囊结构;
所述球囊通口包括第一球囊通口和第二球囊通口;
所述第一球囊结构通过第一球囊通管与所述第一球囊通口连接,所述第二球囊结构通过第二球囊通管与所述第二球囊通口连接;向所述第一球囊通口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球囊通管流至所述第一球囊结构处,将所述第一球囊结构撑开,实现一端血管自动撑开;向所述第二球囊通口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第二球囊通管流至所述第二球囊结构处,将所述第二球囊结构撑开,实现另一端血管自动撑开。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止血器均为弹性薄膜结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血管桥接系统的管壁内预处理贴附的特氟龙抗凝涂层。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囊结构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环状结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液仓与血管通管连接处之间具有单向导通结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液仓上具有补液口,用于随时补充伤者所需液体或药物。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囊通口与球囊通管连接处具有控制装置,用于调节球囊结构撑开的大小。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补液仓至少一个。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球囊结构将所述端头包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器,其优点在于:
1、能自动撑开固定血管断端并迅速止血;
2、自带补液仓,可自由进行抗凝、抗感染处理,并可随时补充伤者所需液体或药物;
3、管腔内部有预处理的特氟龙抗凝涂层,具有优良的抗凝效果;
4、让受伤肢体迅速获得血液灌流,减少受伤肢体缺血时间。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器,不但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方便,且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血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球囊结构;2、第二球囊结构;3、第一球囊通口;4、第二球囊通口;5、第一球囊通管;6、第二球囊通管;7、第一端头;8、第二端头;9、血管通管;10、第一补液仓;11、第二补液仓;12、补液口;13、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即并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附图中的比例不代表实际的比例,只是用来更好的理解方案。
图1未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血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器,包括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及血管桥接系统,其中,所述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和所述血管桥接系统均为管状结构,且平行设置;其中,
所述血管自动撑开固定器包括球囊通管、球囊通口以及两端的球囊结构,所述球囊结构通过球囊通管与球囊通口连接;在使用止血器时,当血管桥接系统插入血管断面后,向所述球囊通口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球囊通管流至所述球囊结构处,将所述球囊结构撑开,实现血管自动撑开,减少一线救治难度,节省操作时间。
具体的:
球囊结构包括第一球囊结构1和第二球囊结构2;
球囊通口包括第一球囊通口3和第二球囊通口4;
球囊通道包括第一球囊通管5和第二球囊通管6;
所述第一球囊结构1通过第一球囊通管5与所述第一球囊通口3连接,所述第二球囊结构2通过第二球囊通管6与所述第二球囊通口4连接;向所述第一球囊通口3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球囊通管5流至所述第一球囊结构1处,将所述第一球囊结构1撑开,实现一端血管自动撑开;向所述第二球囊通口2注入液体或空气,通过所述第二球囊通管6流至所述第二球囊结构2处,将所述第二球囊结构2撑开,实现另一端血管自动撑开。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球囊结构1和第二球囊结构2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环状结构。
血管撑开的松紧度,影响止血效果,血管撑开过小,止血无效,而血管撑开的太大,将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优选地,为控制血管撑开的松紧度,在第一球囊通口3与第一球囊通管5连接处设有第一控制装置(未示出),在第一球囊通口4与第二球囊通管6连接处设有第二控制装置(未示出),分别用于调节第一球囊结构1和第二球囊结构2撑开的大小。此外,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还起到关闭对应球囊通口与球囊通管之间的连通,在血管撑开松紧度适中时,利用控制装置关闭对应的球囊通口与球囊通管之间的连通,防止球囊结构中的空气或液体流出,造成血管撑开过松。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通气或注入液体后,第一通管5和第二通管6之间的积压,两者之间设有隔离件13。
血管桥接系统的两端具有端头,血管通管9和至少一个补液仓。端头包括第一端头7和第二端头8,两者通过血管通管9连通,并且通过血管通管9与补液仓联通。在使用止血器时,当两端的端头插入血管断端后,血液通过血液通管9持续流通;而补液仓中预先装有药液,比如,预先装有抗凝、抗感染药液,可在不另行补液情况下进行抗凝、抗感染等操作,无需另行开通通道,对患者及时补充液体或药物,节省救治一线的操作时间。
在另一个示例中,补液仓包括第一补液仓10和第二补液仓11,第一补液仓10和第二补液仓11中可同时装一种药液,也可以分别装不同药液,这里不做限定。
为了防止血液倒流到补液仓内,优选地,在补液仓与血管通管9连接处之间具有单向导通结构(未示出),液体只能通过补液仓进入血管通管9,进而流入血液中,而血管通管9中的血液不能倒流回补液仓中。
在又一个示例中,为了方便增加更好的液体或药液的补充,在补液仓与血管通管7连接之间设置有补液口,用于随时补充伤者所需液体或药物。
在再一个示例中,血管桥接系统中的管壁内预处理贴附的特氟龙抗凝涂层,由此形成自抗凝系统,能够为血液转流系统提供有效、无需其他处理的抗凝效果。
为了不对伤者的血管造成损伤,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止血器均为弹性薄膜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球囊结构1和第二球囊结构2分别将第一端头7和第二端头8包裹,球囊结构有利于端头进入血管断端,并撑开血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器的使用方法为:
将止血器的第一端头7插入血管断面的一端,待该端血管断面内的空气排空后,有血液流出时,向第一球囊通口3通入空气或液体,将第一球囊结构1撑开,实现该端血管断面的自动撑开;然后将止血器的第二端头8插入血管断面的另一端,待该端血管断面内的空气排空后,有血液流出时,向第二球囊通口4通入空气或液体,将第二球囊结构2撑开,实现该端血管断面的自动撑开,此时,血管断面处的血液通过血液通管9持续流通。然后根据伤者的情况,通过补液仓给以伤者药物补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器,能快速止血,且不影响出血部位的血液供应,并能及时给伤者补充药物,结构简单,操作快捷、方便,且便于携带。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