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2990U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2990U
CN207792990U CN201820042798.XU CN201820042798U CN207792990U CN 207792990 U CN207792990 U CN 207792990U CN 201820042798 U CN201820042798 U CN 201820042798U CN 207792990 U CN207792990 U CN 207792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mud
tank
pool
emer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427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希超
郁雯晶
施达
许春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Qingquan Water Proces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Qingquan Water Proces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Qingquan Water Proces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Qingquan Water Process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427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2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2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29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三沉池、应急调配池、泥沙储存池、活性污泥池、压滤机、滤液收集池,调节池与初沉池连通,初沉池与生化池管道连通,初沉池与泥沙储存池管道连通,生化池与二沉池管道连通,二沉池与生化池管道连通,二沉池与活性污泥池管道连通,二沉池与三沉池管道连通,三沉池与活性污泥池管道连通,三沉池与应急调配池通过排液管道连通,排液管道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应急调配池连接有应急加药系统,应急调配池设置有排放管道,活性污泥池与污泥调配罐连通,泥沙储存池与污泥调配罐管道连通,压滤机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的出口与调节池连通,该系统能处理多种复杂污水。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AO法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商和污水处理药剂供应商,都属于发展较快,需求状况良好的行业。上游企业将污水送入到污水处理厂中进行处理,而AO法处理是污水处理厂的一种处理方式,采用厌氧菌和好氧菌进行处理污水,然由于污水处理厂接收的是来自上游的污水,不能很好的控制污水的成分,特别是一旦接收了一些COD浓度很高的废水时,例如餐厨废水,CMC蒸馏母液废水等,这类的废水COD浓度高达20000-40000mg/L,因此,这类的废水的加入使得原来的处理系统处理压力增大,这样导致系统排放时可能氨氮超标的现象,而氨氮一旦超标,由于整个系统运行较长,在后面的参数调整时系统反应慢,因此一旦超标,那么超标的时间就可能比较长,这样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另外,对于超标后的调整手段也比较的单一,只能是增加生化池的曝气量来提高处理能力,但是这样增加了用电量,同时调整效果并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能根据污水的特性快速调整系统的处理能力,使该污水处理系统能适应更复杂的污水,同时,处理后得到的污泥进行分开储存,方便进行单独的污泥调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三沉池、应急调配池、泥沙储存池、活性污泥池、压滤机、滤液收集池,所述调节池的出口与初沉池的入口管道连通,初沉池的出液口与生化池的进液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管道连通,所述初沉池的排泥口与泥沙储存池的入口之间通过第一排泥管道连通,第一排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污泥泵;所述生化池上按照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厌氧区,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为好氧区,厌氧区设置有搅拌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供氧曝气装置,所述生化池上靠近第五区域设置有出液口,该生化池的出液口与二沉池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设置有第一回泥出口,生化池上靠近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回泥入口,第一回泥入口和第一回泥出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泥管道连通,第一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回泥泵,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之间通过第二排泥管道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出液口与三沉池的入口之间纯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三沉池的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之间通过第三排泥管道连通,所述三沉池的出液口与应急调配池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排液管道连通,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应急调配池连接有应急加药系统,应急调配池的出液口设置有排放管道,所述活性污泥池的出泥口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通过出泥管道连通,泥沙储存池的出泥口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也通过出泥管道连通,压滤机挤压产生的滤液通过管道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的出口与调节池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二沉池和三沉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出口,所述初沉池上设置有第二回泥入口和第三回泥入口,所述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二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二回泥管道连通,第二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回泥泵,所述第三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三回泥管道连通,第三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回泥泵。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应急加药系统包括配药箱,所述配药箱的外部设置有次氯酸钠储存箱,所述配药箱上设置配药注水口,配药箱的出口通过应急管道与应急调配池连通,应急管道上按照液体流向依次设置有控制阀、输液泵和流量计。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排出口通过直排管道与排放管道连通,直排管道和排放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对应的氨氮浓度检测计的上游。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生化池的第一回泥入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生化池的对角线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吸附池,该吸附池上设置有油墨污水添加管道,活性污泥池的排泥口与吸附池之间通过吸附排泥管道连通,吸附池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通过出泥管道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供氧曝气装置包括若干组阵列于生化池池底的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长方形的外围管和连接外围管的内连接管,所述外围管的底部设有至少四个支撑脚,所述外围管上连接有伸出液面上方的供气连接管,该供气连接管均与设置于生化池的池壁上的供气主管连通,供气主管与曝气风机连通,所述内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曝气头上设置了若干个曝气微孔,所述各支撑脚上均捆绑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生化池的池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曝气装置的结构和供氧曝气装置相同,搅拌曝气装置的曝气组件数量等于供氧曝气装置的曝气组件数量的四分之一。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曝气装置和供氧曝气装置的曝气头均朝下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存在以下技术特征:1、该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泥沙储存池、活性污泥池对污泥进行分别收集,初沉池沉淀的污泥一般都是泥沙固废等污泥,这类污泥粒径大,作用不大,而活性污泥池中的污泥是经过二沉池、三沉池沉淀的活性污泥,该污泥细腻,并且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的细菌,因此,对于这两类特性不一样的污泥进行了分类,这样方便对不同的污泥的调配,方便单独处理;2、该污水处理系统将生化池上靠近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回泥入口,第一回泥入口和第一回泥出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泥管道连通,第一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回泥泵,这样,利用第一回泥管道将二沉池底部的污泥回流到生化池中的第一区域,这样就增加了生化池中的活性污泥量,增加了细菌量,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适应COD比较高的污水处理,而所述三沉池的出液口与应急调配池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排液管道连通,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应急调配池连接有应急加药系统,这样,一旦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时出现氨氮超标,这样可以在应急调配池中利用应急加药系统进行加药,从而在排出污水处理系统超标来源之前确保排出的污水是合格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又由于所述二沉池和三沉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出口,所述初沉池上设置有第二回泥入口和第三回泥入口,所述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二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二回泥管道连通,第二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回泥泵,所述第三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三回泥管道连通,第三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回泥泵,利用第二回泥管道和第三回泥管道也可以将多余的污泥回流到初沉池中,这样可以在活性污泥池收满后进行排放污泥,起到应急作用。
又由于应急加药系统包括配药箱,所述配药箱的外部设置有次氯酸钠储存箱,所述配药箱上设置配药注水口,配药箱的出口通过应急管道与应急调配池连通,应急管道上按照液体流向依次设置有控制阀、输液泵和流量计,利用次氯酸钠可以有效的去除总氮,起到应急作用。
又由于所述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排出口通过直排管道与排放管道连通,直排管道和排放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对应的氨氮浓度检测计的上游,当排放管道和排液管道上的氨氮浓度检测计检测氨氮浓度达标时,可以通过直排管道排出,而当氨氮浓度检测计检测氨氮浓度超标时,三通阀将污水通过排液管道排入到应急调配池中,然后进行加药应急处理。
又由于所述生化池的第一回泥入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生化池的对角线处,这样,污泥的回流后在生化池的运行时间最长,细菌的存留时间也最长,增加处理效果更明显。
又由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吸附池,该吸附池上设置有油墨污水添加管道,活性污泥池的排泥口与吸附池之间通过吸附排泥管道连通,吸附池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通过出泥管道连通,这样,若排污上游的企业中排放一些油墨污水或者类似的色度很大的污水时,可以利用活性污泥池中活性污泥超强的吸附力在吸附池中进行吸附色素,这样方便处理色度很大的污水。
又由于所述供氧曝气装置包括若干组阵列于生化池池底的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长方形的外围管和连接外围管的内连接管,所述外围管的底部设有至少四个支撑脚,所述外围管上连接有伸出液面上方的供气连接管,该供气连接管均与设置于生化池的池壁上的供气主管连通,供气主管与曝气风机连通,所述内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曝气头上设置了若干个曝气微孔,所述各支撑脚上均捆绑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生化池的池边,该曝气组件可以方便更换和排列组合,使生化池内的曝气分布更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曝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调节池;2.初沉池;3.生化池;4.二沉池;5.三沉池;6.应急调配池;7.泥沙储存池;8.活性污泥池;9.压滤机;10.滤液收集池;11.第一排泥管道;12.第一污泥泵;13.第一区域;14.第二区域;15.第三区域;16.第四区域;17.第五区域;18.搅拌曝气装置;19.供氧曝气装置;20.第一回泥管道;21.第一回泥泵;22.第二排泥管道;23.第三排泥管道;24.排液管道;25.氨氮浓度检测计;26.排放管道;27.出泥管道;28.第二回泥管道;29.第二回泥泵;30.第三回泥管道;31.第三回泥泵;32.配药箱;33.次氯酸钠储存箱;34.控制阀;35.输液泵;36.流量计;37.三通阀;38.直排管道;39.吸附池;40.油墨污水添加管道;41.吸附排泥管道;42.曝气组件;421.外围管;422.内连接管;423.支撑脚;424.曝气头;425.钢丝绳;43.污泥调配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1、初沉池2、生化池3、二沉池4、三沉池5、应急调配池6、泥沙储存池7、活性污泥池8、压滤机9、滤液收集池10,所述调节池1的出口与初沉池2的入口管道连通,初沉池2的出液口与生化池3的进液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管道连通,所述初沉池2的排泥口与泥沙储存池7的入口之间通过第一排泥管道11连通,第一排泥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一污泥泵12;所述生化池3上按照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13、第二区域14、第三区域15、第四区域16和第五区域17,第一区域13和第二区域14为厌氧区,第三区域15、第四区域16和第五区域17为好氧区,厌氧区设置有搅拌曝气装置18,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供氧曝气装置19,所述生化池3上靠近第五区域17设置有出液口,该生化池3的出液口与二沉池4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沉池4的池底设置有第一回泥出口,生化池3上靠近第一区域13设置有第一回泥入口,第一回泥入口和第一回泥出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泥管道20连通,第一回泥管道20上设置有第一回泥泵21,所述二沉池4的池底设置有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8之间通过第二排泥管道22连通,所述二沉池4的出液口与三沉池5的入口之间纯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三沉池5的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8之间通过第三排泥管道23连通,所述三沉池5的出液口与应急调配池6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排液管道24连通,所述排液管道24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25,应急调配池6连接有应急加药系统,应急调配池6的出液口设置有排放管道26,所述活性污泥池8的出泥口与压滤机9配套的污泥调配罐43之间通过出泥管道27连通,泥沙储存池7的出泥口与压滤机9配套的污泥调配罐43之间也通过出泥管道27连通,压滤机9挤压产生的滤液通过管道与滤液收集池10连通,滤液收集池10的出口与调节池1连通。
本实施例中,二沉池4和三沉池5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出口,所述初沉池2上设置有第二回泥入口和第三回泥入口,所述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二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二回泥管道28连通,第二回泥管道28上设置有第二回泥泵29,所述第三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三回泥管道30连通,第三回泥管道30上设置有第三回泥泵31,应急加药系统包括配药箱32,所述配药箱32的外部设置有次氯酸钠储存箱33,所述配药箱32上设置配药注水口,配药箱32的出口通过应急管道与应急调配池6连通,应急管道上按照液体流向依次设置有控制阀34、输液泵35和流量计36,所述排放管道26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25,所述排液管道24上设置有三通阀37,三通阀37的一个排出口通过直排管道38与排放管道26连通,直排管道38和排放管道26的连接位置位于对应的氨氮浓度检测计25的上游,所述生化池3的第一回泥入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生化池3的对角线处。
本实施例中,供氧曝气装置19包括若干组阵列于生化池3池底的曝气组件42,曝气组件42包括长方形的外围管421和连接外围管421的内连接管422,所述外围管421的底部设有至少四个支撑脚423,所述外围管421上连接有伸出液面上方的供气连接管,该供气连接管均与设置于生化池3的池壁上的供气主管连通,供气主管与曝气风机连通,所述内连接管422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424,曝气头424上设置了若干个曝气微孔,所述各支撑脚423上均捆绑有钢丝绳425,钢丝绳425的另一端固定于生化池3的池边,搅拌曝气装置18的结构和供氧曝气装置19相同,搅拌曝气装置18的曝气组件42数量等于供氧曝气装置19的曝气组件42数量的四分之一,搅拌曝气装置18和供氧曝气装置19的曝气头424均朝下设置。当然,搅拌曝气装置18的曝气组件42数量等于供氧曝气装置19的曝气组件42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比例。
另外,处理系统还包括吸附池39,该吸附池39上设置有油墨污水添加管道40,活性污泥池8的排泥口与吸附池39之间通过吸附排泥管道41连通,吸附池39与压滤机9配套的污泥调配罐43之间通过出泥管道27连通。
使用时,压滤机9挤压后滤液进入滤液收集池10,然后依次经过调节池1、初沉池2、生化池3、二沉池4、三沉池5,然后经排液管道24、直排管道38排出,该处理系统根据污泥的不同,利用泥沙储存池7、活性污泥池8对不同的污泥进行分别收集,初沉池2沉淀的污泥一般都是泥沙固废等污泥,这类污泥粒径大,作用不大,污泥进入泥沙储存池7,经出泥管道27直接进入污泥调配罐43内,而活性污泥池8中的污泥是经过二沉池4、三沉池5沉淀的活性污泥,该污泥细腻,并且内含有大量的有益的细菌,二沉池4、三沉池5沉淀的活性污泥进入活性污泥池8内可以重复利用,也可以经活性污泥池8进入污泥调配罐43内,因此,对于特性不一样的污泥进行了分类,这样方便对不同的污泥的调配。
当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时,排液管道24上设置的氨氮浓度检测计25检测出现氨氮超标的情况,可以在应急调配池6中利用应急加药系统的配药箱32经应急管道进行加药,在排出污水处理系统超标来源之前确保排出的污水是合格的,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三沉池、应急调配池、泥沙储存池、活性污泥池、压滤机、滤液收集池,所述调节池的出口与初沉池的入口管道连通,初沉池的出液口与生化池的进液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管道连通,所述初沉池的排泥口与泥沙储存池的入口之间通过第一排泥管道连通,第一排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污泥泵;所述生化池上按照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厌氧区,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为好氧区,厌氧区设置有搅拌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有供氧曝气装置,所述生化池上靠近第五区域设置有出液口,该生化池的出液口与二沉池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设置有第一回泥出口,生化池上靠近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回泥入口,第一回泥入口和第一回泥出口之间通过第一回泥管道连通,第一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回泥泵,所述二沉池的池底设置有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之间通过第二排泥管道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出液口与三沉池的入口之间纯在高度差且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三沉池的排泥口与活性污泥池之间通过第三排泥管道连通,所述三沉池的出液口与应急调配池的入口之间存在高度差且通过排液管道连通,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应急调配池连接有应急加药系统,应急调配池的出液口设置有排放管道,所述活性污泥池的出泥口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通过出泥管道连通,泥沙储存池的出泥口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也通过出泥管道连通,压滤机挤压产生的滤液通过管道与滤液收集池连通,滤液收集池的出口与调节池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和三沉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出口,所述初沉池上设置有第二回泥入口和第三回泥入口,所述第二回泥出口和第二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二回泥管道连通,第二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回泥泵,所述第三回泥出口和第三回泥入口之间通过第三回泥管道连通,第三回泥管道上设置有第三回泥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应急加药系统包括配药箱,所述配药箱的外部设置有次氯酸钠储存箱,所述配药箱上设置配药注水口,配药箱的出口通过应急管道与应急调配池连通,应急管道上按照液体流向依次设置有控制阀、输液泵和流量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氨氮浓度检测计,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排出口通过直排管道与排放管道连通,直排管道和排放管道的连接位置位于对应的氨氮浓度检测计的上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的第一回泥入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生化池的对角线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吸附池,该吸附池上设置有油墨污水添加管道,活性污泥池的排泥口与吸附池之间通过吸附排泥管道连通,吸附池与压滤机配套的污泥调配罐之间通过出泥管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曝气装置包括若干组阵列于生化池池底的曝气组件,曝气组件包括长方形的外围管和连接外围管的内连接管,所述外围管的底部设有至少四个支撑脚,所述外围管上连接有伸出液面上方的供气连接管,该供气连接管均与设置于生化池的池壁上的供气主管连通,供气主管与曝气风机连通,所述内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头,曝气头上设置了若干个曝气微孔,所述各支撑脚上均捆绑有钢丝绳,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生化池的池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曝气装置的结构和供氧曝气装置相同,搅拌曝气装置的曝气组件数量等于供氧曝气装置的曝气组件数量的四分之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曝气装置和供氧曝气装置的曝气头均朝下设置。
CN201820042798.XU 2018-01-11 2018-01-11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2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2798.XU CN207792990U (zh) 2018-01-11 2018-01-11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2798.XU CN207792990U (zh) 2018-01-11 2018-01-11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2990U true CN207792990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1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4279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2990U (zh) 2018-01-11 2018-01-11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29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854A (zh) * 2022-07-07 2022-10-04 海宁市绿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854A (zh) * 2022-07-07 2022-10-04 海宁市绿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增氧装置及其增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96053A1 (zh) 高效节能综合水处理设备
CN109293128A (zh) 一种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1646656B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水源水的公共建筑雨水净化与回用的精细化调控系统
CN108911155B (zh) 一种组合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处理低浓度重金属污水的方法
CN102145953A (zh) 组合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9161781U (zh) 一种船舶生活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CN20779299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06673257A (zh) 一种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4193579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
CN209537224U (zh)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mbr集装箱式一体化设备
CN206204118U (zh)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CN216584642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9824147A (zh) 复合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1694908U (zh) 组合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57105B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二沉池及其抑制丝状菌生长的方法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09352686U (zh) 一种小型废水处理系统
CN208964726U (zh) 一种基于a/o-高效混凝工艺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9872669U (zh) 一种具备泥水分离功能的除磷脱氮设备
CN209143914U (zh) 用于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208617651U (zh) 服务区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8747870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8545186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85090U (zh) 藻水尾水的处理装置
CN108358292A (zh) 一种高效污水和雨污混流水混凝分离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