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1934U -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1934U
CN207791934U CN201820085659.5U CN201820085659U CN207791934U CN 207791934 U CN207791934 U CN 207791934U CN 201820085659 U CN201820085659 U CN 201820085659U CN 207791934 U CN207791934 U CN 207791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ounting hole
conveyer belt
roll assembl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856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孙新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gi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engic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engic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engic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856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1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1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1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包括框架、环形输送带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滚筒,所述环形输送带包括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滚筒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上表面接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下托辊组件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托辊组件与所述下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其托辊组件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且滚筒输送装置的长度可控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滚筒输送机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其在电商行业箱式输送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如图5-6所示,已知一种滚筒输送机包括一条环形可作摩擦输送带使用的窄条型皮带,以及一台电机,电机作为唯一动力源驱动窄皮带。该滚筒输送机中提供若干辊区域,此处每个区域都包括一个顶升组件和多个空转或自由旋转辊。顶升组件通过压缩弹簧顶起顶升组件,顶升组件上的滚轮托起摩擦输送带,实现动力的传递。这种滚筒输送机的缺点是整个顶升组件结构复杂,需借助弹簧保证托辊与空转辊之间的相对高度,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此外,一组顶升组件控制4根滚筒,每台滚筒输送机上可布置滚筒数量必须为4的倍数,那么滚筒输送机的可选长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方案布局时无法实现任意长度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依靠输送带摩擦来传递动力的滚筒输送装置,其托辊组件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且滚筒输送装置的长度可控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包括框架、环形输送带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滚筒,所述环形输送带包括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滚筒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上表面接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面上的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下托辊组件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托辊组件与所述下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辊组件包括上托辊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托辊架上的托辊单元;所述下托辊组件包括下托辊架和设置在所述下托辊架上的托辊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单元包括托辊,所述托辊中心穿设有托辊轴,所述托辊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托辊轴承,所述托辊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托辊沿轴向运动的托辊轴套。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辊架和下托辊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托辊单元的托辊容置腔,所述托辊容置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锥形托辊卡槽,所述托辊轴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卡设在所述托辊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辊架和下托辊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所述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分别通过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与所述框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框架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排安装孔,所述卡扣分别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排安装孔和/或第二排安装孔下方的安装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及第三卡扣,所述框架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排安装孔、第二排安装孔、第三排安装孔及第四排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及第三卡扣分别对应的卡设在所述第二排安装孔、第三排安装孔及第四排安装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安装孔和第四排安装孔为槽型孔,所述第三排安装孔为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排安装孔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通过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给输送带和滚筒之间提供足够的压力。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固定在滚筒输送装置框架的侧壁上,且保证托辊与滚筒之间的相对高度合适,这样在给输送带和滚筒之间提供足够压力的同时,电机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且每一组上托辊组件可以控制两根滚筒,这样滚筒输送装置上布置的滚筒的数量是2的倍数即可,改善了滚筒输送装置的长度可控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与滚筒和框架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托辊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托辊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一种滚筒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一种滚筒输送机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托辊组件,2-下托辊组件, 3-框架、4-滚筒,5-环形输送带,51-上输送带,52-下输送带,6-托辊单元,61-托辊,62-托辊轴,63-托辊轴承,64-托辊轴套,7-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71-第一卡扣,72-第二卡扣,73-第三卡扣,8-第一排安装孔,9-第二排安装孔,10-第三排安装孔,11-第四排安装孔,12-上托辊架,13-下托辊架,14-托辊容置腔,15-托辊卡槽,16-顶升组件,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包括框架3、环形输送带5及设置在框架3上的滚筒4,环形输送带5包括上输送带51和下输送带52,滚筒4与上输送带51的上表面接触,通过滚筒4与上输送带51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实现滚筒4的滚动,进而实现滚筒4上的货物的运输。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输送带5采用皮带,框架3为C型结构。框架3的侧面设置有上托辊组件1和下托辊组件2,上托辊组件1与下托辊组件2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上托辊组件1托起上输送带51,与上输送带51的下表面接触,上输送带51与滚筒4之间靠摩擦力传递动力,上托辊组件1与滚筒4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在长距离输送时,下托辊组件2起到托起下输送带52的作用,下托辊组件2与下输送带52的下表面接触,防止下输送带52下垂。
具体的,如图3-4所示,上托辊组件1包括上托辊架12和设置在上托辊架12上的托辊单元6,下托辊组件2包括下托辊架13和设置在下托辊架13上的托辊单元6。托辊单元6包括托辊61,托辊61中心穿设有托辊轴62,托辊轴6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托辊轴承63,托辊轴62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托辊61沿轴向运动的托辊轴套64。上托辊架12和下托辊架1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托辊单元6的托辊容置腔,托辊容置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托辊卡槽15,托辊轴62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卡设在托辊卡槽15内。由于托辊卡槽15带有一定的锥度,可以防止托辊61在运转过程中脱落,且适度的锥度便于托辊61的拆卸。
上托辊架12和下托辊架13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7,上托辊组件1和下托辊组件2分别通过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7与框架3的侧面连接。进一步的,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框架3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排安装孔,滚筒4与第一排安装孔8连接,卡扣分别对应的与第二排安装孔9和/或第二排安装孔9下方的安装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7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卡扣71、第二卡扣72及第三卡扣73,框架3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排安装孔8、第二排安装孔9、第三排安装孔10及第四排安装孔11,第一卡扣71、第二卡扣72及第三卡扣73分别对应的卡设在第二排安装孔9、第三排安装孔10及第四排安装孔11上。具体的,框架3侧面的第二排安装孔9和第四排安装孔11为槽型孔,第三排安装孔10为圆形孔,第一卡扣71与第二排安装孔9之间的配合为平面与平面的配合,第二卡扣72与第三排安装孔10之间的配合为平面与弧面的配合,第三卡扣73与第四排安装孔11之间的配合为平面与平面的配合。第一卡扣71和第二卡扣72具有朝向伸展的锥形结构,第三卡扣73为平面凸起结构,当上托辊组件1和下托辊组件2受到向下的压力时,卡扣与安装孔之间的配合会更加紧密。
当然,卡扣的数量与安装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如卡扣设置两个,安装孔设置三排或者四排,安装孔的排数首先要保证卡扣的连接,其次可以根据上托辊组件1与下托辊组件2之间的高度差来设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托辊组件1,由于每一组上托辊组件1只控制两根滚筒4,所述滚筒输送装置的滚筒4的数量只要是2的倍数即可,改善了滚筒输送装置的长度可控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包括框架、环形输送带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滚筒,所述环形输送带包括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滚筒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上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面上的上托辊组件和下托辊组件,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下托辊组件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所述上托辊组件与所述上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下托辊组件与所述下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辊组件包括上托辊架和设置在所述上托辊架上的托辊单元;所述下托辊组件包括下托辊架和设置在所述下托辊架上的托辊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单元包括托辊,所述托辊中心穿设有托辊轴,所述托辊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托辊轴承,所述托辊轴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托辊沿轴向运动的托辊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辊架和所述下托辊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托辊单元的托辊容置腔,所述托辊容置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锥形托辊卡槽,所述托辊轴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卡设在所述托辊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辊架和下托辊架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所述上托辊组件和所述下托辊组件分别通过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与所述框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框架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至少两排安装孔,所述卡扣分别对应的与所述第二排安装孔和/或第二排安装孔下方的安装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架尾部卡槽结构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及第三卡扣,所述框架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排安装孔、第二排安装孔、第三排安装孔及第四排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及所述第三卡扣分别对应的卡设在所述第二排安装孔、所述第三排安装孔及所述第四排安装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安装孔和所述第四排安装孔为槽型孔,所述第三排安装孔为圆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排安装孔连接。
CN201820085659.5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Active CN207791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5659.5U CN20779193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85659.5U CN20779193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1934U true CN207791934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85659.5U Active CN207791934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19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8144A (zh) * 2019-03-08 2019-06-25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分道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8144A (zh) * 2019-03-08 2019-06-25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分道设备
CN109928144B (zh) * 2019-03-08 2024-04-02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分道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3696B2 (en) Curved belt conveyor
CN207791934U (zh) 一种输送带摩擦传动滚筒输送装置
CN207698690U (zh) 一种分流皮带机
CN211077327U (zh) 端头调整式胶带自动纠偏装置及防偏输送机头
CN210619261U (zh) 一种新型链板式输送带结构
CN210175735U (zh) 管状胶带输送机承载装置及管状胶带输送机布置结构
CN101332936A (zh) 一种传送面为刚性载体的传送机及其传送方法
CN219822713U (zh) 一种矿山机械运输机的托辊机构
CN202276767U (zh) 折叠、输送装置
CN202848601U (zh) 带有润滑系统的输送带托辊
CN2661639Y (zh) V型链板输送机的v型面板双排输送链
CN210064269U (zh) 节能胶带输送机承载装置及胶带输送机布置结构
CN209112985U (zh) 一种电芯盘循环输送机构
CN111717723A (zh) 一种滚轮式的电缆输送机
CN205526410U (zh) 带式输送机的防飘带装置
CN206466604U (zh) 一种中驱式的流水线设备
CN201080362Y (zh) 一种传送面为刚性载体的传送机
CN205441668U (zh) 一种可移动木粉输送装置
CN209973753U (zh) 一种滚柱式托板带式喂料机
CN220009012U (zh) 一种糊底机的输送装置
CN202845359U (zh) 一种具有实心滚轮传输带的清洗槽
CN217229005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防跑偏结构
CN208499509U (zh) 一种链条皮带输送机
CN214454514U (zh) 一种方便更换托辊的皮带输送机
CN212355362U (zh) 链板输送机无油式输送链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01, 43 Zhengzhou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o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1, 43 Zhengzhou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KENGIC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 workshop, 321 Jinrong Road, high tech Zone,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11

Patentee after: Ke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1, 43 Zhengzhou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ENGIC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