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6217U - 粉尘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尘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6217U
CN207786217U CN201721708876.7U CN201721708876U CN207786217U CN 207786217 U CN207786217 U CN 207786217U CN 201721708876 U CN201721708876 U CN 201721708876U CN 207786217 U CN207786217 U CN 207786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us
fin
dust
gas
guid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88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泽钊
杨献德
李志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 Ichihiro Bol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 Ichihiro Bol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 Ichihiro Bol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 Ichihiro Bol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88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6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6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6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吸气机构、金属粉尘处理室、第一导气管、喷淋室、第二导气管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所述吸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

Description

粉尘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各种粉尘都是采用喷淋的方式去除,不管粉尘的种类,效率较低。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具有提高粉尘去除效率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吸气机构、金属粉尘处理室、第一导气管、喷淋室、第二导气管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
所述吸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
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活性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喷淋室内的喷淋液体表面漂浮有多个过滤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球包括同轴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多个第一翅片以及多个第二翅片;
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三圆环、所述第四圆环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第一圆环共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圆环内,所述第三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圆环的两侧;
每一所述第一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每一所述第二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均呈扇形;
所述第一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一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所述第二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多个第一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粉尘处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粉尘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吸气机构100、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第一导气管300、喷淋室400、第二导气管500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600。
其中,该吸气机构100设置于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进气口,第一导气管300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300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400连通,所述喷淋室400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500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600连通。
该金属粉尘处理室20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201a以及下电极板201b,所述上电极板201a以及下电极板201b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202,所述绝缘板202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201a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
通过采用上电极板201a以及下电极板201b形成电场,从而将粉尘中的金属粉尘导引到该绝缘板202上。并采用喷淋室400来对其他非金属粉尘以及残余的金属粉尘去除,可以提高粉尘去除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室600内设置有活性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喷淋室400内的喷淋液体表面漂浮有多个过滤球。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过滤球包括同轴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多个第一翅片以及多个第二翅片;
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三圆环、所述第四圆环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第一圆环共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圆环内,所述第三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圆环的两侧;
每一所述第一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每一所述第二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均呈扇形;
所述第一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一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所述第二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中,所述多个第一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气机构、金属粉尘处理室、第一导气管、喷淋室、第二导气管以及用于吸附水蒸气以及粉尘的过滤室;
所述吸气机构设置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室连通,所述喷淋室与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室连通;
所述金属粉尘处理室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设置有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所述上电极板以及下电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附粉尘的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朝向所述上电极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吸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室内的喷淋液体表面漂浮有多个过滤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球包括同轴设置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多个第一翅片以及多个第二翅片;
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三圆环、所述第四圆环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圆环与所述第一圆环共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圆环内,所述第三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圆环的两侧;
每一所述第一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每一所述第二翅片的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以及所述第二翅片均呈扇形;
所述第一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一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三圆环连接;
所述第二翅片的圆心处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弧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圆环以及所述第四圆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多个第二翅片沿着所述第二圆环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CN201721708876.7U 2017-12-06 2017-12-06 粉尘处理装置 Active CN207786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876.7U CN207786217U (zh) 2017-12-06 2017-12-06 粉尘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8876.7U CN207786217U (zh) 2017-12-06 2017-12-06 粉尘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6217U true CN207786217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8876.7U Active CN207786217U (zh) 2017-12-06 2017-12-06 粉尘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6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7167B (zh)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CN104907175A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净化装置及制造方法
US10888835B2 (en) Tower packing element, tower packing, and packing tower and mixer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7786217U (zh) 粉尘处理装置
CN217948141U (zh) 一种流式电穿孔组件
CN2812353Y (zh) 离子产生装置、具有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产生器以及具有离子产生器的电子设备
TW200903558A (en) Contoured electrodes for an electrostatic gas pump
CN106714438A (zh)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
CN205065682U (zh) 一种ac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干燥器用波纹板组件
CN201815456U (zh) 减压干燥室结构
CN105461025B (zh) 一种消除短路电流的高效三维电极反应装置
CN209715410U (zh) 湿式电除尘器放电极下悬架晃动稳定装置
CN208606547U (zh) 干燥装置
CN105600754A (zh) 一种水体地电极臭氧发生器及臭氧系统
CN207781764U (zh) 一种设有过桥进气口的双极板以及氢燃料电池
CN105448794B (zh) 一种托盘及承载装置
CN204866193U (zh)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CN208011858U (zh) 排气设备
CN207786312U (zh) 废气处理装置
CN204834563U (zh) 干法刻蚀设备
CN204769142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2201473U (zh) 陶瓷电容器自动整列装置
CN106925426A (zh) 静电空气净化器
CN206459339U (zh) 一种石墨烯液体加热装置
CN10786977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