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66193U -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66193U
CN204866193U CN201520356103.1U CN201520356103U CN204866193U CN 204866193 U CN204866193 U CN 204866193U CN 201520356103 U CN201520356103 U CN 201520356103U CN 204866193 U CN204866193 U CN 204866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bstrate layer
cleaning module
lay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561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京跃
王智弘
苗小红
李建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Zheng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3561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66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66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661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包括:本体和净化模块,其中,净化模块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并用于空气净化,净化模块设有空气进出的风道,风道由多个基材层通过支撑装置间隔设置而成;基材层的一侧端设置有导电层,相邻两层导电层设置为上下交错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基材层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的颗粒;本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净化模块与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匹配连接。本申请达到以下效果:(1)结构简单,并易于生产;(2)结构多样,并适用于多种设备;(3)超薄厚度;(4)不拉弧放电;(5)超低风阻;(6)高效净化率;(7)改装成本低;(8)应用范围广;(9)制造简单,易于投产。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全国大部分城市经常出现雾霾情况,使空气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包括粉尘、碎屑和细颗粒物等,其中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俗称PM2.5,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因此,市场上迫切需求可以高效清除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的空气净化设备。目前,常用的空气净化设备一般由多片金属极板组成,利用相邻两片金属极板之间的静电场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但其存在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易产生拉弧放电,并且一次净化效率低的弊端。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以解决无法实现的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易产生拉弧放电,并且一次净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净化模块,其中,
所述净化模块,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并用于空气净化,所述净化模块设有空气进出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多个基材层通过支撑装置间隔设置而成;
所述基材层的一侧端设置有导电层,相邻两层导电层设置为上下交错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基材层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的颗粒;
所述本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片状基材层、条状基材层或环状基材层。
进一步地,所述条状基材层通过旋转构成螺旋状基材层。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状基材层,包括:圆形螺旋状基材层、方形螺旋状基材层、矩形螺旋状基材层、三角形螺旋状基材层和多边形螺旋状基材层。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基材层,包括:圆形环状基材层、方形环状基材层、矩形环状基材层、三角形环状基材层或多边形环状基材层。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电风扇、空调、送回风管道或空气处理机。
进一步地,所述电风扇,包括:家庭电风扇、USB供电电风扇、汽车点烟器供电电风扇或手持电风扇。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或吊顶式空调。
进一步地,所述外接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供电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电源为高压放电脉冲电源;所述供电电源为220伏民用电源或12伏干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达到了如下效果:
(1)结构简单,并易于生产:所述净化模块的基材层与所述导电层敷合在一起后,可制成多种结构的净化模块,制造方法简单方便,无需复杂工艺,便于生产及推广;
(2)结构多样,并适用于多种设备:所述净化模块通过基材层间隔的叠加或旋转成型以构成多种结构的净化模块,配合各种形状和种类的设备,如:中央空调的送回风口、送回风管道和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的送回风口、家用电扇和家用空调;
(3)超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流动的方向不超过50.1mm,即所述模块的厚度不超过50.1mm,其超薄的厚度使整个结构更加轻便,可安装于对厚度要求苛刻的地方(例如吊顶上垂直空间小的薄的风口);
(4)不拉弧放电:所述净化模块的绝缘基材层和导电层交替排布,同时所述导电层隔层并上下交错排布,杜绝了拉弧放电现象;
(5)超低风阻:经过多次有效实验得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的风阻在10帕左右,而传统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风阻一般在100帕以上,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在风阻方面具有极大的改进,能够安装在低余压风口(例如风机盘管的风口);
(6)高效净化率:多个基材层通过小间距间隔设置,通电后,基材层间形成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在多次有效实验中,PM2.5颗粒的一次过滤效率大于90%。
(7)改装成本低:只需将净化模块与电风扇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匹配连接,即可将一个电风扇改装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费用低且改装方便,是市场上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最佳替代品;
(8)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可用于公共场所、家庭、办公室甚至交通工具等场所。
(9)制造简单,易于投产:一般电风扇厂不需要增加太多工装就可直接量产,且工人不需要经过太多培训即可掌握生产要领。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净化模块的环状基材层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净化模块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净化模块的环状基材层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净化模块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方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的圆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的三角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的三角形螺旋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包括:本体7和净化模块1,其中,
所述净化模块,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并用于空气净化,所述净化模块设有空气进出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多个基材层通过支撑装置间隔设置而成;
所述基材层的一侧端设置有导电层,相邻两层导电层设置为上下交错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基材层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的颗粒;
所述本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匹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片状基材层、条状基材层或环状基材层。
优选地,所述条状基材层通过旋转构成螺旋状基材层。
优选地,所述螺旋状基材层,包括:圆形螺旋状基材层、方形螺旋状基材层、矩形螺旋状基材层、三角形螺旋状基材层和多边形螺旋状基材层。
优选地,所述环状基材层,包括:圆形环状基材层、方形环状基材层、矩形环状基材层、三角形环状基材层或多边形环状基材层。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电风扇、空调、送回风管道或空气处理机。
优选地,所述电风扇,包括:家庭电风扇、USB供电电风扇、汽车点烟器供电电风扇或手持电风扇。
优选地,所述空调,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或吊顶式空调。
优选地,所述外接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供电电源。
优选地,所述高压电源为高压放电脉冲电源;所述供电电源为220伏民用电源或12伏干电池。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并用于空气净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模块1设有空气进出的风道2,所述风道2由多个基材层3通过支撑装置4间隔设置而成;
所述基材层3的一端设置有导电层5,相邻两层导电层5设置为上下交错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的颗粒。
具体地,
所述净化模块1,包括:风道2、基材层3、支撑装置4和导电层5。
所述风道2,也可以为缝隙,其设有气流进入的迎风面和流出的出风面,所述风道2由多个所述基材层3间隔设置而成,所述风道2的厚度(即气流风向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1mm,其超薄的厚度使整个结构更加轻便,可安装于对厚度要求苛刻的地方,例如:吊顶上垂直空间小的薄的风口。
所述迎风面,为气流进入所述净化模块1的初始接触面,其可与任何净化除尘设备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相配合,具体地说,所述迎风面的形状可根据净化除尘设备的送回风口形状或结构进行设置,与其进行匹配连接,例如,当净化除尘设备的出风口为球状凸面形状时,迎风面设置成凹面形状与其相配合;当净化除尘设备的出风口为凹面形状时,迎风面设置成球状凸面形状与其相配合,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出风面,与所述迎风面对应设置,为空气经过所述净化模块1净化后流出的接触面,其形状和结构可与所述迎风面和/或外接设备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相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所述基材层3,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片状、条状或环状基材层,所述绝缘材料可以为刚性绝缘材料,也可以为柔性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或其共聚物、PET、PVC、PTFE、聚碳酸酯或玻璃纤维板甚至纸板,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绝缘材料为柔性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树脂、柔性复合物、柔性硅橡胶或柔性玻璃纤维。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19.9-50.1mm,通过多次有效实验显示,当基材层3的宽度在19.9-50.1mm范围内时,所达到的净化效果最佳,在使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述基材层的宽度,例如:如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50mm。进一步地,将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0.1-2.1mm,此时,多个基材层的小间距间隔设置,通电后,基材层3之间形成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在多次有效实验中,PM2.5颗粒的一次过滤效率大于90%。
所述支撑装置4,用于控制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并对其进行支撑或固定,所述支撑装置4可以为绝缘颗粒、绝缘柱状物、绝缘性质的涂胶或其他任何能够实现固定或支撑效果的绝缘物质,在此不再累述。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4还可以为具有一定吸附作用,其吸附作用可通过涂胶或其他方式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4的外部,此处设计,目的在于使所述支撑装置4能够在实现固定相邻两个基材层3的间距的同时,还提供额外的吸附作用,增加空气的净化效果,此外,在设置支撑装置4时,优选其为等间距均匀设置,以保证空气的通风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使用中,自行决定所述支撑装置4是否具有吸附作用,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设置所述支撑装置4的间距,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所述导电层5,可以为附加于所述基材层3一端的导电附加层或涂覆于所述基材层3一端的导电涂层,所述导电附加层为导电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薄膜、片材或板材,可以为超薄金属箔或金属片,包括但不限于:铜、铁、铝、钢等超薄金属箔;所述导电涂层包括但不限于:碳纤维布、碳浆或银浆。所述导电层5的宽度小于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本申请中,优选所述导电层5的宽度为3.9-20.1mm,具体地,所述导电层5的宽度可以为4-5mm、6-8mm、8-10mm、10-15或15-20mm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导电层5的宽度为10-15mm,通过实验显示,在此范围内,所述导电层5与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比例最佳,达到的吸附效果最好。此外,在所述导电层5的外层还可设置有绝缘层,用于杜绝放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不设置,本发明不再做具体限定。
在使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所述基材层3的形状,如:片状基材层、条状基材层、环状基材层或其他形状的基材层;具体地,所述片状基材层可以为方形、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所述条状基材层为矩形条状结构,其一端通过旋转可构成螺旋状基材层,所述螺旋状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螺旋状基材层、方形螺旋状基材层、矩形螺旋状基材层、三角形螺旋状基材层、多边形螺旋状基材层或不规则形螺旋状基材层;所述环状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环状基材层、方形环状基材层、矩形环状基材层、三角形环状基材层、多边形环状基材层或不规则形环状基材层。
请参照图5至图8所示,当所述基材层3为条状结构时,将两个基材层3的上下两端交错排列,使设置于其上的相邻两个导电层形成上下或两端交错间隔排布,然后,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同时围绕具有特定形状的中心轴6进行螺旋作业,以构成具有不同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所述中心轴6可以为圆柱型、棱柱形或其他任何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述中心轴6的形状,并将所述基材层3围绕该中心轴6进行螺旋作业,以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净化模块1,如:包括但不限于:所述基材层3通过所述中心轴6旋转构成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所述基材层3通过所述中心轴6旋转构成圆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所述基材层3通过所述中心轴6旋转构成三角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或其他任何螺旋结构的模块,在此不再累述。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3的数量为偶数,如2个、4个、6个、8个、10个等,使其在通电后每一层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当然,成型后的净化模块1可以从所述中心轴6中抽离,安装在外接设备中,也可以连同所述中心轴6一起安装在外接设备中,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当所述基材层3为环状基材层时,所述环状基材层设置有内环和外环,将多个环状基材层通过支撑装置4间隔叠放形成塔状的净化模块,此时,基材层之间形成用于气流进出的风道2,同时,分别在相邻两个环状基材层的内环和外环设置导电层5,从而使相邻两个导电层形成上下或两端交错间隔排布。使用中,一方面,原始气流可通过塔状的净化模块的外环进入到内环,并在其环状结构的中心形成净化后的气流,然后洁净的气流通过塔状净化模块的一端或两端流出,达到定向输送洁净气流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将原始气流集中输送于塔状净化模块的中心,使其由内环向外环流动,此时,气流经过内环到外环的风道2后被净化成洁净的气流,然后向四周发散洁净空气。进一步地,所述塔状净化模块的另一端可设置有覆盖机构,尤其当原始气流由塔状净化模块的一端进入其中心时,所述塔状净化模块的另一端可设置有覆盖机构,用于阻挡原始气流的外漏,使原始气流可全部经由净化模块的风道2净化后流出,提高净化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再累述。
请参照图1和图2,优选所述环状基材层为圆形环状基材层,其构成的净化模块1为圆筒形,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形环状基材层、矩形环状基材层、三角形环状基材层、多边形环状基材层或不规则形环状基材层,使其构成相应的柱形净化模块1或多边棱柱形净化模块1,从而适用于多种结构的空气净化设备,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当然,所述环状基材层还可以为柱体环状基材层,当所述环状基材层由多个柱体环状基材层构成时,每个柱体环状基材设置有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导电层5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柱体环状基材同一侧面的两端,且每个柱体环状基材层按照直径由大到间隔嵌套排列,从而构成具有风道2的柱体环状的净化模块1。
所述外接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供电电源,所述高压电源为高压放电脉冲电源,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分别与所述净化模块1和所述供电电源相连接,其中,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也可以为其他具有相同功效的高压包或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具体地,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净化模块1的导电层5进行连接,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通过所述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另外,所述供电电源,用于给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和所述净化模块1进行供电,其可以为220伏民用电源或12伏干电池,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给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和所述净化模块1供电的电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供电电源,本发明不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使用中,先将两个相邻的导电层5分别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例如,当所述基材层3为环状基材层时,将外圈设置有导电层5的基材层3全部连接负极,将内圈设置有导电层5的基材层3全部连接正极,然后将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与所述供电电源进行连接,在通电后,相邻每层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同时,所述风道2形成具有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在多次有效实验中,本发明提供的净化模块,使PM2.5颗粒的一次过滤效率大于90%;同时,所述净化模块1具有超低风阻,经过多次有效实验得出,本发明提供的模块的风阻为10帕左右,而传统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风阻一般在100帕以上,相较之下,本发明在风阻方面具有极大的改进;另外,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基材层3和导电层5交替排布,同时所述导电层5隔层并上下交错排布,杜绝了拉弧放电现象。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选择的基材层3的性质,制成一次性的净化耗材,或者可清洗并再次利用的净化模块,在此不再累述。所述净化模块1可应用于工业或民用领域,如:中央空调的送回风口、送回风管道和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的送回风口;家用电风扇和家用空调的低风阻超薄净化罩;以及一切需要低风阻,高除尘效率的净化除尘设备,在此不再累述。另外,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一方面可以与多种不同结构的外接设备进行匹配,另一方面,可以优化气流的前进方向,使其均匀并且呈多方位的流通,改善风感体检,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
当然,所述净化模块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模块,也可以是所述净化模块1进行切割和/或叠放在一起的多个所述净化模块1所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的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基于以上实施例的基础,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通过横截面为矩形的中心轴6旋转构成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其中,
所述基材层3,为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绝缘薄片,优选其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20-50mm,每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为0.5-2mm,这里不具体限定所述条状绝缘薄片的长度,以能达到所述螺旋结构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为具有吸附作用的绝缘圆柱体,其均匀的设置于所述基材层3之间,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基材层3并使其形成均匀间距的风道2;所述支撑装置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所述支撑装置4的直径(即圆柱体的直径)为0.5-2mm。具体地,所述支撑装置4通过胶涂工艺固定在所述基材层3之间,此时,所述支撑装置4本身具有吸附作用,可在气流通过通道2的时候,增加对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净化模块1的吸附效果。
所述导电层5,为超薄金属箔制成的导电附加层,如图5所示,两个条状绝缘薄片的基材层3的同侧上下端分别设有导电层5,使相邻两个导电层5为上下交错且间隔排列,在使用中,将相邻两个导电层5分别通过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与供电电源的相连接,通电后,使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以保证气流从进入所述风道2起直至离开都处于均匀的电场中,提高净化效率。
在实际使用中,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可应用于具有矩形出回风口的工业或民用设备上,如中央空调、家用空调或其他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外接设备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结构或形状对其进行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情况,在此不再累述。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的圆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通过圆柱型的中心轴6旋转构成圆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其中,
所述基材层3,为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绝缘薄片,优选其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20-40mm,每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为0.5-1.5mm,这里不具体限定所述条状绝缘薄片的长度,以能达到所述螺旋结构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为绝缘性质的圆柱体,其均匀的设置于所述基材层3之间,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基材层3并使其形成均匀间距的风道2;所述支撑装置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所述支撑装置4的直径(即圆柱体的直径)为0.5-1.5mm。具体地,所述支撑装置4通过胶涂工艺固定在所述基材层3之间,此时,所述支撑装置4本身具有吸附作用,可在气流通过通道2的时候,增加对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净化模块1的吸附效果。
所述导电层5,为涂覆在所述基材层3上的导电涂层,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导电涂层为银浆,如图6所示,两个条状绝缘薄片的基材层3的同侧上下端分别设有导电层5,使相邻两个导电层5为上下交错且间隔排列,在使用中,将相邻两个导电层5分别通过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与供电电源的相连接,通电后,使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以保证气流从进入所述风道2起直至离开都处于均匀的电场中,提高净化效率。
在实际使用中,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可应用于具有圆形出回风口的工业或民用设备上,如电扇或其他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外接设备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的结构或形状对其进行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情况,在此不再累述。
实施例5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的三角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通过三棱柱形的中心轴6旋转构成三角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其中,
所述基材层3,为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绝缘薄片,优选其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25-35mm,每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为0.8-1.8mm,这里不具体限定所述条状绝缘薄片的长度,以能达到所述螺旋结构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地,在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为绝缘性质的圆柱体,其均匀的设置于所述基材层3之间,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基材层3并使其形成均匀间距的风道2;所述支撑装置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基材层3的宽度;所述支撑装置4的直径(即圆柱体的直径)为0.5-1.5mm。具体地,所述支撑装置4通过胶涂工艺固定在所述基材层3之间,此时,所述支撑装置4本身具有吸附作用,可在气流通过通道2的时候,增加对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净化模块1的吸附效果。
所述导电层5,为涂覆在所述基材层3上的导电涂层,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导电涂层为碳纤维涂层,如图8所示,两个条状绝缘薄片的基材层3的同侧上下端分别设有导电层5,使相邻两个导电层5为上下交错且间隔排列,在使用中,将相邻两个导电层5分别通过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与供电电源的相连接,通电后,使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以保证气流从进入所述风道2起直至离开都处于均匀的电场中,提高净化效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三角形螺旋结构在其锐角处,具有增强电场的效果,使所述净化模块的吸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使用中,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可应用于具有三角形出回风口的工业或民用设备上,如三角形管道或其他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外接设备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的结构或形状对其进行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情况,在此不再累述。
实施例6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本体7和净化模块1,所述净化模块1为基于以上实施例的基础,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通过圆柱形的中心轴6旋转构成圆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具体地,
所述基材层3,为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绝缘薄片,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柔性绝缘材料为柔性树脂,优选其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20mm,每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为1mm,这里不具体限定所述条状绝缘薄片的长度,以能达到所述螺旋结构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材层3上涂覆有导电层5,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导电层为碳纤维涂层,将两个设有导电层5的基材层3的同侧上下端分别上下交错排列,使相邻两个导电层5为上下交错且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在圆形螺旋结构成型后,在相邻的基材层3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为绝缘性质的涂胶,如图9所示,所述涂胶规律性的分布于所述基材层3上,当然,所述涂胶可以设置于相邻基材层3之间,也可以涂覆于所述净化模块1的迎风面和/或出风面上,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基材层3并使其形成均匀间距的风道2。
所述本体7设有出风口701和进风口702,所述净化模块1与所述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嵌于所述出风口701内侧,或覆盖在所述出风口701的外侧,并且,所述净化模块1的外轮廓与所述出风口701的形状相匹配,同样,所述净化模块1可嵌于所述进风口702内侧,或覆盖在所述进风口702的外侧,并且,所述净化模块1的外轮廓与所述进风口702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7上,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嵌套连接或其他有效连接,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优选所述本体7为电风扇,所述电风扇包括但不限于:家庭电风扇、USB供电电风扇、汽车点烟器供电电风扇或手持电风扇,所述净化模块1与所述电扇的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具体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净化模块1与电风扇的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当然,所述本体7还可以为送回风管道、空气处理机组或其他一切具有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的用于净化除尘的设备,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模块1之前还可设置有极化模块,所述极化模块为高压极化模块,其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相连接,空气中的微粒经过极化模块后变成带电粒子,使其在通过净化模块1时,更容易被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极化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模块1之前还可设置有负离子发生模块,用于提高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在使用中,完成所述净化模块1和所述本体7的匹配连接后,将所述净化模块1的相邻两个导电层5分别与供电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电后,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以保证气流从进入所述风道2起直至离开都处于均匀的电场中,提高净化效率。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本体7和净化模块1,所述净化模块1为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将两个条状结构的基材层3通过横截面为矩形的中心轴6旋转构成矩形螺旋结构的净化模块1,具体地,
所述基材层3,为柔性绝缘材料制成的条状绝缘薄片,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柔性绝缘材料为柔性树脂,优选其宽度(即气流通过所述净化模块1距离)为25mm,每相邻两个基材层3之间的间距为1.2mm,这里不具体限定所述条状绝缘薄片的长度,以能达到所述螺旋结构的效果为宜。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材层3上涂覆有导电层5,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导电层为碳纤维涂层,将两个设有导电层5的基材层3的同侧上下端分别上下交错排列,使相邻两个导电层5为上下交错且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在矩形螺旋结构成型后,在相邻的基材层3之间设置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为绝缘性质的涂胶,如图10所示,所述涂胶规律性的分布于所述基材层3上,当然,所述涂胶可以设置于相邻基材层3之间,也可以涂覆于所述净化模块1的迎风面和出风面上,用于固定并支撑所述基材层3并使其形成均匀间距的风道2。
所述本体7设有出风口701和进风口702,所述净化模块1与所述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嵌于所述出风口701内侧,或覆盖在所述出风口701的外侧,并且,所述净化模块1的外轮廓与所述出风口701的形状相匹配,同样,所述净化模块1可嵌于所述进风口702内侧,或覆盖在所述进风口702的外侧,并且,所述净化模块1的外轮廓与所述进风口702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7上,具体地,所述净化模块1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嵌套连接或其他有效连接,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优选所述本体7为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但不限于: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所述净化模块1与所述空调的进风口702和/或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具体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净化模块1与空调的出风口701匹配连接,当然,所述本体7还可以为送回风管道、空气处理机组或其他一切具有矩形或方形结构的出回风口的用于净化除尘的设备,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模块1之前还可设置有极化模块,所述极化模块为高压极化模块,其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相连接,空气中的微粒经过极化模块后变成带电粒子,使其在通过净化模块1时,更容易被吸附,从而提高空气净化的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极化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净化模块1之前还可设置有负离子发生模块,用于提高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或者不设置所述负离子发生模块,在此不再累述。
在使用中,完成所述净化模块1和所述本体7的匹配连接后,将所述净化模块1的相邻两个导电层5分别与所述高压放电脉冲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通过所述供电电源供电后,基材层3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以保证气流从进入所述风道2起直至离开都处于均匀的电场中,提高净化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达到了如下效果:
(1)结构简单,并易于生产:所述净化模块的基材层与所述导电层敷合在一起后,可制成多种结构的净化模块,制造方法简单方便,无需复杂工艺,便于生产及推广;
(2)结构多样,并适用于多种设备:所述净化模块通过基材层间隔的叠加或旋转成型以构成多种结构的净化模块,配合各种形状和种类的设备,如:中央空调的送回风口、送回风管道和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的送回风口、家用电扇和家用空调;
(3)超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流动的方向不超过50.1mm,即所述模块的厚度不超过50.1mm,其超薄的厚度使整个结构更加轻便,可安装于对厚度要求苛刻的地方(例如吊顶上垂直空间小的薄的风口);
(4)不拉弧放电:所述净化模块的绝缘基材层和导电层交替排布,同时所述导电层隔层并上下交错排布,杜绝了拉弧放电现象;
(5)超低风阻:经过多次有效实验得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的风阻在10帕左右,而传统的空气净化装置的风阻一般在100帕以上,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在风阻方面具有极大的改进,能够安装在低余压风口(例如风机盘管的风口);
(6)高效净化率:多个基材层通过小间距间隔设置,通电后,基材层间形成密集且大梯度的电场,使其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在多次有效实验中,PM2.5颗粒的一次过滤效率大于90%。
(7)改装成本低:只需将净化模块与电风扇的出风口和/或进风口匹配连接,即可将一个电风扇改装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费用低且改装方便,是市场上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的最佳替代品;
(8)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可用于公共场所、家庭、办公室甚至交通工具等场所。
(9)制造简单,易于投产:一般电风扇厂不需要增加太多工装就可直接量产,且工人不需要经过太多培训即可掌握生产要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净化模块,其中,
所述净化模块,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并用于空气净化,所述净化模块设有空气进出的风道,所述风道由多个基材层通过支撑装置间隔设置而成;
所述基材层的一侧端设置有导电层,相邻两层导电层设置为上下交错间隔排布,并分别与外接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使基材层之间形成正负相间的电场,用于吸附空气中的颗粒;
所述本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匹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片状基材层、条状基材层或环状基材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基材层通过旋转构成螺旋状基材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基材层,包括:圆形螺旋状基材层、方形螺旋状基材层、矩形螺旋状基材层、三角形螺旋状基材层和多边形螺旋状基材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基材层,包括:圆形环状基材层、方形环状基材层、矩形环状基材层、三角形环状基材层或多边形环状基材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电风扇、空调、送回风管道或空气处理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或吊顶式空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源,包括:高压电源和供电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电源为高压放电脉冲电源;
所述供电电源为220伏民用电源或12伏干电池。
CN201520356103.1U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66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6103.1U CN204866193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6103.1U CN204866193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66193U true CN204866193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1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5610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66193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661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217A (zh) * 2017-07-13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尘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CN108057520A (zh) * 2017-12-30 2018-05-22 苏州铁树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217A (zh) * 2017-07-13 2017-1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尘模块及空气净化器
CN108057520A (zh) * 2017-12-30 2018-05-22 苏州铁树医药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7175A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空气净化装置及制造方法
US9795971B2 (en) Semi-enclosed air cleaner used in an air-conditioner
CN204963008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03264554U (zh) 风轮电极放电装置
CN105797855B (zh)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CN102864952B (zh) 洁净室及其净化单元
CN104492219B (zh) 一种除雾霾装置和方法
CN106955554B (zh) 一种自清洗工业用空气净化机
CN104138712B (zh) 风轮电极放电装置
CN204866193U (zh) 一种防雾霾空气净化设备
CN107530715A (zh) 用于极化空气净化器的波纹状过滤介质
CN103953980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104595978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04769142U (zh)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691983A (zh) 采用点电离源的空气过滤系统
CN105312158A (zh) 一种多级平行静电空气过滤板
CN205461622U (zh) 一种中央空调回风口过滤机构
CN208398276U (zh) 一种新风净化设备
KR102200401B1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204880395U (zh) 空气净化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9558576U (zh) 空气净化杀菌消毒芯体
CN205717712U (zh) 净化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组
CN204974192U (zh) 颗粒物静电净化装置
CN210385390U (zh) 家用油烟净化设备
CN202813597U (zh)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3

Address after: 150000 No. 17 Textile Second Road, Aimin District, Mudanjia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 Wenqin

Address before: Room 1402, Unit 3, No. 5 Building, No. 2 District, Sanli River,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45

Patentee before: Huang Jingyu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3

Address after: 312300 Hangzhou Shangy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Shaoxing Zhengao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0000 No. 17 Textile Second Road, Aimin District, Mudanjia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 Wenq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