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1964U -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1964U
CN207781964U CN201820170683.9U CN201820170683U CN207781964U CN 207781964 U CN207781964 U CN 207781964U CN 201820170683 U CN201820170683 U CN 201820170683U CN 207781964 U CN207781964 U CN 20778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bank
controller
bending part
lin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06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瑞恩·普仕
何丽娜
巴斯卡·沃尔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ding R&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8201706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接线排结构包括散热支架及多个第一接线排,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主体部及从所述主体部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弯折部的线排孔;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排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背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弯折部弯折插入所对应的所述线排孔并伸出所述线排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既能够使得电机与控制器集成性较好,节省空间,而且还能够使得接线排的热量尽快散发,避免接线排的高温影响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

Description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到电动汽车上的电驱动系统,采用的是分体方案,即控制器和电机是分别安装在车辆的不同位置。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控制器和电机的集成设计成为当下主流产品,即控制器安装在电机上,不再分开放置。相比于分体式设计,集成式设计无中间连接系统,减少了中间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而且节省了空间尺寸,降低成本。
但是,由于集成设计,空间更加的紧凑,为热量的散出增加了难度。控制器中的三相引出接线排(通常称为铜排),由于需要流过大电流,故铜排的热量是比较大的,热量增加,也就预示铜排的温度较高。分体式设计时,由于有足够的空间及周围都可以进行热量的导出,故铜排的温度在可控的范围内。而集成设计时,由于电机和控制器装配在一起,控制器的三相铜排散热面减小,同时铜排与电机的结合处不仅不能进行散热,而且电机的热量还会传递给控制器,故控制器的铜排的温度会增加很多。铜排的温度过高,会影响连接铜排的各部件的温度,各连接部件的温度等级需要提高,成本上升。一旦铜排的温度影响到了控制器中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温度的话,IGBT就会存在失效的风险。故控制连接铜排的温度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与控制器集成导致接线排散热性能差而导致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所述接线排结构包括散热支架及多个第一接线排,所述散热支架包括主体部及从所述主体部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端面上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弯折部的线排孔;
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排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背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弯折部弯折插入所对应的所述线排孔并伸出所述线排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支架的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弯折成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接线排弯折成直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隔离各个所述第一接线排的隔离筋。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上穿有电流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接线排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部位,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的穿出所述电流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接线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排结构,既能够使得电机与控制器集成性较好,节省空间,而且还能够使得接线排的热量尽快散发,避免接线排的高温影响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接线排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具有与所述弯折部配合的出线口,所述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出线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壳体包括壳体主体以及盖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从所述散热支架的背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将所述接线排结构压紧在所述壳体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主体上设置有支撑所述散热支架的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散热支架的主体部具有所述弯折部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主体部贴合,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弯折部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主体和所述盖体从两侧压紧位于所述第一接线排上的电流传感器。
所述电机控制器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的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接线排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散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散热支架的俯视图;
图5为接线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接线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控制器壳体的壳体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去除控制器壳体的盖体);
图8为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中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散热支架;11-主体部;111-分隔筋;12-弯折部;121-线排孔;2-第一接线排;21-加宽部;3-电流传感器;4-第二接线排;10-壳体主体;20-盖体;101-出线口;10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接线排结构包括散热支架1及多个第一接线排2,其中散热支架1包括主体部11及从主体部11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12,弯折部12的远离主体部11的端面上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弯折部12的线排孔121(如图3和图4所示的散热支架1的结构);多个第一接线排2并排间隔设置在主体部11的背离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且每个第一接线排2的第一端朝向弯折部12弯折插入所对应的线排孔121并伸出线排孔121。
该接线排结构尤其适合用于和电机集成设计的控制器中。在应用时,该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控制器的壳体中,散热支架1设置的弯折部12朝向电机以使得第一接线排2的伸出弯折部12的第一端能够与电机连接,散热支架1和第一接线排2的弯折设计可使得电机和控制器的集成性好,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将各个第一接线排2设置在散热支架1上,散热支架1在安装于控制器壳体中时与控制器壳体接触,可以将第一接线排2的热量传递至控制器壳体进行散热。另外,该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控制器的壳体中时,弯折部12位于在控制器壳体的出线口中(如图3和图4所示),以使得第一接线排2的伸出弯折部12的第一端与电机连接,在第一接线排2与电机连接时,弯折部12可以阻挡电机的热量向控制器的出线口发散,从而阻止电机的热量进入控制器壳体内,避免控制器中的电子元器件温度过高而失效。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排结构在应用时,既能够使得电机与控制器集成性较好,还能够使得接线排的热量尽快散发,避免接线排的高温影响控制器内的电子元器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线排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该接线排结构中散热支架1优选采用导热性能优越的绝缘材料制成,以通过散热支架1快速地将第一接线排2的热量散热出去,以降低接线排的温度。该散热支架1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散热支架1的弯折部12相对主体部11弯折成直角结构,第一接线排2弯折成直角结构,直角结构可以使得第一接线排2容易地插入弯折部12的线排孔121,而且可使得该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中时,方便弯折部12插入控制器壳体一侧的出线口中。
为避免散热支架1上的各个第一接线排2互相接触,在主体部11上设置有隔离各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的隔离筋111,隔离筋111的高度优选设置为高于第一接线排2的高度,以较好地隔离第一接线排2。由于设置有隔离筋111,隔离筋111为绝缘的,可以避免各个第一接线排2之间的放电,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增架第一接线排2的面积,以减少线排的电阻,降低热量的产生,不会因线排面积增大导致线排之间距离较近而产生放电的情况。
各个第一接线排2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接线排2未弯折时的结构),由于电机需要三相电,因此,第一接线排2通常设置为三个。在插入散热支架1中时,该第一接线排2的一端弯折,且第一接线排2上的加宽部21置于散热支架1的各个隔离筋111之间。
第一接线排2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根据不同的空间尺寸可以对第一接线排2的尺寸和形状进行优化,例如,该第一接线排2也可以为如图6所示的形状。但优选是在考虑空间尺寸的前提下,保持多个第一接线排2的面积一致,这样不会出现温度不平衡的情况。根据第一接线排2的形状设计散热支架1的隔离筋111的布置。
此外,优选地,每个第一接线排2上穿有电流传感器3,以检测每个线排的电流。
电流传感器3位于第一接线排2的远离伸出弯折部12的第一端的部位,且每个第一接线排2的穿出电流传感器3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接线排4,该第二接线排4用于与控制器内的电路板连接。优选地,该第二接线排4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于第一接线排2。在此设置独立的第二接线排4连接于第一接线排2,而非将第一接线排2直接延伸到控制器的电路板上,是为方便安装电流传感器3。在安装时,首先将电流传感器3穿在第一接线排2上,然后将第二接线排4连接在第一接线排2的穿出电流传感器3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接线排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具有与所述弯折部12配合的出线口101,如图8所示,所述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所述弯折部12位于所述出线口101中。
该电机控制器通过接线排结构与电机连接时,由于接线排结构的弯折部12位于控制器的出线口101中,控制器壳体的出线口101被弯折部12封堵,只有第一接线排伸出的第一端与电机连接,因此,在该控制器与电机的结合处,电机的热量不会通过出线口101传递到控制器内部,散热支架1的弯折部12可以对控制器壳体的出线口101起到密封作用。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该制器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0以及盖在壳体主体10上的盖体20,该接线排结构固定在壳体主体10和盖体20之间的空间中。其中壳体主体10上设置有支撑散热支架1的支撑部102,在利于散热支架1固定的同时还利于散热支架通过支撑部102散热。
优选地,如图8所示,该支撑部102位于散热支架1的主体部11具有弯折部12的一侧,且支撑部102的第一表面与主体部11贴合,与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与弯折部12贴合。
控制器的壳体为水冷壳体,冷却液在控制器壳体的水道内流动,带走控制器的热量,因此,该支撑部102可设置为具有水道或者靠近水道,以使得支撑部102能够尽快带走散热支架1的热量。
进一步地,盖体20从散热支架1的背离弯折部12的一侧将接线排结构压在壳体主体10上。在盖体20将接线排结构压在壳体主体10上时,无需额外地固定接线排结构,即可实现该接线排结构在控制器壳体内的固定。具体地,第一接线排2上远离散热支架1的弯折部12的一端穿有电流传感器3,壳体主体10和盖体20从两侧压紧位于第一接线排2上的电流传感器3,从而将接线排结构固定在控制器壳体内。当然,盖体20也可压在散热支架1的主体部11上或其它的结构上来压紧接线排结构。
由于接线排结构的散热支架1具有弯折的弯折部12,在弯折部12位于出线口101中时,出线口101对弯折部12在相对的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而在盖体20通过压紧电流传感器3或其它结构将接线排结构压在壳体主体10上时,第一接线排2在另外的两个相对的方向上被限位,这样整个接线排结构在四个方向上被限制在控制器壳体中,第一接线排2和散热支架1在控制器壳体中均无法移动,无需增加额外的固定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控制器内结构空间限制,增加固定结构困难的问题。
在具体安装时,首先将第一接线排2插入散热支架1中,然后在第一接线排2上连接电流传感器3以及第二接线排4,集成接线排结构,然后将该整体的接线排结构直接放置在控制壳体的壳体主体10上,且接线排结构的弯折部12位于出线口101中,在盖体20盖在壳体主体10上时,该接线排结构就被固定在控制器壳体中。其中,盖体20和壳体主体10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或螺栓连接固定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结构包括散热支架(1)及多个第一接线排(2),所述散热支架(1)包括主体部(11)及从所述主体部(11)向一侧弯折的弯折部(12),所述弯折部(12)的远离所述主体部(11)的端面上并排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所述弯折部(12)的线排孔(121);
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并排间隔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背离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弯折部(12)弯折插入所对应的所述线排孔(121)并伸出所述线排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支架(1)的所述弯折部(12)相对所述主体部(11)弯折成直角结构,所述第一接线排(2)弯折成直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上设置有隔离各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的隔离筋(1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上穿有电流传感器(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3)位于所述第一接线排(2)的远离所述第一端的部位,且每个所述第一接线排(2)的穿出所述电流传感器(3)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接线排(4)。
6.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排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具有与所述弯折部(12)配合的出线口(101),所述接线排结构安装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所述弯折部(12)位于所述出线口(10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0)以及盖在所述壳体主体(10)上的盖体(20),所述盖体(20)从所述散热支架(1)的背离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将所述接线排结构压紧在所述壳体主体(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10)上设置有支撑所述散热支架(1)的支撑部(1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2)位于所述散热支架(1)的所述主体部(11)具有所述弯折部(12)的一侧,且所述支撑部(102)的第一表面与所述主体部(11)贴合,与所述第一表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弯折部(12)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体(10)和所述盖体(20)从两侧压紧位于所述第一接线排(2)上的电流传感器(3)。
CN201820170683.9U 2018-01-31 2018-01-31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Active CN20778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683.9U CN207781964U (zh) 2018-01-31 2018-01-31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0683.9U CN207781964U (zh) 2018-01-31 2018-01-31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1964U true CN207781964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0683.9U Active CN207781964U (zh) 2018-01-31 2018-01-31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19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798A (zh) * 2019-07-30 2019-11-26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连接结构
CN110707449A (zh) * 2019-10-08 2020-01-1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铜排和电驱动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4798A (zh) * 2019-07-30 2019-11-26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与控制器的连接结构
CN110707449A (zh) * 2019-10-08 2020-01-1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铜排和电驱动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2610B (zh) 具有电池电芯和用于调节电池电芯温度的装置的电池系统
CN207781964U (zh) 控制器用接线排结构及电机控制器
CN205790127U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模组
CN102569937B (zh) 一种散热式软包装电池模块组
CN107440482A (zh) 一种可保鲜冷藏的电煲
CN204190629U (zh) 三相输出一体式铜排
CN202651308U (zh) 一种电池散热装置
CN206077917U (zh) 一种电路板水冷盒
CN108988780A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光伏接线盒
CN205645707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
CN205792184U (zh) 实用便捷的变频器
CN110416948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接头连接组件的结构
CN104036966A (zh) 水冷超级电容模组及其箱体和车辆
CN205641499U (zh) 加热器、暖风系统及汽车
CN210528999U (zh) 感应线圈加热炉
CN109936962A (zh) 充电桩电源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04812112B (zh) 金属ptc快速电加热器
CN207113147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组件及空调器
CN206639828U (zh) 一种电池包结构
CN206412385U (zh) 电动车动力电池装置
CN105444255B (zh) 发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取暖装置
CN106058376B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209461979U (zh) 一种高效散热母线槽
CN108807768A (zh) 一种主动散热的锂电池箱
CN201805315U (zh) 一种冷却系统以及包括该冷却系统的电机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8

Address after: 071000 in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aoding R & D branch of honeycomb transmission system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75 Dongsheng Road,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ehive electric drive technology Hebe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