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6656U -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6656U
CN207776656U CN201721773158.8U CN201721773158U CN207776656U CN 207776656 U CN207776656 U CN 207776656U CN 201721773158 U CN201721773158 U CN 201721773158U CN 207776656 U CN207776656 U CN 207776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eat
sliding block
pedestal
damping unit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731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
李增奎
董云龙
曹培涛
杨会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731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6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6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6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底座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旋转座,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设置有用以增大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的旋转阻尼的阻尼件;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啮合于所述旋转座以与所述旋转座一起转动的阻尼状态和与所述旋转座脱离啮合的释放状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即能够实现缓开车门,避免开启车门过快导致的危险,而且还可以解决现有的缓开阻尼装置在交通状况良好时也造成开门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多的使用汽车,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一些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每年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车停好后,人们的注意力降低,在下车的时候往往不注意车后和车侧的情况,开启车门过快导致后方驶来或侧面超车的电动车/自行车来不及躲避,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坏。
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采用的方式是通过附加机械装置(即缓开阻尼装置)来增加车门开启阻尼,实现缓开车门。但是目前所采用的缓开阻尼装置在交通情况良好时也增大了开门难度,车门打开仍比较困难,影响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为开启车门过快导致的危险,并解决现有的缓开阻尼装置在交通状况良好时造成开门困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底座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旋转的旋转座,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设置有用以增大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旋转阻尼的阻尼件;
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座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啮合于所述旋转座以与所述旋转座一起转动的阻尼状态和与所述旋转座脱离啮合的释放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和与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的连接座,其中所述滑块和所述旋转座之间设置有能够相互啮合的啮合结构,所述滑块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沿所述旋转座的旋转中心轴向移动,所述滑块的轴向移动能够与所述旋转座啮合或脱离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磁铁,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铁能够吸附的金属体,所述电磁铁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电磁铁能够吸附所述金属体使得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旋转座移动以与所述旋转座啮合,所述电磁铁在断电状态下,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旋转座移动以断开与所述旋转座的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能够在所述电磁铁的断电状态下使得所述滑块脱离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围绕所述底壁边缘的第一侧壁,所述底壁的中心设置有第一筒体;
所述旋转座包括顶壁和围绕所述顶壁的边缘的第二侧壁,所述顶壁的中心设置有第二筒体,所述旋转座扣合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底座的第一筒体伸入所述旋转座的所述第二筒体内,所述阻尼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旋转座扣合所形成的结构的环形腔体内的扭簧;
所述滑块在所述旋转座的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滑块的朝向所述旋转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筒体,且所述第三筒体伸入所述旋转座的所述第二筒体内;其中,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金属体设置在所述滑块的所述第三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滑块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槽移动的导向部,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和所述导向部的配合能够与所述连接座一起转动且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孔,所述多边形孔在所述旋转座的转动中心上。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装置上设置有在所述旋转座相对所述底座旋转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得所述滑块与所述旋转座脱离啮合的分离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结构包括所述底座上设置的第一凸部以及所述滑块上设置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凸部接触,且在所述旋转座与所述滑块一起相对所述底座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能够使得所述滑块远离所述旋转座移动从而脱离与所述旋转座的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装置,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使其具有阻尼功能。因此,该阻尼装置在应用于车门上时,可以根据检测的交通环境状况来确定是否使该阻尼装置对车门的开启产生阻尼作用。因此,车门采用该阻尼装置既可以实现缓开车门,避免车辆开门过快产生危险的问题,而且可以在交通状况良好时不对车门产生阻尼,车门能够正常开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阻尼装置在交通状况良好时也造成开门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门缓开系统,所述车门缓开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装置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车门的转轴上,所述底座固定在车体上。
所述车门缓开系统与上述阻尼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阻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阻尼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底座从下方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阻尼装置中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旋转座从上方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阻尼装置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阻尼装置从上方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阻尼装置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连接座从上方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车门缓开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底壁;12-第一侧壁;13-第一筒体;14-第一扭簧连接部;15- 第一凸部;16-电磁铁;17-电连接端子;2-旋转座;21-顶壁;22-第二侧壁; 23-第二筒体;24-第二扭簧连接部;25-第一啮合齿;3-滑块;31-滑块主体; 32-第三筒体;33-金属体;34-第二啮合齿;35-第二凸部;36-导向部;37- 弹簧孔;4-连接座;41-主体部;42-滑槽;43-多边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另外,“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装置,如图1所示,该阻尼装置包括底座1 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旋转的旋转座2,底座1和旋转座2之间设置有用以增大所述底座1和旋转座2之间的旋转阻尼的阻尼件。该阻尼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旋转座2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啮合于旋转座2以与旋转座2一起转动的阻尼状态和与旋转座2脱离啮合的释放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装置,由于阻尼件在旋转座2相对底座1旋转时产生阻尼,因此连接组件啮合于旋转座2时,旋转座2会对连接组件的转动产生阻尼,而连接组件与旋转座2脱离啮合时,则连接组件可以自由转动,旋转座2不会对连接组件产生阻尼。该阻尼装置尤其适用于车辆的车门上。具体地,将该阻尼装置的底座1固定在车体上,而连接组件连接在车门的转轴上,在车门开启时,首先根据交通环境的状况确定是否对车门的开启产生阻尼,如果检测到车辆后方有快速接近的自行车/电动车时,则可控制阻尼装置的连接组件处于阻尼状态,可以增大开门阻尼实现缓开车门,而如果未检测到后方与快速接近的自行车/电动车,即交通状况良好时,则可控制阻尼装置的连接组件处于释放状态,这样不对车门的开启产生阻尼作用,不会造成车门开启困难。
下面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阻尼装置的连接组件包括滑块3和与滑块3可滑动连接的连接座4,在该阻尼装置用于车门上时,连接座4用于固定在车门转轴上。其中滑块3和旋转座2之间设置有能够相互啮合的啮合结构,滑块3设置为能够在连接座4和旋转座2之间沿旋转座 2的旋转中心轴向移动,所述滑块3的轴向移动能够与旋转座2啮合或脱离啮合。其中,连接组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包括滑块3和连接座4,例如该连接组件可仅包括滑块3,该滑块3能够移动地安装在车门转轴上从而也可实现与旋转座2的啮合或脱离啮合。
进一步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旋转座2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25,滑块3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34,在滑块3朝向旋转座2移动至第二啮合齿 34与第一啮合齿25啮合时,滑块3和连接座4能够与旋转座2一起移动。而滑块3远离旋转座2移动时,滑块3的第二啮合齿34可脱离第一啮合齿 25。
为使得滑块3能够移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上设置有电磁铁16,滑块3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铁16能够吸附的金属体33,电磁铁16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电磁铁16可吸附金属体33从而使得所述滑块3朝向旋转座2移动以与旋转座2啮合,电磁铁16在断电状态下,滑块3向远离所述旋转座2 的方向移动以断开与旋转座2的啮合。
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的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包括底壁 11和围绕所述底壁11边缘的第一侧壁12,其中,所述底壁1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筒体13。
旋转座2的具体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旋转座2包括顶壁21和围绕所述顶壁21边缘的第二侧壁22,所述顶壁21的中心设置有第二筒体23。
所述旋转座2扣合在底座1上(旋转座2的第二侧壁22位于底座1的第一侧壁12的内侧,且顶壁21和底壁11相对,形成盒体结构),且底座1 的第一筒体13伸入旋转座2的第二筒体23内。这样在底座1和旋转座2扣合构成的结构中形成有围绕第二筒体23的环形空腔,底座1和旋转座2之间的阻尼件为环绕设置在该环形腔体内的扭簧(图中未显示)。当然,应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尼件并不限于扭簧,其它的能够对旋转座2相对底座 1的旋转起到阻尼作用的弹性体均可。
进一步的,在底座1的底壁11上设置有第一扭簧连接部14,在旋转座 2的顶壁21上设置有第二扭簧连接部24,扭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扭簧连接部14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扭簧连接部24上,这样在旋转座2相对底座1 旋转时,扭簧可产生阻尼作用。
所述滑块3在旋转座2的远离底座1的一侧,滑块3的具体结构如图6 和图7所示,该滑块3包括圆柱状的滑块主体31,在滑块3的朝向旋转座2 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筒体32,该第三筒体32伸入旋转座2的第二筒体23内,在滑块3相对旋转座2轴向移动时可起到导向作用。其中,电磁铁16位于底座1的第一筒体13内(在底座1的背离第一筒体13的一侧设置有电连接端子17,可以接电以对电磁铁16通电),金属体33设置在滑块3的第三筒体32内,这样在第一筒体13和第三筒体32分别从旋转座2的第二筒体23 的两端插入时,电磁铁16和金属体33相对,从而使得电磁铁16在通电状态下可以吸附金属体33。
为使得滑块能够相对于连接座4滑动,连接座4和滑块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42,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沿滑槽42移动的导向部36,滑块3通过滑槽42和导向部36的配合能够与连接座4一起转动且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 4移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4的具体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座4 包括圆柱状的主体41,该主体41的朝向滑块3的一端设置有滑槽42,以用于与滑块3上的导向部36配合滑动,其中该滑槽42和导向部36的横截面均为多边形,以能够通过导向部36与滑槽42的配合使得连接座4能够与滑块3一起转动。
连接座4的远离滑块3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孔43,该多边形孔43在旋转座2的转动中心上。该多边形孔43用于与转轴(例如车门的转轴)连接从而转轴的转动可以带动连接座4转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使得滑块3在电磁铁16断电状态下能够脱离与旋转座2的啮合,在连接座4与滑块3之间设置有弹簧(图中未显示),该弹簧对滑块3施加远离所述旋转座2的拉力,在电磁铁16断电状态下,弹簧的拉力可以使得滑块3脱离与旋转座2的啮合。
具体的,如图7所示,在滑块3的用于与连接座4的滑槽配合的导向部 36中设置有弹簧孔37,该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弹簧孔37内,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座4的滑槽42内的底部。弹簧始终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以对滑块3施加拉力。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该阻尼装置上还设置有在旋转座2相对底座1旋转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得滑块3与旋转座2脱离啮合的分离结构。
优选地,该分离结构包括底座1上设置的第一凸部15以及滑块3上设置的第二凸部35,第一凸部15设置为能够与第二凸部35接触,且在旋转座 2与滑块3一起相对底座1转动时,第二凸部35与第一凸部15配合能够使得滑块3远离旋转座2移动从而脱离与旋转座2的啮合。
具体的,第一凸部15设置在底座1的第一筒体13的顶端端面上,第二凸部35设置在滑块3的第三筒体32的顶端端面上,在第一筒体13和第三筒体32分别从旋转座2的第二筒体23的两端插入时,第一凸部15和第二凸部35处于相同的圆周上,在滑块3的第二啮合齿34与旋转座2的第一啮合齿25处于啮合状态时,第一凸部15和第二凸部35处于错位状态;在滑块3与旋转座2一起转动预设角度(例如30°)时,第一凸部15和第二凸部35接触,继而第一凸部15和第二凸部35配合能够将滑块3顶起,从而使得滑块3的第二啮合齿34脱离旋转座2的第一啮合齿25,此时,该阻尼装置不会产生阻尼作用。
下面具体描述下在该阻尼装置用于车门时的具体工况(该阻尼装置的底座1固定在车体上,连接座4固定在车门转轴上)。
在检测到车辆后侧有接近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时,控制装置可控制该阻尼装置上的电磁铁16通电并吸附滑块3上的金属体33,滑块3朝向旋转座2 移动以与旋转座2啮合,此时该阻尼装置对车门的开启起到阻尼作用,增大开门阻力,在车门开启到预设角度(例如30°)时,底座1上的第一凸部 15和滑块3上的第二凸部35接触将滑块3顶起,滑块3脱离啮合,从而车门转轴可以带动连接座4和滑块3自由转动,该阻尼装置不会影响开门力度。
在未检测到车辆后侧有接近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时,即交通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该阻尼装置上的电磁铁16断电,此时滑块3脱离与旋转座2的啮合,从而滑块3和连接座4处于释放状态,车门的转轴可以带动滑块3和连接座 4自由转动,车门处于正常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门缓开系统,该车门缓开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装置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车门的转轴上,底座1固定在车体上。该阻尼装置在车门上的具体应用如上所述。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该车门缓开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辆后方是否有接近的人或车;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以根据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控制所述阻尼装置的所述连接组件处于阻尼状态或释放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车门缓开系统还包括开门警示灯和中控锁单元,所述开门警示灯对人起到开门警示作用;所述中控锁单元接收车门的开锁和关锁信号,并将所述开锁或关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从而根据所述开锁或关锁信号由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开门警示灯。
具体的,如图10所示,所述控制单元通过LIN总线网络与中控锁单元、开门警示灯、检测单元及阻尼装置连接以进行通讯。其中检测单元优选设置在车辆后方,可以在停车后检测后方及侧向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接近速度以及距离,并将结果传递给控制单元。开门警示灯优选设置在外后视镜下方,可在地面上投影开门提醒影像,提醒开门侧道路上的其它交通参与者。
控制单元在收到检测单元检测的速度及距离信号后进行筛选,例如在开门侧后方有速度超过5m/s、距离小于50Md交通工具接近时,控制阻尼装置的连接组件与旋转座处于啮合状态,即该阻尼装置具有阻尼功能,可以增大开门阻尼,缓开车门,从而降低与后方快速接近的电动车/自行车发生碰撞的几率。而如果控制单元收到的检测信号指示交通状况良好,则控制阻尼装置处于释放状态,不会对车门起到阻尼作用,从而车门可以正常开启。
中控锁单元用于检测车门的开锁与关锁状态,在检测到车门开锁时,向控制单元发送开锁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开门警示灯打开。如果中控锁单元检测到车门关锁时,向控制单元发送关锁信号,控制单元控制开门警示灯关闭。
此外,该开门缓开系统还可以设置其它灯光信号或喇叭、扬声器等声音信号提醒车外靠近的电动车/自行车等骑乘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缓开系统,可以智能判断外部的交通环境,根据交通环境来确定是否对车门的开启施加阻尼,增加下车的安全性,同时不会增加安全环境下开门时的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底座(1)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1)旋转的旋转座(2),所述底座(1)和所述旋转座(2)之间设置有用以增大所述底座(1)和所述旋转座(2)之间的旋转阻尼的阻尼件;
所述阻尼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旋转座(2)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具有啮合于所述旋转座(2)以与所述旋转座(2)一起转动的阻尼状态和与所述旋转座(2)脱离啮合的释放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块(3)和与所述滑块(3)可滑动连接的连接座(4),其中所述滑块(3)和所述旋转座(2)之间设置有能够相互啮合的啮合结构,所述滑块(3)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连接座(4)和所述旋转座(2)之间沿所述旋转座(2)的旋转中心轴向移动,所述滑块(3)的轴向移动能够与所述旋转座(2)啮合或脱离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电磁铁(16),所述滑块(3)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铁(16)能够吸附的金属体(33),所述电磁铁(16)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电磁铁(16)能够吸附所述金属体(33)使得所述滑块(3)朝向所述旋转座(2)移动以与所述旋转座(2)啮合,所述电磁铁(16)在断电状态下,所述滑块(3)远离所述旋转座(2)移动以断开与所述旋转座(2)的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与所述滑块(3)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能够在所述电磁铁(16)的断电状态下使得所述滑块(3)脱离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底壁(11)和围绕所述底壁(11)边缘的第一侧壁(12),所述底壁(1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筒体(13);
所述旋转座(2)包括顶壁(21)和围绕所述顶壁(21)的边缘的第二侧壁(22),所述顶壁(21)的中心设置有第二筒体(23),所述旋转座(2)扣合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底座(1)的第一筒体(13)伸入所述旋转座(2)的所述第二筒体(23)内,所述阻尼件为设置在所述底座(1)和所述旋转座(2)扣合所形成的结构的环形腔体内的扭簧;
所述滑块(3)在所述旋转座(2)的背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所述滑块(3)的朝向所述旋转座(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筒体(32),且所述第三筒体(32)伸入所述旋转座(2)的所述第二筒体(23)内;其中,所述电磁铁(16)位于所述底座(1)的所述第一筒体(13)内,所述金属体(33)设置在所述滑块(3)的所述第三筒体(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和所述滑块(3)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滑槽(42),另一者上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槽(42)移动的导向部(36),所述滑块(3)通过所述滑槽(42)和所述导向部(36)的配合能够与所述连接座(4)一起转动且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4)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远离所述滑块(3)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孔(43),所述多边形孔(43)在所述旋转座(2)的转动中心上。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上设置有在所述旋转座(2)相对所述底座(1)旋转至预设角度时能够使得所述滑块(3)与所述旋转座(2)脱离啮合的分离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包括所述底座(1)上设置的第一凸部(15)以及所述滑块(3)上设置的第二凸部(35),所述第一凸部(15)设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凸部(35)接触,且在所述旋转座(2)与所述滑块(3)一起相对所述底座(1)转动至所述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凸部(35)与所述第一凸部(15)配合能够使得所述滑块(3)远离所述旋转座(2)移动从而脱离与所述旋转座(2)的啮合。
10.一种车门缓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缓开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所述阻尼装置的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车门的转轴上,所述底座(1)固定在车体上。
CN201721773158.8U 2017-12-18 2017-12-18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Active CN207776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3158.8U CN207776656U (zh) 2017-12-18 2017-12-18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73158.8U CN207776656U (zh) 2017-12-18 2017-12-18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6656U true CN207776656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2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73158.8U Active CN207776656U (zh) 2017-12-18 2017-12-18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6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4580B2 (en) Intelligent side step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4442597B (zh) 用于在机动车中固定电器具的保持装置
US5917920A (en) Safety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7776656U (zh) 阻尼装置及车门缓开系统
CN203755855U (zh) 一种汽车车门把手
CN204571597U (zh) 汽车车门把手总成
CN201006985Y (zh) 折叠式交通警示装置
CN201703310U (zh) 一种汽车
CN207776636U (zh) 车门锁装置
KR20220055840A (ko) 암레스트의 안전삼각대 및 리플렉터 조립체
WO2016041485A1 (zh) 自平衡双轮电动车
CN206968791U (zh) 一种充电盖板
CN204547911U (zh) 用于贴附于汽车的折叠式箭头警示装置
DE602004000067D1 (de) Kraftfahrzeug mit ausklappbaren Trittstufen
KR100892516B1 (ko) 차량의 사이드 미러
CN20581906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后视镜
CN205553878U (zh) 客车车门结构
CN204020694U (zh) 车辆警示系统及其警示控制装置
KR101745145B1 (ko) 도어힌지 조립체 및 그 작동방법
KR101511062B1 (ko) 비상 유도등
CN211493899U (zh) 一种车载吸顶显示器
CN103085763B (zh) 车辆防止被解码失窃的方法及其构成
KR100558734B1 (ko) 차량의 오버헤드 콘솔
CN103661194A (zh) 一种公交车应急逃生门装置
CN206031204U (zh) 车辆后座自回位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