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2876U - 散热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2876U
CN207772876U CN201721906820.2U CN201721906820U CN207772876U CN 207772876 U CN207772876 U CN 207772876U CN 201721906820 U CN201721906820 U CN 201721906820U CN 207772876 U CN207772876 U CN 20777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tructure
support
heat sink
rubber cush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68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okyo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okyo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okyo Radi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okyo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068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28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上水室,所述上水室的两端设有侧板总成,且上水室的端部与侧板总成的上端连接,所述侧板总成的外侧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定位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上水室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配合限制散热器脱离整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实现散热器和整车的定位连接,然后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再与整车连接限制散热器在整车上移动,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配合限制散热器上下移动和转动,实现散热器的快速定位拆装,仅需要上下移动便能完成装配,操作时仅需要较小的操作空间便能完成装配。

Description

散热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器需要安装在车辆上,如图1所示,传统散热器的安装方式为:散热器区域A的背面设有一根横梁总成,横梁总成通过车辆上的拉杆配合将散热器固定在车辆上并确保一定的倾斜角度;侧板总成的区域B设有安装孔或焊接螺栓,通过安装孔或焊接螺栓与车辆连接,通过区域A背面的横梁总成和区域B的安装孔或焊接螺栓共同实现散热器的安装。由于散热器总成在整车装配的空间位置很狭小,在装配过程中局限性较大,采用传统的安装结构不便于装配或者后期的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拆卸安装不便,散热器拆装过程中易受损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上水室,所述上水室的两端设有侧板总成,且上水室的端部与侧板总成的上端连接,所述侧板总成的外侧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定位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上水室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配合限制散热器脱离整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实现散热器和整车的定位连接,然后通过第二安装结构再与整车连接限制散热器在整车上移动,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配合限制散热器上下移动和转动,实现散热器的快速定位拆装,仅需要上下移动便能完成装配,操作时仅需要较小的操作空间便能完成装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上的第一定位孔装配定位的第一定位销。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销上套设有第一胶垫,所述第一胶垫为阶梯柱结构,所述第一胶垫的小径端与第一定位销一同伸入第一定位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部与侧板总成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水平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销,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侧板总成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胶垫小径端的端部均为圆台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胶垫一方面有利于装配时受力均匀,另一方面确保为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因车辆振动和热应力变形预留变量;第一定位销和第一胶垫的端部采用圆台结构使得在于第一定位孔转配时起到导向作用,装配更加简单方便快速。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胶垫及设置上水室顶部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胶垫上设有与第二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用于与整车台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胶垫卡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整车台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胶垫的外侧环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胶垫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卡槽限制第二支架脱离第二胶垫。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条形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销为方形销,所述第二定位孔为方形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通过弯折结构过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销平行设置,使得安装时只需提供上下移动的操作空间,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并且通过设置具有弯折结构的第二支架实现第二定位销与整车转接,降低拆装难度,设置第二胶垫有利于消减发动机带来的振动,并缓解散热器运行过程中带来的热应力破坏,提高散热器装配在整车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结构与侧板总成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胶垫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
零件标号说明
1 第一安装结构;
11 第一支架;
12 第一胶垫;
13 第一定位销;
2 第二安装结构;
21 第二支架;
211 第一安装孔;
212 第二安装孔;
213 弯折结构;
22 第二胶垫;
221 第二定位孔;
222 卡槽;
23 第二定位销;
3 散热器;
4 护风罩;
5 侧板总成;
6 上水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上水室6,上水室6的两端设有侧板总成5,且上水室6的端部与侧板总成5的上端连接,散热器3通过护风罩4和侧板总成5连接。侧板总成5的外侧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定位的第一安装结构1,上水室6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的第二安装结构2,第二安装结构2与第一安装结构1配合限制散热器脱离整车。为了提高装配效率,整车的台架上提前钻设有与第一安装结构1配合的第一定位孔。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安装结构1包括第一支架11,第一支架11上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上的第一定位孔装配定位的第一定位销13。第一定位销13上套设有第一胶垫12,第一胶垫12为阶梯柱结构,第一胶垫12和第一定位销13同轴设置,第一胶垫12的小径端与第一定位销13的下端一同伸入第一定位孔内,第一定位销13的端部和第一胶垫12小径端的端部均为圆台结构,采用圆台结构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第一定位销13和第一胶垫12准确伸入第一定位孔内。通过设置第一胶垫12确保因车辆振动和热应力而预留变量能够满足散热器的使用要求,同时还可以控制第一胶垫12的变形量避免散热器装配时偏向某一侧,使得装配处均匀受力,保持安装平衡。其中,第一支架11为L型结构,第一支架11的竖直部与侧板总成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2的水平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销13,且第一定位销13与侧板总成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第二安装结构2包括第二支架21、第二胶垫22及设置在上水室6顶部的第二定位销23,上水室6水平设置,第二定位销23竖直向上设置。第二胶垫22上设有与第二定位销23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21,第二定位销23为方形销,第二定位孔221为方形孔,通过方形销和方形孔配合有利于避免第二定位销23和第二定位孔221相对转动,定位配合更稳定。第二支架21的第一端用于与整车台架连接,第二支架21的第二端与第二胶垫22卡接,第二支架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通过弯折结构213过渡,采用弯折结构213过渡便于将第二支架21转换到一个便于与整车台架装配的方向上,定位装配固定更加方便。其中,第二支架2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整车台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211,第一安装孔211为条形孔,采用条形孔增大了装配范围,降低了装配难度。第二支架21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安装孔212,第二胶垫22的外侧环设有卡槽222,第二胶垫22穿过第二安装孔212,并通过卡槽222限制第二支架21脱离第二胶垫22。第二胶垫22的前端为圆台结构,第二安装孔212内壁面的后端为弧形面,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第二胶垫22前端由第二安装孔212后端穿过第二安装孔时更加顺滑,降低装配难度。第二支架21与第二定位销23装配时,将第二支架21取出沿第二定位销23的轴向旋转,当第二支架21的第一端旋转到与整车台架配合的位置便与第二定位销23同轴装配。
其工作过程为:两个侧板总成5上的第一安装结构1的第一定位销13和第一胶垫12的下端竖直落入整车台架上的第一定位孔,从而实现了散热器向下移动以及左右、前后移动的限位,完成第一步定位安装;然后再将第二支架21和第二胶垫22装配好,装配好后,将第二定位孔221和上水室6顶部的第二定位销23进行同轴装配,第二定位销23的上端伸入第二定位孔221后,再将第二支架21上的第一安装孔211和整车台阶通过螺栓锁紧连接,使得第二支架21无法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定位销23无法上下移动脱离第二定位孔221,从而实现散热器向上移动的限位,完成散热器在整车上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两个安装结构配合实现散热器在整车上的快速装配,装配时,只需提供较小的操作空间便能完成装配,对装配空间要求小,避免因操作空间狭小而导致散热器芯子面的散热带、散热管等部件受到刮伤,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上水室,所述上水室的两端设有侧板总成,且上水室的端部与侧板总成的上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总成的外侧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定位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上水室上竖向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装配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配合限制散热器脱离整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整车台架上的第一定位孔装配定位的第一定位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上套设有第一胶垫,所述第一胶垫为阶梯柱结构,所述第一胶垫的小径端与第一定位销一同伸入第一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竖直部与侧板总成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水平部上设有竖直向下的第一定位销,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侧板总成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胶垫小径端的端部均为圆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胶垫及设置上水室顶部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胶垫上设有与第二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用于与整车台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胶垫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有用于与整车台阶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胶垫的外侧环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胶垫穿过第二安装孔,并通过卡槽限制第二支架脱离第二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条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销为方形销,所述第二定位孔为方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通过弯折结构过渡。
CN201721906820.2U 2017-12-29 2017-12-29 散热器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7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6820.2U CN20777287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散热器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6820.2U CN20777287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散热器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2876U true CN207772876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2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682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72876U (zh) 2017-12-29 2017-12-29 散热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2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9140U (zh) 一种信息安全用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
CN202082747U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CN202284584U (zh) 一种固定架支座
CN207772876U (zh) 散热器安装结构
CN101795551B (zh) Led大屏幕散热装置
CN202206709U (zh) 一种折弯散热片结构
CN202210923U (zh) 多排孔阶梯式散热片
CN105101752A (zh) 充电机散热装置
CN205546368U (zh) 一种散热模组
CN206890866U (zh) 热水器安装机构及其热水器
CN208141313U (zh) 一种计算机主板水冷装置
CN209017070U (zh) 一种快速散热型网络路由器
CN203719463U (zh) 一种新型拼装式散热器
CN207172019U (zh) 一种翻转连接机构及工位器具
CN207197053U (zh) 一种导热效果加强的组合管
CN206393126U (zh) 一种冷却器焊接胎具结构
CN201226629Y (zh) 电子模块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04183124U (zh) 便携式焊机
CN202616223U (zh) 一种散热片
CN202750367U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网络信息安全一体机机柜及其前面板
CN204679942U (zh) 一种循环散热的笔记本散热支架
CN206402620U (zh) 一种散热片结构
CN206772113U (zh) 一种铜管固定支架
CN207795487U (zh) 一种偏航制动器散热机构
CN203414000U (zh) 热交换器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