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6479U - 降噪耳机 - Google Patents

降噪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6479U
CN207766479U CN201721809347.6U CN201721809347U CN207766479U CN 207766479 U CN207766479 U CN 207766479U CN 201721809347 U CN201721809347 U CN 201721809347U CN 207766479 U CN207766479 U CN 207766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noise
noise reduction
chamber
fron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093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月华
何长毛
廖冬生
张彬
王标雄
向波
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ld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ld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ld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093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6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6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6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耳机,包括前壳、后壳、喇叭和用于对环境噪音进行降噪的降噪咪,前壳的后端设有凹腔,喇叭安装于凹腔内且喇叭与前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后壳扣合于凹腔外并与前壳连接,前壳的前端设有与前腔连通的凹槽,降噪咪卡接于凹槽内,降噪咪在进行分析所收集到的环境噪音的频率谱线后即生成反向频率谱线的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使用户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效地过滤掉环境噪音对音乐的影响,得到了高质量的音乐输出,将喇叭前方出音的前腔设置为独立的声腔,进而使耳机左、右耳的声腔体积大小相同,这样降噪咪将更准确地收集到环境噪音进行中和,达到更理想的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降噪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降噪耳机不仅能够降低环境噪音,保护用户的听力,而且可以让人们聆听到高品质音乐,提升享乐体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音乐发烧友对音质的追求,提出了对降噪耳机降噪效果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降噪耳机由于采用喇叭和麦克风分离的设计,而且耳机内部还设置有电路板、电池、USB接口、插座等机构,因此很难保证左、右耳能够具备相同的声腔和相同的密闭性,这样就很难保证左、右耳具备一致的频率响应曲线,从而影响了耳机的降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噪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降噪耳机由于左、右耳声腔体积大小不同而影响降噪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噪耳机,包括前壳、后壳、喇叭和用于对环境噪音进行降噪的降噪咪,所述前壳的后端设有凹腔,所述喇叭安装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喇叭与所述前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所述后壳扣合于所述凹腔外并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前壳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凹槽,所述降噪咪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降噪咪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凹槽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降噪咪位于所述前腔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前腔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mm~4mm。
优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前盖、第一环形连接体和第二环形连接体,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内围设形成所述凹腔,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后壳的周缘插设固定于所述环形空腔内,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喇叭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盖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前腔。
优选地,所述前壳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和所述喇叭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降噪咪的中心与所述喇叭的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5mm~40mm。
优选地,所述降噪咪呈圆柱体状,且呈圆柱体状的所述降噪咪的直径为3mm~8mm。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后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的出音孔,所述出音孔的内侧盖设有调音布。
优选地,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喇叭罩,所述喇叭罩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喇叭相适配的喇叭腔,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喇叭腔内,所述喇叭罩的外围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上。
优选地,所述前盖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各所述镂空孔均位于所述喇叭的正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降噪耳机,通过在前壳上设置一与前腔相连通的凹槽,在凹槽内设置一个用以收集喇叭外的噪音的降噪咪,降噪咪在进行分析所收集到的环境噪音的频率谱线后即生成反向频率谱线的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使用户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效地过滤掉环境噪音对音乐的影响,得到了高质量的音乐输出,将喇叭前方出音的前腔设置为独立的声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安装电路板或电池等对声腔内空间的影响,进而使耳机左、右耳的声腔体积大小相同,这样降噪咪将更准确地收集到环境噪音进行中和,达到更理想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耳机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前壳 11—前盖 12—第一环形连接体
13—第二环形连接体 14—环形空腔 15—凹腔
20—后壳 21—出音孔 30—喇叭
40—降噪咪 50—喇叭罩 51—喇叭腔
60—调音布 70—电路组件 111—凹槽
112—镂空孔 131—第一环形阶梯 132—第二环形阶梯
133—第三环形阶梯 151—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噪耳机,包括前壳10、后壳20、喇叭30和用于对环境噪音进行降噪的降噪咪40,所述前壳10的后端设有凹腔15,所述喇叭30安装于所述凹腔15内且所述喇叭30与所述前壳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151,所述后壳20扣合于所述凹腔15外并与所述前壳10连接,所述前壳10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腔151连通的凹槽111,所述降噪咪40卡接于所述凹槽111内。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噪耳机,通过在前壳10上设置一与前腔151相连通的凹槽111,在凹槽111内设置一个用以收集喇叭30外的噪音的降噪咪40,降噪咪40在进行分析所收集到的环境噪音的频率谱线后即生成反向频率谱线的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使用户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效地过滤掉环境噪音对音乐的影响,得到了高质量的音乐输出,将喇叭30前方出音的前腔151设置为独立的声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安装电路板或电池等对声腔内空间的影响,进而使耳机左、右耳的声腔体积大小相同,这样降噪咪40将更准确地收集到环境噪音进行中和,达到更理想的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前壳10包括前盖11、第一环形连接体12和第二环形连接体13,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13内围设形成所述凹腔15,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体12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13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13之间形成环形空腔14,所述后壳20的周缘插设固定于所述环形空腔14内,所述喇叭30设置于所述凹腔15内且所述喇叭30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盖11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前腔151。具体地,通过将后壳20的前端插接于前壳10后端的环形空腔14内形成一保护喇叭30的空间,将第二环形连接体13的内侧设置为阶梯的形状,即在第二环形连接体1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形阶梯131、第二环形阶梯132和第三环形阶梯133,将喇叭罩50的外围固定在第三环形阶梯133上,喇叭30的后端固定在喇叭腔51的底壁上,喇叭30的外围固定在第二环形阶梯132上,而第一环形阶梯131形成前腔151,如此设计有利于喇叭30的安装固定和提升前腔151的空间形成的稳定性,将喇叭30的后座固定于喇叭罩50上的喇叭腔51的底壁上,使喇叭30的前端朝向前盖11,喇叭30的外围伸出于喇叭罩50,以避免喇叭罩50过多的包裹喇叭30,影响喇叭30的音质输出,再分别将喇叭罩50和喇叭30的外围固定在第三环形阶梯133上和第二环形阶梯132上,从而使得喇叭30的前端面与前盖11的后端面之间的空间间距为第一环形阶梯131形成的空间,也即为前腔151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前壳10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b和所述喇叭30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b重合。具体地,将前盖11和喇叭30对心设置,有利于喇叭30向外界输送更加均衡的声音,同时将降噪咪40垂直地设置于前盖11上的凹槽111内,使降噪咪40与喇叭30保持垂直的状态,从而使降噪咪40发出的反向频率的声波可以更好地中和混杂在喇叭30输出声音里的环境噪音。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降噪咪40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a与所述凹槽111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a重合,且所述降噪咪40位于所述前腔151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地,前腔151的高度方向位于垂直于前盖11的中心线或喇叭30的中心线上,将降噪咪40的中心线a与凹槽111的中心线a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使得该直线位于前腔151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降噪咪40的中心恰好与喇叭30输出声音的前腔151上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使得降噪咪40能够更准确并且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地中和环境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以图3为示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腔151的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mm~4mm。具体地,前腔151的高度为喇叭30的前端面至前盖11的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其距离可以为2mm或3mm或4mm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咪40的中心与所述喇叭30的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5mm~40mm。具体地,降噪咪40设置于喇叭30的旁侧,降噪咪40与喇叭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根据喇叭30的大小决定,其距离可以为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39mm或40mm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降噪咪40呈圆柱体状,且呈圆柱体状的所述降噪咪40的直径为3mm~8mm。具体地,降噪咪40为全指向降噪咪,全指向的降噪咪40可以实现全方位地收集环境噪音,从而可以更好的中和环境噪音,输出高质量的音乐,其直径可以为3mm、4mm、5mm、6mm、7mm或8mm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后壳20的后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20的出音孔21,所述出音孔21的内侧盖设有调音布60。具体地,调音布60用以调节声阻尼,进而调整音频曲线以及音质。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喇叭罩50,所述喇叭罩50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喇叭30相适配的喇叭腔51,所述喇叭30设置于所述喇叭腔51内,所述喇叭罩50的外围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13上。具体地,喇叭罩50为前端开口的U型结构,通过将喇叭30设置于喇叭罩50上的喇叭腔51内,从而可以更好地固定喇叭30,以避免喇叭30不因用户的运动而轻易地发生抖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避免发生由于喇叭30的抖动,影响喇叭30与降噪咪4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影响降噪的效果,使用户得不到高质量的音质输出;同时,喇叭罩50和后壳20之间还设置有包括电路板、电池、USB接口、插座等机构用以使喇叭30与外界相连通电路的电路组件70。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前盖11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112,各所述镂空孔112均位于所述喇叭30的正前方。具体地,通过在前盖11上对应于喇叭30出音的方向上开设若干的镂空孔112用以出音,各镂空孔112的排布以前盖11的中心为轴心,均匀、对称地向外延伸,美观大方、出音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喇叭和用于对环境噪音进行降噪的降噪咪,所述前壳的后端设有凹腔,所述喇叭安装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喇叭与所述前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前腔,所述后壳扣合于所述凹腔外并与所述前壳连接,所述前壳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凹槽,所述降噪咪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咪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凹槽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降噪咪位于所述前腔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为2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前盖、第一环形连接体和第二环形连接体,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内围设形成所述凹腔,所述第一环形连接体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所述后壳的周缘插设固定于所述环形空腔内,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凹腔内且所述喇叭的前端面与所述前盖的后端面之间形成所述前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和所述喇叭的竖直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咪的中心与所述喇叭的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范围为5mm~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咪呈圆柱体状,且呈圆柱体状的所述降噪咪的直径为3mm~8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后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后壳的出音孔,所述出音孔的内侧盖设有调音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耳机还包括喇叭罩,所述喇叭罩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喇叭相适配的喇叭腔,所述喇叭设置于所述喇叭腔内,所述喇叭罩的外围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各所述镂空孔均位于所述喇叭的正前方。
CN201721809347.6U 2017-12-19 2017-12-19 降噪耳机 Active CN207766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347.6U CN207766479U (zh) 2017-12-19 2017-12-19 降噪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09347.6U CN207766479U (zh) 2017-12-19 2017-12-19 降噪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6479U true CN207766479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7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09347.6U Active CN207766479U (zh) 2017-12-19 2017-12-19 降噪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647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4081A (zh) * 2019-01-04 2019-06-11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0475173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深圳市魅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降噪耳机
WO2020061818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深圳市魅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结构及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1818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深圳市魅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结构及耳机
CN109874081A (zh) * 2019-01-04 2019-06-11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GB2580485A (en) * 2019-01-04 2020-07-22 Tymphany Acoustic Tech Huizhou Co Ltd Speaker
CN110475173A (zh) * 2019-08-20 2019-11-19 深圳市魅动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降噪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5968B (zh) 一种耳机
CN207766479U (zh) 降噪耳机
CN203840528U (zh) 降噪骨传导震子
CN103686498B (zh) 一种降噪通话装置
CN203590402U (zh) 一种耳机
IN2014MN01656A (zh)
CN104244130A (zh) 一种耳机
CN107889035B (zh) 扬声器箱
CN106375896A (zh) 头戴式降噪耳机
CN206181324U (zh) 头戴式降噪耳机
CN104811835B (zh) 扬声器模组
TWI558222B (zh) 耳機
CN203840524U (zh) 高低频音效可调的骨传导震子
CN203840525U (zh) 提高低频音效的骨传导震子
CN205987287U (zh) 新型声腔结构耳机
CN208783036U (zh) 一种双动圈耳机
CN201854412U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213403471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无线耳机
CN210629828U (zh) 小腔体螺旋式定向分离声音结构
CN208540112U (zh) 耳机及具有声学功能的耳机壳
CN206332794U (zh) 入耳式降噪耳机
CN209072691U (zh) 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CN208079325U (zh) 一种双喇叭入耳式耳机
CN108401201B (zh) 一种麦克风装置及包括该麦克风装置的耳机
JP5450044B2 (ja) 単一指向性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接話型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4

Address after: 523899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Humen town Daning community dabandi Industrial Zone South Road No. 111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ENDONGLV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1 floor, 111 Nanjiang Road, Daning community, Hume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Aldo Electronic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0

Address after: 518000 413, Hongdu business building, building a, Anle Industrial Park, Haile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ing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11, Nanjiang Road, dabandi Industrial Zone, Daning community, Hume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899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ENDONGLYU ELECTRON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