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4758U -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4758U
CN207764758U CN201721448833.XU CN201721448833U CN207764758U CN 207764758 U CN207764758 U CN 207764758U CN 201721448833 U CN201721448833 U CN 201721448833U CN 207764758 U CN207764758 U CN 207764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module
layer
contro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4883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根初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4883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4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4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4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具有圆偏光功能的柔性面板、集成在柔性面板上的触控层和显示面板。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显示面板和柔性面板依次层叠设置。柔性面板包括用于偏光的透光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以柔性面板作为衬底,将触控层直接集成在柔性面板上,无需额外使用基材作为衬底,从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使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的外形更薄更美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并且,触控显示模组将柔性面板做成具有保护触控显示模组的功能的保护层且具有圆偏光功能的偏光层,将保护层与偏光层制成一体,可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的厚度。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柔性显示屏的厚度较大,厚度过大不仅影响柔性显示屏的美观性,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得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面板、集成在所述柔性面板上的触控层和显示面板。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柔性面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柔性面板具有圆偏光功能。所述柔性面板包括用于偏光的透光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以柔性面板作为衬底,将触控层直接集成在柔性面板上,无需额外使用基材作为触控层的衬底,从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使触控显示模组的外形更薄更美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并且,触控显示模组将柔性面板做成具有保护触控显示模组的功能的保护层且具有圆偏光功能的偏光层,将保护层与偏光层制成一体,可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面板包括线偏光层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
触控显示模组中的柔性面板具有的反射外界环境光的功能可提升触控显示模组的对比度,优化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层包括导电层。
导电层可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为单层导电层,所述柔性面板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单层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底面上。
单层的导电层设置在柔性面板的底面上,底面与用户触控柔性面板的触控面(即与底面相背的顶面)距离较远,因此将单层的导电层设置在底面上可以对单层的导电层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面板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一电极、多条平行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二电极、和多条架桥电极,所述触控层还包括绝缘体,多条所述第一电极和多条所述第二电极纵横交错,每条所述第一电极连续不间断,每条所述第二电极在于对应的所述多条第一电极的交错处断开并与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不导通;每个所述架桥电极将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断开处导通;所述绝缘体将所述架桥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
导电层为单层架桥结构可以使得触控层的厚度较小,进一步使得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也较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面板包括基材及圆偏光片,所述基材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圆偏光片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基材包括朝向所述圆偏光片的上表面,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所述上表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与多条所述第二电极纵横交错。
多层结构的导电层可以检测用户的多点触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胶黏层,所述圆偏光片、所述基材和所述显示面板相邻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胶黏层粘接。
将触控显示模组的各层通过胶黏层粘接起来可以稳固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胶黏层,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胶黏层粘接。
将触控显示模组的各层通过胶黏层粘接起来可以稳固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和底壁;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
电子装置中的触控显示模组以柔性面板作为衬底,将触控层直接集成在柔性面板上,无需额外使用基材作为触控层的衬底,从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进一步可以减小电子装置的厚度,使电子装置的外形更薄更美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并且,电子装置中的触控显示模组将柔性面板做成具有保护触控显示模组的功能的保护层且具有圆偏光功能的偏光层,将保护层与偏光层制成一体,可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屏。
OLED显示屏具有自发光的特性,无需背光源和液晶层,因此,OLED显示屏的厚度较薄。另外,OLED显示屏的自发光特性使得OLED显示屏在暗画面时的功耗远低于LCD显示器的恒定背光功耗,拥有节能的特性。此外,OLED显示屏还具有可绕曲、不易碎裂的特性,可以满足触控显示模组对耐弯折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柔性面板的圆偏光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导电层的线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导电层的线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导电层的线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包括柔性面板10、集成在柔性面板10上的触控层30和显示面板40。沿显示面板40的出光方向,显示面板40和柔性面板10依次层叠设置。柔性面板10包括用于偏光的透光轴15。柔性面板15具有圆偏光功能。
其中,显示面板40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包括阴极、阳极、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在给OLED显示屏施加偏压时,阴极注入电子,阳极注入空穴,被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在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内以碰撞波的形式传输,并在发光层内复合,从而激发发光分层分子产生单态激子,单态激子辐射衰减而发光。OLED显示屏具有自发光的特性,相较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来说,OLED显示屏无需背光源和液晶层,因此,OLED显示屏的厚度较薄。另外,OLED显示屏的自发光特性使得OLED显示屏在暗画面时的功耗远低于LCD显示器的恒定背光功耗,拥有节能的特性。此外,OLED显示屏还具有可绕曲、不易碎裂的特性,可以满足触控显示模组100对耐弯折的需求。
柔性面板10一方面可对触控显示模组100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柔性面板10的圆偏光功能可起到消除显示面板40反射的环境光的作用。具体地,请结合图2,柔性面板10包括线偏光层11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当显示面板40采用OLED显示屏时,由于OLED显示屏的阴极一般为金属制成,会反射照射到显示面板40上的环境光,影响触控显示模组100的显示。为消除反射的环境光对触控显示模组100显示的影响,可以在显示面板40的出光方向上设置包括线偏光层11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的柔性面板10。其中,环境光经过线偏光层11后,环境光仅剩一半的线性偏振,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可将线性偏振的环境光转换至圆偏振光(左旋光)。当圆偏振光被显示面板40的阴极反射后会形成正交的圆偏振光(右旋光),如此再经过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后,最终的偏光呈现与线偏光层11的透光轴15垂直的偏振,无法再出光,环境光就被阻隔在柔性面板10内,从而提升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
柔性面板10的材料可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酰亚胺具备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耗、耐高温、防腐蚀等优异性能,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可以满足触控显示模组100的耐弯折需求,耐磨耗、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可起到保护触控显示模组100的作用。此外,可通过拉伸工艺拉伸聚酰亚胺薄膜以制造柔性面板10;或者采用紫外照射法(即紫外偏振光取向技术),利用紫外偏振光照射聚酰亚胺以获得取向膜以制造柔性面板10。如此,以聚酰亚胺作为柔性面板10的材料,不仅可以使柔性面板10起到保护触控显示模组100的作用,还可以使触控显示模组100具有圆偏光功能的特性。
柔性面板10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0.05mm至0.5mm。例如:柔性面板10的厚度可为0.05mm、0.076mm、0.1mm、0.125mm、0.13mm、0.15mm、0.16mm、0.18mm、0.2mm、0.21mm、0.225mm、0.24mm、0.27mm、0.29mm、0.3mm、0.32mm、0.33mm、0.37mm、0.38mm、0.4mm、0.41mm、0.44mm、0.46mm、0.49mm、0.5mm等。可以理解,柔性面板10的厚度处于0.05mm至0.5mm较为适中。否则,若柔性面板10的厚度过(如小于0.05mm)小,柔性面板10可能无法起到较好的保护触控显示模组100的作用;若柔性面板10的厚度过大(如大于0.5mm),则导致整个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也增大,影响触控显示模组100的美观性及用户的使用体验。优选地,柔性面板10的厚度可取0.15mm至0.35mm。
触控层30包括导电层33,导电层33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控。以柔性面板10作为衬底,导电层33集成在柔性面板10上。导电层33的材料可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纳米银丝、金属银线中的任意一种。其中,氧化铟锡、纳米银丝、金属银线均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及导电性能,可在实现检测用户触控的功能的同时不对显示面板40的出光光路进行遮挡。导电层33可通过多种工艺集成在柔性面板10上。例如,将导电材料(如ITO等)通过镀膜方式镀制在柔性面板10上,再对镀制有导电材料的柔性面板10进行蚀刻以得到导电层33;或者,在柔性面板10上涂布纳米银丝或金属银线,再利用激光镭射或湿法蚀刻对涂布有纳米银丝或金属银线的柔性面板10进行蚀刻以得到导电层33;或者,利用压印胶将柔性面板10压出凹槽结构,再向凹槽结构中填充导电金属以得到导电层33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以柔性面板10作为衬底,将触控层30直接集成在柔性面板10上,无需额外使用基材作为触控层30的衬底,从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使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外形更薄更美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将柔性面板10做成具有保护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功能的保护层且具有圆偏光功能的偏光层,将保护层与偏光层制成一体,可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中的柔性面板10具有的反射外界环境光的功能可提升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优化触控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电层33为单层的导电层33,其厚度可取0.5μm至5μm,例如,导电层33的厚度可为0.5μm、1.2μm、3μm、4.6μm、5μm等。柔性面板10包括朝向显示面板40的底面171,单层的导电层33设置在底面171上。单层的导电层33具有多个电极331。每个电极331均通过导线70连接到处理芯片60。用户的手指触控触控显示模组100时,触控位置上的电极331相对于地的自电容发生变化,导致电极331的输出信号也发生变化。处理芯片60扫描各个电极331后即可得到各个电极331的输出信号,通过分析各个电极331的输出信号是否发生变化即可判断出用户的触控位置。单层的导电层33设置在柔性面板10的底面171上,底面171与用户触控柔性面板10的触控面(即与底面171相背的顶面172)距离较远,因此将单层的导电层33设置在底面171上可以对单层的导电层33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电层33可为单层架桥结构。柔性面板10包括朝向显示面板40的底面171。具体地,导电层33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34、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电极35和多条架桥电极36。触控层30还包括绝缘体305。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5的厚度的取值可为0.5μm至5μm,例如,第一电极24的厚度可为0.5μm、1.7μm、2.6μm、3.3μm、4μm、5μm等,第二电极24的厚度可为0.5μm、1μm、2.4μm、3μm、4.4μm、5μm等;架桥电极36的厚度可为10nm至100nm,例如,架桥电极36的厚度可为10nm、29nm、43nm、68.3nm、88nm、90.2nm、100nm等;绝缘体305的材料可为透明光阻或绝缘黄油等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绝缘性的有机材料,绝缘体305可采用丝印或黄光制程等方式进行制作。多条第一电极34和多条第二电极35均设置在底面171上,多条第一电极34和多条第二电极35纵横交错。其中,如图5所示,多条第一电极34和多条第二电极35纵横交错指的是多条第一电极34与多条第二电极35相互垂直交错,即第一电极34与第二电极35的夹角为9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条第一电极34与多条第二电极35纵横交错还可以是多条第一电极34与多条第二电极35相互倾斜交错。每条第一电极34连续不间断,每条第二电极35在与对应的多条第一电极34的交错处断开并与对应的多条第一电极34不导通。每条架桥电极36将对应的第二电极35的断开处导通,绝缘体305将架桥电极36和第一电极34绝缘。单层架桥结构的导电层33中的多条第一电极34作为驱动电极,多条第二电极35作为感应电极,每一条第一电极34和每一条第二电极35均通过导线70连接至处理芯片60。使用时,对每一条第一电极34分时施加驱动电压,并在每一条第一电极34施加有驱动电压时扫描该第一电极34的输出信号、同时依次扫描多条第二电极35以得到多个输出信号。在用户触控触控显示模组100时,触控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4和第二电极35的输出信号会发生变化,如此,即可判断出用户的触控位置。导电层33为单层架桥结构可以使得触控层30的厚度较小,进一步使得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也较小。此外,单层架桥结构的导电层33设置在柔性面板10的底面171上,底面171与用户触控柔性面板10的触控面(即与底面171相背的顶面172)距离较远,可以对单层架桥结构的导电层33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电层33的结构可为多层结构。此时柔性面板10包括圆偏光片17和基材18。其中,圆偏光片17与包括线偏光层11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的柔性面板10是具有同样的偏光效果的器件,也即是说,圆偏光片也由线偏光层11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13组成。圆偏光片17包括朝向显示面板40的底面171,基材18包括朝向圆偏光片17的上表面181。基材18设置在圆偏光片17和显示面板40之间,也即是说,沿显示面板40出光方向,显示面板40、基材18和圆偏光片17依次层叠设置。多层结构的导电层33包括第一导电层37和第二导电层38。第一导电层37和第二导电层38的厚度的取值可为0.5μm至5μm,例如,第一导电层37的厚度可为0.5μm、1.7μm、2.6μm、3.3μm、4μm、5μm等,第二导电层38的厚度可为0.5μm、1μm、2.4μm、3μm、4.4μm、5μm等。第一导电层37设置在底面171上,第二导电层38设置在上表面181上。第一导电层37包括多条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371,第二导电层38包括多条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381。多条第一电极371与多条第二电极381在空间上纵横交错。其中,如图7所示,多条第一电极371与多条第二电极381在空间上纵横交错指的是多条第一电极371与多条第二电极381在空间上相互垂直交错,即第一电极371与第二电极381的夹角为9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条第一电极371与多条第二电极381在空间上纵横交错还可以是多条第一电极371与多条第二电极381在空间上相互倾斜交错。具体地,多条第一电极371作为感应电极,多条第二电极381作为驱动电极,每一条第一电极371和每一条第二电极均381通过导线70连接至处理芯片60。使用时,对每一条第二电极381分时施加驱动电压,并在每一条第二电极381施加有驱动电压时扫描该第二电极381的输出信号、同时依次扫描多条第一电极371以得到多个输出信号。在用户触控触控显示模组100时,触控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71和第二电极381相交处的互电容产生变化,导致第一电极371和第二电极381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如此,即可判断出用户的触控位置。多层结构的导电层33可以检测用户的多点触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请再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模组100包括胶黏层50。柔性面板10和显示面板40之间通过胶黏层50粘接。如此,将触控显示模组100的柔性面板10和显示面板40通过胶黏层50粘接起来可以稳固触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胶黏层50的厚度可取10μm至100μm,例如,胶黏层50的厚度可为10μm、30μm、59μm、71μm、82.2μm、93.5μm、100μm等。胶黏层50的材料可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 ClearResin,OCR)、压敏黏合剂(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PSA)、无影胶(UltravioletRays,UV)中的任意一种。OCA、OCR、PSA和UV胶均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柔韧性,可以满足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可绕折的需求,同时不会遮挡显示面板40的出光光路。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胶黏层50的材料采用OCA。
请再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模组100包括胶黏层50。圆偏光片17、基材18和显示面板40相邻两者之间通过胶黏层50粘接。也即是说,圆偏光片17与基材18之间通过胶黏层50进行粘接,基材18与显示面板40之间通过胶黏层50进行粘接。如此,将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各层通过胶黏层50粘接起来可以稳固触控显示模组100的结构。胶黏层50的材料可采用OCA、OCR、PSA和UV胶中的任意一种。OCA、OCR、PSA和UV胶均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柔韧性,可以满足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可绕折的需求,同时不会遮挡显示面板40的出光光路。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胶黏层50的材料采用OCA。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1000。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100。壳体200包括顶壁201和底壁203。触控显示模组100连接顶壁201和底壁203。
具体地,例如,电子装置1000为手表时,顶壁201和底壁203可为手表的可扣接的两端。电子装置1000为手机时,顶壁201和底壁203为手机竖屏放置(用户面对触控显示模组100)时,屏幕上方的部分即为手机的顶壁201,屏幕下方的部分即为手机的底壁203。
电子装置1000中的触控显示模组100以柔性面板10作为衬底,将触控层30直接集成在柔性面板10上,无需额外使用基材作为触控层30的衬底,从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进一步可以减小电子装置1000的厚度,使电子装置1000的外形更薄更美观,用户的使用体验较佳。并且,电子装置1000中的触控显示模组100将柔性面板10做成具有保护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功能的保护层且具有圆偏光功能的偏光层,将保护层与偏光层制成一体,可进一步减小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厚度,从而减小电子装置1000的厚度。此外,电子装置1000中的触控显示模组100中的柔性面板10具有的反射外界环境光的功能,可提升触控显示模组100的对比度,优化电子装置1000的显示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具有圆偏光功能的柔性面板、集成在所述柔性面板上的触控层、显示面板和胶黏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柔性面板依次层叠设置,所述柔性面板包括用于偏光的透光轴,所述柔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胶黏层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面板包括线偏光层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单层导电层,所述柔性面板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单层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面板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平行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一电极、多条平行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二电极、和多条架桥电极,所述触控层还包括绝缘体,多条所述第一电极和多条所述第二电极纵横交错,每条所述第一电极连续不间断,每条所述第二电极在于对应的所述多条第一电极的交错处断开并与对应的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不导通;每个所述架桥电极将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断开处导通;所述绝缘体将所述架桥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面板包括基材及圆偏光片,所述基材设置在所述圆偏光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圆偏光片包括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底面,所述基材包括朝向所述圆偏光片的上表面,所述导电层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面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所述上表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多条所述第一电极与多条所述第二电极纵横交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胶黏层,所述圆偏光片、所述基材和所述显示面板相邻两者之间通过所述胶黏层粘接。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壁和底壁;和
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屏。
CN201721448833.XU 2017-11-02 2017-11-02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07764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48833.XU CN207764758U (zh) 2017-11-02 2017-11-02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48833.XU CN207764758U (zh) 2017-11-02 2017-11-02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4758U true CN207764758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48833.XU Active CN207764758U (zh) 2017-11-02 2017-11-02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4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3737A (zh) * 2018-12-14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模组、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298251A (zh) * 2019-05-28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3737A (zh) * 2018-12-14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模组、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298251A (zh) * 2019-05-28 2019-10-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1421B2 (en) Flexible film structu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959000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CN1087332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8587558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652780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20090211819A1 (en) Touch panel
KR101065313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6219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160102456A (ko) 터치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023891B (zh) 压力触控结构、压力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WO2016086540A1 (zh)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790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30100073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US11730043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7764758U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TWI622910B (zh) 觸控面板
KR101131314B1 (ko)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80046294A1 (en) Touch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evice
CN207408922U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753170A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7764759U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7764757U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753167A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753168A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09753166A (zh) 触控显示模组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231323 Building 1, precision electronics industrial park, Hangbu Town, Shucheng County,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gzhuo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Jiangxi city of Nanchang province Huangjiahu Changb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st o-film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before: NANCHAGN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