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2394U -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2394U
CN207762394U CN201721784970.0U CN201721784970U CN207762394U CN 207762394 U CN207762394 U CN 207762394U CN 201721784970 U CN201721784970 U CN 201721784970U CN 207762394 U CN207762394 U CN 207762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ipeline
sealing ring
ring
seal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49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健
吉学之
王启峰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849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2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2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2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包括第一介质管路,及插装于第一介质管路端部的第二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圈由其端部顺序套装有密封环和密封圈;密封环包括环体,沿第二介质管路的轴向同向伸出,并分别位于环体的内圈的内密封环板,和位于环体的外圈的外密封环板;内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壁相抵,外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第一介质管路的内壁相抵。由于密封环的闭合结构,承担介质压力,并对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的间隙密封,在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发生扭转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压缩密封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具有插接关系的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有效密封。

Description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密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介质温度、压力变化大的介质管路结构,在管路连接位置,介质压力和温度直接作用于密封部件上,因此需要保证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介质室1`和介质室2`通过管路3`和管路4`连接,管路3`和管路4`的上端与介质室1`通过法兰连接,下端与介质室2`轴向连接。由于装配及零件加工误差的问题,要求管路径向连接处必须由足够的尺寸调节能力,并要求该处在-40℃-200℃,及0-2MPa介质压力下密封可靠,普通胶圈径向密封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接管5`和接管6`为套装结构,接管5`的伸入端开设环形槽,其上套装有O型圈7`和挡圈8`。O型圈7`为橡胶材料,与接管5`和接管6`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挡圈8`为环状缺口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为图2中挡圈的结构示意图。挡圈8`由弹性硬性塑料制成,缺口结构为装配和热胀冷缩设计。工作时,挡圈8`与接管6`贴合,防止O型圈7`因压力过大挤出,引起泄漏故障。在介质与环境有交替压变时,O型圈两侧可加挡圈。
由于介质压力直接作用于胶圈上,考虑到耐温耐介质压力要求,该处常使用氟橡胶O型圈,在-25℃的低温下,氟橡胶玻璃化,橡胶材料变硬变脆,在介质压力或挡圈挤压的作用下,橡胶容易发生裂纹,影响O型圈的密封可靠性。另外,挡圈为缺口圆环结构,温度越低,缺口张开越大,在介质的冷态冲击及温度压力交变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纹,导致该处密封结构薄弱。
因此,如何降低温度和压力变化对介质管路密封结构的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以降低温度和压力变化对介质管路密封结构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包括第一介质管路,及插装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端部的第二介质管路,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圈由其端部顺序套装有密封环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环包括环体,沿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轴向同向伸出,并分别位于所述环体的内圈的内密封环板,和位于所述环体的外圈的外密封环板;
所述内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壁相抵,所述外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内壁相抵。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内密封环板和所述外密封环板的伸出方向均沿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装入方向。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第二介质管路插装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环装入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底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相抵。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环为由所述内密封环板和所述外密封环板的根部固接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的密封环。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环为碳钢或不锈钢材质的密封环。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环为冲压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密封环。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涂覆有橡胶涂层。
优选地,在上述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中,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装入端开设有对所述密封环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一装入倒角;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装入端开设有对所述密封环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二装入倒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包括第一介质管路,及插装于第一介质管路端部的第二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圈由其端部顺序套装有密封环和密封圈;密封环包括环体,沿第二介质管路的轴向同向伸出,并分别位于环体的内圈的内密封环板,和位于环体的外圈的外密封环板;内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壁相抵,外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第一介质管路的内壁相抵。密封环通过外密封环板与第一介质管路的内壁相抵,通过内密封环板与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壁相抵,由于密封环的闭合结构,承担介质压力,并可对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密封,降低温度变化对密封结构的影响,同时内密封环板和外密封环板的伸出结构,可在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发生扭转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压缩密封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具有插接关系的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有效密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管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正常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侧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降低了温度和压力变化对介质管路密封结构的影响。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4-图6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正常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侧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包括第一介质管路10,及插装于第一介质管路10端部的第二介质管路9,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圈由其端部顺序套装有密封环11和密封圈12;密封环11包括环体110,沿第二介质管路9的轴向同向伸出,并分别位于环体110的内圈的内密封环板111,和位于环体110的外圈的外密封环板112;内密封环板111的伸出端与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相抵,外密封环板112的伸出端与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壁相抵。密封环11通过外密封环板112与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壁相抵,通过内密封环板111与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相抵,由于密封环11的闭合结构,承担介质压力,并可对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密封,降低温度变化对密封结构的影响,同时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的伸出结构,可在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发生扭转时,实现一定程度的压缩密封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具有插接关系的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之间有效密封。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的伸出方向均沿第二介质管路9的装入方向。密封环11直接与介质管路内的介质接触,受到介质的压力作用,将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的伸出方向沿第二介质管路9的装入方向,适应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沿介质管路轴向伸出的结构,使得密封环11呈凹槽结构,即由环体的中部的凹槽结构承担介质压力,同时介质压力作用于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对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壁和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抵紧,使得密封环11具有自密封加强作用,介质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提高其自密封能力。将密封环11的凹槽朝向第二介质管路9的装入方向也能起到一定的密封能力,然而当介质压力较大时,容易产生泄漏,仅能满足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发生扭转时,承担一定的压缩要求。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介质管路9插装于第一介质管路10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13,密封圈12设置于环形凹槽13内。为了保证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之间良好的密封性,同时设置密封圈12对二者之间进行密封。同时为了避免介质冲击造成密封圈12滑移错位,在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上开设环形凹槽13,密封圈12与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壁和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为过盈配合(如图4和图5对比所示,密封环11和密封圈12具有一定压缩变形量,以保证对介质管壁足够的密封强度),环形凹槽13对密封圈12沿介质管路轴向的滑移进行限位,由于密封环11位于介质封堵的前端,起到主要密封作用,密封圈12起到辅助密封作用,封堵轻微渗漏的介质,且工作过程中不受介质压力冲击,提高了使用使用。密封圈12优选为O型密封圈。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环11装入第二介质管路9的底部与环形凹槽13的侧壁相抵。环形凹槽13的侧壁凸出于密封环11的安装端面,使得环形凹槽13侧壁与第一介质管路10内壁的间隙小于密封环11安装端面与第一介质管路10内壁的间隙,当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发生侧偏时,由环形凹槽13结构避免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发生过度侧偏。如图6所示,可设置环形凹槽13沿第二介质管路轴向的宽度,控制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最大侧偏量a。利用环形凹槽13的侧壁与密封环11的底部相抵,则介质对密封环11的冲击主要作用于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上,二者张开与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壁以及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壁抵紧,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性能。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环11为由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的根部固接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的密封环。密封环11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内密封环板111和外密封环板112在根部连接,具有一定弹性,压缩安装于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之间时,通过自身形变保证密封能力。当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产生侧偏,造成密封环11和密封圈12侧压,其与环形凹槽13配合,保证密封环11和密封圈12产生最小的压缩率,避免密封环11或密封圈12局部多度压缩,影响密封能力。同时,为满足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在连接位置一定的转角调节能力,将环形凹槽13的侧壁厚度设置应尽量窄。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环11为碳钢或不锈钢材质的密封环。金属材质的密封环,通过对内密封环板和外密封环板边缘精度加工,保证与第一介质管路和第二介质管路接触位置的密封能力。且金属材质具有较好弹性,在温差变化较大情况下自身形变小,提高密封可靠性。
优选地,密封环11为冲压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密封环。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环11的外表面涂覆有橡胶涂层。密封环11的表面可涂覆橡胶涂层,或者直接使用。橡胶涂层可使得密封环的边缘与管壁具有良好的接触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密封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介质管路10的装入端开设有对密封环11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一装入倒角101;第二介质管路9的装入端开设有对密封环11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二装入倒角91。密封环11在未受压缩时,内径较第二介质管路9的外径小,其外径较第一介质管路10的内径大,为了便于第一介质管路10和第二介质管路9插装结构的便利性,在第一介质管路10的入口开设第一装入倒角101,在第二介质管路9的伸入端开设第二装入倒角91,从而降低安装难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管路,及插装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端部的第二介质管路,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圈由其端部顺序套装有密封环和密封圈;
所述密封环包括环体,沿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轴向同向伸出,并分别位于所述环体的内圈的内密封环板,和位于所述环体的外圈的外密封环板;
所述内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外壁相抵,所述外密封环板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内壁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环板和所述外密封环板的伸出方向均沿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装入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管路插装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装入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底部与所述环形凹槽的侧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为由所述内密封环板和所述外密封环板的根部固接的,横截面呈V型结构的密封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为碳钢或不锈钢材质的密封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为冲压成型或焊接成型的密封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涂覆有橡胶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管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管路的装入端开设有对所述密封环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一装入倒角;所述第二介质管路的装入端开设有对所述密封环的装入进行导向的第二装入倒角。
CN201721784970.0U 2017-12-19 2017-12-19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Active CN207762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970.0U CN207762394U (zh) 2017-12-19 2017-12-19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970.0U CN207762394U (zh) 2017-12-19 2017-12-19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2394U true CN207762394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4970.0U Active CN207762394U (zh) 2017-12-19 2017-12-19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23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3268A (zh) * 2019-01-30 2020-08-07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密封系统
CN114017561A (zh) * 2021-11-18 2022-02-08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管路的密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3268A (zh) * 2019-01-30 2020-08-07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密封系统
CN114017561A (zh) * 2021-11-18 2022-02-08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管路的密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2394U (zh) 介质管路密封结构
CN105697786A (zh) 超低温密封圈
CN108194723A (zh) 轴向压入式管接头组件
CN20853538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中高压管路的双重密封装置
CN103335105B (zh) Cmc专用捏合机轴头密封装置
CN205938255U (zh) 具有防腐蚀功能的带涂层钢管的螺纹连接结构
CN107165712B (zh) 发动机分段排气管的联结密封结构
CN202790658U (zh) 固定球阀阀座
CN205065156U (zh) 伸缩节
CN209309376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工况的阀座密封机构
CN209762501U (zh) 一种法兰
CN207975356U (zh) 轴向压入式管接头组件
CN208793857U (zh) 一种承插连接管道
CN106051232A (zh) 一种适用于大流量工作范围的单向阀及其工作方法
CN207333733U (zh) 一种软密封结构的气动薄膜调节阀
CN204254641U (zh) 一种火电厂锅炉排烟通道的防浆液留存结构
CN204611024U (zh) 带自紧密封的密封环的阀门
CN210088154U (zh) 密封伸缩垫总成
CN219655413U (zh) 波纹管截止阀
CN109506006A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工况的阀座密封机构
CN205580084U (zh) 一种高补偿防老化冰箱门封胶套
CN215410295U (zh) 一种新型壳体密封结构
CN108612938A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中高压管路的双重密封装置
CN216382549U (zh) 一种金属β形密封圈
CN211059555U (zh) 一种汽车空调双密封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