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1028U -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1028U
CN207761028U CN201721419259.5U CN201721419259U CN207761028U CN 207761028 U CN207761028 U CN 207761028U CN 201721419259 U CN201721419259 U CN 201721419259U CN 207761028 U CN207761028 U CN 207761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pond
monitoring
water body
control unit
buffer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192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浩
方建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192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1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1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1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缓冲池廊道、进水廊道和调蓄池,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通过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通过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和所述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的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一重力进水口,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的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二重力进水口,在靠近第二重力进水口处设置有压偏心堵门,所述有压偏心堵门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旋转并关闭,其可以将城市管路中的初雨截流至其中进行暂时存储,又可以有效拦截进入初雨调蓄池内部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漂浮物。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初雨调蓄池进水口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背景技术
由于雨水径流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质,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会产生径流污染。当初雨效应不明显时,选择将雨水在线处理后直接排放。因此,在设计初雨调蓄池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进水方式,从而保证能够在未接到暴雨预警时处理污染较为严重的初期雨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中带有有压偏心堵门的重力进水结构,其可以将城市管路中的初雨截流至其中进行暂时存储,又可以有效拦截进入初雨调蓄池内部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漂浮物。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缓冲池廊道、进水廊道和调蓄池,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通过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通过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和所述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的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一重力进水口,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的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二重力进水口,在靠近第二重力进水口处设置有压偏心堵门,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设置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有压偏心堵门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旋转并关闭所述第二重力进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可以是油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靠近第一重力进水口处设置自清洗水平格栅和/或浮动挡板,用于除去进入进水廊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廊道中设置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和/或抓斗式格栅,用于除去进入进水廊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重力进水口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第二重力进水口的最高水位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实现水体调蓄池底部进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分别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设置有三个开口,分别是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所述溢流管通过溢流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出水口处设置的限流闸门,所述限流闸门用于控制通过出水口的过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溢流口处设置的下开式堰门,所述下开式堰门用于控制通过溢流口的过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水管与通往污水处理厂的管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溢流口与自然水体或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连接处还设置有重力排水口,以及在靠近重力排水口处设置的重力排水闸门,所述重力排水闸门的设置目的是将调蓄池中的水体依靠重力作用排向缓冲池廊道,减少排水泵的使用率,节约能耗;其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缓冲池廊道的水体排向调蓄池的水体总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重力排水口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缓冲池廊道的池底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重力排水闸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重力排水闸门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中的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排水管从调蓄池延伸至缓冲池廊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内的泵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设置在泵坑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设置在靠近泵坑的坑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的数量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排水泵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排水泵的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冲洗调蓄池底部的冲洗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喷射器和集水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蓄池的池底存在坡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低端处朝向集水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为0.25-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水坑的坑底端面低于所述调蓄池的池底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水坑的坑底存在坡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为0.25-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喷射器设置于集水坑旁,且其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高于集水坑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喷射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喷射器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中带有有压偏心堵门的重力进水结构,其可以将城市管路中的初雨截流至其中进行暂时存储,又可以有效拦截进入初雨调蓄池内部的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漂浮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重力进水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重力进水结构的附视图。
其中,1-缓冲池廊道、2-进水廊道、3-调蓄池、4-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5-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6-第一重力进水口、7-第二重力进水口、8-有压偏心堵门、9-自清洗水平格栅、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溢流口、14-限流闸门、15-下开式堰门、31-第一墙体、32-第二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缓冲池廊道1、进水廊道2和调蓄池3,所述缓冲池廊道1和进水廊道2通过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4连通,所述进水廊道2和调蓄池3通过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5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4和所述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5通过第一墙体31和第二墙体32相连;所述缓冲池廊道1和进水廊道2的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4上设置第一重力进水口6,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的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5上设置第二重力进水口7,在靠近第二重力进水口7处设置有压偏心堵门8,在第一墙体31和第二墙体32上设置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有压偏心堵门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旋转并关闭所述第二重力进水口7。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可以是油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靠近第一重力进水口处设置自清洗水平格栅9和/或浮动挡板,用于除去进入进水廊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廊道中设置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和/或抓斗式格栅,用于除去进入进水廊道中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重力进水口6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第二重力进水口7的最高水位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实现水体调蓄池底部进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分别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2所示,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的俯视图,所述缓冲池廊道设置有三个开口,分别是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溢流口13。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口11与缓冲池廊道1相连;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口12与缓冲池廊道1相连;所述溢流管通过溢流口13与缓冲池廊道1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出水口12处设置的限流闸门14,所述限流闸门14用于控制通过出水口12的过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溢流口13处设置的下开式堰门15,所述下开式堰门15用于控制通过溢流口13的过水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水管与通往污水处理厂的管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溢流口与自然水体或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池廊道1和调蓄池3连接处还设置有重力排水口,以及在靠近重力排水口处设置的重力排水闸门,所述重力排水闸门的设置目的是将调蓄池中的水体依靠重力作用排向缓冲池廊道,减少排水泵的使用率,节约能耗;其还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缓冲池廊道的水体排向调蓄池的水体总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重力排水口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缓冲池廊道的池底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重力排水闸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重力排水闸门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中的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排水管从调蓄池延伸至缓冲池廊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内的泵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设置在泵坑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设置在靠近泵坑的坑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泵的数量可以是串联或并联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排水泵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排水泵的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冲洗调蓄池底部的冲洗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喷射器和集水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蓄池的池底存在坡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低端处朝向集水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为0.25-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水坑的坑底端面低于所述调蓄池的池底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水坑的坑底存在坡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坡度为0.25-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喷射器设置于集水坑旁,且其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高于集水坑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与喷射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喷射器的开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水控制方法,所述方法是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晴天时,将在靠近进水廊道和调蓄池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的第二重力进水口处的有压偏心堵门关闭,旱流污水通过缓冲池廊道的进水口进入,直接通过缓冲池廊道的出水口排走并送至污水厂处理;
降雨时,当初期雨水流量和污水流量之和大于污水处理厂的最大处理量时,一部分混合污水(雨水+污水)按上述方法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剩余的混合污水会在缓冲池廊道中蓄积,通过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中的水体液位,生成第一监测信号,并传递给初雨调蓄池的控制系统;
当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液位高度达到设定的水位值时,初雨调蓄池的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监测信号,开启有压偏心堵门,混合污水通过有压偏心堵门进入调蓄池,而水体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被自清洗水平格栅(或浮动挡板、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抓斗式格栅)拦截;
通过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中的水体液位,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并传递给初雨调蓄池的控制系统;当调蓄池中的水体液位高度达到调蓄池可以允许的最高蓄水水位时,初雨调蓄池的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第二监测信号,将有压偏心堵门关闭,防止调蓄池内继续进水,同时也防止调蓄池内蓄积的混合水体倒流至缓冲池廊道中;
当雨量进一步增大时,开启缓冲池廊道溢流口处的下开式堰门,进行紧急排放,将后期雨水排入自然水体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8)

1.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缓冲池廊道、进水廊道和调蓄池,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通过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通过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和所述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通过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连;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进水廊道的第一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一重力进水口,所述进水廊道和调蓄池的第二共用的侧壁墙体上设置第二重力进水口,在靠近第二重力进水口处设置有压偏心堵门,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上设置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有压偏心堵门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旋转并关闭所述第二重力进水口,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冲洗调蓄池底部的冲洗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有压偏心堵门运动的驱动装置是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在靠近第一重力进水口处设置自清洗水平格栅和/或浮动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在进水廊道中设置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和/或抓斗式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力进水口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第二重力进水口的最高水位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分别选自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设置有三个开口,分别是进水口、出水口和溢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溢流管,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所述溢流管通过溢流口与缓冲池廊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出水口处设置的限流闸门,所述限流闸门用于控制通过出水口的过水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还包括在溢流口处设置的下开式堰门,所述下开式堰门用于控制通过溢流口的过水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与通往污水处理厂的管路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与自然水体或通往自然水体的管路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7或9-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连接处还设置有重力排水口,以及在靠近重力排水口处设置的重力排水闸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排水口的最低水位线大于等于缓冲池廊道的池底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与重力排水闸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重力排水闸门的开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7、9-13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中的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排水管从调蓄池延伸至缓冲池廊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设置在调蓄池内的泵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设置在泵坑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设置在靠近泵坑的坑底。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泵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排水泵串联或并联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与排水泵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排水泵的开启。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喷射器和集水坑。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的池底存在坡度,所述坡度低端处朝向集水坑,所述坡度为0.25-2%。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的坑底端面低于所述调蓄池的池底端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5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的坑底存在坡度,所述坡度为0.25-2%。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设置于集水坑旁,且其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高于集水坑所在位置的池底的端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3或27所述的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缓冲池廊道和调蓄池中的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有压偏心堵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缓冲池廊道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一监测信号;所述第二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调蓄池内的水体情况,生成第二监测信号;将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信号并控制有压偏心堵门的开度;所述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还与喷射器信号连接;控制单元接收监测装置生成的第一监测信号和第二监测信号并控制喷射器的开启。
CN201721419259.5U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Active CN207761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9259.5U CN20776102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19259.5U CN20776102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1028U true CN207761028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19259.5U Active CN207761028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1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423A (zh) * 2020-05-08 2020-08-14 曾旭 安全生态沟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423A (zh) * 2020-05-08 2020-08-14 曾旭 安全生态沟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1498A (zh) 浮渣自动收集系统
CN206414811U (zh) 一种处理废液的分段排液沉淀池
CN205776662U (zh) 一种雨水弃流系统
CN104975648B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107587595A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CN105625555B (zh) 一种合流制的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07760989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7582618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5672444B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7761028U (zh)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初雨调蓄池
CN104975649B (zh) 分流制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07761024U (zh) 具有冲洗装置的方形雨水调蓄池
CN205637026U (zh)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207582641U (zh)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在线处理调蓄池
CN104727434A (zh) 一种具备污染清除功能的雨水调蓄池
CN204753798U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207582640U (zh) 一种带有重力进水结构的在线处理调蓄池
CN208363234U (zh) 一种浮筒闸板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207959470U (zh) 一种包含调蓄池和在线处理池的系统
KR20200132647A (ko) 보 상류의 수질 관리 및 오염 대응 시스템
CN207051026U (zh) 一种用于防泥沙沉积的水处理取样器
CN105714912B (zh) 一种分流制的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108314137A (zh) 一种高低槽式油污浮动收集系统
CN207582617U (zh) 一种带有初雨调蓄池和在线处理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