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0994U -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 Google Patents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0994U
CN207750994U CN201721886004.XU CN201721886004U CN207750994U CN 207750994 U CN207750994 U CN 207750994U CN 201721886004 U CN201721886004 U CN 201721886004U CN 207750994 U CN207750994 U CN 207750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critical
furnace body
pyrolysis
bio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60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斌
何广钦
陈湘龙
梁富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Blue Ener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Blue Ener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Blue Ener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Blue Ener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60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0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0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09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炉体的一端连通,第一炉体包括进料区和烘干区,第二炉体包括临界热解区和雾化冷却区,在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变轨区,中间变轨区设置在烘干区和临界热解区之间;在进料区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门,在进料区和烘干区的交界处、中间变轨区和临界热解区的交界处、临界热解区和雾化冷却区的交界处分别设置有密封门,在雾化冷却区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门。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出炭率高、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密封门结构简单、密封严实等优点。

Description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热解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能源为重要动力,在可持续发展观点不断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逐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而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员,因其存储量大、可再生、利用方式多元化等可持续发展特性在当今社会能源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生物质能储量很丰富,当前各类生物质总量为5.4×108t标准煤,其中可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约 2.8×108t标准煤。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质炭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生产操作简单,在常压下即可实现。生物质炭用途广泛,对增加能源供给、改善土壤大气环境、增加碳汇等方面均具有不可取代的功效。近十年来,国内出现了生物质热解制炭工艺,不过由于起步晚,技术还不够成熟,出现了生产过程能耗大、效率低、生产量小、自动化程度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炭率高、生产效率高和占地面积小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炉体包括进料区和烘干区,所述第二炉体包括临界热解区和雾化冷却区,在所述第一炉体与所述第二炉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变轨区,所述中间变轨区设置在所述烘干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之间;在所述进料区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门,在所述进料区和所述烘干区的交界处、所述中间变轨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的交界处、所述临界热解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的交界处分别设置有密封门,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门;第一加热装置给所述烘干区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给所述临界热解区提供热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密封门包括卷扬机、绳索、门本体、轴承和轴承导轨,所述卷扬机的卷动轴通过所述绳索与所述门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门本体的侧面上,所述轴承导轨向下倾斜设置并且其下端与交界处的炉体侧部连接,所述卷扬机通过所述绳索向上或向下拉动所述门本体,所述门本体通过轴承在所述轴承导轨上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滑动,从而将交界处关闭或打开。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喷淋装置和给所述喷淋装置供水的水泵,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中,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外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头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外部的水泵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喷淋管上,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底部上设置有雾化蓄水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载物小车,所述载物小车包括加料框、小车底板和加料框车轮,所述加料框车轮设置在所述加料框的下方,所述小车底板的一端通过料框转轴与所述加料框的内框底部连接,底板挡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加料框的底部上,所述底板挡块块将所述小车底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框的内框底部上,或者将所述小车底板的另一端打开。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产品卸料区,从所述雾化冷却区输出的装有成品的载物小车被输送到所述产品卸料区卸除成品。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产品卸料区包括底板打开位置、卸料位置和底板关闭位置,在所述产品卸料区中按照载物小车的运动轨迹设置高轨道,卸料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打开位置的侧部,在所述卸料位置的卸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产品输送带,底板顶杆动力装置的底板顶杆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的侧部,底板回位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的中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低轨道、高轨道和下轨道,在所述进料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低轨道,在所述烘干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高轨道,所述下轨道设置在所述中间变轨区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移动平台,在所述进料区、所述中间变轨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移动平台。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板、平台车轮和平台高轨道,所述平台车轮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底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上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凸伸出所述平台板的两端,限位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高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并列设置,使得其占地面积小;第一炉体包括进料区和烘干区,第二炉体包括临界热解区和雾化冷却区,在第一炉体与第二炉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变轨区,在交界处设置有密封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出炭率高、生产效率高、能耗低、密封门结构简单、密封严实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产品卸料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雾化冷却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炉体;11.进料区;12.烘干区;13.中间变轨区;2.第二炉体;21.临界热解区;22.雾化冷却区;31.第一加热装置;32.第二加热装置;33.燃气储罐;34.油气分离器; 35.油收集罐;36.旋风分离器;37.除尘器;38.第二烟囱;4.密封门;41.卷扬机;42.绳索;43.夹套;44.定滑轮;45.门本体;46.轴承;47.轴承导轨;51.第一烟囱;52.尾气处理器;53.水汽收集器;54.水收集罐;55.气体储罐; 56.燃烧器;57.尾气处理装置;6.产品卸料区;61.底板打开位置;611.卸料挡块;62.卸料位置;63.底板关闭位置;631.底板顶杆动力装置;632.底板回位挡块;64.产品输送带; 71.原材料区;72.原材料输送带;73.上料区;8.成品包装区;91.喷淋管;92.喷淋头;93.进水管;94.雾化蓄水池;95.沉淀池;96.冷却塔;97.蓄水池;98.出水管;99.水泵;100.载物小车;101.加料框;102.小车底板;103.加料框车轮;104.底板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所述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所述第一炉体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体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炉体1包括进料区11和烘干区12,所述第二炉体2包括临界热解区21和雾化冷却区22,在所述第一炉体1与所述第二炉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变轨区13,所述中间变轨区13设置在所述烘干区12和所述临界热解区21之间。在所述进料区11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门(未画图),在所述进料区11和所述烘干区12的交界处、所述中间变轨区13和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交界处、所述临界热解区21和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交界处分别设置有密封门4(请参见图2),在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门(未画图)。第一加热装置31给所述烘干区12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32给所述临界热解区21提供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门4(请参见图2所示)包括卷扬机41、绳索42、门本体45、轴承46和轴承导轨47,所述卷扬机41的卷动轴通过所述绳索42与所述门本体45的上端连接,所述轴承46设置在所述门本体45的侧面上,所述轴承导轨47向下倾斜设置并且其下端与交界处的炉体侧部连接,所述卷扬机41通过所述绳索42向上或向下拉动所述门本体45,所述门本体45通过轴承46在所述轴承导轨47上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滑动,从而将交界处关闭或打开。
还包括夹套43和定滑轮44,所述卷扬机41设置在炉体的外壁上,所述夹套43设置在炉体壁上,所述绳索42穿过所述夹套43。所述定滑轮44设置在炉体中,所述定滑轮44位于所述绳索42的运动轨迹上,在所述门本体45的一侧面的上下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46,在所述门本体45的另一侧的同样位置上也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46。在交界处的炉体的一侧部上分别上下设置有两个所述轴承导轨47,两个所述轴承导轨47相互平行倾斜设置,在交界处的炉体的另一侧部上也分别上下设置有两个所述轴承导轨47。
当需要打开交界处时,所述卷扬机41收卷所述绳索42,所述门本体45上的所述轴承46在所述轴承导轨47上倾斜向上滑动。当所述门本体45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所述轴承46脱离所述轴承导轨47,所述卷扬机41继续拉动所述门本体45向上运动,直到所述门本体45将交界处打开,所述卷扬机41停止工作。
当需要关闭交界处时,所述卷扬机41放长所述绳索42。所述门本体45向下运动,当所述门本体45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所述门本体45上的所述轴承46在所述轴承导轨47上倾斜向下滑动,直到所述门本体45将交界处关闭,所述卷扬机41停止工作,所述轴承46搁置在所述轴承导轨47的最低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载物小车100(请参见图3和图4中所示),所述载物小车100包括加料框101、小车底板102和加料框车轮103,所述加料框车轮103设置在所述加料框101的下方,所述小车底板102的一端通过料框转轴(未画图)与所述加料框101的内框底部连接,底板挡块10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加料框101的底部上,所述底板挡块104将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框101的内框底部上,或者将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打开。也就是说,当所述底板挡块104转动到锁定位置时,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框101的内框底部上,即所述小车底板102将所述加料框101的底部关闭;当所述底板挡块104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料框转轴转动,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将所述加料框101的底部打开。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低轨道(未标识)、高轨道(未标识)和下轨道(未画图),在所述进料区11和所述雾化冷却区22中分别设置有所述低轨道,在所述烘干区12和所述临界热解区21中分别设置有所述高轨道,所述下轨道设置在所述中间变轨区13中。
将所述进料区11和所述烘干区12的交界处、所述中间变轨区13和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交界处、所述临界热解区21和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交界处的所述高导轨断开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大约50厘米左右。所述高导轨的两端断开50厘米左右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了能够容纳所述密封门4,使所述密封门4顺利密封到位;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与所述移动平台上伸出来的高轨道实现对接,让所述载物小车100平稳移动。
还包括移动平台(未画图),在所述进料区11、所述中间变轨区13和所述雾化冷却区22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板、平台车轮和平台高轨道,所述平台车轮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底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上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凸伸出所述平台板的两端,限位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高轨道上。
所述平台高轨道凸伸出所述平台板的两端,伸出来的长度有50厘米左右。这样设计的好处,一是给所述密封门4留出空间,方便绝热密封;二是与其它区中的高轨道对接,方便平稳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上的载物小车100。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原材料区71和上料区73,所述原材料区71通过原材料输送带72将原材料输送到所述上料区73。在所述上料区73,原材料被装入到空置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的所述加料框101中,在所述上料区73中也设置有所述高轨道,在所述上料区73和所述进料区11之间设置有所述低轨道。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低轨道平台(未画图),所述低轨道平台设置在所述下轨道上。所述低轨道平台包括低轨道平台板、低轨道平台车轮和低轨道,所述低轨道平台车轮设置在所述低轨道平台板的底部上,所述低轨道设置在所述低轨道平台板的上部上,所述低轨道平台车轮位于所述下轨道上,所述下轨道和所述低轨道成垂直状态。位于所述中间变轨区13中的所述移动平台设置在所述低轨道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平台车轮位于所述低轨道平台的所述低轨道上。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产品卸料区6,从所述雾化冷却区22输出的装有成品的所述载物小车100被输送到所述产品卸料区6卸除成品。需要说明的是,从所述雾化冷却区22输出的所述载物小车100,其装载的成品是指生物质炭。
所述产品卸料区6(请参见图3和图4)包括底板打开位置61、卸料位置62和底板关闭位置63,在所述产品卸料区6中按照载物小车100的运动轨迹设置高轨道,卸料挡块611设置在所述底板打开位置61的侧部,在所述卸料位置62的卸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产品输送带64,底板顶杆动力装置631的底板顶杆(未画图)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的侧部,底板回位挡块632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的中部。在所述雾化冷却区22和所述产品卸料区6之间设置有所述低轨道,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和所述上料区73之间设置有所述高轨道,并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中的所述高轨道和所述上料区73中的高轨道对接,这样使得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和所述上料区73通过所述高轨道连通。装有成品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经过所述卸料位置62时,从所述卸料口卸除成品,空置的所述载物小车100被输送到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上关闭所述小车底板102,然后再通过所述高轨道输送到所述上料区73,在所述上料区73的位置上,空置的所述载物小车100被装载上原材料。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抽氧风机(未画图),所述抽氧风机的抽氧端分别与所述雾化冷却区22和所述进料区11的内部连通。保证在所述密封门4关闭的情况下,所述雾化冷却区22和所述进料区11处于低氧状态,从所述临界热解区21中出来的所述载物小车100上的成品(生物质炭)进入所述雾化冷却区22不会继续燃烧,所述载物小车100从所述进料区11进入到所述烘干区12加料中不会带入氧气。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喷淋装置和给所述喷淋装置供水的水泵99,所述喷淋装置(请参见图5)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中,所述水泵99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外部。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91、喷淋头92和进水管93,所述进水管93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外部的水泵99连通,所述进水管93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91连通,所述喷淋头92设置在所述喷淋管91上,在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底部上设置有雾化蓄水池9794。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界热解区21、所述中间变轨区13和所述烘干区12的炉体包括中空炉体壁(未画图),并且在中空炉体壁的内壁上设有保温砖(未画图)。中空炉体壁一方面保持了炉壁腔的清洁干净,延长了炉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保证了待加热物的受热均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1设置在所述烘干区12的外部,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1将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烘干区12的中空炉体壁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设置在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外部,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将产生的热量输送到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中空炉体壁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1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可以是燃气加热装置和/或燃油加热装置,由于燃气加热装置和/或燃油加热装置都是现有技术,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其结构进行介绍。
一燃气储罐33给所述第一加热装置31和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提供燃气。还包括第一烟囱51,所述第一烟囱51的一端与所述烘干区12的中空炉体壁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烟囱51的另一端与所述尾气处理器52连通,所述尾气处理器52与水汽收集器53连通,所述水汽收集器53分别与水收集罐54和气体储罐55连通,所述水收集罐54与沉淀池95连通。所述气体储罐55与燃烧器56连通,所述燃烧器56与尾气处理装置57连通。所述燃气储罐33分别与所述气体储罐55、所述燃烧器56和所述油气分离器34连通,所述油气分离器34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器36和所述油收集罐35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36分别与所述除尘器37和第二烟囱38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烟囱38的另一端与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中空炉体壁的内部连通。所述沉淀池95分别与出水管98和所述冷却塔96连通,所述冷却塔96与所述蓄水池97连通,所述蓄水池97与所述水泵99连通,所述水泵99与所述进水管93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成品包装区8,所述产品输送带64将成品输送到所述成品包装区8,所述成品包装区8对成品进行包装。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液压推杆装置(未标识),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的作用是帮助所述载物小车100在不同区间内移动和变轨。由于所述液压推杆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因此在这里不再对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未画图),PLC控制器控制若干所述液压推杆装置、所述卷扬机41、所述限位槽结构(未画图)、所述抽氧风机(未画图)和所述原材料输送带72的工作。PLC控制器省去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方便操作,反应快捷精准,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临界热解区21是一个与外界无氧气交换的环境,待加热的生物质中的可燃物不会被加热燃烧,有效的杜绝了产生灰分。临界热解出炭率最高,即只将生物质的链烃或环烃上的羟基等断裂脱水去除,碳、氢等最大化的保留,在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的同时,也不浪费生物质资源。
所述密封门4能够顺利密封到位,保证炉体内的热量不外卸,热量充分被待加热物利用,做到能量最大化利用。
所述雾化冷却区22冷却速度快,在使用过程中处于绝氧状态,防止临界热解出来的生物质炭燃烧,而冷却水雾化喷淋出来,与临界热解出来的生物质炭接触,其热传递面积增大,热传递速度相应的也会增快,可实现快速降温。
所述载物小车100可以自动卸料,不需要人工操作,方便快捷。所述第一炉体1和所述第二炉体2并列设置,有效地节省了直链式轨道窑炉的长度,充分的利用了平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1)所述原材料区71通过原材料输送带72输送到所述上料区73。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的推杆将控制的所述载物小车100推动到所述上料区73,在所述上料区73将原材料装入所述载物小车100中。
2)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料门打开,在所述进料区11中,另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移动所述进料区11中的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上料区73中的所述高轨道对接,然后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将所述载物小车100推移到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限位槽结构关闭,所述限位槽结构将所述载物小车100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平台高轨道上。另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移动所述移动平台到所述进料区11,然后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料门关闭。
3)在所述进料区11预定时间后,所述PLC控制器所述烘干区12的所述密封门4打开,即所述烘干区12被打开,另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烘干区12中的所述高轨道对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开启,第三所述液压推杆装置将所述载物小车100从所述移动平台移动到所述烘干区12,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料区11的所述密封门4关闭。
4)在所述烘干区12烘干到预定时间后,在所述中间变轨区13中,第四所述液压推杆装置推移所述中间变轨区13中的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烘干区12的所述高轨道对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进料区11的所述密封门4开启,另一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继续将所述进料区11中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烘干区12,从而将所述烘干区12中靠近所述中间变轨区13的位置上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关闭,使所述限位槽结构将所述载物小车100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平台高轨道上。
5)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所述密封门4打开,即所述临界热解区21被打开,第五所述液压推杆装置推移所述低轨道平台在所述下轨道上移动,使所述低轨道平台上的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所述高轨道对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开启,第六所述液压推杆装置将所述载物小车100从所述移动平台移动到所述临界热解区21,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临界热解区21的所述密封门4关闭。
6)在所述临界热解区21热解到预定时间后,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所述密封门4打开,第七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移动所述雾化冷却区22中的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临界热解区21中的所述高轨道对接,所述第六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继续将所述载物小车100从所述中间变轨区13移动到所述临界热解区21,从而将所述临界热解区21中靠近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位置上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平台上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关闭,所述载物小车100被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雾化冷却区22的所述密封门4关闭。
7)在所述雾化冷却区22冷却到预定时间后,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出料门打开,第七所述液压推杆装置移动所述雾化冷却区22中的所述移动平台,使所述移动平台的所述高轨道与所述产品卸料区6中的所述高轨道对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限位槽结构开启,第八所述液压推杆装置将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产品卸料区6中。
8)在所述产品卸料区6中,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底板打开位置61时,所述卸料挡块611将所述底板挡块104转动到打开位置,所述小车底板102被打开。当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卸料位置62时,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相对所述料框转轴转动,在所述加料框101的底部形成一个出口,成品从出口进入到所述卸料口,从而卸除成品。
9)空置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底板关闭位置63时,所述底板回位挡块632使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回位到所述加料框101中,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底板顶杆动力装置631,所述底板顶杆动力装置631的底板顶杆使所述底板挡块104转动到锁定位置,所述小车底板10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框101的内框底部上,即所述小车底板102将所述加料框101的底部关闭。
10)所述PLC控制器控制第九所述液压推杆装置将空置的所述载物小车100移动到所述上料区73中。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炉体包括进料区和烘干区,所述第二炉体包括临界热解区和雾化冷却区,在所述第一炉体与所述第二炉体的连接处设置有中间变轨区,所述中间变轨区设置在所述烘干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之间;在所述进料区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门,在所述进料区和所述烘干区的交界处、所述中间变轨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的交界处、所述临界热解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的交界处分别设置有密封门,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门;第一加热装置给所述烘干区提供热量,第二加热装置给所述临界热解区提供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包括卷扬机、绳索、门本体、轴承和轴承导轨,所述卷扬机的卷动轴通过所述绳索与所述门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门本体的侧面上,所述轴承导轨向下倾斜设置并且其下端与交界处的炉体侧部连接,所述卷扬机通过所述绳索向上或向下拉动所述门本体,所述门本体通过轴承在所述轴承导轨上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滑动,从而将交界处关闭或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装置和给所述喷淋装置供水的水泵,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中,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喷淋头和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外部的水泵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淋管连通,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所述喷淋管上,在所述雾化冷却区的底部上设置有雾化蓄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物小车,所述载物小车包括加料框、小车底板和加料框车轮,所述加料框车轮设置在所述加料框的下方,所述小车底板的一端通过料框转轴与所述加料框的内框底部连接,底板挡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加料框的底部上,所述底板挡块将所述小车底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加料框的内框底部上,或者将所述小车底板的另一端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产品卸料区,从所述雾化冷却区输出的装有成品的载物小车被输送到所述产品卸料区卸除成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卸料区包括底板打开位置、卸料位置和底板关闭位置,在所述产品卸料区中按照载物小车的运动轨迹设置高轨道,卸料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打开位置的侧部,在所述卸料位置的卸料口的下方设置有产品输送带,底板顶杆动力装置的底板顶杆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的侧部,底板回位挡块设置在所述底板关闭位置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轨道、高轨道和下轨道,在所述进料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低轨道,在所述烘干区和所述临界热解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高轨道,所述下轨道设置在所述中间变轨区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平台,在所述进料区、所述中间变轨区和所述雾化冷却区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移动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平台板、平台车轮和平台高轨道,所述平台车轮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底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设置在所述平台板的上部上,所述平台高轨道凸伸出所述平台板的两端,限位槽结构设置在所述平台高轨道上。
CN201721886004.XU 2017-12-29 2017-12-29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50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6004.XU CN207750994U (zh) 2017-12-29 2017-12-29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6004.XU CN207750994U (zh) 2017-12-29 2017-12-29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0994U true CN207750994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600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50994U (zh) 2017-12-29 2017-12-29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0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3591U (zh) 一种污泥、油泥复合热解系统
CN103075727B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CN103923671B (zh) 采用螺旋传动的自封闭式固体可燃物全自动连续处理系统
CN203115991U (zh) 一种具有底置式燃烧器立式锅炉的高效环保燃煤系统
CN201530810U (zh) 用于内热式连续制备生物质热解气化煤气的方法中的回转炉
CN108192667A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及其气化操作方法
CN204824726U (zh) 一种煤炭低温干馏系统
CN102827619B (zh) 一体式干馏炉
CN209689352U (zh) 一种撬装式生物质干燥装置
CN207750994U (zh) 自动化连续生产的生物质临界热解窑
CN109943357A (zh) 一种含油废弃物多级裂解处理方法与设备
CN203866250U (zh) 采用螺旋传动的自封闭式固体可燃物全自动连续处理系统
CN208395101U (zh) 环保氢炭无人全自动智能生产设备
CN205382124U (zh) 一种螺旋推进料外热式煤干馏装置
CN210595252U (zh) 生物质裂解气制氢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7723031A (zh) 一种粉煤高压气化热解一体化装置
CN207738699U (zh) 一种用于长焰煤干馏的瓦斯全循环干馏系统
CN209081807U (zh) 一种自重螺旋渐进式生物质高效节能热解系统
CN206843521U (zh) 一种外加热的甲醇裂解生产直接还原铁的设备
CN205603530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
CN102260508B (zh) 生物质干馏炭、气、油、液联产集中供气系统
CN214371676U (zh) 一种生产高岭土的自动化窑炉装备
CN104560069A (zh) 红焦炭的熄焦方法与装置
CN100537708C (zh) 利用油页岩提取页岩油及煅烧水泥熟料的装置
CN106482113A (zh) 一种蓄热式折流板燃气电子垃圾热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