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1397U - 化妆品容器 - Google Patents

化妆品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21397U
CN207721397U CN201820010942.1U CN201820010942U CN207721397U CN 207721397 U CN207721397 U CN 207721397U CN 201820010942 U CN201820010942 U CN 201820010942U CN 207721397 U CN207721397 U CN 207721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pregnation section
sealing
face
cosmetics contain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09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昊俊
李玖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H&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Household and Health C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Household and Health Care Ltd filed Critical LG Household and Health C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109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21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21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21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浸渍部件,用于浸渍化妆品;排出面,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设置于上述浸渍部件的一侧,通过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来使上述化妆品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以及密封部,设置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使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与外部隔离。

Description

化妆品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容器,涉及如下的化妆品容器,即,在浸渍部件的上部设置排出面,从而使化妆品借助于排出面的下降而排出,并防止化妆品向排出面的周围泄漏。
背景技术
通常被广泛使用的粉底霜(foundation)等固体化妆品或防晒乳(sun block)等液体化妆品在保护皮肤的同时具有使皮肤变得亮丽且改善褶皱等效果。在使用化妆品时,使用人员可采用在将化妆品沾在粉扑(puff)上之后涂抹于皮肤的方式。
粉扑能够以收纳于化妆品容器内的状态来销售,一般情况下,粉扑等可收容于化妆品容器的盖的内部。因此,为了使用化妆品,使用人员可打开盖来引出粉扑,并以将手指插进设置于粉扑的弹性带等状态使粉扑与化妆品相接触,从而可使规定量的化妆品沾到粉扑上。
此时,使用人员需要使粉扑直接接触到化妆品,因而根据使用人员利用粉扑向化妆品施加的压力,必要以上的化妆品沾到粉扑上,从而存在可能浪费粉扑的问题。因此,最近开发出如下方式,即,将化妆品浸渍于海绵等,从而当使用人员利用粉扑按压海绵时,使渗入于海绵的液体化妆品排出并供应至粉扑。
但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化妆品容器也与以往的问题一样存在如下问题,即,根据使用人员按压海绵的压力,可能使必要以上的化妆品沾到粉扑上,此外,若使用人员因失误而以过度的压力向海绵加压,则在粉扑中,除了直接与皮肤相接触的面之外,在与使用人员的手指相邻的面也被沾上化妆品,因而给使用人员造成很大的不便。
不仅如此,在现有化妆品容器的情况下,使用人员在利用粉扑沾上浸渍于海绵的化妆品后,通过使粉扑接触到脸等皮肤来涂抹化妆品,并重复利用粉扑来以按压的方式使粉扑与浸渍有化妆品的海绵相接触,此时,因存在于皮肤的病毒或真菌、细菌等而可能使化妆品受到严重污染。此外,直到使用完化妆品为止,污染于化妆品内的微生物继续生长,因而使产品持续受到污染,最终引起皮肤刺激、皮肤问题、皮肤过敏、变臭等问题。在使用人员经历上述不方便的情况下,会忌讳化妆品,若为了美容而使用的产品反而引起个人的卫生和皮肤问题,则会抱有严重的不满。
为了保管和安全地使用化妆品,以避免这种微生物的污染,优选地采用使内容物与外部污染源之间的接触最小化的结构,此外,需要满足如下的条件,即,在通过仅取出所要使用的量来使用之后,可使剩余的残留量化妆品保持安全的保管状态,以防止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为了防止化妆品直接暴露于外部,最近使用如下的结构,即,在化妆品上部设置具有多个排出口的排出板,若利用粉扑来按压排出板,则使化妆品仅通过排出口排出。
但是,在通过排出板的下降来向收容于排出板下部的化妆品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存在化妆品从排出板的周缘泄漏的隐患,因此即使保护排出板下部的化妆品免受外部污染,也因向排出板周边泄漏的化妆品而存在严重损害美观的隐患,并存在造成化妆品浪费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善现有技术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化妆品容器,即,当用排出面按压浸渍部件而排出化妆品时,可有效阻止化妆品从排出面的周围泄漏。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浸渍部件,用于浸渍化妆品;排出面,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设置于上述浸渍部件的一侧,通过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来使上述化妆品向上述排出口排出;以及密封部,设置于上述排出面的周围,使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与外部隔离。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以及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可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围,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上述密封部可一边保持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具体地,上述固定部的内侧可向上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的一侧突出,上述密封部可具有高度差,以啮合在上述固定部的内侧。
具体地,在上述密封部中,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外部面可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态。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的外侧可固定于上述固定部,内侧可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围,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可一边保持上述外侧和上述内侧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
具体地,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上述密封部可一边保持上述外侧和上述内侧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从而可使上述排出面下降而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可具有从上述排出面延伸而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袋子。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可具有褶皱,当上述排出面朝向对上述浸渍部件加压的方向移动时,上述褶皱被压缩。
具体地,上述袋子可具有体积随着上述排出面的加压而缩小的材质或形态。
具体地,上述袋子可在以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方式被拉伸的状态下固定于上述排出面。
具体地,上述固定部可具有包围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周围部,上述密封部可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围,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可一边保持紧贴于上述周围部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具体地,上述固定部及上述密封部中的一个可包括突起,上述固定部及上述密封部中的另一个可具有卡止于上述突起的槽,若上述密封部下降,则上述突起可与上述槽相隔开,若上述密封部上升,则上述突起可与上述槽相啮合。
具体地,上述容器本体可具有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的下段的凹陷部,并可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
具体地,上述容器本体可包括引导部,上述引导部可设置于上述浸渍部件的下段的周围,用于形成上述凹陷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容器本体,上述容器本体的一侧开放,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上述密封部可包括:周围部,包围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以及凹槽,设置于上述周围部的外侧,用于收容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可一边保持收容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上述凹槽可具有卡止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的卡止结构,以防止上述密封部向上方脱离。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还可包括从上述周围部延伸而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袋子。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外围部件,上述外围部件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内部收容于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具有低于上述浸渍部件的浸渍性或非浸渍性。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设置于上述外围部件的内部面与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之间的防扩散部。
具体地,可在上述外围部件的内部面和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中的至少一面通过涂敷来形成上述防扩散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以及防扩散部,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与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之间,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通过涂敷来形成上述防扩散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还可包括: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以及弹性部件,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内部收容于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具有用于向上推上述排出面的弹力。
具体地,上述浸渍部件可具有周围的高度低于中央的高度的上窄下宽形态。
具体地,在上述浸渍部件中,被上述排出面加压的表面可具有穹顶(dome)或梯形形态。
具体地,上述排出面可具有平坦的板形态,上述密封部与上述排出面可设置为一体,上述密封部可具有从上述排出面的周围朝向外侧延伸的同时弯曲或折曲的形态。
具体地,上述密封部可具有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或上述固定部的内壁的软质部。
具体地,上述排出面可具有由金属形成的板形态。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化妆品容器具有如下效果:在浸渍部件的上部设置具有排出口的排出面,且在排出面的周围设置可防止化妆品泄漏的密封部,从而即使浸渍部件被压缩,也防止化妆品从排出面的周围泄漏,由此可提高使用人员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图2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化妆品容器;10:容器本体;11:外容器;12:盖;13:内盖;
14:内壁;15:凹陷部;16:引导部;17:余裕空间;18:外壁;
181:突起;20:浸渍部件;30:排出面;31:排出口;40:密封部;
41:高度差;42:褶皱;43:袋子;431:褶皱;44:下部密封部;
441:槽;45:上部密封部;46:周围部;47:凹槽;471:突起;
48:外壁;49:软质部;50:固定部;51:周围部;52:凹槽;
521:槽;53:外壁;54:突起;60:外围部件;70:防扩散部;
80: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定的优点及新的特征会从与附图有关的以下的详细说明和优选实施例得以更加明确。应当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在对各个附图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的过程中,相同的结构要素即使标记在其他附图上,也尽可能使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在判断出对有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情况下,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在以下说明中,内侧可以表示朝向容器本体中心的方向,外侧可以表示远离容器本体中心的方向,下侧可以表示朝向容器本体底面的方向,上侧可以表示远离容器本体底面的方向,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立体图,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包括容器本体10、浸渍部件20、排出面30、密封部40及固定部50。
容器本体10收容后述的浸渍部件20。容器本体10可形成用于收容浸渍部件20的收容空间,容器本体10的上侧可设置成开放的形态。
此时,容器本体10可具有避免浸渍部件20的上部面向外部突出的高度,在此情况下,若后述的排出面30设置于容器本体10,则排出面30设置于高度低于容器本体10的上端的位置,通过使用人员的按压,排出面30下降并压缩浸渍部件20,从而可使化妆品从浸渍部件20通过排出面30排出。
容器本体10能够以可更换的方式与具有盖12的外容器11相结合,盖12可通过铰链等方式开闭外容器11,在外容器11可以设置有用于收容容器本体10的空间。
此外,在外容器11中,用于收容容器本体10的空间的下部形成有孔(未图示),使用人员可通过孔向上推容器本体10,从而使容器本体10从外容器11分离。
因此,在从与外容器11相结合的容器本体10的浸渍部件20中用完化妆品的情况下,在从外容器11分离以往的容器本体10之后,使用人员通过使收容有充分浸渍有化妆品的浸渍部件20的新容器本体10与外容器11相结合,由此实现容器本体10的更换。
若设置于外容器11的盖12被开放,则可能使容器本体10的上侧暴露于外部,在浸渍部件20的上侧设置后述的排出面30,因而使用人员可在开放盖12之后,利用粉扑等化妆工具或用手指等按压排出面30,从而可从浸渍部件20排出化妆品来使用。
但是,在容器本体10的上侧与盖12之间可设置内盖13,内盖13可覆盖暴露于容器本体10的上侧的排出面30。
应当注意,即使在未附设外容器11、盖12、内盖13等结构的状态下,也可独立销售及使用本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但是,排出面30可设置成通过容器本体10的开放的一侧暴露,因而在排出面30的上部面可设置有周缘与容器本体10(和/或后述的固定部50)相结合的保护膜(未图示)。因此,使用人员可在去除保护膜之后利用粉扑等通过按压排出面30来使用。
浸渍部件20用于浸渍化妆品。此时,被浸渍的化妆品可以为液状,但也可以为粉末形态。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化妆品的种类、形态及黏度等不受特殊限制。
浸渍部件20可由聚氨酯泡沫、海绵等形成,可具有开孔(open cell)结构或网状结构等。浸渍部件20可由可在内部浸渍化妆品的所有材料形成,浸渍部件20的材料或结构不受特殊限制。
作为一例,浸渍部件20可由丁腈橡胶(NBR)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相对于使用聚氨酯或NSBR材料的情况,可减少朝向外侧方向的漏液,并可使化妆品朝向中央集中排出。
浸渍部件20收容于容器本体10的内部,浸渍部件20的上部面可具有不从容器本体10的上端突出的高度。在此情况下,可防止从浸渍部件20排出的化妆品向容器本体10的外部排出。
浸渍部件20虽然浸渍要排出的化妆品,但可以不直接被粉扑等所加压。在浸渍部件20的上部面设置排出面30,化妆品的排出可通过排出面30的加压来实现,浸渍部件20通过排出面30被间接地加压,从而可向排出面30的上侧传递浸渍的内容物。
排出面30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31,并设置于浸渍部件20的一侧。排出面30可设置于浸渍部件20的上侧,可通过对浸渍部件20进行加压来使化妆品从排出口31排出。
设置于排出面30的排出口31可在利用粉扑等来按压排出面30的情况下张开,或可具有固定的截面。若排出面30由延伸的材料形成,则排出口31的大小可根据是否利用粉扑进行按压而发生改变,但若排出面30由硬质的材料形成,则排出口31可始终具有固定的大小。
排出面30可以为网筛,或可呈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31的板形态。在排出面30为网筛的情况下,排出面30可具有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的织物结构或网结构,在排出面30呈板形态的情况下,排出面30可由金属或非金属等材料形成,排出口31可通过蚀刻或冲孔等方式形成。
在排出面30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可利用化妆棉或其他清洗工具来简单地擦去沾在排出面30的上部面的化妆品,由此管理排出面30保持清洁,因而可提高卫生性。
此外,若排出面30由金属形成,则化妆品的热可通过排出面30容易向外部散发,因而可向化妆品赋予冷感,并通过金属赋予的感觉来提高美观,从而可提高使用人员的满意度。
此外,若排出面30呈由金属等材料形成的板形态,则使浸渍部件20的表面整体上被均匀地按压,从而可防止因压缩仅集中在浸渍部件20的一部分而造成浸渍部件20的形态受到破碎或变形的问题。
排出面30可具有相对于周边越靠近中央则网眼越变大的网筛形态,或仅在中央具有排出口31的板形态或相对于周边越靠近中央则排出口31的大小越变大的板形态等,但形成于排出面30的排出口31的配置或大小、式样(pattern)等不受特殊限制。
但是,在排出面30具有板形态的情况下,与排出面30具有因压力而下垂的形态相比,排出口31的大小并不延伸而是固定,因而可能使化妆品的排出相对难。因此,形成于板形态排出面30的排出口31的大小可相对大于形成于可下垂形态的排出面30的排出口31的大小,但排出口31的大小不受数值的限制。
排出面30可设置为以周围被后述的密封部40所固定的状态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可升降。即使在排出面30由网筛形成的情况下,在被粉扑等加压时,排出面30也可在比较保持平面的同时下降而向浸渍部件20传递均匀的压力。
为此,在排出面30由软质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排出面30能够以被拉伸的状态借助于密封部40来被固定,因此,当排出面30被粉扑等所按压时,防止排出面30下垂,从而可使排出面30平行下降。
若排出面30下降,则浸渍部件20被压缩,并浸渍于浸渍部件20的化妆品可通过排出面30的排出口31向外部排出。浸渍部件20可以为具有弹力的材质,若施加于排出面30的外部的压力被解除,则浸渍部件20恢复原状态,并向上推排出面30,因而会使排出面30上升。
即,排出面30借助于从外部施加的压力来下降,并可借助于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来上升,当排出面30升降时,密封部40可保持密封状态。
密封部40设置于排出面30的周围,用于使浸渍部件20的周围与外部隔离。密封部40固定于排出面30的周围,若排出面30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40可一边保持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排出面30对浸渍部件20进行加压。
密封部40的外部面可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态,以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在密封部40中,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相接触的外部面可以呈平面形态,但在此情况下,随着摩擦力的增加,可能难以使排出面30正常下降。因此,随着密封部40的外部面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态,可使密封部40的外部面和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保持防止化妆品泄漏的紧贴状态。
可在密封部40的上部面形成高度差41,高度差41可通过与后述的固定部50相啮合来防止密封部40的脱离。若浸渍部件20因排出面30的下降而被压缩后膨胀,则使排出面30上升,并固定在排出面30的周边的密封部40也以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状态上升。
此时,为了防止密封部40和排出面30向容器本体10的外部脱离,密封部40的上侧可设置为卡止于固定部50,尤其,由于设置于密封部40的上部面的高度差41,排出面30及密封部40不偏向一侧,可保持中心与容器本体10对齐的状态。
如上所述,浸渍部件20的上部面可具有不从容器本体10突出的高度,因而即使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发生作用,也可防止密封部40和排出面30从容器本体10脱离,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高度差41,因而在排出面30因受到偏向于一侧的压力而倾斜的情况下,可防止密封部40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脱离。
密封部40的上部面可具有从内侧越靠近外侧则高度越变高的形态。即,密封部40的上部面可形成倾斜面,由此,可防止排出于排出面30的化妆品越过密封部40泄漏到固定部50等。
固定部50固定于容器本体10的周围。固定部50可具有包围容器本体10周围的“┓”字形状截面的环状,并可通过突起结合、螺纹结合、粘结、熔接、焊接、强行扣入等多种结合方式与容器本体10相结合。
固定部50的内侧设置成向容器本体10的开放的一侧突出。这表示固定部50的内侧直径小于容器本体10中开放的一侧的直径。此时,从固定部50突出的内侧可以为与密封部40的高度差41相啮合的部分。
随着固定部50的内侧向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里侧突出,当密封部40及排出面30借助于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来上升时和/或当排出面30倾斜时,可防止向容器本体10的外部脱离。
但是,当密封部40的上升被固定部50所阻止时,如图所示,排出面30的位置可以为使排出面30从恢复到原状态的浸渍部件20向上方隔开的位置,或者与此不同,可以为可排出面30处于略微压缩浸渍部件20的状态的位置。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若密封部40固定于排出面30的周围,且排出面30被粉扑等所按压,则密封部40及排出面30以密封部40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状态下降,因而从浸渍部件20排出的化妆品仅通过排出口31排出,从而可防止从密封部40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之间等漏液。
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4及图5,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密封部40能够以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的方式形成。
以下,以本实施例相对于其他实施例所具有的不同点为主进行说明,省略说明的部分采用说明书内的其他内容。应当注意,这在以下将要说明的第三至第九实施例中也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的外侧可固定于固定部50,内侧可固定于排出面30的周围。在此情况下,密封部40无需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相接触,通过密封部40来密封固定于容器本体10的周围的固定部50与放置于浸渍部件20上面的排出面30之间,从而可防止化妆品的泄漏。
但是,排出面30通过粉扑等的按压来下降或借助于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来上升,因而排出面30的周围与固定部50的内侧之间的间隙可发生改变。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若排出面30被按压,则密封部40可设置为一边保持外侧和内侧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即,若排出面30被按压,密封部40可一边保持外侧固定在固定部50且内侧固定在排出面30的周缘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从而使排出面30通过平行下降来对浸渍部件20进行加压。
之后,当施加于排出面30的压力被解除时,排出面30借助于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来上升,加上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排出面30可借助于密封部40的收缩力来上升。
即,密封部40可由可拉伸及收缩的材料形成和/或可设置成可利用褶皱42等进行拉伸及收缩。因此,若排出面30被粉扑等所按压,则延伸,若施加于排出面30的压力被解除,则可在收缩的过程中往上拉排出面30。
在此情况下,排出面30会平行下降或上升,在排出面30与固定部5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40,因而可使化妆品仅通过排出口31排出。
此外,随着浸渍部件20恢复到原状态而上升到最高的排出面30的位置可以为如上所述的与浸渍部件20隔开的位置。其原因在于,浸渍部件20具有不从容器本体10突出的体积,在此情况下,为了抑制排出面30的上升,固定部50的内侧可朝向容器本体10的开放的一侧突出或不突出。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借助于密封部40来对固定部50与排出面30之间进行密封,随着密封部40由可拉伸或伸缩的材料形成,即使排出面30升降,也可有效阻止在排出面30与固定部50之间发生漏液。
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的密封部40具有袋子43,从这一点上可与其他实施例存在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可具有从排出面30延伸来包围浸渍部件20的袋子43。此时,袋子43在内部装入浸渍部件20,呈一侧开放的形态,开放的一侧可与排出面30的下部面或排出面30的周缘相连接。
因此,袋子43可在与排出面30之间使浸渍部件20与外部隔离。此时,袋子43可具有体积根据排出面30的加压而缩小的材料或形态。
作为一例,袋子43可具有褶皱431,当排出面30朝向加压浸渍部件20的方向移动时,上述褶皱431被压缩。褶皱431设置于袋子43的周围,可使袋子43具有钹镲结构。
此时,褶皱431可设置为使浸渍部件20紧贴于排出面30。作为一例,褶皱431可具有要被压缩的复原力,随着浸渍部件20收容于袋子43内,褶皱431伸展,并随着浸渍部件20被排出面30所按压而化妆品从浸渍部件20排出,褶皱431可逐渐被压缩,在此情况下,浸渍部件20的上部面可始终处于紧贴在排出面30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褶皱431的数量或方向等不受特殊限制。在附图中,褶皱431朝向内侧和外侧方向呈“之”字形,但应当注意,也可朝向上侧和下侧方向呈“之”字形。
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8及图9,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地,在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密封部40具有袋子43。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可具有袋子43,上述袋子43包围浸渍部件20,并且上述袋子43的开放的一侧与排出面30的下部面或周围相连接。此外,除了袋子43之外,本实施例的密封部40还可相同/类似地包括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袋子43可呈体积根据排出面30的加压而缩小的材料或形态,袋子43被设置成像气球等,因而随着化妆品从浸渍部件20排出,体积可逐渐缩小。
在此情况下,袋子43可使浸渍部件20紧贴于排出面30,或者在袋子43以包围浸渍部件20的方式附着于排出面30的下部面的情况下,可使排出面30和浸渍部件20保持隔开相当于袋子43厚度的状态。
袋子43可在以包围浸渍部件20的方式被拉伸的状态下固定于排出面30。因此,袋子43可具有要收缩的复原力,随着浸渍部件20被排出面30所按压而排出被浸渍的化妆品,袋子43在收缩的过程中能够以被压缩的状态覆盖浸渍部件20。
在此情况下,随着化妆品的排出,浸渍部件20因袋子43的缩小而被压缩,从而浸渍部件20自身的密度可逐渐上升,浸渍部件20被压缩成接近排出面30,随着浸渍部件20体积的缩小,浸渍于浸渍部件20的化妆品的密度不会比之前下降,因而本实施例不存在发生不便的隐患,且可使化妆品的排出量均匀。
图10及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0及图11,在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可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形成有余裕空间17,密封部40可在紧贴于固定部50的状态下进行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0具有收容浸渍部件20的下段的凹陷部15。凹陷部15设置于容器本体10的内部,可以呈圆筒等形态,以与浸渍部件20的下段形态相对应。
在浸渍部件20呈圆筒形状的情况下不成问题,但在浸渍部件20具有梯形截面的情况下,若凹陷部15以与浸渍部件20相对应的方式具有梯形形态,则当向凹陷部15插入浸渍有化妆品的浸渍部件20时,随着浸渍部件20的下端周围被压缩,可能使化妆品不必要地泄漏。因此,凹陷部15可与浸渍部件20的下段形态无关地具有圆筒形态。
但是随着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引导部16,当形成凹陷部15时,在浸渍部件20收容于容器本体10之后,随着引导部16覆盖浸渍部件20的下段周围而形成凹陷部15,因而即使凹陷部15具有梯形形态,也可防止化妆品的泄漏。
引导部16能够设置为与浸渍部件20的下段形态相对应,可以呈环状等。在将浸渍部件20设置于容器本体10的内部之后,通过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设置引导部16来可使浸渍部件20的中心与容器本体10的中心相一致,在引导部16中,与浸渍部件20相邻的一面可与在浸渍部件20中与引导部16相邻的一面的形态相对应。
即,若浸渍部件20呈如图所示的圆柱形,则在引导部16中与浸渍部件20相邻的一面可以为垂直面,若浸渍部件20呈梯形,则在引导部16中与浸渍部件20相邻的一面可以为倾斜面。
可在将浸渍部件20收容于容器本体10之后和/或收容之前设置引导部16,在收容之前设置引导部16的情况下,优选地,借助于引导部16来形成的凹陷部15的形态具有圆筒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凹陷部15来使浸渍部件20的中心与容器本体10的中心对齐。在此情况下,当排出面30设置于容器本体10时,排出面30的中心可与浸渍部件20的中心对齐。
在容器本体10中,浸渍部件20的周围可形成有余裕空间17。即,在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与浸渍部件20之间形成间隙,当浸渍部件20被粉扑等所按压时,上述间隙可防止因浸渍部件20被过度压缩而发生漏液的现象。
即,若浸渍部件20被按压,则可向左右扩展,容器本体10通过形成可使浸渍部件20向左右扩展的余裕空间17,从而可防止随着浸渍部件20的高度下降而密度过于上升的现象。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也在附图中示出余裕空间17,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余裕空间17的宽度可设置成在下部密封部44的宽度加上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的宽度后的宽度以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充分留有余裕空间17,从而当浸渍部件20等被粉扑等所按压时,充分允许浸渍部件20等向旁边扩展,从而可使化妆品稳定地保持浸渍于浸渍部件20内的状态,由此可防止漏液。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50具有包围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周围部51。此时,在周围部51可设置有密封部40,以可保持紧贴的状态,周围部51的高度可设置成密封部40升降的高度以上。
在周围部5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收容容器本体10的周围的凹槽52,凹槽52可以为形成在周围部51与外壁53之间的凹陷的空间。
在凹槽52的内部可设置有槽521,随着设置于容器本体10的外壁18的突起181插入于槽521,容器本体10与固定部50能够以容器本体10的周围插入于固定部50的凹槽52的状态相互固定。
槽521和突起181的位置也可以相反,除了槽521和突起181之外,可使用突起/突起结合或螺纹结合、强行扣合等多种结合方法来使容器本体10与固定部50相结合。
密封部40固定于排出面30的周缘,若排出面30被按压,则密封部40一边保持紧贴于周围部51的状态,一边下降来可使排出面30对浸渍部件20进行加压。即,在本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密封部40保持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的状态不同,密封部40可一边保持紧贴于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的状态,一边升降。
此时,可在固定部50设置有突起54,可在密封部40设置有卡止于突起54的槽441。当然,突起54和槽441能够以相反的方式配置。若密封部40下降,则突起54与槽441相隔开,若密封部40上升,则突起54与槽441可以相啮合。
突起54与槽441的结合可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密封部40的高度差41与固定部50的内侧相啮合的情况类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突起54和槽441可以被上面的实施例中的与高度差41相关的结构来代替,与此相反,上面的实施例中的与高度差41相关的结构可以被本实施例的突起54和槽441结构来代替。
密封部40可具有上部密封部45和下部密封部44,槽441可设置于上部密封部45或下部密封部44。但是,在下部密封部44的外侧比上部密封部45的外侧更加朝向外侧突出的情况下,槽441可设置于下部密封部44。
可在上部密封部45与下部密封部44之间固定排出面30的周缘,排出面30的周缘可被上部密封部45与下部密封部44的结合所压而固定于密封部40。上部密封部45与下部密封部44的结合可利用结构性结合或化学性结合等多种方式,而不受特殊限制。
上部密封部45的上部面可具有越从内侧靠近外侧则越变高的倾斜面形态,与上部密封部45相结合的下部密封部44的上部面也可具有相同/类似的形态。
上部密封部45的内侧与下部密封部44的内侧可以相一致,或者上部密封部45的内侧可相对于下部密封部44的内侧进一步朝向内侧突出。
在下部密封部44中,槽441的内侧的高度可低于或等于外侧的高度,上部密封部45的外侧可以与下部密封部44的槽441的内侧并排。在此情况下,突起54的内侧被密封部40所覆盖的高度可高于突起54的外侧被密封部40所覆盖的高度。
因此,如图所示,在以使固定部50的内侧向下弯曲的方式形成突起54的情况下,固定部50的内侧与上部密封部45的外侧之间的高度差可以被衰减,因而可提高便利性及美观性。
下部密封部44的内侧可位于排出面30的下部面的同时设置于浸渍部件20的周围,因而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中,在下部密封部44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间隔形成有未设置浸渍部件20的空出来的空间,上述空间是余裕空间17,可以为当浸渍部件20被压缩时使浸渍部件20朝向左右扩展的空间,以防止化妆品泄漏,对此的说明如上所述。
图12及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2及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可以省略固定部50,密封部40能够以可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容器本体10的周围。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可包括:周围部46,包围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以及凹槽47,设置于周围部46的外侧,收容容器本体10的周围。凹槽47作为在周围部46与密封部40的外壁48之间凹陷的空间,收容容器本体10的周围。
因此,若排出面30被按压,则密封部40可一边保持在凹槽47内收容容器本体10的周围的状态,一边下降来使排出面30对浸渍部件20进行加压。
此时,为了防止密封部40向上方脱离,凹槽47可具有卡止于容器本体10的周围的卡止结构。作为一例,在凹槽47设置有突起471,在容器本体10的外壁18以相对于凹槽47的突起471位于上侧的方式设置有突起181,可允许凹槽47直到凹槽47的突起471卡止于容器本体10的突起181时为止上升。
密封部40还可包括袋子43,上述袋子43从周围部46延伸并包围浸渍部件20。袋子43与上面的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可使袋子43的开放的一侧固定于周围部46。
在此情况下,在浸渍部件20中,与排出面30相反的下部面可以呈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态,设置成这种形态的目的在于,通过防止化妆品残留于浸渍部件20的下端周围来使化妆品的残留最小化。
图14及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4及图1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浸渍部件20的形状可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浸渍部件20可具有周围的高度低于中央的上窄下宽形态,作为一例,在浸渍部件20中,被排出面30所加压的表面可具有穹顶或梯形形态。
此时,排出面30与浸渍部件20之间的间隔可能不是恒定的,作为一例,浸渍部件20的周围与排出面30之间的间隔可大于浸渍部件20的中央与排出面30之间的间隔。
在浸渍部件20的表面具有穹顶等形态的情况下,若排出面30以周围被密封部40所固定的状态下降,则排出面30先与浸渍部件20的表面中的中央部分相接触,并可集中向中央部分施加压力。
因此,化妆品可从浸渍部件20排出到排出面30的中央部分,因而可防止通过排出面30的周围来化妆品沾到密封部40的上部面而损害美观的现象。
图16及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6及图17,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还可包括外围部件60。
在本实施例中,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中,可在浸渍部件20的周围形成有余裕空间17,在余裕空间17可设置有外围部件60。外围部件60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收容于浸渍部件20的周围,可具有低于浸渍部件20的浸渍性或非浸渍性。
外围部件60可由与浸渍部件20相同/类似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作为一例,完全无浸渍性的硅胶等)形成,其密度可低于浸渍部件20的密度。因此,若浸渍部件20被排出面30所按压,外围部件60可收容浸渍部件20向左右扩展。或者外围部件60的密度可以在浸渍部件20的密度以上,且左右方向的弹力可低于浸渍部件20。
因此,可将外围部件60设置成密度和/或左右方向的弹力低于浸渍部件20,且由于可使浸渍性下降或不存在,因而即使浸渍部件20在被按压的同时向左右扩展,也可防止化妆品向容器本体10的内部泄漏。
外围部件60也可浸渍有化妆品,但浸渍于外围部件60的化妆品有可能残留,因而本实施例可使浸渍于外围部件60的化妆品最小化。但是,为了防止难以仅通过外围部件60的材料来阻止化妆品的泄漏,在外围部件60的内部面与浸渍部件20的外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防扩散部70,对此将后面叙述。
当朝向上下压缩浸渍部件20时,外围部件60防止化妆品向外侧泄漏,此外为了辅助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外围部件60可具有上下弹力。
在浸渍部件20由NBR等材料制成的情况下,由于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低,因而存在排出面30上升到原位置可能被延迟的隐患,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设置上下弹力高于浸渍部件20的外围部件60来补充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
防扩散部70设置于外围部件60与浸渍部件20之间,当浸渍部件20被排出面30所按压而高度变低且向左右扩展时,可防止化妆品从浸渍部件20向容器本体10的内部泄漏。
防扩散部70由浸渍性低于浸渍部件20及外围部件60或无浸渍性的材料形成,防扩散部70可以呈宽度窄且空心的圆筒形态等,但是,防扩散部70可因排出面30的按压而向上下方向被压缩。
防扩散部70可在外围部件60的内部面和/或浸渍部件20的外部面涂敷而成,可通过防水/防油涂敷等用于阻止与化妆品相同/类似的性质物质的流动的涂敷来防止化妆品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在浸渍部件20的外部面涂敷防扩散部70,从而即使浸渍部件20被排出面30所按压,也可充分防止化妆品向容器本体10的内部泄漏,浸渍部件20的上下弹力得到充分保障,则可省略外围部件60。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还可包括弹性部件80。
弹性部件80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收容于浸渍部件20的周围,具有可向上推排出面30的弹力。弹性部件80可执行与上面的实施例的外围部件60相同/类似的功能,但不一定是浸渍的材料。
弹性部件80设置于浸渍部件20的周围,弹性部件80的截面呈曲线形态,当排出面30下降时,随着曲线的弯曲程度可发生改变而可允许排出面30下降,之后,随着曲线的弯曲的程度返回原状态,可向排出面30赋予用于使排出面30上升的弹力。
或者弹性部件80可以为包围浸渍部件20的弹簧,弹性部件8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塑料等合成树脂。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部件80的结构或材料等可以不受特殊限制,但是,弹性部件80在容器本体10的内部设置于余裕空间17,可加强浸渍部件20的复原力。
图19及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19及图20,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排出面30由金属等硬质材料形成,因而具有平坦的板形态,密封部40与排出面30设置为一体,可具有从排出面30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形态。
即,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40由与排出面3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排出面30和密封部40可制造成一体。从另一侧面上讲,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的情况下,应当注意,也可解释为省略密封部40,且排出面30的周围形成密封部40。
密封部40可从排出面30的周围向外侧延伸并具有弯曲或折曲的形态。作为一例,如图所示,密封部40可具有从排出面30的周围越靠近外侧,则越向上方弯曲之后向下方弯曲的形态。
在此情况下,密封部40可保持紧贴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或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的状态,在密封部40的曲线截面中,在密封部40中紧贴于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等的外侧端可具有与内壁14或周围部51形成锐角的倾斜的形状。
此外,在密封部40中,作为向上方弯曲后重新向下方弯曲的中间位置的上端可卡止于从容器本体10向开放的一侧突出的固定部50的内侧。
图21及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21及图22,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密封部40可在排出面30的周围与排出面30设置为一体,相对于上面的实施例,密封部40的形态可发生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所示,密封部40能够以呈从排出面30的周围越靠近外侧则越变低的阶梯形态的方式弯曲或折曲。
即,密封部40可具有如下形态,即,在排出面30的周围以越靠近外侧则越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后弯曲而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之后在与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相邻的位置向下方弯曲并紧贴于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
此时,密封部40中呈阶梯形态的部分可实现与之前所述的高度差41或槽441等相同/类似的效果。
图23及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的剖视图。
参照图23及图24,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化妆品容器1中,在密封部40中与容器本体10的内壁14或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紧贴的外侧端可设置有软质部49。
在密封部40与排出面30设置为一体,且具有从排出面30的周围朝向外侧延伸的同时弯曲或折曲的形态的情况下,排出面30由具有比较薄的厚度的板形成,因而密封部40也具有薄的厚度。
此时,即使密封部40紧贴于固定部50的周围部51等,由于密封部40的厚度薄,因而也存在密封部40与周围部51之间的紧贴力下降的隐患,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密封部40的外侧端设置由具有弹力的海绵或橡胶、树脂等材料形成的软质部49,从而可在密封部40升降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化妆品的泄漏。
如在之前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说明,在软质部49中紧贴于周围部51的外部面可形成向内侧凸出的曲面,但并不局限于此。此外,软质部49的外部面的高度可相对大于排出面3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说明的实施例,还可作为其他实施例来包含上述实施例的组合或上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与公知技术的组合。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明确,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其进行变形或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形及变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可通过所附的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得以明确。

Claims (27)

1.一种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渍部件,用于浸渍化妆品;
排出面,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口,设置于上述浸渍部件的一侧,通过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来使上述化妆品从上述排出口排出;以及
密封部,设置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使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与外部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收容上述浸渍部件;以及
固定部,固定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一边保持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的内侧向上述容器本体的开放的一侧突出,
上述密封部具有高度差,以啮合在上述固定部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密封部中,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外部面具有朝向内侧凹陷的曲面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的外侧固定于上述固定部,内侧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一边保持上述外侧和上述内侧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一边保持上述外侧和上述内侧的固定状态,一边拉伸,从而使上述排出面下降而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具有从上述排出面延伸而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袋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具有褶皱,当上述排出面朝向对上述浸渍部件加压的方向移动时,上述褶皱被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子具有体积随着上述排出面的加压而缩小的材质或形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袋子在以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方式被拉伸的状态下固定于上述排出面。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具有包围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的周围部,
上述密封部固定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一边保持紧贴于上述周围部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及上述密封部中的一个包括突起,
上述固定部及上述密封部中的另一个具有卡止于上述突起的槽,
若上述密封部下降,则上述突起与上述槽相隔开,若上述密封部上升,则上述突起与上述槽相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本体具有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的下段的凹陷部,并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本体包括引导部,上述引导部设置于上述浸渍部件的下段的周围,用于形成上述凹陷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容器本体,上述容器本体的一侧开放,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
上述密封部包括:
周围部,包围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以及
凹槽,设置于上述周围部的外侧,用于收容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
若上述排出面被按压,则上述密封部一边保持收容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的状态,一边下降而使上述排出面对上述浸渍部件进行加压,
上述凹槽具有卡止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周围的卡止结构,以防止上述密封部向上方脱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还包括从上述周围部延伸而包围上述浸渍部件的袋子。
18.根据权利要求2或16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围部件,上述外围部件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内部收容于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具有低于上述浸渍部件的浸渍性或非浸渍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外围部件的内部面与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之间的防扩散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围部件的内部面和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中的至少一面通过涂敷来形成上述防扩散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以及
防扩散部,设置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与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之间,
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外部面通过涂敷来形成上述防扩散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器本体,其一侧开放,其用于收容上述浸渍部件,在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形成余裕空间;以及
弹性部件,在上述容器本体的内部收容于上述浸渍部件的周围,具有用于向上推上述排出面的弹力。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浸渍部件具有周围的高度低于中央的高度的上窄下宽形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浸渍部件中,被上述排出面加压的表面具有穹顶或梯形形态。
25.根据权利要求3或12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排出面具有平坦的板形态,
上述密封部与上述排出面设置为一体,上述密封部具有从上述排出面的周缘朝向外侧延伸的同时弯曲或折曲的形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具有紧贴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内壁或上述固定部的内壁的软质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妆品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面具有由金属形成的板形态。
CN201820010942.1U 2018-01-04 2018-01-04 化妆品容器 Active CN207721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0942.1U CN207721397U (zh) 2018-01-04 2018-01-04 化妆品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0942.1U CN207721397U (zh) 2018-01-04 2018-01-04 化妆品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21397U true CN207721397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8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0942.1U Active CN207721397U (zh) 2018-01-04 2018-01-04 化妆品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213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4114A (ja) * 2020-08-18 2022-03-03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化粧料用保護シー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4114A (ja) * 2020-08-18 2022-03-03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化粧料用保護シート
JP7418752B2 (ja) 2020-08-18 2024-01-22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化粧料用保護シー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46821B1 (ko) 화장품
US8123426B2 (en) Tube-shaped cosmetic container for discharging cream-type cosmetics
KR101986296B1 (ko) 화장품 용기
KR20180028213A (ko) 화장품
CN207721397U (zh) 化妆品容器
CN110381777A (zh) 设置有由排出网和弹性网组成的双网的化妆品容器
KR20200014401A (ko) 화장품
CN208783886U (zh) 化妆品容器
KR20200033182A (ko) 콤팩트 화장품용기의 화장품 누액방지장치
KR102552600B1 (ko) 화장품
KR101791832B1 (ko) 다공성 패브릭과 방수필름을 구비한 화장품 용기
KR102372419B1 (ko) 잔류량을 남기지 않는 화장품 리필 케이스
KR20170027762A (ko) 화장품
KR200490765Y1 (ko) 화장품 용기
KR102515462B1 (ko) 화장품 용기
CN212165188U (zh) 化妆品容器
KR20170125598A (ko) 화장품
KR101842794B1 (ko) 화장품 용기
KR102373857B1 (ko) 화장품 용기
MXPA00001404A (en) Liquid containing and dispensing package with applic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