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8076U -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8076U
CN207718076U CN201721316648.5U CN201721316648U CN207718076U CN 207718076 U CN207718076 U CN 207718076U CN 201721316648 U CN201721316648 U CN 201721316648U CN 207718076 U CN207718076 U CN 207718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isplay device
side wall
driving whee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66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林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66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8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8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8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壳体、镜头模组、图像产生模组和调节组件。镜头模组固定并收容在壳体内。图像产生模组能够移动地收容在壳体内并与镜头模组相对。调节组件安装在壳体上并与图像产生模组连接,调节组件与图像产生模组连接处位于图像产生模组的中心轴上或环绕中心轴分布,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图像产生模组与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机构,特别是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头戴显示装置等近眼显示装置通过一组精密的光学目镜放大显示屏图像,并将图像投射于眼睛,进而使佩戴者能够观看到放大的虚像,但现有技术的头戴显示装置中,极少具有能够满足近视或远视佩戴者观影清晰度需求的屈光度调节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固定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图像产生模组,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能够移动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镜头模组相对;和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处位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的中心轴上或环绕所述中心轴分布,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图像产生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容置在所述外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调节组件可调节图像产生模组和镜头模组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屈光度的调节,从而适合更多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头戴显示装置,用于进行视频播放、游戏等功能。电子装置1000可包括有耳机及显示组件。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有外壳体及容置于该外壳体内的显示装置100。当然,还包括未示出的电路及电池等相关元件。显示装置100装置包括壳体10、镜头模组20、图像产生模组30和调节组件40。一般地,对于头戴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包括两个壳体10、两镜头模组20、两图像产生模组30和两调节组件40以适用于双目。下面以一组壳体10、镜头模组20、图像产生模组30和调节组件40进行示例性说明。
具体地,镜头模组20固定并收容于壳体10内,壳体10可以为显示装置100起到框架的固定作用,并为内部组件提供保护。图像产生模组30可移动的收容在壳体10内,并与镜头模组2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图像产生模组30的移动方向朝向或背向镜头模组20。一般地,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中心轴与镜头模组20的光轴重合,图像产生模组30产生的图像由镜头模组20向预定方向进行投射,一般地,投射方向为人眼方向。调节组件40安装于壳体10上,并与图像产生模组30连接,调节组件40能够调节图像产生模组30与镜头模组20之间的距离,其中,调节组件40与图像产生模组30的连接处位于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中心轴上或环绕中心轴分布。
如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和电子装置1000允许用户调节屈光度,以适用于不同用户使用。同时,调节组件40与图像产生模组30的连接处位于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中心轴或环绕中心轴分布,使得图像产生模组30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有效防止因受力不均,导致图像产生模组30在移动方向上发生偏转,进而倾斜使得产生的图像发生形变,影响观影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模组20包括镜筒以及镜片组件。镜片组件包括有一个或多个镜片。镜筒通常具有入射口及出射口,入射口面向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一侧,进入入射口的光线通过镜片组件并发生折射与反射,最终从出射口射出。一般地,图像产生装置30包括有显示器,例如LED显示器或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器设置在入射口上。如此,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光线进入入射口,并由镜片组向预定的方向投射,从出射口射出的光线进人眼,人眼将能看到显示器显示的图像的放大虚像。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结合形成收容空间,镜头模组20和图像产生装置30收容在收容空间内。如此,壳体10便于安装与拆卸。其中,镜头模组20可部分或全部地收容在容纳空间内,收容空间限定了图像产生装置30的移动方向和空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分别开设凹槽,镜头模组20可设置于该凹槽内进行限位固定,此外镜头模组20还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与壳体10进行安装固定。也即是说,镜头组件20的镜筒可固定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收容空间内可设置有导轨,图像产生装置30可设置在导轨上并沿导轨的导向移动。可以理解地,实现导向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均可采用。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有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其中,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分别自与第一侧壁13垂直的方向侧延伸并相对设置,或者说,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平行设置。从而,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围成收容空间,其中,第一侧壁13可包括上子侧壁和下子侧壁。如此,方便壳体10的与内部收容部件的安装拆卸。当然,壳体10也可以一体成型,方便制造。镜头模组20可安装在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上并部分或全部地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图像产生模组30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并位于镜头模组20与第一侧壁13之间。如此,收容空间限定了图像产生模组30移动的方向和空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可分别开设凹槽,镜头模组20可设置于该凹槽内进行限位固定,此外镜头模组20还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安装固定于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上,也即是说,镜头模组20的镜筒固定在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上。收容空间内可设置有导轨,图像产生装置30设置在导轨上并沿导轨的导向移动。可以理解地,实现导向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均可采用。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14开设有凹陷、第三侧壁15开设有第一凹槽。凹陷与第一凹槽对应,图像产生模组30与凹陷和第一凹槽对应。或者说,第二侧壁14和第三侧壁15呈阶梯状。如此,凹陷与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共同限定了图像产生模组30的移动方向和空间,图像产生模组30可在该空间内沿预定方向部分的移动从而改变图像产生模组30与镜头模组20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13开设有通孔。调节组件40包括有固定件41和推杆42。其中,固定件41包括相背的固定面和安装面,图像产生模组30可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固定面安装固定,推杆42的一端固定在安装面上,另一端穿设第一侧壁13的通孔。如此,通过对推杆42施加作用力以带动固定件41向预定方向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在推杆42穿设通孔的一端可安装有握持部,以为用户提供施力端,用户可通过推拉等方式驱动图像产生模组30移动进而实现屈光度调节。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些示例中,调节组件40包括驱动轮43和从动轮44,其中,驱动轮43设置在第二侧壁14上并位于收容空间外,从动轮44与第一侧壁13对应并位于收容空间外,从动轮44套设在推杆42上并与驱动轮43啮合。具体地,驱动轮43和从动轮44为锥齿轮配合,推杆42穿设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螺纹,从动轮44上开设有转轴,转轴内形成有滑槽以与推杆42形成螺纹配合。也即是说,驱动轮43和从动轮44设置方向相互垂直,采用锥齿轮配合可有效节省空间,操作中,通过对驱动轮43施加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驱动力驱动驱动轮43转动,通过锥齿轮啮合带动从动轮44转动,进一步地,从动轮44带动推杆42沿预定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调节组件40还包括与驱动轮43连接的旋钮,以为用户提供施力端,用户可通过旋转旋钮实现图像产生模组30的移动。
其中,从动轮44具有向推杆42方向延伸的转轴,转轴的轴向尺寸与第一侧壁13厚度相配合,径向尺寸与推杆42的轴向尺寸相配合。转轴上设有限位槽,第一侧壁13的通孔内壁具有沿通孔径向向内伸出的凸出部,凸出部与限位槽相配合,以使得从动轮44与外壳10卡接,限定从动轮44仅能够转动而不能平动。
可以理解地,实现导向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式,能够起到导向作用的结构均可采用。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调节组件40可仅包括一转动件。该转动件可以套设在与推杆42穿设通孔的一端。其中,推杆42穿设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螺纹,转动件上开设有转轴,转轴内形成有滑槽以与推杆形成螺纹配合。操作时,通过对转动件施加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力,驱动推杆42沿预定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调节组件40还包括与转动件连接的旋钮或转动把手,以为用户提供施力端,用户可通过旋转旋钮实现图像产生模组30的移动。当然,转动件也可作为拨轮供用户进行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杆42与安装面可以是一体成型,如此便于制造。推杆42自安装面向从动轮44延伸,如此,推杆42可与从动轮44配合,在从动轮44的带动下沿预定方向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调节组件40与图像产生模组30连接处位于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中心轴上时,第一侧壁13开始的通孔数量为1个,相应的推杆42数量为1个,推杆42与图像产生模组30的中心轴重合。可以理解,在采用多个齿轮进行驱动时,图像产生模组30的驱动力受力点位于推杆42与从动轮44耦合的一端,当推杆42与中心轴重合时,图像产生模组30受力均匀,防止图像产生模组30可能发生的偏转。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调节组件40与图像产生模组30连接处环绕图像产生模组30中心轴均匀分布时,第一侧壁13开设的通孔的数量为多个,相应的推杆42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与多个推杆42对应,多个推杆42环绕中心轴均匀分布,多个推杆42穿设在对应的通孔内。其中,每个推杆42穿设通孔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每个从动轮44在连接处可设置有滑槽以与相对应的推杆42形成螺纹配合。可以理解,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推杆42并未与中心轴重合,但多个推杆42环绕中心轴均匀分布,或者说关于中心轴成轴对称,如此,图像产生模组30所受的驱动力关于中心轴对称,在受力均匀的情况下,图像产生模组30仍能够保证在移动方向上的平稳运动而不会发生偏转。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板50,限位板50形成有第二凹槽,限位板50安装在第二侧壁14上并位于收容空间外,限位板50与第二侧壁14形成容置空间,第二凹槽从第二侧壁14伸出以使从动轮44伸进第二凹槽内,驱动轮43收容在容置空间内。
具体地,限位板50安装在第二侧壁上并与第二侧壁14形成有容置空间,限位板50上形成有凸台,从而将驱动轮43罩设在限位板50内部,罩设部的形状与驱动轮43相配合以对驱动轮43形成保护。限位板50自第二侧壁14与第一侧壁13相连的一侧向外延伸并生成有凹槽,从动轮44部分地伸入凹槽内,如此凹槽可对驱动轮43与从动轮44的啮合处形成保护。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40还包括旋钮45,旋钮45与驱动轮43同转轴连接,转轴分别穿设在第二侧壁14及限位板50上,旋钮45与驱动轮43分别位于限位板50的相背两侧。
具体地,旋钮45用于为用户提供施力端,以方便用户操作,限位板50罩设在驱动轮43上以对驱动轮43形成保护,旋钮45位于限位板50的另一侧。驱动轮43的转轴一端与第二侧壁14相连接,相应的第二侧壁14开设有与转轴相配合的通孔,从而对驱动轮43的位置进行限定。驱动轮43的转轴的另一端穿设通孔并与旋钮45连接,如此,对旋钮施加旋转力,通过转轴可带动驱动轮43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旋钮45和驱动轮43及转轴固定连接,如此,转动旋钮45将带动驱动轮43转动,并由驱动轮43通过啮合部带动从动轮44转动,从动轮44与推杆42通过螺纹配合,在从动轮44转动时,推杆42产出沿镜头组件20光轴方向的位移,同时推杆42通过固定件41与图像产生装置30固定连接,如此,将在推杆42的带动下产生位移。
其中,旋钮45和驱动轮43上可分别开设与转轴形状相配的孔,从而使旋钮45和驱动轮43可分别安装于转轴两端部。当然驱动轮43和转轴可以是一体成型,如此,仅需要在旋钮上可是与转轴相配合的孔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调节组件40以及限位板50的安装方向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也即是限位板50安装在第三侧壁上并与第三侧壁15形成有容置空间,限位板50上形成有凸台,驱动轮43罩设在限位板内部,旋钮45与驱动轮43同转轴连接,转轴穿设第三侧壁15及限位板50,旋钮45与驱动轮43分别位于限位板50的相背两侧。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固定并收容在所述壳体内;
图像产生模组,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能够移动地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镜头模组相对;和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处位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的中心轴上或环绕所述中心轴分布,所述调节组件能够调节所述图像产生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壳结合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及所述图像产生模组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围成收容空间,所述镜头模组安装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图像产生模组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三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凹陷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所述图像产生模组与所述凹陷和所述第一凹槽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背的固定面及安装面,所述图像产生模组固定在所述固定面上;
推杆,所述推杆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并穿过所述通孔;
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侧壁对应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从动轮套设在所述推杆上并与所述驱动轮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与所述安装面一体成型且所述推杆自所述安装面向所述从动轮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处位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的中心轴上时,所述通孔数量为一个,所述推杆数量为一个,所述推杆与所述中心轴重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连接处环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分布时,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推杆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推杆对应,多个所述推杆环绕所述中心轴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推杆穿设在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上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伸出以使所述从动轮伸进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驱动轮收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轮同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限位板上,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轮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及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图像产生模组固定连接,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固定件活动连接;
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配合;和
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轮同轴连接,所述旋钮在驱动下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转动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从动轮转动推动所述图像产生装置移动以调节所述图像产生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及镜片组件,所述镜筒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及所述第三侧壁内侧,所述镜片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镜片。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和
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容置在所述外壳体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头戴显示装置。
CN201721316648.5U 2017-10-12 2017-10-12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207718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6648.5U CN207718076U (zh) 2017-10-12 2017-10-12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6648.5U CN207718076U (zh) 2017-10-12 2017-10-12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8076U true CN207718076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6648.5U Active CN207718076U (zh) 2017-10-12 2017-10-12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8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08714A1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isplay
JP2018518100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表示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子装置
CN104181669B (zh) 一种大变倍比的变焦激光照明器
US10481854B2 (en) Display device
JPH11149003A (ja) 光学プリズム、鏡枠および光学アッセンブリ
JPS5680015A (en) Stereoscopic spectacles for viewing motion picture or the like
CN1452725A (zh) 光学分束器单元和包括这种单元的双目显示装置
CN106687851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模组
CN110646912A (zh) 镜头模组和虚拟现实设备
CN207718076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7250885A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07820579A (zh) 头戴式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模组
CN207908795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9248159U (zh) 一种头戴设备光学组件
CN207833106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8314335U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6557477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6584116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6224054U (zh) 一种虚拟现实装置
CN211698362U (zh) 镜头模组和虚拟现实设备
CN219831519U (zh) 可调节佩戴装置和头戴显示设备
WO2019071519A1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1569785U (zh) 一种双目望远镜
CN109254405A (zh) 一种头戴设备光学组件
WO2019071518A1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2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2 43 Universiade Software Town, 8288 Longgang Avenue, He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Pledgee: Qingdao Chengtou industrial investment (Group) Co.,Ltd.

Pledgor: Shenzhen Ruoyu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700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