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4364U -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4364U
CN207714364U CN201721346582.4U CN201721346582U CN207714364U CN 207714364 U CN207714364 U CN 207714364U CN 201721346582 U CN201721346582 U CN 201721346582U CN 207714364 U CN207714364 U CN 207714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asis
passive
hole
tunnel structure
supp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65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宪东
刘欣
刘鑫
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465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4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4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4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包含:隧道结构、支撑桩、建筑物基础、建筑物基础的挡墙,所述隧道结构旁设置若干托换桩,所述托换桩上设置有托换梁,托换梁与所述挡墙通过托换板连接;所述托换桩距离隧道结构的外壁净距离至少500mm,所述托换桩距离建筑物基础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的直径;所述托换桩之间采用钢筋笼连接并浇筑固定。在轨道交通无法避让某些重要建构筑物的情况,通过对既有建构筑物的联合加固改造,使得轨道交通区间得以通过,同时不拆除既有建构筑物。

Description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由于具有运量大、安全舒适、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目前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的发展,在轨道交通路由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既有构筑物。但城市土地价格日益昂贵,而且某些建构筑物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征拆十分困难。在轨道交通上跨既有构筑物的情况下,可酌情保留其一部分作为轨道交通轨道基础,此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固改造以满足轨道交通的要求。
当轨道交通路由无法避开既有构筑物时,处理方式一般为拆迁构筑物,或者拆除后和轨道交通结构同时复建。通常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时,一般仅采用单种加固方式。征拆方案时间周期长,实施阻力大,且往往不具有可行性。选择原位结合复建方案,则时间周期也较长,在复建完成之前无法满足相关需求。既有建构筑物的单种加固方案可靠性和冗余度不足,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荷载大、振动大的特点。
被动托换即在既有建构筑物基础周边预先实施托换桩,并在托换桩顶实施托换梁,托换桩与托换梁整体浇筑,托换梁与既有建构筑物基础之间进行刚性或接触连接,当托换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截除被托换部分的既有建构筑物基础,通过被动方式完成受力体系转换。
基础是位于建筑物地基上面,建筑物下面,一般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即我们平时说的“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部分。
超挖回填:挖方超过设计图标示开挖线所增加的土方量,完成相关工程后必须回填经认可的适宜土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包含:隧道结构、支撑桩、建筑物基础、建筑物基础的挡墙,所述隧道结构旁设置若干托换桩,所述托换桩上设置有托换梁,托换梁与所述挡墙通过托换板连接;
所述托换桩距离隧道结构的外壁净距离至少500mm,所述托换桩距离建筑物基础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的直径;
所述托换桩之间采用钢筋笼连接并浇筑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托换系统还包括建筑物基础旁挖设的基坑,所述基坑的挖掘底面不高于托换梁的底面。
进一步的,基坑挖掘时开挖坡脚为30°至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换桩的桩头与托换梁为同步绑扎并浇筑产生浇筑层形成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换桩距离建筑物基础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的直径的两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隧道结构设有圆弧形钢拱架并浇筑有混凝土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托换系统外围设置有明挖工作井,所述明挖工作井位于隧道结构的延伸线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明挖工作井的内壁直径比隧道结构的外壁至少大1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明挖工作井的深度比隧道结构的底部至少低0.5米。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通过对既有建构筑物基础采用被动补偿与洞内托换的共同作用,解决实施条件部分或全部受到限制的建构筑物基础托换问题,为后续主隧道实施创造条件。相比较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即在隧道穿越前采取调整线路平面位置、调整线路纵向坡度避让、对既有建构筑物进行预处理或拆迁等方式而言,处理手段更加灵活可靠,可实施性大大提高,线路不需要刻意避让,刻意保证比较好的线型,为后续隧道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隧道结构;200、支撑桩;300、建筑物基础;310、挡墙;400、地面标高;500、基坑;
1、托换桩;2、托换梁;3、托换板;4、工作井;5、植筋;6、回填层;
α、坡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包含:隧道结构100、支撑桩200、建筑物基础300、建筑物基础的挡墙310,所述隧道结构100旁设置若干托换桩1,所述托换桩1上设置有托换梁2,托换梁2与所述挡墙310通过托换板3连接;
所述托换桩1距离隧道结构100的外壁净距离至少500mm,所述托换桩1距离建筑物基础300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1的直径;
所述多个托换桩1之间采用钢筋笼连接并浇筑钢筋笼。
进一步的,所述托换系统还包括建筑物基础300旁挖设的基坑500,所述基坑500的挖掘底面不高于托换梁2的底面。
进一步的,基坑500挖掘时开挖坡脚α为30°至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换桩1的桩头与托换梁2为同步绑扎并浇筑产生浇筑层形成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托换桩1距离建筑物基础300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1的直径的两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隧道结构100设有圆弧形钢拱架并浇筑有混凝土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托换系统外围设置有明挖工作井4,所述明挖工作井4位于隧道结构100的延伸线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明挖工作井4的内壁直径比隧道结构100的外壁至少大1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明挖工作井4的深度比隧道结构100的底部至少低0.5米。
施工方法:
S1: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地面标高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
S2:对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进行地面挖土沉降形成基坑500,判断托换系统的施工区域地面标高400是否足够实现托换施工,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3、不满足条件进入步骤S2;
S3:在既有建筑物基础310旁设置若干托换桩1,所述托换桩1上设置托换梁2,托换梁2上设置有托换板3,所述托换桩1、托换梁2或托换板3连接在建筑物基础310的外壁上连成整体;
S4:进行基坑500回填恢复地面;
S5:进行隧道结构100的施工,同步进行洞内既有建筑物基础300的截除;
S6:在隧道结构100内部架设圆弧形拱架并闭合成环,架设钢筋网后喷射混凝土形成暗挖隧道。
步骤S6之后进入步骤S7或S8,其中,
S7: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空推通过隧道结构100以及工作井4后,对隧道结构100延伸段盾构管片与隧道结构100之间的空隙即回填层进行注入填料填充密实并对工作井4进行填土回填;
S8:对隧道结构的延伸端采用矿山法施工,对回填层6范围进行水泥砂浆找平,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形成内衬构成隧道结构100的延伸段,对工作井4进行填土回填。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包含:隧道结构、支撑桩、建筑物基础、建筑物基础的挡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结构旁设置若干托换桩,所述托换桩上设置有托换梁,托换梁与所述挡墙通过托换板连接;
所述托换桩距离隧道结构的外壁净距离至少500mm,所述托换桩距离建筑物基础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的直径;
所述托换桩之间采用钢筋笼连接并浇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系统还包括建筑物基础旁挖设的基坑,所述基坑的挖掘底面不高于托换梁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基坑挖掘的开挖坡脚为30°至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桩的桩头与托换梁为同步绑扎并浇筑产生浇筑层形成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桩距离建筑物基础的外壁净距离至少大于托换桩的直径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结构设有圆弧形钢拱架并浇筑有混凝土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托换系统外围设置有明挖工作井,所述明挖工作井位于隧道结构的延伸线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工作井的内壁直径比隧道结构的外壁至少大1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工作井的深度比隧道结构的底部至少低0.5米。
CN201721346582.4U 2017-10-16 2017-10-16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Active CN207714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6582.4U CN207714364U (zh) 2017-10-16 2017-10-16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6582.4U CN207714364U (zh) 2017-10-16 2017-10-16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4364U true CN207714364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6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6582.4U Active CN207714364U (zh) 2017-10-16 2017-10-16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4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5896A (zh) * 2021-09-15 2021-11-05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多洞室暗挖通道切割穿越既有竖井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5896A (zh) * 2021-09-15 2021-11-05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多洞室暗挖通道切割穿越既有竖井的施工方法
CN113605896B (zh) * 2021-09-15 2023-09-05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多洞室暗挖通道切割穿越既有竖井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2535B (zh) 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明洞暗做施工工艺
CN108005664A (zh) 一种站台结构的洞桩施工方法
CN110318770A (zh) 一种公路隧道半明半暗进洞施工方法
CN105862930B (zh) 一种对新建地下工程下方既有隧道的保护结构
CN108868778A (zh) 一种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建方法
CN108412503B (zh) 偏压浅埋隧道洞口施工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47362B (zh) 硬岩地层大跨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方法
CN104989425B (zh) 一种暗挖进洞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106930321B (zh) 一种大直径顶管结合洞桩修建地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452809A (zh) 一种超浅埋隧道盖挖施工方法
CN107740446A (zh)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的联合施工方法
CN105178327A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17144A (zh) 一种考虑基底加固处理的黄土隧道三台阶施工方法
CN103696784A (zh) 一种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的大直径长管幕施工方法
CN109853399B (zh) 用于拱桥的大截面倾斜隧道式拱座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49195A (zh) 一种高速铁路既有线路基基底加固方法
CN205242436U (zh) 地下复合围护体系中辅助基础底板换撑的临时支撑结构
CN110258362A (zh)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穿越既有桥梁的变形控制方法
CN204940298U (zh) 一种基坑工程的复合围护结构
CN104453915B (zh) 大断面竖井预注浆加固快速开挖方法
CN108978673A (zh) 一种立交桥桩基托换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714364U (zh) 既有建筑物基础被动补充与洞内托换系统
CN111021378A (zh)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折线型锚固桩支挡结构及其工法
CN216765941U (zh) 一种偏压状态下隧道减压减载结构
CN106120853B (zh) 一种框架桥的逆序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204 Huanshi We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204 Huanshi We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