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1851U -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1851U
CN207711851U CN201721849767.7U CN201721849767U CN207711851U CN 207711851 U CN207711851 U CN 207711851U CN 201721849767 U CN201721849767 U CN 201721849767U CN 207711851 U CN207711851 U CN 207711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iode
accelerator
port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97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庆珍
赵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ENYUAN MA CHE-HU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ENYUAN MA CHE-HU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ENYUAN MA CHE-HU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ENYUAN MA CHE-HU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97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1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1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18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连接有第一加速器、第一档位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点火开关;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有第二加速器、第二档位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二点火开关;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总正极端口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另一端连接第二加速器后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总负极端口。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提高了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对发展,电动汽车的种类也随之增多。针对复杂路况及道路较为窄的道路上这一情况,开发双头电动汽车,为了实现电动车辆在两个车头均能实现车辆驾驶及操作,目前,将电机双向驱动用于电动汽车的情况还比较少,没有完善的控制系统,或是控制程度较低,造成驱动灵活性低,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将电机双驱动系统的电路结合实际车辆进行运用,提高了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提高了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连接有第一加速器、第一档位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点火开关;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连接有第二加速器、第二档位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二点火开关;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总正极端口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另一端连接第二加速器后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总负极端口;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加速器开关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所述第一加速器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c后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总正极端口;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总负极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的可调电阻R1,所述第一加速器的可调电阻R1与第一加速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速器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与第二加速器的可调电阻R2的调节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加速器信号端口连接至第一加速器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档位器和第一继电器线圈J1,所述第一档位器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与电阻R3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一点火开关,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档位器,所述第一点火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点火开关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点火开关;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点火开关;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档位器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所述第二档位器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J2与电阻R4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6和第一点火开关,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二档位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总正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总正极端口短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加速器开关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的总负极端口短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的总负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的加速器开关端口短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的负极短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同时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当第一点火开关打开时,可以在一侧的驾驶室通过第一档位器及第一加速器对车辆进行各种驾驶状态的操作,同理当第二点火开关打开时,可以在另一侧的驾驶室通过第二档位器及第二加速器对车辆进行各种驾驶状态的操作;当第一点火开关和第二点火开关同时打开时通过内部电路的隔离及保护,车辆不能正常行驶,避免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在两侧对车辆进行操作,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两个挡位器及加速器与点火开关之间的切换和信号干扰,通过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保证控制信号向对应的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二极管单向电路对整套电路及电器元件进行保护,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为第一电机控制器,2为第二电机控制器,3为第一加速器,4为第二加速器,5为第一点火开关,6为第一档位器,7为第二点火开关,8为第二档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1和第二电机控制器2,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连接有第一加速器3,第一档位器6和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连接有第二加速器4,第二档位器8和第二继电器和第二点火开关7;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正极端口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另一端连接第二加速器4后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负极端口;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开关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3,所述第一加速器3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c后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正极端口;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负极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所述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与第一加速器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与第二加速器4的可调电阻R2的调节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信号端口连接至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档位器6和第一继电器线圈J1,所述第一档位器6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与电阻R3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档位器6,所述第一点火开关5的另一端与第二点火开关7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点火开关7;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档位器8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所述第二档位器8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J2与电阻R4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6和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二档位器8。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正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正极端口短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开关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负极端口短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负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加速器开关端口短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接地。所述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的负极短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和第二电机控制器2同时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当第一点火开关5接通时,可以在一侧驾驶室对车辆进行各种驾驶状态的操作,第一继电器发生动作,常开触点b闭合,此时第一加速器3控制起作用,若需要加速,闭合第一加速器3开关,第一电机控制器1即可接受到加速其信号即可对驱动电机进行加速控制;需要前进和后退时,将第一档位器6推至前进或后退档位,若第一档位器6在前进位,则二极管D1导通,第一电机控制器1即可接收到前进信号,便可对驱动电机进行前进控制;
第二点火开关7接通时,第二继电器常开触点d闭合,使得第二加速器4起控制作用,通过二极管的隔离功能实现对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控制,控制原理与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原理一致。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第一点火开关5和第二点火开关7同时接通的现象,此时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闭合,常闭触点a导通,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c断开,常开触点d接通,第一加速器3和第二加速器4所连接的线路均不能构成闭合回路,因此第一加速器3和第二加速器4无法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内部电路的隔离及保护,车辆不能正常行驶,保障了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1)和第二电机控制器(2),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连接有第一加速器(3)、第一档位器(6)、第一继电器和第一点火开关(5);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连接有第二加速器(4)、第二档位器(8)、第二继电器和第二点火开关(7);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正极端口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a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d另一端连接第二加速器(4)后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负极端口;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开关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3),所述第一加速器(3)另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b另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c后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正极端口;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负极端口连接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所述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与第一加速器(3)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与第二加速器(4)的可调电阻R2的调节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信号端口连接至第一加速器(3)的可调电阻R1的调节端;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一档位器(6)和第一继电器线圈J1,所述第一档位器(6)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与电阻R3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和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档位器(6),所述第一点火开关(5)的另一端与第二点火开关(7)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点火开关(5);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点火开关(7);
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电源端口分别连接第二档位器(8)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所述第二档位器(8)为双向档位器,所述双向档位器的另一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至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前进信号端口,另一路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至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后退信号端口;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J2与电阻R4串联后分别连接二极管D6和第一点火开关(5),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第二档位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正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正极端口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加速器开关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总负极端口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的总负极端口与第二电机控制器(2)的加速器开关端口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J1和第二继电器线圈J2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的负极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1)和第二电机控制器(2)同时连接一台驱动电机。
CN201721849767.7U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9767.7U CN2077118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9767.7U CN2077118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1851U true CN207711851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5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97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851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1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1896A (zh) 双控双冗余epb+p档备份的电控单元控制系统
WO2005042289A3 (e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a hybrid vehicle
US11602995B2 (en) Vehicle activ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2305163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起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65991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上下电的控制策略
CN107472250B (zh) 一种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坡道行驶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7711851U (zh) 一种电机双向驱动及控制系统
CN109131697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刹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3063925U (zh) 一种汽车熄火自动驻车装置
CN207274416U (zh) 一种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
CN202463752U (zh) 汽车感应式自动防撞击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CN204578417U (zh) 一种用于运载火箭安全保险机构的双向电机控制电路
CN208631954U (zh) 一种停车减速保护控制设备
CN201134848Y (zh) 一种由手机控制的开关
CN209535044U (zh) 一种利用电机反电动势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
CN209457672U (zh) 新能源客车门开关控制电路
CN203651600U (zh) 一种校车及其停车指示牌控制系统
CN2851043Y (zh) 驻车自动控制装置
CN1321016C (zh) 一种电动汽车回馈制动控制方法
CN109249925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助力系统的控制结构
CN204978288U (zh) 一种电动车辆车速控制结构
CN203496682U (zh) 一种汽车油门工作信息指示装置
CN218703077U (zh) 一种中央差速器控制装置
CN104149771B (zh) 一种电控式双挂车制动接口转换装置
CN204586482U (zh) 一种双离合柴电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