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3070U -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3070U
CN207703070U CN201721515460.3U CN201721515460U CN207703070U CN 207703070 U CN207703070 U CN 207703070U CN 201721515460 U CN201721515460 U CN 201721515460U CN 207703070 U CN207703070 U CN 207703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tube
heat exchange
high temperature
tub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54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节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uanhui investment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54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3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3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3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板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处设有熔合面,所述熔合面的表面设有堆焊层,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开设有对策分布的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换热管,所述第二套管位于换热管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能够避免焊接时容易引起管板变形,同时能够避免温度尖端效应,即导热介质对堆焊层的腐蚀。

Description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的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简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
现有技术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在管壳式换热器要保证每个连接处无泄漏,并能承受介质压力及管壳间温差产生的拉力和压力。由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直径较大,因此换热管与管板之间大多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目前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时,换热管外端升出管板,焊缝位于管板外侧,这种连接方式一方面在焊接时容易引起管板变形,并且由于焊缝与导热介质接触容易受到腐蚀,换热管与管板的密封性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管程侧和壳程侧,所述管板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处设有熔合面,所述熔合面的表面设有堆焊层,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开设有对策分布的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换热管,所述第二套管位于换热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管程侧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壳程侧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端与换热管的一端通过内部对焊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通过内部对焊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通过设有的第二安装孔,能够将换热管进行放置,通过设有的熔合面,实现了将换热管与第一安装孔进行对焊焊接,能够避免焊接时容易引起管板变形。
2、该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通过设有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够避免堆焊层与导热介质接触,从而避免了堆焊层受到腐蚀,避免了温度尖端效应。
3、该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通过设有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与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相匹配。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能够避免焊接时容易引起管板变形,同时能够避免温度尖端效应,即导热介质对堆焊层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板、2管程侧、3第一安装孔、4第二安装孔、5第一凸点、6第一凹槽、7第二套管、8换热管、9壳程侧、10第二凸点、11第二凹槽、12堆焊层、13熔合面、14第一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1、管程侧2和壳程侧9,管板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4,第二安装孔4能够将换热管8进行放置,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4的连接处设有熔合面13,实现了将换热管8与第一安装孔3进行对焊焊接,熔合面13的表面设有堆焊层12,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开设有对策分布的两个第一凹槽6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11,第一安装孔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14,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套管7,能够避免堆焊层12与导热介质接触,从而避免了堆焊层12受到腐蚀,避免了温度尖端效应,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换热管8,第二套管7位于换热管8的内部。
第一安装孔3位于管程侧2一侧,第二安装孔4位于壳程侧9一侧,第一安装孔3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4的直径,换热管8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凸点5和第二凸点10,第一凸点5和第二凸点10分别与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11相匹配,第一安装孔3的一端与换热管8的一端通过内部对焊焊接,第一套管14和第二套管7通过内部对焊焊接。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利用设有的第二安装孔4,能够将换热管8进行放置,通过设有的熔合面13,实现了将换热管8与第一安装孔3进行对焊焊接,能够避免焊接时容易引起管板1变形,利用设有的第一套管14和第二套管7,能够避免堆焊层12与导热介质接触,从而避免了堆焊层12受到腐蚀,避免了温度尖端效应,利用设有的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11,能够与第一凸点5和第二凸点10相匹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1)、管程侧(2)和壳程侧(9),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4),所述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4)的连接处设有熔合面(13),所述熔合面(13)的表面设有堆焊层(12),所述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开设有对策分布的两个第一凹槽(6)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安装孔(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套管(14),所述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固定设有第二套管(7),所述第二安装孔(4)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换热管(8),所述第二套管(7)位于换热管(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位于管程侧(2)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4)位于壳程侧(9)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4)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8)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凸点(5)和第二凸点(10),所述第一凸点(5)和第二凸点(10)分别与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1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的一端与换热管(8)的一端通过内部对焊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4)和第二套管(7)通过内部对焊焊接。
CN201721515460.3U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703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5460.3U CN207703070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5460.3U CN207703070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3070U true CN207703070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5460.3U Active CN207703070U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3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4053A (zh) * 2019-09-24 2019-11-29 大冶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4053A (zh) * 2019-09-24 2019-11-29 大冶华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03070U (zh) 一种高温端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KR100873898B1 (ko) 태양열 집열기용 헤더 유니트
CN206862174U (zh)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
CN206176330U (zh) 一种加强型挠性薄管板
CN205119487U (zh) 燃气采暖壁挂炉用换热器
CN106949761B (zh)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及其焊接方法
CN203479133U (zh) 一种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处的防护装置
CN205808174U (zh) 储能用钛制电解液冷却器
CN210512817U (zh) 一种壳管换热管束连接结构
JPS5828901B2 (ja) 太陽熱コレクタ−
KR101207952B1 (ko) 대형 집열기 연결장치
WO2009142368A1 (en) Heat exchanger
CZ27464U1 (cs) Teplosměnná trubka
CN210802177U (zh) 一种高效散热管结构
CN215488305U (zh) 一种膨胀节的改进结构
CN218723368U (zh)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CN203949549U (zh) 一种冷凝换热器焊点保护结构
CN203744807U (zh) 多功能翅管式水平支撑结构
CN209295182U (zh) 一种新型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12132958U (zh) 一种旋翅式冷凝器
CN219347449U (zh) 一种无拉杆列管换热器
CN206269399U (zh) 一种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吸热体结构
CN219283305U (zh) 一种电蒸汽锅炉用进水装置
CN207317605U (zh) 一种热交换器热管连接用u型管
CN102777883A (zh) 用于工业锅炉的蛇形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5

Address after: 510000 first floor No.2, Fujia South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quanhui investment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512 room,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laza,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3S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