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3368U -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23368U CN218723368U CN202222706128.2U CN202222706128U CN218723368U CN 218723368 U CN218723368 U CN 218723368U CN 202222706128 U CN202222706128 U CN 202222706128U CN 218723368 U CN218723368 U CN 2187233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loy fin
- stainless steel
- alloy
- heat transfer
- stee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包括底托护罩;所述底托护罩顶部固接有二号连接片;所述二号连接片顶部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若干组所述通孔内均焊接有不锈钢钢管;通过将整体的传热合金件首尾焊接在不锈钢钢管中,即可完成对传热合金件的固定,同时,利用一号连接片与二号连接片对不锈钢钢管进行支撑,将焊接后的不锈钢钢管、一号连接片与二号连接片一同焊接在底托护罩上,配合外接的不锈钢外壳即可完成一组传热管的制作,相对于传统的换热管,该种换热管结构简单,且各部分结构之间不需要过多焊点,制作简单,且换热效率也能够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热管也就是换热管,主要应用在热水器、热油机等领域,现有的换热管一般为不锈钢钢管。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现有的换热管中除了不锈钢钢管之外,还会在不锈钢钢管内布置换热合金件,利用换热合金件增大高温烟气于换热管中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增大换热管的导热效率,传统的换热管一般由不同尺寸的导热板横向焊接在不锈钢钢管内制得。
现有技术中,在换热管内经过大量高温烟气时,高温烟气会与横向焊接在不锈钢管道内的导热板接触,进而可利用导热板与高温烟气的大面积接触来提高换热效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同尺寸的导热管横向焊接在不锈钢钢管内,需要大量焊接点以固定,在制作过程中较为繁琐。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包括底托护罩;所述底托护罩顶部固接有二号连接片;所述二号连接片顶部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若干组所述通孔内均焊接有不锈钢钢管;所述不锈钢钢管远离于二号连接片的另一端固接有一号连接片;所述不锈钢钢管内焊接有传热合金件;若干组所述不锈钢钢管呈矩阵状分布;所述不锈钢钢管贯穿一号连接片。
优选的,所述底托护罩设置为帽型结构,且所述底托护罩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托护罩与二号连接片焊接。
优选的,所述传热合金件包括一号合金翅片与二号合金翅片;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与二号合金翅片于不锈钢钢管内圆周对称布置;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与二号合金翅片首尾卡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与二号合金翅片结构相同;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二号合金翅片呈半圆柱扇形结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二号合金翅片中布置有多组凸脊部;相邻所述凸脊部之间设置有导烟道。
优选的,位于中部的所述凸脊部长度长于两侧的凸脊部,且所述凸脊部为梯柱结构。
优选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二号合金翅片的一端固接有凸块,且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二号合金翅片的另一端固接有卡槽;所述一号合金翅片上的凸块与二号合金翅片上的卡槽配合,且所述二号合金翅片上的凸块与一号合金翅片上的卡槽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通过将整体的传热合金件首尾焊接在不锈钢钢管中,即可完成对传热合金件的固定,同时,利用一号连接片与二号连接片对不锈钢钢管进行支撑,将焊接后的不锈钢钢管、一号连接片与二号连接片一同焊接在底托护罩上,配合外接的不锈钢外壳即可完成一组传热管的制作,相对于传统的换热管,该种换热管结构简单,且各部分结构之间不需要过多焊点,制作简单,且换热效率也能够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利用一号合金翅片、二号合金翅片内部的多组凸脊部之间形成导烟道,高温烟气在通过导烟道时,可利用多组等距布置的凸脊部增加高温烟气与传热合金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传热合金件的立体图;
图例说明:
11、一号连接片;12、二号连接片;13、不锈钢钢管;14、底托护罩;2、传热合金件;21、一号合金翅片;22、二号合金翅片;23、凸脊部;24、导烟道;25、卡槽;2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包括底托护罩14;所述底托护罩14顶部固接有二号连接片12;所述二号连接片12顶部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若干组所述通孔内均焊接有不锈钢钢管13;所述不锈钢钢管13远离于二号连接片12的另一端固接有一号连接片11;所述不锈钢钢管13内焊接有传热合金件2;若干组所述不锈钢钢管13呈矩阵状分布;所述不锈钢钢管13贯穿一号连接片11。
工作时,在换热管内经过大量高温烟气时,高温烟气会与横向焊接在不锈钢管道内的导热板接触,进而可利用导热板与高温烟气的大面积接触来提高换热效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同尺寸的导热管横向焊接在不锈钢钢管13内,需要大量焊接点以固定,在制作过程中较为繁琐;该装置中将整体的传热合金件2首尾焊接在不锈钢钢管13中,即可完成对传热合金件2的固定,同时,利用一号连接片11与二号连接片12对不锈钢钢管13进行支撑,最终将焊接后的不锈钢钢管13、一号连接片11与二号连接片12一同焊接在底托护罩14上,配合外接的不锈钢外壳即可完成一组传热管的制作,相对于传统的换热管,该种换热管结构简单,且各部分结构之间不需要过多焊点,制作简单,且换热效率也能够得到保证。
优选的,所述底托护罩14设置为帽型结构,且所述底托护罩14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托护罩14与二号连接片12焊接。
工作时,底托护罩14设置为帽型结构,能够与外接的不锈钢外壳配合,使内部的换热管结构能够被保护。
优选的,所述传热合金件2包括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于不锈钢钢管13内圆周对称布置;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首尾卡接。
工作时,传热合金件2主要由两组相同的合金翅片组成,这里将其分为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方便理解,在将传热合金件2与不锈钢钢管13焊接时,只需要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依次首尾焊接在不锈钢钢管13中即可,由于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结构相同,同时为了保证高温烟气能够顺利的通过,在焊接不锈钢钢管13与一号合金翅片21后,摆放二号合金翅片22时,需要使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首尾卡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结构相同;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呈半圆柱扇形结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中布置有多组凸脊部23;相邻所述凸脊部23之间设置有导烟道24。
工作时,如上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的结构相同,且均呈半圆柱扇形结构,如图4所示,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内部的多组凸脊部23之间形成导烟道24,高温烟气在通过导烟道24时,可利用多组等距布置的凸脊部23增加高温烟气与传热合金件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位于中部的所述凸脊部23长度长于两侧的凸脊部23,且所述凸脊部23为梯柱结构。
工作时,由于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均设置为半圆柱扇形结构,因此位于中部的凸脊部23应当长于两侧的凸脊部23,且将凸脊部23设置为梯柱结构,其侧边上还开设有向内的凹槽,可进一步的增加高温烟气与传热合金件2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的一端固接有凸块26,且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的另一端固接有卡槽25;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上的凸块26与二号合金翅片22上的卡槽25配合,且所述二号合金翅片22上的凸块26与一号合金翅片21上的卡槽25配合。
工作时,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依靠凸块26与卡槽25配合实现首尾卡接,相同的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翅片在组合后,形成完整的圆柱型结构,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中的导烟道24相连通,能够供高温烟气通过。
工作原理:在换热管内经过大量高温烟气时,高温烟气会与横向焊接在不锈钢管道内的导热板接触,进而可利用导热板与高温烟气的大面积接触来提高换热效率,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同尺寸的导热管横向焊接在不锈钢钢管13内,需要大量焊接点以固定,在制作过程中较为繁琐;该装置中将整体的传热合金件2首尾焊接在不锈钢钢管13中,即可完成对传热合金件2的固定,同时,利用一号连接片11与二号连接片12对不锈钢钢管13进行支撑,最终将焊接后的不锈钢钢管13、一号连接片11与二号连接片12一同焊接在底托护罩14上,配合外接的不锈钢外壳即可完成一组传热管的制作,相对于传统的换热管,该种换热管结构简单,且各部分结构之间不需要过多焊点,制作简单,且换热效率也能够得到保证;
传热合金件2主要由两组相同的合金翅片组成,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的结构相同,且均呈半圆柱扇形结构,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内部的多组凸脊部23之间形成导烟道24,高温烟气在通过导烟道24时,可利用多组等距布置的凸脊部23增加高温烟气与传热合金件2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其中,由于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均设置为半圆柱扇形结构,因此位于中部的凸脊部23应当长于两侧的凸脊部23,且将凸脊部23设置为梯柱结构,其侧边上还开设有向内的凹槽,可进一步的增加高温烟气与传热合金件2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包括底托护罩(14);所述底托护罩(14)顶部固接有二号连接片(12),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连接片(12)顶部开设有若干组通孔,且若干组所述通孔内均焊接有不锈钢钢管(13);所述不锈钢钢管(13)远离于二号连接片(12)的另一端固接有一号连接片(11);所述不锈钢钢管(13)内焊接有传热合金件(2);若干组所述不锈钢钢管(13)呈矩阵状分布;所述不锈钢钢管(13)贯穿一号连接片(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护罩(14)设置为帽型结构,且所述底托护罩(14)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底托护罩(14)与二号连接片(1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合金件(2)包括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于不锈钢钢管(13)内圆周对称布置;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首尾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与二号合金翅片(22)结构相同;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呈半圆柱扇形结构;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中布置有多组凸脊部(23);相邻所述凸脊部(23)之间设置有导烟道(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的所述凸脊部(23)长度长于两侧的凸脊部(23),且所述凸脊部(23)为梯柱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的一端固接有凸块(26),且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二号合金翅片(22)的另一端固接有卡槽(25);所述一号合金翅片(21)上的凸块(26)与二号合金翅片(22)上的卡槽(25)配合,且所述二号合金翅片(22)上的凸块(26)与一号合金翅片(21)上的卡槽(25)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06128.2U CN218723368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06128.2U CN218723368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23368U true CN218723368U (zh) | 2023-03-24 |
Family
ID=85585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06128.2U Active CN218723368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23368U (zh) |
-
2022
- 2022-10-13 CN CN202222706128.2U patent/CN2187233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E8406167L (sv) | Forfarande for framstellning av en vermevexlare med ett platt ror och samlingsror | |
CN218723368U (zh) | 一种新型传热管结构 | |
WO2021253973A1 (zh) | 换热器 | |
CN210718793U (zh) | 一种用于柴油冷却器制造的铜管 | |
CN110530177B (zh) |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 |
JPH0316590B2 (zh) | ||
CN208818047U (zh) | 一种枕形板翅式换热器 | |
CN217330856U (zh) | 一种换热器用耐酸耐高温不锈钢无缝钢管 | |
ES288847U (es) | Cambiador de calor con un haz de tubos dispuesto en una car-casa | |
CN215982881U (zh) |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 |
CN210533112U (zh) | 一种无焊接接口的翅片管受热面结构 | |
CN210512817U (zh) | 一种壳管换热管束连接结构 | |
CN208983627U (zh) | 一种换热器 | |
CN209689210U (zh) | 塔式太阳能电站集热器 | |
JPS6176890A (ja) | 熱交換器 | |
CN201440046U (zh) | 燃气热水器用直换式热交换器 | |
CN221763521U (zh) | 一种蒸发器过热器 | |
CN112229063A (zh) | 一种吸热片以及具有该吸热片的不锈钢换热器 | |
CN220750873U (zh) | 平行流耐腐蚀多通道扁管换热器 | |
CN216550599U (zh) | 一种新型复合式马弗罐 | |
JPH1123181A (ja) | 熱交換器 | |
CN205664581U (zh) | 太阳能集热联箱内胆 | |
CN221944992U (zh) | 一种高通量管 | |
CN211372376U (zh) | 一种省煤器 | |
JPS5941797A (ja) | 熱交換器の組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