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99337U -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99337U
CN207699337U CN201721433744.8U CN201721433744U CN207699337U CN 207699337 U CN207699337 U CN 207699337U CN 201721433744 U CN201721433744 U CN 201721433744U CN 207699337 U CN207699337 U CN 207699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nt
sewage
filter screen
settling tank
a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37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梅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4337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99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99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993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填充有絮凝剂的絮凝罐,所述的絮凝罐内设有一根能让待处理的污水流入的絮凝剂释放管,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上设有若干絮凝剂释放孔,絮凝剂释放管的两端与絮凝罐的两端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对污水形成自动加絮凝剂的效果,处理效率高,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背景技术
污水中通常具有颗粒物,现有的净化方法通常是静置法,即使用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目前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沉淀池的占地面积较大,且需要进行静置,沉淀时间长。为了加快沉降速度,人们往往在污水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絮凝剂,来加速沉降,通常是待一池水放满后加入,再搅拌均匀,这种加絮凝剂的方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沉淀池[申请号:201510450441.6],它包括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底端面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沉淀池本体内通过隔板将沉淀池分成沉淀区和净水区,所述隔板的中上部设有溢水口,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沉淀区内,所述出水管位于净水区内,所述进水管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正上方设有紫外线杀菌器。该具有自然沉淀效果好,能够起到杀菌作用,该方案也同样需要手动加入絮凝剂,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包括填充有絮凝剂的絮凝罐,所述的絮凝罐内设有一根能让待处理的污水流入的絮凝剂释放管,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上设有若干絮凝剂释放孔,絮凝剂释放管的两端与絮凝罐的两端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絮凝罐上端设有絮凝剂投料口,所述的絮凝剂释放孔密布在絮凝剂释放管的外壁上,絮凝剂释放管的两端延伸出絮凝罐外,絮凝剂释放管延伸出絮凝罐外的部分不具有絮凝剂释放孔。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底部连接有沉淀罐,所述的沉淀罐底部具有排污口,所述的沉淀罐内设有呈倒圆台锥形的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的顶部与沉淀罐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过滤网底部用过滤密封板密封,所述的过滤网内部还插设有一根净化出料管,净化出料管延伸出沉淀罐顶部并与沉淀罐固定连接,净化出料管底部呈开口状。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过滤网顶部连接有一块过滤网连接板,所述的过滤网连接板呈圆环形,过滤网连接板与沉淀罐顶部内壁密封连接。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沉淀罐底部逐渐缩小形成沉淀区,排污口位于沉淀区的中心,排污口内设有阀门。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沉淀罐上设有污水进料管,所述的沉淀罐内壁固定有一个连接污水进料管的污水出料环,所述的污水出料环连通沉淀罐,且污水出料环位于过滤网外部。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污水出料环呈环形,在污水出料环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污水出料口。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沉淀罐内还设有一个能与过滤网发生撞击的捶打机构,所述的捶打机构位于过滤网内部,且捶打机构固定在沉淀罐的顶部内壁上。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捶打机构包括若干固定在沉淀罐顶部内壁上的捶打组件,若干捶打组件的长度各不相同从而能对过滤网内壁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捶打,若干捶打组件沿净化出料管的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
在上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中,所述的捶打组件包括与沉淀罐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吊绳,以及悬挂在吊绳上的捶打球。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能对污水形成自动加絮凝剂的效果,处理效率高。
2、过滤网的结构既能挡住大颗粒杂质,又能在沉淀罐内形成旋流,加速颗粒物沉降,省时省力。
3、污水出料环能防止过滤网局部堵住,又能加速水流形成旋流,进一步加速颗粒物沉降。
4、捶打机构能在工作时对过滤网进行撞击,防止过滤网堵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污水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污水出料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污水沉淀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絮凝剂释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絮凝罐201、絮凝剂释放管202、絮凝剂释放孔203、絮凝剂投料口204、沉淀罐101、排污口102、过滤网103、过滤密封板104、净化出料管105、过滤网连接板106、沉淀区107、污水进料管108、污水出料环109、污水出料口110、捶打机构111、捶打组件112、吊绳113、捶打球1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包括填充有絮凝剂的絮凝罐201,絮凝剂为PAM溶液,所述的絮凝罐201内设有一根能让待处理的污水流入的絮凝剂释放管202,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202上设有若干絮凝剂释放孔203,絮凝剂释放管202的两端与絮凝罐201的两端密封连接。
絮凝罐201上端设有絮凝剂投料口204,结合图7所示,所述的絮凝剂释放孔203密布在絮凝剂释放管202的外壁上,结合图6所示,絮凝剂释放管202的两端延伸出絮凝罐201外,絮凝剂释放管202延伸出絮凝罐201外的部分不具有絮凝剂释放孔20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污水由絮凝剂释放管202的上端进入,从下端流出,在污水流动过程中,流体产生吸力,PAM溶液从絮凝剂释放孔203中被逐渐吸出,与污水进行混合,于污水中的颗粒物结合产生大分子团。絮凝剂投料口204中可以根据工艺用料量定时或者不定时的投料。
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202底部连接有污水沉淀机构,具体的说,絮凝剂释放管202底部连接设置在沉淀罐101上的污水进料管108。
如图1所示,污水沉淀机构包括沉淀罐101,所述的沉淀罐101底部具有排污口102,所述的沉淀罐101内设有呈倒圆台锥形的过滤网103,过滤网103优选为不锈钢网,也可以是塑料网,过滤网103的孔径可以根据工艺条件进行选择,一般以40-100目为佳,所述的过滤网103的顶部与沉淀罐101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过滤网103底部用过滤密封板104密封,所述的过滤网103内部还插设有一根净化出料管105,净化出料管105延伸出沉淀罐101顶部并与沉淀罐101固定连接,净化出料管105底部呈开口状。
污水可以从沉淀罐101顶部进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污水进料管108,污水进料管108可以设置在沉淀罐101的任何位置,当污水从污水进料管108进入到沉淀罐101内后,大颗粒的杂质首先被过滤网103阻拦,由于过滤网103的倒圆台锥形的设计,附着在过滤网103上的颗粒物极容易从过滤网103上脱离,沉淀到沉淀罐101底部。
由于过滤网底部和顶部均呈现密封状态,因此污水必然流经过滤网,再从净化出料管105流出,净化出料管105底部位于过滤密封板104上方,因此,过滤网103内的水流不会对沉淀罐101底部的沉淀物产生扰动。沉淀物从排污口102排出。
结合图2所示,过滤网103顶部连接有一块过滤网连接板106,所述的过滤网连接板106呈圆环形,过滤网连接板106与沉淀罐101顶部内壁密封连接,也可以在过滤网连接板106与沉淀罐101顶部内壁之间设置密封圈,用螺栓连接,或者过滤网连接板106与沉淀罐直接焊接。
如上所述,沉淀罐101上设有污水进料管108,优选地,所述的沉淀罐101内壁固定有一个连接污水进料管108的污水出料环109,所述的污水出料环109连通沉淀罐101,且污水出料环109位于过滤网103外部,也即污水出料环109位于沉淀罐101和过滤网103之间。
污水出料环109使污水均匀进入到沉淀罐101内部,防止过滤网局部被堵。优选方案,结合图3所示,污水出料环109呈环形,在污水出料环109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污水出料口110。
本实施例,之所以将污水出料口110朝上,在于防止污水直接冲击沉淀罐101底部,将沉淀物搅动。另一方面,污水出料口110朝上设计,能改变污水进入到沉淀罐内的方向,污水先往上流动,遇到过滤网103后改变方向,由于过滤网103下部的口径逐渐变小,水流与过滤网的接触面也逐渐变小,变成旋流,从而加速颗粒物的沉降,起到加快颗粒物沉降的作用。
在长期使用后,过滤网会被颗粒物堵住,导致出水缓慢,需要拆卸过滤网进行冲洗。拆卸过程要打开沉淀罐,清洗后又要重新安装,过程比较麻烦,且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一个捶打机构111,用于对过滤网103进行捶打,在工作过程中即对过滤网进行清洗,也即在位清洗。
具体的说,捶打机构111设在沉淀罐101内,能与过滤网103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过滤网103上的污物被清除。
更具体的说,捶打机构111位于过滤网103内部,且捶打机构111固定在沉淀罐101的顶部内壁上。
捶打机构111包括若干固定在沉淀罐101顶部内壁上的捶打组件112,若干捶打组件112的长度各不相同从而能对过滤网103内壁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捶打。若干捶打组件112沿净化出料管105的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
捶打组件112包括与沉淀罐10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吊绳113,以及悬挂在吊绳113上的捶打球114。捶打球114可以是铁球、水泥球或者密度大于水的塑料球,捶打球114外壁包裹有具有弹性的弹性片,用于保护过滤网103。
若干吊绳113的长度不相同,因此捶打球114在沉淀罐内的高度也不同,可以捶打过滤网103不同高度的部位。
捶打组件112的工作原理是:
当水流流入到过滤网103内部后,会队捶打球114产生扰动,捶打球114在吊绳113的牵引下产生晃动,当晃动到一定幅度时,即可接触过滤网103内壁从而产生捶打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沉淀罐101底部逐渐缩小形成沉淀区107,排污口102位于沉淀区107的中心,排污口102内设有阀门。当污水中的颗粒物沿过滤网沉淀后,集中到沉淀区107中,打开阀门即可从排污口102排出。由于排污口102位于沉淀区107的中心,因此处于最低位置,能排净所有沉淀物。
沉淀区107位于过滤密封板104下方,基本没有水流流动,不会对沉淀物产生扰动,便于加速沉淀,然后排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絮凝罐201、絮凝剂释放管202、絮凝剂释放孔203、絮凝剂投料口204、沉淀罐101、排污口102、过滤网103、过滤密封板104、净化出料管105、过滤网连接板106、沉淀区107、污水进料管108、污水出料环109、污水出料口110、捶打机构111、捶打组件112、吊绳113、捶打球1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包括填充有絮凝剂的絮凝罐(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罐(201)内设有一根能让待处理的污水流入的絮凝剂释放管(202),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202)上设有若干絮凝剂释放孔(203),絮凝剂释放管(202)的两端与絮凝罐(201)的两端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罐(201)上端设有絮凝剂投料口(204),所述的絮凝剂释放孔(203)密布在絮凝剂释放管(202)的外壁上,絮凝剂释放管(202)的两端延伸出絮凝罐(201)外,絮凝剂释放管(202)延伸出絮凝罐(201)外的部分不具有絮凝剂释放孔(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凝剂释放管(202)底部连接有沉淀罐(101),所述的沉淀罐(101)底部具有排污口(102),所述的沉淀罐(101)内设有呈倒圆台锥形的过滤网(103),所述的过滤网(103)的顶部与沉淀罐(101)顶部密封连接,所述的过滤网(103)底部用过滤密封板(104)密封,所述的过滤网(103)内部还插设有一根净化出料管(105),净化出料管(105)延伸出沉淀罐(101)顶部并与沉淀罐(101)固定连接,净化出料管(105)底部呈开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网(103)顶部连接有一块过滤网连接板(106),所述的过滤网连接板(106)呈圆环形,过滤网连接板(106)与沉淀罐(101)顶部内壁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罐(101)底部逐渐缩小形成沉淀区(107),排污口(102)位于沉淀区(107)的中心,排污口(102)内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罐(101)上设有污水进料管(108),所述的沉淀罐(101)内壁固定有一个连接污水进料管(108)的污水出料环(109),所述的污水出料环(109)连通沉淀罐(101),且污水出料环(109)位于过滤网(103)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出料环(109)呈环形,在污水出料环(109)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污水出料口(11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罐(101)内还设有一个能与过滤网(103)发生撞击的捶打机构(111),捶打机构(111)位于过滤网(103)内部,且捶打机构(111)固定在沉淀罐(101)的顶部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捶打机构(111)包括若干固定在沉淀罐(101)顶部内壁上的捶打组件(112),若干捶打组件(112)的长度各不相同从而能对过滤网(103)内壁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进行捶打,若干捶打组件(112)沿净化出料管(105)的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捶打组件(112)包括与沉淀罐(101)顶部内壁固定连接的吊绳(113),以及悬挂在吊绳(113)上的捶打球(114)。
CN201721433744.8U 2017-10-31 2017-10-31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99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3744.8U CN207699337U (zh) 2017-10-31 2017-10-31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3744.8U CN207699337U (zh) 2017-10-31 2017-10-31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99337U true CN207699337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1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374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99337U (zh) 2017-10-31 2017-10-31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99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41295U (zh) 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CN208327752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US4990249A (en) Apparatus for the desludging of baths
CN107804928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0963645B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一体式净化设备
CN107875684A (zh) 污水沉淀机构
CN207699337U (zh)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CN106305575B (zh) 龟鳖养殖装置
CN2086418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初沉池
CN209123408U (zh) 一种水污染治理沉淀池
CN207786044U (zh) 一种重力式反冲洗过滤净水装置
CN207694314U (zh) 污水沉淀机构
CN207632577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CN215841760U (zh) 一种疏干水处理用曝气式斜板沉淀池
CN108046460A (zh) 污水处理用絮凝剂加入器
CN216367017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净水设备
CN207986874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2127587U (zh) 一种涡凹气浮机
CN212283022U (zh) 一种污水处理斜管沉淀池
CN114751479A (zh) 一种吸渣刮泥一体圆形高效气浮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7708584U (zh) 具有自洁功能的循环水箱
CN207575865U (zh) 具有缓流结构的污水处理单元
CN208843825U (zh) 一体式沉淀池
CN206814518U (zh) 同向流斜板气浮滤池
CN213357262U (zh) 鱼类养殖用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