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93625U -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93625U
CN207693625U CN201720690567.5U CN201720690567U CN207693625U CN 207693625 U CN207693625 U CN 207693625U CN 201720690567 U CN201720690567 U CN 201720690567U CN 207693625 U CN207693625 U CN 207693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members
therapeutic device
passage component
lung therapeutic
lu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05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仲元
王正斌
吴羽纶
周则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ibot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o Jian Medical Instrumen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o Jian Medical Instrument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o Jian Medical Instrument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05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93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93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93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主要由堵塞部件、通道部件和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组成;其中,所述堵塞部件的侧面贴合定位在支气管内壁上;所述通道部件贯穿所述堵塞部件;所述堵塞部件除所述通道部件之外的部分在沿支气管长度的方向上是气密的;所述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设置在所述通道部件的一端或两端;其中,所述开关部件在常态下关闭并封闭所述通道部件的端部,所述开关部件被外力打开后,所述通道部件贯通,该肺治疗装置沿支气管长度方向形成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肺治疗装置放置在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近端的支气管内能够隔绝外界空气,并提供通道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抽吸或者输送药物治疗。

Description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介入治疗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对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进行堵塞从而隔绝氧气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在感染人体以后,大多处于潜伏状态或持续感染状态,它能在感染宿主细胞内逃避宿主的防御作用从而大量繁殖并和宿主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染者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病。一般情况下,10%的感染者将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一个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人。
自从抗生素被实用新型之后,以及结核病的控制理论与技术、临床诊断治疗水平与研究的进步,由于有效化疗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的普遍应用和卡介苗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使得结核病的发病率曾一度降低,以至于人们乐观地认为,结核病将同天花一样被人类彻底消灭。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全面回潮,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回升,1993年WHO宣布结核病处于“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采取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是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重大威胁。耐药结核病,指的是结核病人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以及链霉素发生耐药。而耐多药结核病则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由于异烟肼和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伤作用最强,因此耐多药结核病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结核病耐药类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核病仅仅是继艾滋病毒/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以2013年为例,一年中全球有900万人罹患结核病,150万人死于该疾病。另据中国病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5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有100万新发病例,超过54000人因结核病死亡。中国于2007年~2008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肺结核病病人中耐多药率为8.32%。据此估算,中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多万人。
结核病治疗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复治、难治及耐多药肺结核,由此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采用常规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注)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化疗存在以下缺陷:①治疗周期长:一个普通结核病人,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周期18~24个月,甚至36个月,是普通结核病人的3~6倍;作为最重要的二线药物之一,注射剂(如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使用时间至少6个月以上。②治疗药物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普通结核病人的一线药物约为4~5种,不良反应率不高;而耐多药结核病人治疗药物至少5~6种,且是不良反应率较高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如卷曲霉素,环丝氨酸,丙硫异烟胺等。③治愈率低:目前,普通结核病人治愈率多在85%以上,我国已超过90%;而耐多药结核病人最高的治愈率只有50~60%左右;这意味着现有的条件下将有一半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无法得到治愈。
存在以上缺陷,是因为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大多病程较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血供减少,影响药物的渗透吸收,病灶局部很难达到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有效血药浓度,所以常规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静注)化疗效果差,多年迁延不愈,肺功能进行性减损,结核分枝杆菌持续阳性或成为终生排菌者。介入治疗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治疗手段,是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有效方式,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肺结核经气管支气管途径的介入治疗,经纤支镜引导灌注抗结核药物,方法是在常规纤支镜检查后,插入支气管镜至靶支气管段开口,在X射线透视下引入导丝、导管并插入空洞内,退出导丝,保留导管,注入少量造影剂,证实为靶空洞,注入抗结核药物,具有净化空洞,促进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空洞闭合的作用。然而抗结核治疗奏效慢,且结核空洞常常有多个瘘口与支气管相通,未转阴的结核分枝杆菌容易经瘘口通过支气管播散到肺部其它区域。
肺结核经皮穿刺的介入治疗,方法为胸部CT平扫,确定空洞的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进针,CT复扫,确定穿刺针在空洞内,抽吸空洞内痰液,再将抗结核药物注入空洞内。该方法目前主要临床应用于不适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或纤维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空洞,但存在气胸等穿刺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的肺结核介入治疗仍存在以下问题:
肺结核经气管支气管途径的介入治疗只是利用介入的方式对肺结核靶空洞进行输送药物治疗,实际上没有达到完全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存在着未转阴的结核分枝杆菌进一步播散的风险。
肺结核经皮穿刺的介入治疗,虽然术中抽吸了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但是仍然存在着结核分枝杆菌菌残余的风险,另外穿刺的同时已经存在气胸等并发症的风险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肺治疗装置,在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近端的支气管内放置该肺治疗装置,能够堵塞肺结核靶空洞区域,隔绝外界与肺结核靶空洞的空气流通,使得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缺氧不能繁殖,从而能有效限制或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同时,该肺治疗装置还提供一条可选择性开闭的通道,以提供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抽吸或者输送药物治疗的物理通道;可以经过此通道抽吸出靶空洞内的痰液,进一步配合手术治疗,从而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干净,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或者通过此通道配合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近端指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靠近施术者的一端,远端指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远离施术者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主要由堵塞部件、通道部件和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组成;其中,所述堵塞部件具有侧面和端面,所述堵塞部件的侧面贴合定位在支气管内壁上;所述通道部件贯穿所述堵塞部件,并且所述通道部件在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形成贯穿所述堵塞部件的连通;所述堵塞部件除所述通道部件之外的部分在沿支气管长度的方向上是气密的;所述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设置在所述通道部件的一端或两端;其中,所述开关部件在常态下关闭并封闭所述通道部件的端部,该肺治疗装置沿支气管长度方向形成气密,所述开关部件被外力打开后,所述通道部件贯通,该肺治疗装置沿支气管长度方向形成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塞部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面的中心分别设有孔,所述通道部件由所述两个孔和所述空腔连通所形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道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堵塞部件内的管体,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面的中心分别设有孔,所述管体的两端与所述两个孔的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管体能够随所述堵塞部件的形状进行伸缩。
在优选实施例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开关部件为喇叭口形状,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得。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堵塞部件包括框架以及覆着在框架表面的膜层。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堵塞部件是采用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球囊结构。
在又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堵塞部件采用溶胀材料制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部件与所述堵塞部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管材一体切割制得,或者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丝材一体编织制得;或,所述开关部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管材制得,采用粘接工艺与所述堵塞部件进行连接。
在所述堵塞部件采用弹性高分子或者熔胀材料时,所述通道部件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管材与堵塞部件焊接制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侧面为圆柱侧面,所述堵塞部件的一个或两个端面在与所述圆柱侧面同轴的方向上具有一定长度并且直径逐渐缩小直至形成所述端部,例如为圆锥端面,所述圆柱侧面和两个圆锥端面为一体成型。两端为圆锥形状的优点在于由压缩状态变为扩张状态的过程会比较平缓,是因为锥面可以缓慢引导状态的变化,不会出现产品释放过程“前跳”的状况。通常,业内封堵器产品的总体框架形状为圆柱,圆柱框架的端部是平面的,由于突然间由大直径的扩张状态收缩到一个较小直径的控制部件,会使得该直径变化过大,出现业内常说的产品释放过程“前跳”的现象。也就是说产品“蹦”地一下就跳出来了。
优选地,所述框架为空心圆柱体,具有侧面和平的端面,并且所述通道部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堵塞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该肺治疗装置与支气管内壁的摩擦力的固定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集成于所述开关部件上,所述控制部件能够被器械抓持固定,集成有所述控制部件的所述开关部件设置在所述堵塞部件的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肺治疗装置放置在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近端的支气管内能够堵塞肺结核靶空洞区域,隔绝外界与肺结核靶空洞的空气流通,使得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缺氧不能繁殖,从而能有效限制或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同时,该肺治疗装置还提供一条由通道部件和开关部件组成的可选择性开闭的通道,以提供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抽吸或者输送药物治疗的物理通道。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肺治疗装置置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支气管内且开关部件为关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肺治疗装置置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支气管内且开关部件为打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对肺结核靶空洞区域进行堵塞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能够隔绝氧气从而使得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缺氧不能繁殖,从而能有效限制或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同时,该肺治疗装置还能提供一条可选择性开闭的通道,在通道打开时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痰液进行抽吸或者输送药物治疗,抽吸出靶空洞内的痰液,从而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干净,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以及配合进行药物治疗,提高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在通道关闭时,整个肺治疗装置实现沿支气管长度方向的气密性。
下方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肺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由堵塞部件11、通道部件12和开关部件13组成,堵塞部件11具有位于中部的圆柱侧面以及位于该圆柱侧面两端并与所述圆柱侧面同轴的两个圆锥端面,所述圆柱侧面和两个圆锥端面为一体成型,通道部件12贯穿堵塞部件11并位于圆柱侧面和圆锥端面的中心轴处,通道部件12的两端与堵塞部件11齐平;开关部件13设置在通道部件12的一端,开关部件13在常态下封闭通道部件12的该端,此时所述堵塞部件11在沿通道部件12的长度方向上是气密的,开关部件13受力后可被动打开,开关部件13被打开后,通道部件12贯通。
在本实施例中,堵塞部件11包括框架111以及覆着在框架111表面的膜层112。其中,
框架111在本实施例中为中空的网状框架,其可以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成的管材,经激光切割成具有一定纹路的管材,并经模具撑开以及热处理定型而成;或者,框架111还可以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成的丝材,经编织成网管,并装载入模具以及热处理定型制得;此外,框架111还可以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成的丝材,直接在模具上编制成形,并经热处理定型制得。此类成型工艺均为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膜层112可以采用硅橡胶、聚氨酯、涤纶、聚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得。在框架111制作完成后,采取缝合、黏合、浸渍、喷涂、热贴合等工艺在框架111表面覆上一层膜层112可制得堵塞部件11。此类覆膜工艺为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通道部件12的制作可采用在堵塞部件11的两个端部开口,再结合堵塞部件的中空结构,即形成一个通道;更优地,为了使得通道部件12更有导向性,通道部件还可以包括在堵塞部件11的两个端部的开口之间激光焊接的一段金属弹簧管,金属弹簧管可随堵塞部件11的形状进行伸缩,如此设置可使得通道部件12能随着堵塞部件11纵向收缩,从而能将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收纳进支气管镜或可视导管腔内,实现介入手术的操作。
开关部件13的形状为便于受外力后打开的形状,优选呈喇叭口形状,因而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开关部件13可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得,制得开关部件13后再与堵塞部件11进行焊接或粘接;更优地,开关部件13还可以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成的管材通过与堵塞部件11一体切割制得。
如图2所示,经支气管镜或可视导管将该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置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支气管70内后,由于开关部件13初始为关闭状态,该肺治疗装置10可形成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堵塞,空气80进入不到肺治疗装置10远端的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隔绝外界与肺结核靶空洞的空气流通,使得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因缺氧不能繁殖,从而能有效限制或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
为了进一步配合对肺结核靶空洞的手术治疗,治疗导管90可通过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的开关部件13进入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内,如图3所示。通过开关部件13的喇叭口形状的导向作用,使开关部件13受到治疗导管90的挤压作用,从而开关部件13打开,并引导治疗导管90进入通道部件12内,通过通道部件12的引导,治疗导管90可进入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远端的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治疗导管90进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后,可通过治疗导管90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痰液进行抽吸,从而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干净,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或者通过治疗导管90输送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治疗完毕后,治疗导管90从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抽出后,开关部件13可恢复初始关闭状态,形成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对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堵塞,避免肺结核靶空洞内的残余结核分枝杆菌重新获得氧气而再次繁殖。配合几次进一步的输送药物或抽吸治疗,可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转阴,加速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的进程。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20由堵塞部件21、通道部件22、第一开关部件23和第二开关部件24组成,该实施例的堵塞部件21包括框架211以及覆着在框架211表面的膜层2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通道部件22的两端均设置了开关部件。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开关部件24不采用喇叭口,而为收缩的平嘴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20的第一开关部件23和第二开关部件24初始为关闭状态,因此通道部件22的两端关闭,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痰液储留在通道部件22内,从而预防通道部件22的阻塞而治疗失败。
为了进一步配合对肺结核靶空洞的手术治疗,一治疗导管可通过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10的第一开关部件23进入通道部件22内,并通过第二开关部件24的导向作用,治疗导管可进入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20远端的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治疗导管进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后,可通过治疗导管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痰液进行抽吸,从而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干净,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或者输送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治疗完毕后,治疗导管从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抽出后,第一开关部件23和第二开关部件24均可恢复初始关闭状态,形成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20对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堵塞,同时也使得通道部件22的两端关闭。配合几次进一步的输送药物或抽吸治疗,可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转阴,加速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的进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30由堵塞部件31、通道部件32、开关部件33和控制部件35组成,该实施例的堵塞部件31包括框架311以及覆着在框架311表面的膜层312,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堵塞部件31的形状为空心柱体,并且,开关部件33上集成有控制部件35,开关部件33和控制部件35偏心设置并设置在堵塞部件31的边缘,控制部件35还充当抓持部及回收过程的连接装置。控制部件35的形状例如是如图5所示的挂勾形状。
为了进一步配合对肺结核靶空洞进一步治疗,可采用业内常用的抓捕器或者活检钳等器械对控制部件35进行抓持固定,同时治疗导管可通过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30的开关部件33和控制部件35之间的空隙进入通道部件32内,治疗导管进入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后,可通过治疗导管对肺结核靶空洞内的痰液进行抽吸,从而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干净,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或者输送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肺结核靶空洞区域内的药物浓度,使得残余结核分枝杆菌转阴,促进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治疗完毕后,治疗导管从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抽出后,开关部件33和控制部件35之间可恢复初始关闭状态,形成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30对肺结核靶空洞区域的堵塞,避免肺结核靶空洞内的残余结核分枝杆菌重新获得氧气而再次繁殖。配合几次进一步的输送药物或抽吸治疗,可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转阴,加速肺结核靶空洞最终闭合的进程。
同时,若需对该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30进行回收,该控制部件35还可以充当回收过程的连接装置,与业内常用的抓捕器或者活检钳等对控制部件进行抓持连接后,对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30进行回收。
本实施例的控制部件35为挂勾形状,此外,控制部件35的形状还可以是与常用抓捕器或活检钳等相匹配的圆球头、弹性卡扣、磁性连接装置、套索形状等结构,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治疗导管在打开开关部件33的过程中造成的器械移位。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40由堵塞部件41、通道部件42、开关部件43组成。
与实施例一不同,该实施例的堵塞部件41采用硅橡胶、聚氨酯、PEBAX、聚酰亚胺、尼龙、PET或PTFE等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得,将该类弹性高分子材料的管坯放在对应形状的模具中,模具放在加热好的导热介质中,在吹胀球囊的同时拉伸管坯进而形成球囊结构,球囊的制作工艺为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赘述。
通道部件42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管材并与堵塞部件41超声波焊接制得,开关部件43通常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管材制得,并采用粘接工艺与堵塞部件41进行连接。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50由堵塞部件51、通道部件52、开关部件53组成,该实施例的堵塞部件51的圆柱侧面包括固定结构513,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堵塞部件51采用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或聚己内酯-聚丙交酯-聚醚三元无规共聚物等溶胀高分子材料制得;通道部件52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管材,通道部件52与堵塞部件51采用黏合工艺相互连接。开关部件53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管材制得,开关部件53采用黏合工艺与堵塞部件51进行连接。
通过支气管镜或可视导管将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50输送至合适的位置,堵塞部件51遇液体膨胀,可使得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50紧贴于支气管内壁,固定结构513可增加器械与支气管内壁的摩擦力,从而防止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50移位。该实施例的固定结构513的形式为圆点棘突结构,此外,固定结构513的形式还可以为锚刺等其它业内常用的固定形式。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堵塞部件、通道部件和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组成;其中,所述堵塞部件具有侧面和端面,所述堵塞部件的侧面贴合定位在支气管内壁上;所述通道部件贯穿所述堵塞部件,并且所述通道部件在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形成贯穿所述堵塞部件的连通;所述堵塞部件除所述通道部件之外的部分在沿支气管长度的方向上是气密的;所述一个或两个开关部件设置在所述通道部件的一端或两端;其中,所述开关部件在常态下关闭并封闭所述通道部件的端部,该肺治疗装置沿支气管长度方向形成气密,所述开关部件被外力打开后,所述通道部件贯通,该肺治疗装置沿支气管长度方向形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面的中心分别设有孔,所述通道部件由所述两个孔和所述空腔连通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部件为设置在所述堵塞部件内的管体,所述堵塞部件的两端面的中心分别设有孔,所述管体的两端与所述两个孔的边缘分别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管体能够随所述堵塞部件的形状进行伸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开关部件为喇叭口形状,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超弹性材料制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件包括框架以及覆着在框架表面的膜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件是采用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球囊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件采用溶胀材料制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部件与所述堵塞部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管材一体切割制得,或者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丝材一体编织制得;或,所述开关部件采用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管材制得,采用粘接工艺与所述堵塞部件进行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部件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得的管材与堵塞部件焊接制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该肺治疗装置与支气管内壁的摩擦力的固定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集成于所述开关部件上,所述控制部件能够被器械抓持固定,集成有所述控制部件的所述开关部件设置在所述堵塞部件的边缘。
CN201720690567.5U 2017-06-14 2017-06-14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Active CN207693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0567.5U CN207693625U (zh) 2017-06-14 2017-06-14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0567.5U CN207693625U (zh) 2017-06-14 2017-06-14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93625U true CN207693625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0567.5U Active CN207693625U (zh) 2017-06-14 2017-06-14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936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7770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朔健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CN113456155A (zh) * 2021-07-20 2021-10-01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7770A (zh) * 2017-06-14 2018-12-25 朔健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CN113456155A (zh) * 2021-07-20 2021-10-01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新型可视化的支气管封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536594A (ja) 血管の穿孔を通る流れを防ぐ、一時的な閉塞バルーン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0335589B2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terminal end of pacemaker lead, which has passed through coronary sinus, in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CN104586457B (zh) 一种适用于冠脉穿孔中血管封堵装置及应用
JP2016500329A (ja) 吸引ヘッドおよび針電極を備えた胸腔鏡電気穿孔デバイス
US200900241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ccess
JPWO2004045702A1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注入療法用装置
WO2007002554A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eating injured cardiac tissue
JP2016154927A (ja) 物質を哺乳動物組織内に適用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
CN207693625U (zh)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CN106214289A (zh) 一种心脏减容植入体
KR20130100112A (ko) 폐기종의 치료제
CN102811674A (zh) 用于医疗外科手术的一次性心脏血管装置
CN106037864B (zh) 一种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的可注射水凝胶封堵器
CN109077769A (zh) 肺治疗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8002842U (zh) 肺治疗装置
CN107970059A (zh) 心肌消融装置
CN109077770A (zh) 带治疗通道的肺治疗装置
CN208481405U (zh) 一种可取出且定位稳固的肺治疗装置
CN208611055U (zh) 一种肺治疗装置
CN109805973A (zh) 一种可取出且定位稳固的肺治疗装置
CN206852619U (zh) 胸腔镜活检钳
Bouchot et al. Temporary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during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ith the new poloxamer P407 does not cause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CN211357000U (zh) 血栓抽吸装置
CN103654993B (zh) 手柄伸缩式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装置
CN206424204U (zh) 具有指示推送功能的施莱姆氏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4

Address after: 101300 building 502, No.8, yard 12, Juyuan Middle Road, Mapo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aibote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15 Shanghai City, Jiading District Xing Xian Lu No. 1180 Building 5 room 225 two

Patentee before: Shuo Jian medical instruments (Shangha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