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3950U - 一种隔震吊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震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3950U
CN207673950U CN201721470355.2U CN201721470355U CN207673950U CN 207673950 U CN207673950 U CN 207673950U CN 201721470355 U CN201721470355 U CN 201721470355U CN 207673950 U CN207673950 U CN 207673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equipment
shock insulation
connecting rod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03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文汉
吴洋洋
胡大柱
钱小华
徐海成
蔡鑫泉
宋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Landtek Dam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Landtek Dam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Landtek Dam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Landtek Dam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03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3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3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3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连接杆和隔震装置,支撑杆的一端与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震装置连接,隔震装置通过连接杆与设备固定连接;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滚珠,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通过连接杆连接,且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滚珠设于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并能够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且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隔震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震吊架。
背景技术
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地震给人们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几乎不可估计。为抵御地震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的革新性结构抗震技术之一,隔震技术为工程抗震减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在国内外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减震效果。隔震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目前国内外隔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平隔震上,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支座、摩擦摆支座、滚动隔震装置等。
地震波造成所波及到的所有物体发生震颤,尤其建筑内具有支撑、悬挂、吊装状态的物体。所以除了对建筑进行隔震、减震外,对管道、桥架和风管等具有支撑、悬挂、吊装状态的设备进行隔震也十分必要。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地区或一些震动强烈的机械上更需要进行减震措施,否则长时间、高频率的震动会使处于悬挂、吊装等状态的设备出现故障,且支架、吊架也会不堪重负,出现弯折、断裂、脱落等情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另一方面,化工、冶金、石油、发电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大型管道系统进行长距离输送,由于大型管道系统中常年需要对流体介质进行运输,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当管道承受到的重量过大与周围环境中发生碰撞时,非常容易发生损坏。尤其当管道中设有泵时,泵在工作时会带动管道同时产生震动,更加容易造成管道发生损坏,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在管道上加装管道减震装置,减轻管道受到的震动的影响,但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减震装置普遍结构较复杂,且减震功能微弱。
而现有的抗震支架、吊架的形式大多只是将管道、桥架、风管等设备通过金属构件与结构固定,所有连接处均为刚性构件,只是进行了抗震处理,并未考虑对设备进行隔震处理,也没有考虑支架、吊架系统的减震措施。目前的抗震支架、吊架多采用硬抗的方式,但这会导致材料用量增加,且管道等设备的连接变得过刚,当发生震动时,过刚的连接方式无法有效的耗散震动力,造成管道等设备收到震动力的损伤,且支架、吊架也会受到震动力的影响而出现故障。还有的隔震吊架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只能减震耗能性价比低,增加了生产成本。
综上,市场亟需一种隔震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隔震装置结构较复杂、减震性能不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隔震吊架,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且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吊架,所述隔震吊架用于将设备与楼板悬挂连接,所述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隔震装置和连接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隔震装置连接,所述隔震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设备固定连接;
所述隔震装置包括滚珠、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滚珠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所述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隔震装置,将所述设备与吊架及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传递。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改变了吊架以及设备构成的质量体系的周期,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
具体地,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表面均对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支撑杆通孔,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支撑杆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
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发生水平震动时,由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则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第二活动板随水平震动的方向运动,而所述第一活动板朝水平震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则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耗散地震能量,减小震动对下部结构和设备的动力作用,起到更好的隔震效果。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和第二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一侧,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一侧,所述第一限位螺母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母配合调节和固定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间的相对高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当发生竖直方向的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连接杆能够产生一定幅度的竖直位移,多个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滚珠、所述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连接杆形成传递力,耗散地震能量,减弱震动对设备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螺母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为橡胶垫片和/或金属垫片,所述垫片受力产生形变,耗散地震能量。
优选地,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小,当发生水平震动时,所述滚珠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发生滚动或滑动,减小地震力向第三连接杆及设备方向的传递,从而减弱地震对设备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楼板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杆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杆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且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所述滚珠滑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所述滚珠滑出。
优选地,所述滚珠的形状为球体、圆柱体或椭球体。
具体地,所述滚珠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轴承钢。
优选地,位于所述支撑杆底端的螺母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为橡胶垫片和/或金属垫片。
具体地,所述垫片为橡胶垫片和金属垫片的层叠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通过膨胀螺丝与楼板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设备为管道、桥架或风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吊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包括隔震装置,所述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滚珠,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传递,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改变了吊架以及设备构成的质量体系的周期,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当发生竖直方向的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连接杆能够产生一定幅度的竖直位移,多个所述支撑杆通过滚珠、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连接杆形成传递力,耗散地震能量,减弱了震动对设备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4.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隔震装置和连接杆,采用这种构造措施,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与楼板、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在发生水平震动时的运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活动板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活动板的仰视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螺母,14-垫片,15-膨胀螺丝,2-连接杆,21-第一限位螺母,22-第二限位螺母,31-第一活动板,32-第二活动板,33-滚珠,34-支撑杆通孔,35-中心通孔,36-挡板,4-楼板,5-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震吊架,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连接杆2和隔震装置,所述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31、第二活动板32和滚珠33。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表面均对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支撑杆通孔34,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楼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杆通孔3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13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底面;
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通孔35,所述连接杆2的顶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35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活动板32和所述第一活动板31,且所述连接杆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顶面,所述连接杆2的底端与设备5固定连接。
若干个所述滚珠33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所述滚珠33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滑动或滚动,减小地震力向连接杆及设备方向的传递,从而减弱地震对设备的影响。较佳地,所述滚珠33与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小。所述滚珠的形状可以为球体、圆柱体或椭球体,所述滚珠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轴承钢。
当发生水平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
所述支撑杆通孔34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中心通孔35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2的直径,如图3所示,由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楼板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底面,当发生水平震动时,楼板震动,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第二活动板32随水平震动的方向运动,而所述第一活动板31朝水平震动方向的反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耗散地震能量,减小震动对下部结构和设备5的动力作用。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2之间设有隔震装置,将所述设备5与吊架及楼板4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滚珠33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滑动或滚动,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传递。通过将设备5的吊架与楼板4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改变了吊架以及设备5构成的质量体系的周期,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5的力,降低了设备5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所述设备可以为管道、桥架或风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顶端通过膨胀螺丝15与楼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底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杆通孔3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且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13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底面。
较佳地,所述螺母13与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设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为橡胶垫片和/或金属垫片。所述垫片14为橡胶垫片和金属垫片的层叠结构是效果较佳,所述垫片14受力产生形变,耗散地震能量。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杆2上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21和第二限位螺母22,所述第一限位螺母21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顶面一侧,所述连接杆2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螺母21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31的顶面,所述第二限位螺母22位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底面一侧,所述第一限位螺母21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母22配合调节和固定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间的相对高度。
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能够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当发生竖直方向的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板31、所述第二活动板32和所述连接杆2能够产生一定幅度的竖直位移,多个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滚珠33、所述第一活动板31、所述第二活动板32和所述连接杆2形成传递力,耗散地震能量,减弱震动对设备的影响。
较佳的,所述第二限位螺母2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之间设置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为橡胶垫片和/或金属垫片,所述垫片14受力产生形变,耗散地震能量。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活动板31或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挡板36,所述挡板36用于防止所述滚珠33滑出。
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隔震吊架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围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支撑杆围成了一个正方向,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撑杆通孔3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3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32,且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13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2的底面。当然,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支撑杆通孔34的数量和位置还可以有其他多种情况,再次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震吊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包括隔震装置,所述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滚珠,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所述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传递,通过将设备的吊架与楼板的连接节点转变为滑动连接,改变了吊架以及设备构成的质量体系的周期,从而减小地震输入给设备的力,降低了设备在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
2.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能够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当发生竖直方向的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连接杆能够产生一定幅度的竖直位移,多个所述支撑杆通过滚珠、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连接杆形成传递力,耗散地震能量,减弱了震动对设备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耗能性价比较高。
4.本实用新型的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隔震装置和连接杆,采用这种构造措施,避免了增加侧向支撑导致的造价增加,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隔震吊架,所述隔震吊架用于将设备与楼板悬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吊架包括多个支撑杆、隔震装置和连接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楼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隔震装置连接,所述隔震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设备固定连接;
所述隔震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滚珠,
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运动;
所述滚珠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所述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滑动或滚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表面均对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支撑杆相配合的支撑杆通孔,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支撑杆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
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中心通孔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活动板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设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限位螺母和第二限位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一侧,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面,所述第二限位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一侧,所述第一限位螺母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母配合调节和固定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间的相对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板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的螺母和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底端的螺母与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均设有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板的边缘处沿周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所述滚珠滑出。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管道、桥架或风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震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的形状为球体、圆柱体或椭球体。
CN201721470355.2U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隔震吊架 Active CN207673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0355.2U CN20767395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隔震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0355.2U CN20767395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隔震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3950U true CN207673950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0355.2U Active CN20767395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隔震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3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5189A (zh)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CN106930589B (zh) 具有竖向大位移隔震的三向隔震装置
CN106567908A (zh) 一种分段负刚度机构及带有该机构的减振装置
CN103114650A (zh) 辊轴式金属隔震支座
CN103104031A (zh) 抗拉压隔震支座
CN102758402A (zh) 一种抗拔型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CN105697646A (zh) 十字滑移式隔震台座及其隔震方法
CN207673950U (zh) 一种隔震吊架
EP0834628A3 (en) Earthquake-proof object support device
CN203334463U (zh) 一种建筑物减震装置
CN102296702B (zh)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多维隔震支座
CN205625410U (zh) 井字滑移式隔震台座
CN203066244U (zh) 抗拉压隔震支座
CN106759453A (zh) 一种变压器基础隔震系统
CN203546592U (zh) 桥梁拉索外置式阻尼器
CN109881784B (zh) 一种弧面滑移型三维隔震支座
CN102401080B (zh) 带限位保护系统三维文物隔震装置
CN206397236U (zh) 一种低刚度多维隔震装置
CN202099875U (zh)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多维隔震支座
CN206668841U (zh) 一种减震垫限位结构
CN106197991B (zh) 一种弹簧件反复拉伸装置
CN209366810U (zh) 一种自动升降式物料架
CN202913509U (zh) 一种抗倾覆隔震支座
CN106193102B (zh) 一种塔吊接力吊运置物架装置
CN205348407U (zh) 一种平面内可滑移钢结构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