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6047U -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6047U
CN207666047U CN201721153609.8U CN201721153609U CN207666047U CN 207666047 U CN207666047 U CN 207666047U CN 201721153609 U CN201721153609 U CN 201721153609U CN 207666047 U CN207666047 U CN 207666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lement
sealing
sealant
element according
ge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536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536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6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6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6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所述密封件用于被配置在呼吸界面装置的罩体上,所述密封件呈中心开口的闭环结构,所述密封件的两侧关于一竖直面对称,所述密封件为弹性密封件以使被配置于呼吸界面装置时能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实现动态密封。上述密封件,采用立体式的闭环状结构,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密封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紧密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从而实现动态密封,配置有该密封件的呼吸界面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并且佩戴舒适,不会出现由于佩戴时间长而引起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佩戴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呼吸界面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和应用场所也各有不同,如医用鼻面罩、带过滤空气功能的口罩等。医用鼻面罩被广泛使用于给病人输送氧气或麻醉气体的过程中,但现有的医用鼻面罩普遍存在气密性不理想、长时间佩戴给佩戴者带来不适的问题。口罩对于人们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过滤粉尘和某些有害气体等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口罩在佩戴时会形成空隙,整体的密封性较差,影响了口罩的防护效果,还有的口罩在塑料骨架内测设置内衬来消除空隙,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密封效果不佳,长期佩戴会影响舒适度。现有的呼吸界面设备普遍存在气密性和佩戴舒适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且佩戴舒适的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一种密封件,用于被配置在呼吸界面装置的罩体上,所述密封件呈中空的闭环结构,所述密封件的两侧关于一竖直面对称,所述密封件为弹性密封件以使被配置于呼吸界面装置时能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实现动态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部,包括适于密封佩戴者鼻梁接触区的凹部及连接于所述凹部两侧的适于密封佩戴者鼻部两侧的接触区的凸起部,所述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厚度;
第二密封部,沿所述第一密封部两侧延伸,用于密封佩戴者口、鼻部两侧脸部的接触区;
第三密封部,连接于所述两侧的第二密封部之间,用于密封佩戴者下唇以下或下巴部位的接触区的皮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厚度自所述第一密封部至所述第三密封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罩体连接且中空的密封层及包裹密封在所述密封层内的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为凝胶部、多孔部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密封层及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连接于所述罩体的背面,所述第一密封层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背面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填充体的密封空间,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所述第一密封层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层通过热压、超声波焊接或高周波焊接与所述第二密封层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层的边缘形成边缘密封部以将所述填充体完全包裹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第二密封层通过粘结剂或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罩体的背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均为热塑性聚合物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为TPU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3mm~0.2mm,邵氏硬度为30HA~100HA,极限拉伸强度为6000PSI~12000PSI,极限拉伸率为300%~8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层为表层织物与TPU薄膜复合形成的复合层,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所述表层织物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体为凝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为硅凝胶,所述硅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1MP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为聚氨酯凝胶,所述聚氨酯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1MP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为水凝胶,所述水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5MPa。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的压缩回复率为100%,压缩回弹速率为6mm/s至40mm/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的压缩回弹速率大于20mm/s。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体为多孔部,所述多孔部为泡沫硅胶、EVA海绵或聚氨酯海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体包括多孔部和凝胶部,所述凝胶部和所述多孔部在所述密封层内层叠设置且形成双层结构,所述多孔部位于靠近所述呼吸界面装置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并且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1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3~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并且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1~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体包括多孔部和凝胶部,所述凝胶部和所述多孔部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凝胶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多孔部的两端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凝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多孔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及第三密封部,或者所述凝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所述多孔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部包括聚氨酯海绵、泡沫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呼吸界面装置,包括上述密封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为口罩、氧气面罩、麻醉面罩、正压通气呼吸面罩、自吸过滤式呼吸器、防毒面具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密封件,采用立体式的闭环状结构,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密封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紧密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从而实现动态密封,配置有该密封件的呼吸界面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并且佩戴舒适,不会出现由于佩戴时间长而引起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口罩中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口罩中密封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口罩中密封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采用双层结构的密封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口罩佩戴时的简易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口罩佩戴时另一角度的简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根据一实施例提供密封件20,其用于被配置在呼吸界面装置的罩体10上,呼吸界面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是医用口鼻罩、用于过滤空气的口罩,如图2所示,密封件20设置在口罩1的罩体10上,如设置在罩体10背面边缘或靠近边缘处,该口罩佩戴时密封件20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以下以该口罩1为例来描述。
口罩1的罩体10用于过滤空气,罩体10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具有多层无纺布的罩体,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在多层无纺布的最外层连接有外罩11的罩体,或者罩体10为设有过滤层的柔性壳体。罩体10的两侧关于一竖直面(图未示)对称。密封件20设置在罩体10的背面,密封件20为中心开口的闭环结构,整体为立体式的结构,并且具有高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原状,密封件20的两侧关于竖直面对称,口罩1佩戴时,该密封件20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紧密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从而实现动态密封。口罩1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并且佩戴舒适,不会出现像传统口罩由于佩戴时间长而引起的不适感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罩体10采用多层无纺布的结构,密封件20连接在该多层无纺布中位于背面最外层的无纺布上,罩体10于中间形成有折痕102,该折痕102与上述的竖直面相重合,罩体10的两侧能沿该折痕102朝面向佩戴者的一侧对折在一起。
外罩11相对的两侧对称连接设置有绑带30,通过绑带30可将口罩1戴与头部并使密封件20紧贴佩戴者脸部皮肤。如图6、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罩体10还包括设置在多层无纺布正面的外罩11,该外罩11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外罩11的两侧能随罩体10沿上述折痕102对折而合拢,绑带30从外罩11相对的两侧延伸形成,即绑带与外罩为一体结构。罩体10还设置有呼气阀(图未示),以降低呼气阻力。呼吸界面装置为医用口鼻罩时,绑带采用其他结构,如弹性包覆佩戴者头部的弹性绑带。
罩体10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采用工业用的口罩1中的罩体10,该类口罩1佩戴时间较长,罩体10包括柔性壳体和过滤层,柔性壳体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处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过滤层,柔性壳体的背面一侧形成有用于收容佩戴者口鼻部的容纳空间,密封件20设置在设置在该柔性壳体的内侧面。
结合参阅图1至图3、图6及图7,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0中间围成一容置口211,密封件20包括第一密封部201、第二密封部202及第三密封部203。第一密封部201包括凹部2012和连接于凹部2012两侧的凸起部2011,凹部2012朝远离佩戴者的方向弯曲,凹部2012适于密封佩戴者鼻梁接触区,凸起部2011适于密封佩戴者鼻部两侧的接触区,凸起部2011朝佩戴者的方向弯曲,凹部2012的厚度小于凸起部2011的厚度。第二密封部202用于密封佩戴者口、鼻部两侧脸部的接触区。第三密封部203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密封部202之间,用于对佩戴者下唇以下或下巴部位的接触区的皮肤。密封件20整体的厚度变化为:从第一密封部201至第二密封部202的方向逐渐变小。
请参阅图1、图4,在一实施例中,密封件20包括与罩体10连接且中空的密封层200及包裹密封在密封层200内的填充体220。密封层200包括第一密封层210和第二密封层230,第二密封层230的正面连接于罩体10的背面。第二密封层230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与第二密封层230的背面连接,使处于第二密封层230与第一密封层2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填充体220的密封空间。
第一密封层210可通过热压合、超声波焊接或高周波焊接与第二密封层230连接,第二密封层230可通过粘结剂或超声波连接于罩体10的背面。
口罩1佩戴时,因为第一密封层210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直接接触,第一密封层210所用的材料能通过细胞毒性测试,较好的,第一密封层210能通过生物兼容性测试。填充体220采用低密度、低硬度、低弹性模量、高回弹特性的缓冲材质,在填充体220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能匹配佩戴者鼻部的轮廓,实现动态密封的功能,可有效减低佩戴口罩1时在鼻梁部产生漏风的风险。
第一密封层210和第二密封层230可采用相同的材料,如均采用热塑性聚合物薄膜,该两层膜通过热压、超声波焊接或高周波焊接结合在一起,第一密封层210在自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边缘密封部240,以将填充体220完全包裹在密封空间内,该边缘密封部240的宽度可设置为0.1mm~5mm。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层210和第二密封层230均采用TPU薄膜,TPU薄膜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延伸率、抗撕裂性能优异以及耐老化的特性,是环保材料。在一实施方式中,TPU薄膜的厚度为0.03mm~0.2mm,邵氏硬度为30HA~100HA,极限拉伸强度为6000PSI~12000PSI,极限拉伸率为约300%~800%。
第一密封层210与第二密封层230也可采用不同材料,例如,第一密封层210采用表层织物与TPU薄膜热贴合形成的复合层,口罩1佩戴时,第一密封层210的表层织物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直接接触;第二密封层230采用TPU薄膜,第二密封层230通过粘结剂或超声波焊接工艺永久地粘结在罩体10背面。其有益效果:(1)织物与皮肤接触更舒适,与采用单独的TPU膜的结构相比,在透气性、吸油、吸湿排汗等方面的性能有明显的优势;(2)耐水洗,该密封件可以长期多次清洗,延长其使用寿命;(3)对填充体提供更好的防护,其抗撕裂、抗刮伤的性能优于单独的TPU薄膜的结构。
可以理解,填充体220也可以采用全凝胶的结构,即密封层中全部包裹含有凝胶的凝胶部,如图4所示;填充体220也可以是包括密封在密封层内的泡沫硅胶或聚氨酯海绵,即密封层内填充具有多孔结构的多孔部;填充体220也可采用凝胶部和多孔部混合设置的结构,例如,采用双层结构,即凝胶层和多孔层为层叠设置;或者采用分段式的结构,即凝胶部和多孔部在密封层内分为两段或多段首尾依次连接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填充体220采用双组份的硅凝胶,由原料经过加热固化模制成型而成。该填充体220的硬度由锥入度(衡量润滑脂稠度及软硬程度的指标)来表示,采用GB/T269-1991测试标准,采用1/4比例锥体测试,该填充体220的锥入度为40~150;其它指标:拉伸强度为0.2MPa~1MPa,压缩回复率100%,压缩回弹速率:6mm/s~40mm/s,在一实施方式中,回弹速率大于20mm/s;上述硅凝胶主要包含有A、B两种组分的原料,A组分主要成分为聚硅氧烷类液体,常见的如甲基或乙烯基聚硅氧烷或苯基聚硅氧烷,B组分为含氢聚硅氧烷且添加有Pt催化剂,当A组分与B组分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均匀后,在一定的温度下A、B两种组分的材料发生部分交联反应而固化,成型成凝胶状(固液共存态)的低硬度类弹性体材料。A组分与B组分的粘度约700mPas~3500mPas,A组分、B组分二者的体积比为0.5:1~1.5:1。
在另一实施例中,填充体220采用PU凝胶(聚氨酯凝胶),采用GB/T 269-1991测试标准,采用1/4比例锥体测试,该填充体220的锥入度为40~150;其它指标:拉伸强度为0.2MPa~1MPa,压缩回复率100%,压缩回弹速率为6mm/s~40mm/s,在一实施方式中,回弹速率大于20mm/s。
在另一实施例中,填充体220采用高强度的水凝胶,采用GB/T 269-1991测试标准,采用1/4比例锥体测试,该填充体220的锥入度为40~150;其它指标:拉伸强度为0.2MPa~5MPa,压缩回复率100%,压缩回弹速率为6mm/s~40mm/s。在一实施方式中,回弹速率为大于20mm/s且小于或等于40mm/s。该水凝胶中水的含量约80%~90%,在一实施方式中,水凝胶采用高强度、超吸水的高分子水凝胶,水凝胶中包含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纳米材料及高分子链,利用纳米材料和高分子链之间的物理键作用力,如氢键或疏水作用或静电相互作用等来制备该水凝胶,将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纳米材料表面接枝高分子链,得到高分子水凝胶,该高分子水凝胶具有高强度、低硬度、自修复功能。
在一实方式中,水凝胶中包含聚丙烯酰胺和藻酸盐,聚丙烯酰胺与藻酸盐的质量比约为1:1~12:1,优选的范围为4:1~10:1,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结合形成复杂的三维交叉网络结构,能耐高强度的拉伸,凝胶中的藻酸盐分子之间形成弱离子键,并俘获水中的钙离子,当凝胶被拉伸时,这些离子键被拉开,同时释放钙离子,此过程可逆。
在其它实施例中,填充体220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缓冲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预先经模腔发泡制成的泡沫硅胶或聚氨酯海绵。
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填充体300采用双层结构,填充体300包括凝胶部302及多孔部301,多孔部301位于靠近罩体10的一侧,凝胶部302位于远离罩体10的一侧。凝胶部302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凝胶,口罩1佩戴时第一密封层与佩戴者脸部皮肤贴触,佩戴者脸部皮肤轮廓的压应力通过第一密封层作用在该凝胶部302上;多孔部301由具有多孔结构的缓冲材质制成,其密度小于0.5g/cm3,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预先经模腔发泡制成的PU海绵、EVA海绵、或泡沫硅胶,多孔部301和凝胶部302在密封层200内形成双层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凝胶部302的厚度小于等于多孔部301的厚度,凝胶部302与多孔部301的厚度比为1:10~1:1,例如位于1:3~1:1之间。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凝胶部302的厚度略大于多孔部301的厚度,凝胶部302与多孔部301的厚度比为1:1~3:1。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孔部采用经模腔发泡而制成的开孔或闭孔的PU海绵,密度0.05g/cm3~0.2g/cm3,较佳的是采用密度为0.07g/cm3~0.15g/cm3的慢回弹记忆海绵,凝胶部302与多孔部301的厚度比约1:1,口罩1佩戴时佩戴者脸部皮肤轮廓的压应力通过第一密封层210作用在该凝胶部302上,同时压应力传递至凝胶部302下方的多孔部301,而使多孔部301产生形变。慢回弹记忆海绵能有效分散应力,且对压应力敏感,可通过变形来匹配佩戴者脸部的轮廓;而凝胶部302具有前述低硬度、快速回弹的特性,二者的结合即能保证有效的密封,又能有效地分散压力,更好地匹配佩戴者的轮廓,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和适配性。同时,由于多孔部采用密度低于0.2g/cm3的PU海绵,其密度仅为凝胶部密度的1/5~1/4,相对于全部由凝胶制成的方案,密封件20的重量可以降低40%~50%,使佩戴更轻盈、舒适,还可以降低制造的成本。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多孔部301采用经模腔发泡而制成的开孔或闭孔的泡沫硅胶,硫化后的密度为0.3g/cm3~0.5g/cm3,例如,可以选用wackerSC870双组份泡沫硅橡胶材料,经模腔发泡后成型成密度0.35g/cm3~0.4g/cm3的闭孔泡沫硅橡胶,具有低硬度(Shore A8~12)、高弹性、低压缩形变的特性;凝胶部可选择前述的几种凝胶,最佳的是选择硅凝胶,例如wacker SILGEL 612A&B,密度0.97g/cm3,与泡沫硅橡胶之间有较强的接着力;凝胶部与多孔部的厚度比约1:1。闭孔泡沫硅橡胶具有理想的低硬度、快速回弹的特性,配合低硬度、高效缓冲、皮肤接触舒适的硅凝胶,可有效地分散压力,更好地匹配患者的轮廓,提升佩戴的舒适度和适配性,且可适当降低硅凝胶的力学性能指标(如高回弹特性,因为泡沫硅橡胶具有高回弹特性);同时,由于泡沫硅胶的密度仅为凝胶部密度的1/3~1/2,相对于全部由凝胶制成的方案,密封件的重量可以降低20%~25%,使佩戴更轻盈、舒适。
采用这种双层结构不仅能降低填充体300的平均密度、整体重量、成本,而且多孔部301还提供了额外的缓冲作用,能提升填充体300整体的压缩回弹性,改善口罩1的密封性和舒适性,与采用纯多孔部301的结构相比,表层为凝胶部302,其接触皮肤更舒适。
如图3、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填充体300为凝胶部302和多孔部301分段式的结构,即在密封层200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凝胶部302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多孔部301,并且,该凝胶部302的首尾两端分别与多孔部301的首尾两端连接,凝胶部302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材质,多孔部301由具有多孔结构的缓冲材质制成,其密度小于0.5g/cm3,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预先经模腔发泡制成的PU海绵、EVA海绵、或泡沫硅胶。凝胶部302与多孔部301之间的衔接处不存在高度差,两者衔接处为自然过渡,凝胶部302由于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凝胶部302的首尾两端有一部分流动至多孔部301,并且固化后和多孔部301形成为一体。在一实施方式中,凝胶部302设置于第一密封部201,多孔部301设置在第二密封部202和第三密封部20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凝胶部302设置于第一密封部201和第二密封部202,多孔部301设置于第三密封部203。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密封件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由凝胶部302填充的部分能保证有效的密封,特别是在鼻梁部,而由多孔部301填充的部分可有效提升佩戴时皮肤接触的舒适性。
上述密封件,采用立体式的闭环状结构,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密封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紧密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从而实现动态密封,配置有该密封件的呼吸界面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并且佩戴舒适,不会出现由于佩戴时间长而引起的不适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密封件,用于被配置在呼吸界面装置的罩体的背面边缘或靠近边缘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呈中心开口的闭环结构,所述密封件的两侧关于一竖直面对称,所述密封件为弹性密封件以使被配置于呼吸界面装置时能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匹配佩戴者脸部皮肤的轮廓,实现动态密封;
所述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部,包括适于密封佩戴者鼻梁接触区的凹部及连接于所述凹部两侧的适于密封佩戴者鼻部两侧的接触区的凸起部,所述凹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部的厚度;
第二密封部,沿所述第一密封部两侧延伸,用于密封佩戴者口、鼻部两侧脸部的接触区;
第三密封部,连接于所述两侧的第二密封部之间,用于密封佩戴者下唇以下或下巴部位的接触区的皮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厚度自所述第一密封部至所述第三密封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罩体连接且中空的密封层及包裹密封在所述密封层内的填充体,所述填充体为凝胶部、多孔部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包括第一密封层及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正面连接于所述罩体的背面,所述第一密封层沿宽度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层的背面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填充体的密封空间,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所述第一密封层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通过热压、超声波焊接或高周波焊接与所述第二密封层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密封层的边缘形成边缘密封部以将所述填充体完全包裹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第二密封层通过粘结剂或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罩体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均为热塑性聚合物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合物薄膜为TPU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3mm~0.2mm,邵氏硬度为30HA~100HA,极限拉伸强度为6000PSI~12000PSI,极限拉伸率为300%~80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层为表层织物与TPU薄膜复合形成的复合层,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佩戴时所述表层织物与佩戴者的脸部皮肤贴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为凝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为硅凝胶,所述硅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1MPa。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为聚氨酯凝胶,所述聚氨酯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1MPa。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为水凝胶,所述水凝胶的锥入度为40~150,拉伸强度为0.2MPa~5MPa。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的压缩回复率为100%,压缩回弹速率为6mm/s至40mm/s。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的压缩回弹速率大于20mm/s。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为多孔部,所述多孔部为泡沫硅胶、EVA海绵或聚氨酯海绵。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包括多孔部和凝胶部,所述凝胶部和所述多孔部在所述密封层内层叠设置且形成双层结构,所述多孔部位于靠近所述呼吸界面装置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并且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10~1: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3~1:1。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并且所述凝胶部的厚度与所述多孔部的厚度比为1:1~3:1。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包括多孔部和凝胶部,所述凝胶部和所述多孔部为分段式结构,所述凝胶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多孔部的两端相连。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多孔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及第三密封部,或者所述凝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及第二密封部,所述多孔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密封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7或2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部包括聚氨酯海绵、泡沫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24.一种呼吸界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密封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呼吸界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界面装置为口罩、氧气面罩、麻醉面罩、正压通气呼吸面罩、自吸过滤式呼吸器、防毒面具中的任意一种。
CN201721153609.8U 2017-09-08 2017-09-08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Active CN207666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609.8U CN207666047U (zh) 2017-09-08 2017-09-08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53609.8U CN207666047U (zh) 2017-09-08 2017-09-08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6047U true CN207666047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5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53609.8U Active CN207666047U (zh) 2017-09-08 2017-09-08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60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7011A (zh) * 2018-10-15 2019-01-01 管飞 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检查管的麻醉面罩
CN109480354A (zh) * 2017-09-08 2019-03-19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114073348A (zh) * 2020-08-17 2022-02-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密封条、呼吸器以及密封条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0354A (zh) * 2017-09-08 2019-03-19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109107011A (zh) * 2018-10-15 2019-01-01 管飞 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检查管的麻醉面罩
CN114073348A (zh) * 2020-08-17 2022-02-22 3M创新有限公司 密封条、呼吸器以及密封条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0354A (zh)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207666047U (zh)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203873053U (zh) 一种带有e-PTFE微孔膜的口罩
CN207604525U (zh)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100522288C (zh) 利用含多层弹性翻盖的呼气阀的过滤性面罩
CN208211533U (zh) 弹性体鼻夹片及具有该弹性体鼻夹片的口罩
CN111182941B (zh) 用于接触活组织的装置和方法
CN205214282U (zh) 一种口罩
CN207627759U (zh) 呼吸器框架及呼吸器
KR101361012B1 (ko) 마스크
WO2020073840A1 (zh) 柔性衬垫、呼吸用罩壳结构及呼吸界面接口
CN208490874U (zh) 文胸和女士背心
CN109172976A (zh) 呼吸用罩壳结构及呼吸界面接口
CN109480353A (zh) 密封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203913465U (zh) 一种用于口罩拆卸的元件
CN206995410U (zh) 一种乳腺外科术后胸带
CN205912941U (zh) 一种口罩
CN204763512U (zh) 口罩
CN208228390U (zh) 一种新型中药口罩
CN206443256U (zh) 气密性舒适型口罩
CN106307712B (zh) 一种口罩
CN210353313U (zh) 一种口罩
CN213155045U (zh) 一种具备气垫功能的床垫
US2022018426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acting living tissue
CN211798129U (zh) 呼吸面罩缓冲垫及基于该缓冲垫的呼吸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