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5851U -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5851U
CN207665851U CN201721421909.XU CN201721421909U CN207665851U CN 207665851 U CN207665851 U CN 207665851U CN 201721421909 U CN201721421909 U CN 201721421909U CN 207665851 U CN207665851 U CN 207665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st
mousetrap cell
mousetrap
trap devic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19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甜
蒋刚彪
刘永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irs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irs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irs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irs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19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5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5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58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第二诱捕单元以及害虫收集单元;第一诱捕单元与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第二诱捕单元与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诱捕单元与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处;第一诱捕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第一诱捕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第二诱捕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缺口,第二诱捕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诱捕单元的表面设置的吸引层可对害虫吸引到色诱的效果;同时,第二诱捕单元中吸附材料表面的吸虫剂可对害虫起到性引诱的效果,有效确保了良好的诱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害虫的泛滥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果蝇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性害虫。果蝇在其尾部有一根针,即产卵器。其成虫将产卵器刺入瓜果内产卵,幼虫生长蛀食瓜果肉,造成瓜果变黄,而后全部腐烂变臭,落瓜(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也会流胶、变畸形、口感苦涩,严重影响瓜(果)的品质和产量。
现有技术中,对于以果蝇为代表的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有以下几点:(1)、人工防治:及时把遭受果实蝇危害的果园的落果、烂果清除掉,可以采用深埋、焚烧、水烫等处理方法杀死果内幼虫,杜绝繁殖。(2)、诱杀雄虫:利用性引诱剂和专门的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减少雄性果实蝇数量,降低雌雄交配产卵数量。(3)、化学防治:采用农药防治,可使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0倍、90%的敌百虫稀释8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稀释1500倍,喷施杀虫。(4)、瓜果套袋:采用套袋保护是有效的物理防治措施,对瓜果用塑料薄膜或者纸袋等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提高瓜果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现有的防治方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人工防治工作量大,只能除掉部分幼虫,没法杜绝成虫危害;诱杀的方法只能引诱雄虫,而雌虫产卵没法杜绝,危害依然严重;化学防治用农药量大,时效短,必须3到5天喷施一次,还造成农药残留;瓜果套袋可以大大增加防治效果,但是,比较繁琐,人工成本大,还会造成水果光合作用减弱,糖分积累减少,口感不佳。
因此,研发出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所述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第二诱捕单元以及害虫收集单元;
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
优选地,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形状为果实形状。
优选地,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虫部。
优选地,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还包括:挂环;
所述挂环挂在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上部,所述吸虫部挂在第一挂环上。
优选地,所述害虫诱捕装置还包括:挂钩;
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上部横截面积大于下部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孔状入口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和/或所述害虫收集单元通过卡扣和/或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通道为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通道为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20~25mm,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15~18mm,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数量为2~4个;
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14~18mm,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8~1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表面设置有吸引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所述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第二诱捕单元以及害虫收集单元;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诱捕单元的表面设置的吸引层可对害虫吸引到色诱的效果;同时,第二诱捕单元中吸附材料表面的吸虫剂可对害虫起到性引诱的效果,有效确保了良好的诱虫效果;第三,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连接,可及时增补吸虫剂,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害虫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诱捕单元1、孔状入口11、第二诱捕单元2、害虫收集单元3、挂环31、吸虫部32以及挂钩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1、第二诱捕单元2以及害虫收集单元3;第一诱捕单元1与害虫收集单元3连接且相通,第二诱捕单元2与害虫收集单元3连接且相通,第二诱捕单元2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诱捕单元1与害虫收集单元3的连接处;第一诱捕单元1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11,第一诱捕单元1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第二诱捕单元2的外侧设置有缺口,第二诱捕单元2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诱捕单元1的表面设置有吸引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吸引层可以是亮色的贴片,如黄色或橘黄色等鲜艳的颜色,将害虫吸引至第一诱捕单元1后,害虫可经由孔状入口11,进入第一诱捕单元1,然后再通过第一诱捕单元1与害虫收集单元3的连接通道,进入害虫收集单元3,实现良好的诱虫灭虫效果。
同时,第二诱捕单元2的内部所设置的吸附材料表面喷有吸虫剂,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一般会喷涂性引诱剂,从而吸引害虫,害虫通过第二诱捕单元2进入与害虫收集单元3相连通的通道,从而进入害虫收集单元3。进一步地,可将第二诱捕单元2表面的缺口设置成排列密致的栅栏状,这样可以使得吸附材料表面的吸虫剂散发开来,有效扩大吸引面积。第二诱捕单元2与第一诱捕单元1二者的双重诱捕配合,可起到对于害虫良好的诱捕效果,确保瓜果的品质,并且还不会造成农药残留。
第三,由于第二诱捕单元2是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诱捕单元1与害虫收集单元3的连接处的,当喷在吸附材料表面的吸虫剂扩散完全后,可以很方便的拆下第二诱捕单元2,重新向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涂吸虫剂即可。第二诱捕单元2增添吸虫剂方便快捷,有效确保了良好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防治成本。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有效优化第一诱捕单元1的诱捕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诱捕单元1的形状为果实形状。果实形状的第一诱捕单元1,可以对害虫起到形状引诱的技术效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将第一诱捕单元1设计为芒果形状或者番石榴形状等,对害虫进行形诱,形诱与上述的色诱、性引诱配合,起到更好地害虫防治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中,害虫收集单元3的内部设置有吸虫部32。当害虫通过第一诱捕单元1和/或第二诱捕单元2中后,为防止害虫从第一诱捕单元1和/或第二诱捕单元2的孔中飞出,起不到害虫防治效果;害虫收集单元3内部设置的吸虫部32,可吸引害虫经由通道进入害虫收集单元3后,害虫难以飞出,更好地确保了害虫诱捕的效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吸虫部32可以放置一些糖水,起到吸引害虫的效果。
为便于害虫收集单元3中吸虫部32的清洗、更换以及加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害虫收集单元3还包括:挂环31;挂环31挂在害虫收集单元3的上部,吸虫部32挂在第一挂环31上。
为便于害虫诱捕装置的悬挂以及取下,既要便于取下,又要便于固定且固定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还包括:挂钩4;挂钩4设置于第一诱捕单元1的上部。
为防止外界的雨水、露水等从第一诱捕单元1下部的孔状入口11进入害虫诱捕装置的内部,从而影响对于害虫的引诱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诱捕单元1上部横截面积大于下部横截面积。第一诱捕单元1上部的体积大,可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防止雨水、露水等进入而影响对害虫的引诱效果。
同理,为防止外界的雨水、露水等从第一诱捕单元1下部的孔状入口11进入害虫诱捕装置的内部,从而影响对于害虫的引诱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中,孔状入口11与第一诱捕单元1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凹槽。即使有雨水或者露水等飘入,在进入孔状入口11前,液体会先通过凹槽,便落入凹槽中,不会进入第一诱捕单元1的内部。
为便于第二诱捕单元2的拆卸和/或固定,同时兼顾以第二诱捕单元2可以稳定的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诱捕单元2与第一诱捕单元1和/或害虫收集单元3通过卡扣和/或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中,第一诱捕单元1与害虫收集单元3的连接通道为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诱捕单元2与害虫收集单元3的连接通道为第二连接通道;第一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第一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20~25mm,第一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15~18mm,第一连接通道的数量为2~4个;第二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第二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14~18mm,第二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8~10mm。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上宽下窄的结构设计,既可以确保害虫可以顺畅的飞入害虫收集单元3,同时还可以避免害虫在飞入后害虫收集单元3再按照飞入路线返回,而造成的灭虫效果差的技术缺陷。
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诱捕单元2的表面设置有吸引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吸引层可以是亮色的贴片,如黄色或橘黄色等鲜艳的颜色,吸引层与性引诱共同配合,将害虫吸引至第二诱捕单元2后进入第二诱捕单元2,进一步地优化了第二诱捕单元2的诱捕效果,实现良好的诱虫灭虫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诱捕单元1进行形诱和/或色诱,第二诱捕单元2设计为为栅栏形状的,其内部放有吸附材料,可以吸附引诱剂,主要用于扩大引诱的范围,可在吸附材料中喷施性引诱剂或者是糖水等引诱害虫的物质,害虫收集单元3主要用来诱杀和收集昆虫。第一诱捕单元1和第二诱捕单元2主要用来引诱,害虫收集单元3主要用来捕杀和收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害虫诱捕装置不仅诱捕剂添加简单,大大缩短收集瓶的清洗周期,还可以大大提高诱杀昆虫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害虫诱捕装置,所述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第二诱捕单元以及害虫收集单元;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诱捕单元的表面设置的吸引层可对害虫吸引到色诱的效果;同时,第二诱捕单元中吸附材料表面的吸虫剂可对害虫起到性引诱的效果,有效确保了良好的诱虫效果;第三,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连接,可及时增补吸虫剂,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害虫防治技术中存在着防治效果差、易造成农药残留、防治成本高以及影响瓜果品质的技术缺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害虫诱捕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第一诱捕单元、第二诱捕单元以及害虫收集单元;
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连接且相通,所述第二诱捕单元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孔状入口,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引层;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的表面喷有吸虫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形状为果实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内部设置有吸虫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还包括:挂环;
所述挂环挂在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上部,所述吸虫部挂在第一挂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诱捕装置还包括:挂钩;
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上部横截面积大于下部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状入口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和/或所述害虫收集单元通过卡扣和/或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通道为第一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诱捕单元与所述害虫收集单元的连接通道为第二连接通道;
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20~25mm,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15~18mm,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数量为2~4个;
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为一横截面为圆形的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上部的直径为14~18mm,所述第二连接通道下部的直径为8~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诱捕单元的表面设置有吸引层。
CN201721421909.XU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65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909.XU CN207665851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909.XU CN207665851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5851U true CN207665851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190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65851U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5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oper et al. Arthropod sampling methods in ornithology
Zerulla et al. On the overwintering ability of Drosophila suzukii in South Tyrol
KR101322341B1 (ko) 해충 포획용 다용도 콘트랩 장치
BR112013007511B1 (pt) Armadilha para captura de inseto prenhe autocida, armadilha autocida passiva e processo de monitoramento de vetores em uma área ambiental
CN210642093U (zh) 一种蛾类害虫诱捕器
CN209710880U (zh) 有机蔬菜种植大棚
CN210017544U (zh) 一种白蚁诱杀装置
Williams et al. Sampling, trapping and rearing oilseed rape pests and their parasitoids
CN203538175U (zh) 果蝇诱捕器
CN213369525U (zh) 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CN207665851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209983380U (zh) 太阳能灭蝇灭蚊灯
CN207639514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201167528Y (zh) 一种果实蝇诱捕器
CN111493039A (zh) 一种农业果树驱虫装置
CN206196742U (zh) 频振式太阳能灭虫灯
CN213306999U (zh) 用于诱捕飞行昆虫的诱捕装置
CN213095645U (zh) 诱捕器
CN104054749A (zh) 一种诱虫剂及捕虫装置
CN209330960U (zh) 一种环保灭蚊水箱
CN208129290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KR200469400Y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CN208875180U (zh) 一种螟蛾类和夜蛾类通用诱捕器
CN207083929U (zh) 一种精准led杀虫灯
CN206213075U (zh) 一种烟叶灭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