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5633U -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5633U
CN207665633U CN201721868670.0U CN201721868670U CN207665633U CN 207665633 U CN207665633 U CN 207665633U CN 201721868670 U CN201721868670 U CN 201721868670U CN 207665633 U CN207665633 U CN 207665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greenhouse
return
o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86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存堂
邱明红
韩红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co Greenland Ground Source Technolog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co Greenland Ground Source Techn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co Greenland Ground Source Technolog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co Greenland Ground Source Technolog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86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5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5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5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室外地源换热系统以及室内放热系统,室内放热系统包括有吸热水箱、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屋顶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温室屋顶上的第一放热管;地表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铺设到地面上的第二放热管;空间补温组件包括有第三放热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吸收地热对温室提供热能,其可极大程度地降低温室取暖对于电能的消耗。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三种放热组件,其中,屋顶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高层空间释放热能,地表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低层空间释放热能,空间补温组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温,这样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温室内各个区域温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取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是一种具有透光、保温、加湿功能的用于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其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温室的采光,一般会铺设大面积的透光玻璃,由于玻璃的保温性能较差,因此,温室内会设置功率较大的供暖系统。由于管道铺设等问题,温室内无法实现燃气采暖,因此,温室基本上都是采用电取暖的方式供暖,即设置一台或者多台电暖气,然后通过设置风机加速暖流的流通,从而实现温室供暖。
然而,上述采用的“点”供暖的方式在温室内容易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例如靠近电暖气或者是暖风出口的位置温度较高,远离电暖气或者暖风出口的位置温度较低,这种温度差异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另外,采用电暖方式,其虽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但是,其需要长时间运行,这样电能消耗就会非常大,这就成为了限制温室发展的瓶颈。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运行能耗较低、供暖均匀的温室用供暖系统,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的温室供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包括有用于获取地源热能的室外地源换热系统以及与所述室外地源换热系统热交换连接的室内放热系统,所述室内放热系统包括有吸热水箱、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
所述吸热水箱包括有出水口以及回水口;
所述屋顶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温室屋顶上的第一放热管、第一送水管以及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放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放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一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地表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铺设到地面上的第二放热管、第二送水管以及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放热管为PPR柔性管,所述第二放热管铺设于地面上、并形成有管网,所述第二放热管与所述第二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二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二循环回路;
所述空间补温组件包括有支架、第三放热管、第三送水管以及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放热管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放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送水管连接,所述第三放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三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三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三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三循环回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热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放热管采用并联方式与所述第一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热管为透明的玻璃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聚光透镜,所述聚光透镜为长方形菲涅尔透镜,所述聚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热管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放热管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放热管为铜管或者铝管,于所述第三放热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放热管导通或者关闭的控制阀门。
优选地,于所述第一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一总控阀门以及第一循环水泵;
于所述第二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二总控阀门以及第二循环水泵;
于所述第三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三总控阀门以及第三循环水泵。
优选地,所述吸热水箱为混凝土结构吸热水箱或者PVC塑料水箱;
于所述吸热水箱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能够吸收地热对温室提供热能,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温室取暖对于电能的消耗。并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三种放热组件,其中,屋顶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高层空间释放热能,地表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低层空间释放热能,空间补温组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温,这样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温室内各个区域温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吸热水箱2、第一放热管3、第二放热管4、
支架5、第三放热管6、聚光透镜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包括有用于获取地源热能的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以及与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热交换连接的室内放热系统。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包括有地源盘管,地源盘管设置在地表以下,通过热交换作用能够吸收土壤热量,室内放热系统能够吸收由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获取的热能。具体地,室内放热系统包括有吸热水箱2、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吸热水箱2内装有水,水吸收由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获取的热能后温度升高,高温水能够分别输送到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中,然后通过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将热能释放,从而实现温室的温度调节(供暖)。
在本实用新型中,吸热水箱2采用圆筒形结构或者长方体结构,吸热水箱2可以采用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结构的吸热水箱,或者是可以采用PVC塑料制成PVC塑料水箱,或者吸热水箱2还可以采用金属板材制成。
吸热水箱2是实现水加热的场所,在吸热水箱2加热后得到的高温水经过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释放热能后变成低温水,低温水回流至吸热水箱2内进行加热升温。为了降低吸热水箱2的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在吸热水箱2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由橡塑保温材料、玻璃棉保温材料或者发泡材料制成。
吸热水箱2包括有出水口以及回水口,出水口用于高温水的输出,回水口用于低温水的回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屋顶放热组件用于安装到温室靠近屋顶的位置上,屋顶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温室屋顶上的第一放热管3、第一送水管以及第一回水管,第一放热管3的一端与第一送水管连接,第一放热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回水管连接,第一送水管与出水口连接,第一回水管与回水口连接,第一放热管3通过第一送水管以及第一回水管与吸热水箱2形成有第一循环回路。第一放热管3设置在靠近屋顶的位置上,其通过一个安装架与温室的龙骨骨架实现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对屋顶放热组件还提出了如下结构优化:第一放热管3设置有多个,全部的第一放热管3采用并联方式与第一送水管以及第一回水管连接。
由于第一放热管3设置在靠近屋顶的位置上,为了避免第一放热管3影响采光,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放热管3采用了透明的玻璃管结构设计。
温室屋顶的结构如下:其包括有金属制的龙骨骨架,在龙骨骨架上设置了采光玻璃,龙骨骨架会对光照具有一定的遮挡作用,为了能够对被龙骨骨架遮挡的阳光进行有效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聚光透镜7,具体地,聚光透镜7为长方形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具有聚光以及改变光线传播路径的功能,将聚光透镜7设置于第一放热管3的上方,并设置到龙骨骨架的上侧,这样原本照射到龙骨骨架上的阳光(浪费)就会在聚光透镜7的作用下改变其传播路径进入到温室内(利用)。并且,聚光透镜7具有聚光作用,将聚光透镜7设置在第一放热管3的上方并与第一放热管3间隔设置,这样由聚光透镜7聚拢的光线就可以照射到第一放热管3上,由第一放热管3吸收太阳能后,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再释放到温室内。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地表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铺设到地面上的第二放热管4、第二送水管以及第二回水管,第二放热管4为PPR柔性管,第二放热管4铺设于地面上、并形成有管网,第二放热管4与第二送水管以及第二回水管连接,第二送水管与出水口连接,第二回水管与回水口连接,第二放热管4通过第二送水管以及第二回水管与吸热水箱2形成有第二循环回路。在地表放热组件中,第二放热管4的作用类似于现有技术中地暖管的作用,其铺设到温室地面上,能够对温室下层空间提供热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空间补温组件根据温室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在温室内如果局部空间温度较低,就可以将空间补温组件设置在该区域内。
空间补温组件包括有支架5、第三放热管6、第三送水管以及第三回水管,第三放热管6设置于支架5上,第三放热管6的一端与第三送水管连接,第三放热管6的另一端与第三回水管连接,第三送水管与出水口连接,第三回水管与回水口连接,第三放热管6通过第三送水管以及第三回水管与吸热水箱2形成有第三循环回路。由于空间补温组件需要经常改变其设置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送水管以及第三回水管采用了柔性管结构设计。
在空间补温组件中,第三放热管6为铜管或者铝管,铜管以及铝管具有非常良好的导热性,其能够将热能快速释放到空气中。于第三放热管6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三放热管6导通或者关闭的控制阀门,每一根第三放热管6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阀门,这样可以对空间补温组件的放热量进行调节,当需要降低空间补温组件放热量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阀门关闭一个或者多个第三放热管6,当需要增加空间补温组件放热量的时候,可以将全部的控制阀门打开。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三种放热组件,分别为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为了能够对上述三种放热组件分别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放热管3上设置有第一总控阀门以及第一循环水泵;在第二放热管4上设置有第二总控阀门以及第二循环水泵;在第三放热管6上设置有第三总控阀门以及第三循环水泵。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能够吸收地热对温室提供热能,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温室取暖对于电能的消耗。并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三种放热组件,其中,屋顶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高层空间释放热能,地表放热组件能够对温室低层空间释放热能,空间补温组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温,这样本实用新型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温室内各个区域温度的一致性,提高了植物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包括有用于获取地源热能的室外地源换热系统(1)以及与所述室外地源换热系统热交换连接的室内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放热系统包括有吸热水箱(2)、屋顶放热组件、地表放热组件以及空间补温组件;
所述吸热水箱包括有出水口以及回水口;
所述屋顶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设置到温室屋顶上的第一放热管(3)、第一送水管以及第一回水管,所述第一放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送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放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一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一循环回路;
所述地表放热组件包括有用于铺设到地面上的第二放热管(4)、第二送水管以及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二放热管为PPR柔性管,所述第二放热管铺设于地面上、并形成有管网,所述第二放热管与所述第二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二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二循环回路;
所述空间补温组件包括有支架(5)、第三放热管(6)、第三送水管以及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三放热管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三放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送水管连接,所述第三放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三送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回水管与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第三放热管通过所述第三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三回水管与所述吸热水箱形成有第三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热管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第一放热管采用并联方式与所述第一送水管以及所述第一回水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热管为透明的玻璃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聚光透镜(7),所述聚光透镜为长方形菲涅尔透镜,所述聚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热管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放热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放热管为铜管或者铝管,于所述第三放热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放热管导通或者关闭的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第一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一总控阀门以及第一循环水泵;
于所述第二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二总控阀门以及第二循环水泵;
于所述第三放热管上设置有第三总控阀门以及第三循环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水箱为混凝土结构吸热水箱或者PVC塑料水箱;
于所述吸热水箱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CN201721868670.0U 2017-12-27 2017-12-27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Active CN207665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670.0U CN20766563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670.0U CN20766563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5633U true CN207665633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7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8670.0U Active CN207665633U (zh) 2017-12-27 2017-12-27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5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ssanien et al. The evacuated tube solar collector assisted heat pump for heating greenhouses
CN104728979B (zh) 一种应用全天候太阳能供热的空调系统改造方法及设备
CN103314838B (zh) 蓄热-供热系统及其在水耕栽培上的应用
CN103141335A (zh) 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
CN204948942U (zh) 一种温室大棚的温度调节系统
CN202635230U (zh) 一种深埋式地源热泵的大棚温室冷热交换系统
CN107347517A (zh) 一种土壤蓄热与热管对流换热的系统及其换热方法
CN107750763A (zh) 一种日光温室的增温系统
CN201135060Y (zh) 利用太阳能控温的蔬菜大棚
CN108849698A (zh) 一种使用热泵的恒温水产养殖池
CN106052153B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器的冷热双供温室
CN104613531B (zh) 分离式热管平板太阳能室内供热系统
CN105104021A (zh) 一种用于设施栽培的太阳能增温系统
CN207665633U (zh) 温室用地源热泵系统
WO2018191832A1 (zh) 利用变频器或逆变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温室大棚种植的系统
CN206728740U (zh) 一种利用变频器或逆变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温室大棚种植的装置
CN108353698A (zh) 太阳热地热互补能源设施农业大棚
CN103032972B (zh) 一种用于温室的太阳能集热蓄热系统
KR200389779Y1 (ko) 태양열온수를 이용한 난방 플랜트
CN207083644U (zh) 一种土壤蓄热与热管对流换热的系统
CN206207761U (zh) 利用太阳能聚光器的冷热双供温室
CN205284422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栽培养殖补温系统
CN101629746A (zh) 天然空调
JP2004205184A (ja) 園芸用施設の加温装置及び加温方法
CN203942879U (zh) 一种温室太阳能采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