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4196U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64196U CN207664196U CN201721634734.0U CN201721634734U CN207664196U CN 207664196 U CN207664196 U CN 207664196U CN 201721634734 U CN201721634734 U CN 201721634734U CN 207664196 U CN207664196 U CN 2076641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exchanger fin
- tube
- connector
- connecting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首连接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其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其第一端与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封闭,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换热片对电池包散热而无连接结构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将电池包中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倍率大幅提高。
然而,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倍率的提高,导致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电芯发热量大幅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在电池包中设置新型的水循环换热片对电池包中的电芯散热,但是在使用上述换热片对电芯散热时,需要用到多个换热片,无法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循环水管连接换热片,即没有专用于连接换热片的连接结构,也没有现有技术可以作为参考,所以需要技术人员具体的设计,在保证换热片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循环水的顺畅流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用于连接换热片,使换热片能够与水循环设备连接,进行换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
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首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或,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或,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或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多个卡接接头,所述卡接接头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侧壁相对两侧的卡块;
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卡块用于与电池包中容纳电芯的电池框卡接。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还包括:外箱水管接头,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外接水管第二端连接;
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包的壳体固定,以及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优选的,前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相连;
其中,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包,其包括:
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框,所述电池框中容纳有电芯;
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相互交替叠片式连接;
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
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两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分别与多个换热片连接,且与多个换热片的连接结构相同;
其中,一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的首连接管的第一连接口,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的第二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的第三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三者能够连接成一条管道,能够通过首连接管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且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通过三个接口与换热片的进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水循环设备输送过来的水送入换热片;或者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分别与换热片的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换热片中的水送回水循环设备中;这样使用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就可以将多个换热片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成一个水循环的通路,使水能够在整个通路中循环的流动,进而能够带有电池包中电芯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循环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换热片将水中的热量送入电池包中,保证电芯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另外,由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构成的分体式的连接水路,在连接多个换热片时不受换热片摆放规整度的限制,即多个换热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可以不再一条直线上,连接时的活动空间大,对装配公差要求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首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尾连接管与卡接接头和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中间连接管与卡接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与换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出的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包括:首连接管1、中间连接管2以及尾连接管3;所述首连接管1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1,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1,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所述尾连接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3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31,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所包括的首连接管与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连接成一个供水通过的通道,用于将换热片和水循环设备连接成循环的水路,首连接管与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三者连接处需要密封处理,首连接管与水循环设备的连接处需要密封处理,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与换热片进水口或者出水口的连接处也需要密封处理,以保证整个水路的密封性。首连接管的两端最好设置成结构相同的连接头或者连接口,首连接管的管径可以根据具体设计需要进行设置,首连接管的材质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塑胶的,但是如果使用金属材料最好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其最佳的制造方法是采用塑胶材料注塑成型;中间连接管的数量需要与换热片的数量相匹配,即除去多个换热片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两个分别需要与手连接管和尾连接管连接,其余的都需要与中间接连接管连接,即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为换热片的数量减去二,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最好设置成不同的结构,最好设置成一个公头一个母头的结构,这样便于多个中间连接管的依次连接,中间连接管的长度需要根据换热片以及电池单元的厚度进行设置,中间连接管的管径可以与首连接管的管径相同,也可以根究流量的需要设置成预定的管径大小,制造中间连接管的材料可以是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或者塑胶材料;尾连接管的结构与中间连接管的结构类似,不过需要将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堵,作为首连接管与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连接成的水路的堵头,尾连接管的管径要求与中间连接管的相同,使用的材料也与中间连接管相同,尾连接管第二端的封堵结构可以是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使用封堵部件进行封堵,例如使用带有螺纹连接结构的盖子将第二端封堵,或者使用沾有胶水的塞子封堵,这样可以使用中间连接管作为尾连接管使用,节省用于生产尾连接管的模具开发费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三者能够连接成一条管道,能够通过首连接管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且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通过三个接口与换热片的进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水循环设备输送过来的水送入换热片;或者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分别与换热片的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换热片中的水送回水循环设备中;这样使用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就可以将多个换热片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成一个水循环的通路,使水能够在整个通路中循环的流动,进而能够带有电池包中电芯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循环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换热片将水中的热量送入电池包中,保证电芯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另外,由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构成的分体式的连接水路,在连接多个换热片时不受换热片摆放规整度的限制,即多个换热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可以不再一条直线上,连接时的活动空间大,对装配公差要求低。
如图2-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首连接管1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均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所述尾连接管3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尾连接管第二端32为封堵状态。
具体的,可以使用塑胶材料制造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和尾连接管,直接通过注塑的成型方式制出首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快速管接头结构,直接通过注塑的成型方式做出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管接口结构,第二端快速管接头结构,以及尾连接管的第一端的管接口结构。其中快速管接头结构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例如圆形管头的一周设置凸起的卡块;管接口的结构也可以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管接口形式,例如在管口内边沿处设置连接凹槽的管接口结构。其中,外接水管接头可以是常用于连接胶管或者尼龙管的接头,快速管接头可以是公接头,管接口为母接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和尾连接管的端口结构为: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具体的,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和尾连接管的生产方式以及用料,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快速管接头结构以及管接口结构也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片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卡接接头5,所述卡接接头5包括连接管51和设置在连接管侧壁相对两侧的卡块52;其中,所述连接管51的第一端用于与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管5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11、第二连接口21或第三连接口31连接,所述卡块52用于与电池包中容纳电芯的电池框8卡接。
具体的,卡接接头主要的用途是连接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与换热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通过其卡块结构与电池框卡接,使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与换热片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使换热片也能够通过卡接接头与电池框进一步固定,对换热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具有向上的拉持力。此外,卡接接头的数量需要与换热片的数量相匹配,即每个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均连接一个卡接接头。
进一步的,为了使卡接接头稳固的分别与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连接,最好使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为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或者粘结;或者可以使卡接接头分别与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一体成型,不仅较少了连接的麻烦,也方便的生产。
如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片连接结构,还包括:外接水管6,所述外接水管6的第一端与所述首连接管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接水管6的第二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具体的,外接水管最好采用塑胶材料制造,可以是直管,在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弯头或者三通,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水管路连接的方式进行设置。
如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片连接结构,还包括:外箱水管接头7,所述外箱水管接头7的一端与所述外接水管6第二端连接;所述外箱水管接头7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包的壳体固定,以及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具体的,由于以保证换热片连接结构与电池包连接后的强度,换热片连接结构还需要与电池包的外壳体进行连接,另外换热片连接结构的外接水管还要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以增设一个外箱水管接头,该外箱水管接头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外箱水管接头结构,此外还需要保证外箱水管接头与外接水管以及与水循环设备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如图1和图6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中间连接管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相连;其中,中间连接管2的数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4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4的数量相同。
具体的,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的总数量需要与换热片的数量相同,这样才可以将每个换热片都连接在由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构成的水路中。其中首连接管的第一连接口、多个中间连接管的多个第二连接口以及尾连接管的第三连接口可以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可以根据多个换热片叠放时进水口或出水口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对应的连接口,例如相对的转动调整相邻两个中间连接管,使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口具有一定角度,进而与对应相邻的两个换热片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出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框8,所述电池框8中容纳有电芯9;多个换热片4,多个所述换热片4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相互交替叠片式连接;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1,所述首连接管1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11,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4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2,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1,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4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3,所述尾连接管3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3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3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31,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4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两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分别与多个换热片4连接,且与多个换热片4的连接结构相同;其中,一套所述换热片4连接结构的首连接管1的第一连接口11,与多个换热片4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2的第二连接口21与多个所述换热片4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3的第三连接口31与多个所述换热片4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4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换热片连接结构包括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三者能够连接成一条管道,能够通过首连接管与水循环设备连接,且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通过三个接口与换热片的进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水循环设备输送过来的水送入换热片;或者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以及第三连接口分别与换热片的出水口连接,能够将换热片中的水送回水循环设备中;这样使用两套换热片连接结构就可以将多个换热片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成一个水循环的通路,使水能够在整个通路中循环的流动,进而能够带有电池包中电芯所产生的热量,也可以循环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换热片将水中的热量送入电池包中,保证电芯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另外,由首连接管、中间连接管以及尾连接管构成的分体式的连接水路,在连接多个换热片时不受换热片摆放规整度的限制,即多个换热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可以不再一条直线上,连接时的活动空间大,对装配公差要求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首连接管,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所述首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用于与电池包内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中间连接管,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与首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尾连接管,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二端封闭,所述尾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连接口,用于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首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外接水管接头,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或,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第二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或,所述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第二端为管接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管接口结构,或所述尾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快速管接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卡接接头,所述卡接接头包括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侧壁相对两侧的卡块;
其中,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连接,所述卡块用于与电池包中容纳电芯的电池框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或第三连接口为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接水管,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首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接水管的第二端用于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箱水管接头,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外接水管第二端连接;
所述外箱水管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池包的壳体固定,以及与水循环设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中间连接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依次相连;
其中,中间连接管的数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数量相同。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电池框,所述电池框中容纳有电芯;
多个换热片,多个所述换热片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相互交替叠片式连接;
两套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两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分别与多个换热片连接,且与多个换热片的连接结构相同;
其中,一套所述换热片连接结构的首连接管的第一连接口,与多个换热片中位于第一侧最先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中间连接管的第二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中部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尾连接管的第三连接口与多个所述换热片中位于第二侧最后输入循环水的换热片的进水口或者出水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34734.0U CN207664196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34734.0U CN207664196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64196U true CN207664196U (zh) | 2018-07-27 |
Family
ID=6294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34734.0U Active CN207664196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641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59088A (zh) * | 2017-11-30 | 2018-04-24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2017
- 2017-11-30 CN CN201721634734.0U patent/CN2076641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59088A (zh) * | 2017-11-30 | 2018-04-24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CN107959088B (zh) * | 2017-11-30 | 2024-01-2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52451U (zh) | 一种液冷扁管连接结构 | |
CN105990621A (zh) |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 |
CN206379442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 | |
CN106711543A (zh) | 一种极耳水冷散热的电池模组 | |
CN205448787U (zh) | 套管式相变蓄能装置 | |
CN105910482B (zh) |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材料的蓄热器 | |
CN108346839A (zh) | 电池换热系统 | |
CN207664196U (zh)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CN106450570B (zh) | 电池模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6685506U (zh) | 软包电池组 | |
CN201964091U (zh) | 一种隔温水管的外保温管接件 | |
CN204424406U (zh) |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 |
CN203375861U (zh) | 一种热交换器 | |
CN207664194U (zh)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CN103904264B (zh) | 一种具有介质冷却和气体均衡功能的电池模块 | |
CN107681228A (zh) |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热管液冷散热装置 | |
WO2019179197A1 (zh) | 一种模块式相变储能换热器 | |
CN209312971U (zh) | 一种基于扰流的分流装置 | |
CN209544555U (zh) | 一种电池液冷板及液冷单元 | |
CN107959088A (zh) | 换热片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CN207938691U (zh) | 锂离子电池组模组盒、锂离子电池组及锂离子电池包 | |
CN207664195U (zh) | 换热片及电池包 | |
CN206076318U (zh) | 锂离子电池结构 | |
CN206116559U (zh) | 一种进出水方向可变的一体式电池包水冷结构 | |
CN207426069U (zh) | 一种高倍率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热管液冷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