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1559U - 一种面板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板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1559U
CN207661559U CN201721920629.3U CN201721920629U CN207661559U CN 207661559 U CN207661559 U CN 207661559U CN 201721920629 U CN201721920629 U CN 201721920629U CN 207661559 U CN207661559 U CN 207661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iffusion barrier
backboard
light
diffus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06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远军
康伟
黄世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poise Technology Z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06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1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1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1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板灯,包括:电源、背板、多个光源组件、扩散膜、扩散板及边框;其中,电源设置在背板上;背板与电源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槽,多个光源组件设置在容置槽内与背板连接,并与电源电连接;边框与背板连接,边框设置有透光口;扩散膜盖合容置槽的槽口,扩散膜的边缘部伸入背板与边框之间并固定;扩散板与边框连接并盖合透光口;多个光源组件与扩散膜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扩散膜与扩散板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多个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扩散膜及扩散板后,经透光口发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侧发光面板灯相比,省去导光板,降低了成本。与现有直下式面板灯相比,整灯的厚度变薄,节省了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面板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面板灯。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使用的根据其光源的设置位置及发光的角度的不同,面板灯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侧发光面板灯,一种为直下式面板灯。
侧发光面板灯的光源设置在灯具出光口的侧边,整灯厚度较薄。为实现均匀导光,侧发光面板灯通常包括扩散板及导光板。但是,使用导光板的成本很高。直下式面板灯的光源设置在灯具出光口的上方,由于光源直接仅通过扩散板扩散,发光面易形成光亮点,因此在结构上,只能将光源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拉开,从而避免亮点的现象,导致整灯的厚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灯,能够省略导光板的同时,使得整灯厚度变薄。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灯,包括:电源、背板、多个光源组件、扩散膜、扩散板及边框;其中,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背板与所述电源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槽,多个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背板连接,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边框设置有透光口;
所述扩散膜盖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伸入所述背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并固定;
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边框连接并盖合所述透光口;
多个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扩散膜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所述扩散膜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多个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所述扩散膜及所述扩散板后,经所述透光口发出。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容置槽方向延伸的折边;
所述背板通过所述折边与所述边框连接。
可选地,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外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折边及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依次搭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并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将所述折边及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固定在所述边框上。
可选地,还包括多个压块;
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二承载台;
沿所述第二承载台向所述透光口方向,所述边框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朝所述背板方向延伸;
所述扩散板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台相抵;
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多个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所述扩散板的边缘部形成挤压固定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扩散板接触的一端为圆滑的曲面。
可选地,所述压块的截面为L型结构;
所述L型结构的一个直边抵在所述第二承载台背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
所述L型结构的另一个直边横跨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扩散板的边缘部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子光源以及每个所述子光源的发光侧均设置有透镜;
所述透镜与所述扩散膜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垂直距离。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多个所述子光源排布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可选地,所述扩散膜与所述边框之间还设置有粘贴层;
所述扩散膜通过所述粘贴层与所述边框连接。
另外,可选地,所述边框通过型材拼接或者冲压成型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光源组件的发光路径上设置扩散膜和扩散板,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扩散膜及扩散板后,经透光口发出。光线经过扩散膜和扩散板时,使得光线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与现有侧发光面板灯相比,省去导光板,降低了成本。与现有直下式面板灯相比,整灯的厚度变薄,节省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源;20:背板;21:折边;30:光源组件;31:子光源;32:透镜;33:基板;40:扩散膜;50:扩散板;60:边框;61:第一承载台;62:限位凸起;63:第一紧固件;64:第二承载台;65:第一支撑部;66:第二支撑部;67:第二紧固件;70: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侧发光面板灯,整灯厚度较薄,但是,由于使用导光板,导致成本很高。直下式面板灯,由于光源仅通过扩散板扩散,为防止发光面易形成光亮点,因此在结构上,只能将光源与扩散板之间的距离拉开,从而避免亮点的现象,导致整灯厚度很厚。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灯,能够省略导光板的同时,使得整灯厚度变薄。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板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板灯,包括:电源10、背板20、多个光源组件30、扩散膜40、扩散板50及边框60。
其中,电源10设置在背板20上。背板20与电源10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槽,多个光源组件30设置在容置槽内与背板20连接,并与电源10电连接。边框60与背板20连接,边框60设置有透光口。扩散膜40盖合容置槽的槽口,扩散膜40的边缘部伸入背板20与边框60之间并固定。扩散板50与边框60连接并盖合透光口。
多个光源组件30与扩散膜40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扩散膜40与扩散板50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多个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通过扩散膜40及扩散板50后,经透光口发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光源组件30的发光路径上设置扩散膜40和扩散板50,且多个光源组件30与扩散膜40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扩散膜40与扩散板50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光源组件30发出的光通过扩散膜40及扩散板50后,经透光口发出。光线经过扩散膜40和扩散板50时,使得光线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与现有侧发光面板灯相比,省去导光板,降低了成本。与现有直下式面板灯相比,整灯的厚度变薄,节省了空间。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面板灯做详细的介绍。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容置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向远离容置槽方向延伸的折边21。背板20通过折边21与边框60连接。通过折边21可增大背板20与边框60之间的连接面积。当扩散膜40的边缘部伸入背板20与边框60之间时,折边21同时增加了背板20与扩散膜4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背板20与扩散膜40之间的连接力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框60通过型材拼接或者冲压成型制成。边框6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参见图3,边框60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61,第一承载台61外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凸起62。折边21及扩散膜40的边缘部依次搭接在第一承载台61上,并与限位凸起62相抵,通过第一紧固件63依次将折边21及扩散膜40的边缘部固定在边框60上。
通过限位凸起62可对折边21及扩散膜40进行限位,防止折边21及扩散膜40发生移动,影响连接。第一紧固件63包括但不限于螺钉。折边21、扩散膜40的边缘部及第一承载台61上设置有对应的螺孔。当折边21及扩散膜40的边缘部依次搭接在第一承载台61后,通过螺钉将两者固定在边框60上。
为增加扩散膜40与边框60之间的连接强度,扩散膜40与边框60之间还设置有粘贴层。扩散膜40通过粘贴层与边框60连接。在安装扩散膜40时,先通过粘贴层将扩散膜40粘贴在边框60上,然后,在扩散膜40上放置背板20并通过螺钉锁紧固定。粘贴层包括但不限于双面胶。
继续参见图3,面板灯还包括多个压块70。具体地,边框60上设置有第二承载台64。沿第二承载台64向透光口方向,边框60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部65及第二支撑部66,第一支撑部65及第二支撑部66朝背板20方向延伸。扩散板50搭接在第一支撑部65及第二支撑部66上,并与第二承载台64相抵。通过第二紧固件67将多个压块70固定在第二承载台64上,压块70与第一支撑部65对扩散板50的边缘部形成挤压固定结构。
举例来说,第二承载台64位于第一承载台61与透光口之间。通过第一支撑部65及第二支撑部66为扩散板50提供支撑。压块70的截面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一个直边抵在第二承载台64背向扩散板50的一侧。L型结构的另一个直边横跨第二承载台64与扩散板50的边缘部连接。第二紧固件67包括但不限于螺钉,L型结构的横跨第二承载台64的直边上设置有螺孔,第二紧固件67穿过螺孔与第二承载台64连接,以将压块70压紧在第二承载台64上,使得压块70与第一支撑部65对扩散板50的边缘部形成挤压固定结构。
继续参见图3,为了增大第二支撑部66支撑力矩,且防止第二支撑部66对扩散板50形成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66朝远离第一支撑部65的方向倾斜。第二支撑部66与扩散板50接触的一端为圆滑的曲面。
参见图1、图2及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光源组件30包括多个子光源31以及每个子光源31的发光侧均设置有透镜32。透镜32与扩散膜40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子光源31发出的光线先通过透镜32,透镜32将光线扩散后,再通过扩散膜40及扩散板50将光线扩散出来。透镜32、扩散膜40、扩散板50之间均相隔有距离,因此,子光源31发出的光线通过多次扩散从而形成均匀的发光面。其中,子光源31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多个子光源31按照阵列式排布。子光源31包括但不限于LED光源,阵列式排布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阵列排布。
继续参见图4,光源组件30包括基板33,多个子光源31排布在基板33上。基板33通过螺钉固定在背板20上。基板33包括但不限于铝基板、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等。基板33固定且贴合在背板20上,基板33与背板20之间的贴合处涂有导热硅脂,实现高功率散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光源组件的发光路径上设置扩散膜和扩散板,多个光源组件与扩散膜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扩散膜与扩散板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扩散膜及扩散板后,经透光口发出。光线经过扩散膜和扩散板时,使得光线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与现有侧发光面板灯相比,省去导光板,降低了成本。与现有直下式面板灯相比,整灯的厚度变薄,节省了空间。另外,通过压块第一支撑部对扩散板的边缘部形成挤压固定结构,无需在扩散板上设置螺孔,简化了安装步骤,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面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背板、多个光源组件、扩散膜、扩散板及边框;其中,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所述背板与所述电源相背的一侧上设置有容置槽,多个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与所述背板连接,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边框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边框设置有透光口;
所述扩散膜盖合所述容置槽的槽口,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伸入所述背板与所述边框之间并固定;
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边框连接并盖合所述透光口;
多个所述光源组件与所述扩散膜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所述扩散膜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具有第二垂直距离,多个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所述扩散膜及所述扩散板后,经所述透光口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容置槽方向延伸的折边;
所述背板通过所述折边与所述边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承载台外边缘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折边及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依次搭接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上,并与所述限位凸起相抵,通过第一紧固件依次将所述折边及所述扩散膜的边缘部固定在所述边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压块;
所述边框上设置有第二承载台;
沿所述第二承载台向所述透光口方向,所述边框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朝所述背板方向延伸;
所述扩散板搭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台相抵;
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多个所述压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对所述扩散板的边缘部形成挤压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朝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扩散板接触的一端为圆滑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的截面为L型结构;
所述L型结构的一个直边抵在所述第二承载台背向所述扩散板的一侧;
所述L型结构的另一个直边横跨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扩散板的边缘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子光源以及每个所述子光源的发光侧均设置有透镜;
所述透镜与所述扩散膜之间具有所述第一垂直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多个所述子光源排布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背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与所述边框之间还设置有粘贴层;
所述扩散膜通过所述粘贴层与所述边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通过型材拼接或者冲压成型制成。
CN201721920629.3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面板灯 Active CN207661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0629.3U CN20766155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面板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0629.3U CN20766155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面板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1559U true CN207661559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0629.3U Active CN207661559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面板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15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240A (zh) * 2018-11-13 2019-02-22 中山市鑫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灯
CN110578908A (zh) * 2019-08-15 2019-12-17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面板灯系统
KR200494812Y1 (ko) * 2021-06-25 2021-12-31 (주)지엘텍 Led 조명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3240A (zh) * 2018-11-13 2019-02-22 中山市鑫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灯
CN110578908A (zh) * 2019-08-15 2019-12-17 广州市雅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面板灯系统
KR200494812Y1 (ko) * 2021-06-25 2021-12-31 (주)지엘텍 Led 조명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1559U (zh) 一种面板灯
US20150219940A1 (en) Curve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1193660B2 (en) Optical element, a lighting apparatus and a lighting lamp with the lighting apparatus
TW20102486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6589145B2 (ja) 表示装置
CN105258027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472457A (zh) 电子组件、照明装置、显示装置
CN10624947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电视机
CN102459997A (zh) 光源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520410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06959534A (zh) 显示装置
CN103930712B (zh) 照明装置、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9188768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48567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amp installation device thereof
US82331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WO2019000554A1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7436507A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55111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205943350U (zh) 一种模组基板及显示设备
JPS6116658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012222A1 (zh) 照明装置
WO2020107897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5787474U (zh) 显示装置
CN201539792U (zh) 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943192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电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