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2440U -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2440U
CN207652440U CN201721712033.4U CN201721712033U CN207652440U CN 207652440 U CN207652440 U CN 207652440U CN 201721712033 U CN201721712033 U CN 201721712033U CN 207652440 U CN207652440 U CN 207652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ghting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ccess point
visibl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20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必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120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2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2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2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该系统包括:照明设备,内部设置有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的控制芯片,其中,所述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照明设备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所述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所述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所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中断的问题,打破了无线通信范围的局限,扩大了无线通信范围,进一步保证了无线通信的连续性及有效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连接)信号进行联网通信的方式应用地越来越普遍。然而,随着使用WiFi的用户越来越多,WiFi信号不稳定、上网速度慢、WiFi热点少等问题均慢慢凸显出来,使得通过WiFi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受到了制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现阶段,随着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照明设备也不再单纯以照明为目的,照明产业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的越来越普及又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让照明设备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目前,照明设备可以通过可见光信号进行无线通信,但是,现阶段带有可见光通信功能的照明设备在通过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时,经常会由于墙壁等物品的阻挡使得通信中断,进而使得通过照明设备进行通信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样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现阶段的无线通信技术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包括:
照明设备,内部设置有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的控制芯片,其中,所述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Light-Fidelity)两种通信方式;
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照明设备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所述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所述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照明设备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由当前双模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范围移动至另一接入点的通信范围时,所述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另一接入点,其中,所述另一接入点为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范围内的任一接入点;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其中,所述新照明设备与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前,原照明设备及所述移动终端间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后,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
所述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
可选地,所述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前,所述新照明设备及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重新建立的下行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控制芯片为LiFi-WiFi双模控制芯片。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包括:
链路建立模块,配置为通过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所述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通信链接,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作为通信的接入点,所述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和/或,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数据传输模块,配置为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通过所述下行可见光通信LiFi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
发光模块,配置为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通过在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该增设的控制芯片可以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一步,由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由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将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融合,并在照明设备和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信不但可以具备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的高带宽、高传输速率、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等优势,极大地提高通信质量,并且通过可见光信号的可视性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可见光信号通信障碍时,及时通过无线网络通信WiFi在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进行通信,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WiFi实时向照明设备发送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中断的问题,打破了无线通信范围的局限,保证了无线通信的连续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扩大了无线通信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模通信系统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模通信接入点切换前的通信链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切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无线通信网络WiFi链路切换示意图;以及
图6是根据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照明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相关技术中提及,目前人们通过WiFi信号进行联网通信的方式应用地越来越普遍。然而,随着使用WiFi的用户越来越多,WiFi信号不稳定、上网速度慢、WiFi热点少等问题均慢慢凸显出来,使得通过WiFi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受到了制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并且,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照明设备也可以通过可见光信号进行无线通信。但是,现阶段带有可见光通信功能的照明设备在通过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时,经常会由于墙壁等物品的阻挡使得通信中断,进而使得通过照明设备进行通信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同样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模通信系统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02至步骤S104:
步骤S102、通过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控制芯片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步骤S104、由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由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通过在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该增设的控制芯片可以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一步,由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由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将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融合,并在照明设备和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信不但可以具备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的高带宽、高传输速率、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等优势,极大地提高通信质量,并且通过可见光信号的可视性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可见光信号通信障碍时,及时通过无线网络通信WiFi在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进行通信,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WiFi实时向照明设备发送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中断的问题,打破了无线通信范围的局限,保证了无线通信的连续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扩大了无线通信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首先,在照明设备内部增设一种控制芯片,通过该控制芯片使得照明设备可以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具体还可以说,以照明设备内部增设的控制芯片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进而实现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的双模通信。在本实施例中,双模通信可以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
WiFi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 UHF(UI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或5G SHF(Superhigh Frequency,超高频)ISM射频频段。电子设备连接无线局域网时,通常情况下,无线局域网是有密码保护的,需要在电子设备上输入特定的加入密码,经过验证之后才能加入该无线局域网。此外,电子设备也可以无需通过密码验证直接加入无线局域网,此时的无线局域网没有密码保护,处于开放状态,这种情况下,任何在该无线局域网范围内的电子设备均可以连接该无线局域网进行无线通信。更多地,WiFi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所持有,其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更有人把使用IEEE 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就称为“无线保真”,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Wi-Fi是WLAN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通信方式还可以包括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LiFi技术又可以称为“光保真技术”,其是一种利用可见光波谱(如LED灯发出的光)进行数据传输的全新无线传输技术。具体地,LiFi是运用已铺设好的照明设备(如无处不在的LED灯),通过在照明设备上植入一个微小的控制芯片形成类似于AP(Access Point,无线访问接入点,或者说WiFi热点)的设备,使终端随时能接入网络。该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房间内照明设备的闪烁频率进行数据传输,即只要在室内打开照明设备,无需WiFi也可接入互联网。具体地,LiFi是通过可见光来实现无线通信的,即利用电信号控制照明设备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
本实施例将上述两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融合,通过两种无线通信协同作用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执行步骤S102,通过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可以是LiFi-WiFi双模控制芯片,由该控制芯片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本实施例的双模通信链接可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通过设置于照明设备内部的控制芯片(参见图2中双模通信模块)建立链接。在上述通信链接建立完成之后,进一步执行步骤S104,由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由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此时,在下行数据传输时,由于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照明设备发出的光信号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均能接收到该下行数据,使得数据传输具备了LiFi高带宽、高传输速率以及不受无线电干扰的优势,提高了通信质量。并且,正由于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传输下行数据时,需通过可见光信号,使得只有在照明设备发出的光信号所能到达的范围内才能接收到该下行数据,更从侧面上通过可视性限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照明设备和移动终端间可以通过已建立的双模通信链接进行通信。此时,当移动终端由当前双模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范围移动至另一接入点的通信范围时,当前双模通信中的照明设备所发出的光信号无法被移动终端接收到。此时,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间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由于无法成功接收照明设备的通信数据而失效,而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间的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仍旧有效。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首先将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从当前双模通信的接入点切换至另一接入点。其中,该另一接入点为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范围内的任一接入点。进一步,由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其中,新照明设备与切换后的接入点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之前,在原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还可以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保证了通信的连续性。
进一步,当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之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切换后的接入点。进而,由新照明设备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当新照明设备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移动终端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之前,新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通过重新建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步骤执行结束之后,移动终端与新照明设备间的双模通信链路已完全切换完成,在移动终端与新照明设备间的双模通信链路为重新建立的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和重新建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重新建立的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新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新照明设备也可以通过该重新建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以实现在移动终端与新照明设备间进行无线通信。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当双模通信链接的接入点发生变化(即接入双模通信链接的照明设备发生变化)时,移动终端脱离了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的通信范围(或者说移动终端脱离了原照明设备的照明范围),移动终端与原照明设备间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由于无法成功接收原照明设备的通信数据而失效,而移动终端与原照明设备间的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仍旧有效。此时,经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反馈,将移动终端与原照明设备间双模通信的方式转换为传统的AP(WiFi热点)接入,从而实现数据传输服务的连续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可以首先将原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的接入点由原照明设备切换至新照明设备,在新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然后,再将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的接入点由原照明设备切换至新照明设备,从而实现双模通信链接中接入点的完全切换,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系统进行具体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通过在照明设备中植入一个微小的控制芯片,使得照明设备可以具备无线通信功能,进而移动终端可以与照明设备间建立连接,从而加入无线通信网络。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了两个照明设备,即照明设备1和照明设备2。照明设备1和照明设备2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房间,通过房间墙壁的阻隔,两个照明设备间发出的可见光信号并不能互相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两个照明设备内部均设置有可以作为双模通信链接接入点的控制芯片。当用户携带移动终端处于照明设备1的照明范围时,首先,本实施例通过照明设备1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1与移动终端间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一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1发送上行数据。照明设备1也可以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本实施例的上行和下行无线通信链路为两个分别独立的通信链路,其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即在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传输上行数据的同时,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传输下行数据),也可以在某一固定时间段内仅通过上行通信链路传输上行数据,或者仅通过下行通信链路传输下行数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双模通信接入点切换前的通信链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1之间已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和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此时,若用户欲携带移动终端从照明设备1的照明范围移动至照明设备2的照明范围(即从接入点A的通信范围移动至接入点B的通信范围),则需要在照明设备2与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双模通信链接。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双模通信链路切换进行逐步阐述。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切换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用户携带移动终端从接入点A的通信范围移动至接入点B的通信范围时,移动终端脱离了原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的通信范围,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间1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由于无法成功接收照明设备1的通信数据而失效。而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1间的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仍旧有效。此时,经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反馈,将移动终端与照明设备1间双模通信的方式转换为传统的AP(WiFi热点)接入,从而实现数据传输服务的连续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可以在照明设备2与移动终端间建立新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以完成双模通信链接的第一步链路切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扩展。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携带移动终端从接入点A的通信范围移动至接入点B的通信范围,并在照明设备2(接入点B)与移动终端间已成功建立了新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此时,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其与照明设备1间的上行无线通信网络WiFi链路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并且,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其与照明设备2间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照明设备2与移动终端间建立上行无线通信网络WiFi链路,以完成双模通信链接的全部链路切换。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行无线通信网络WiFi链路切换示意图。如图5所示,照明设备2与移动终端间建立了双模通信链接。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重新建立的上行无线通信网络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2发送上行数据。照明设备2可以通过重新建立的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可见,本实施的上述方式可以在移动终端从接入点A的通信范围移动至接入点B的通信范围时,通过无线通信链路的转换与重建保证无线通信的连续性。
可见,本实用新型将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融合,并在照明设备和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信不但可以具备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的高带宽、高传输速率、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等优势,极大地提高通信质量,并且通过可见光信号的可视性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可见光信号通信障碍时,及时通过无线通信网络WiFi在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进行通信,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WiFi实时向照明设备发送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中断的问题,打破了无线通信范围的局限,保证了无线通信的连续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扩大了无线通信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与上述内容的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包括:照明设备,内部设置有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的控制芯片,其中,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移动终端,通过控制芯片与照明设备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照明设备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由当前双模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范围移动至另一接入点的通信范围时,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另一接入点,其中,另一接入点为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范围内的任一接入点;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其中,新照明设备与切换后的接入点相对应。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前,原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后,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切换后的接入点;新照明设备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新照明设备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前,新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通过重新建立的下行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控制芯片为LiFi-WiFi双模控制芯片。
此外,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设备,如图6所示,该照明设备包括:链路建立模块610,配置为通过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通信链接,其中,控制芯片作为通信的接入点,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和/或,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数据传输模块620,与链路建立模块610耦合,配置为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通过下行可见光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照明设备,还包括:
发光模块630,配置为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该增设的控制芯片可以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本实用新型的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进一步,由移动终端通过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由照明设备通过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将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融合,并在照明设备和移动终端间建立双模通信链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信不但可以具备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的高带宽、高传输速率、不受无线电信号干扰等优势,极大地提高通信质量,并且通过可见光信号的可视性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可见光信号通信障碍时,及时通过无线网络通信WiFi在照明设备及移动终端间进行通信,可以由移动终端通过WiFi实时向照明设备发送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信中断的问题,打破了无线通信范围的局限,保证了无线通信的连续性及有效性,进一步扩大了无线通信的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模通信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包括:
照明设备,内部设置有作为双模通信的接入点的控制芯片,其中,所述双模通信包括无线网络通信WiFi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两种通信方式;
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照明设备建立双模通信链接,其中,所述双模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及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向所述照明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和/或
所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由当前双模通信接入点的通信范围移动至另一接入点的通信范围时,所述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另一接入点,其中,所述另一接入点为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范围内的任一接入点;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其中,所述新照明设备与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前,原照明设备及所述移动终端间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新照明设备重新建立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后,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从当前接入点切换至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
所述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照明设备通过所述切换后的接入点与所述移动终端间重新建立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前,所述新照明设备及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重新建立的下行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为LiFi-WiFi双模控制芯片。
8.一种照明设备,包括:
链路建立模块,配置为通过照明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芯片在所述照明设备与移动终端间建立通信链接,其中,所述控制芯片作为通信的接入点,所述通信链接包括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和/或,下行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链路;
数据传输模块,配置为通过所述上行无线网络通信WiFi链路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和/或,通过所述下行可见光通信LiFi链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下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设备,还包括:
发光模块,配置为接收供电电源的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发出对应频率的可见光信号。
CN201721712033.4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Active CN207652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2033.4U CN207652440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2033.4U CN207652440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2440U true CN207652440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2033.4U Active CN207652440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2440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4946A (zh) * 2017-12-11 2018-05-0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方法及照明设备
CN109618220A (zh) * 2018-12-25 2019-04-12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无线投屏方法及无线投屏系统
CN11198808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LiFi的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应急照明设备
CN11215318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14790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系统、网关、家电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2672121A (zh) * 2019-10-16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投屏系统、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和投影显示设备
CN112887022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影像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超声设备
JP2023510637A (ja) * 2020-02-20 2023-03-14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高速セキュアハンドオーバ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4946A (zh) * 2017-12-11 2018-05-0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方法及照明设备
CN109618220A (zh) * 2018-12-25 2019-04-12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无线投屏方法及无线投屏系统
CN109618220B (zh) * 2018-12-25 2021-03-1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无线投屏方法及无线投屏系统
CN111988085A (zh) * 2019-05-24 2020-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LiFi的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应急照明设备
CN111988085B (zh) * 2019-05-24 2022-05-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LiFi的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应急照明设备
CN112153186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147909A (zh) * 2019-06-28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系统、网关、家电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2672121A (zh) * 2019-10-16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投屏系统、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和投影显示设备
CN112672121B (zh) * 2019-10-16 2023-02-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投屏系统、移动终端及控制方法和投影显示设备
CN112887022A (zh) * 2019-11-29 2021-06-01 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影像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超声设备
JP2023510637A (ja) * 2020-02-20 2023-03-14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高速セキュアハンドオーバ
JP7266759B2 (ja) 2020-02-20 2023-04-28 シグニファイ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高速セキュアハンドオー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2440U (zh)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及照明设备
CN107994946A (zh) 一种双模通信系统、方法及照明设备
Boucouvalas et al. Standards for indoor opt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4469660B (zh) 基于蓝牙的组网方法
CN106900079A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4199071B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获取定位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CN105591859B (zh) 为erps环动态调整阻塞端口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02310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TWI615047B (zh) 無線網路系統與無線網路連線方法
CN108199931A (zh) 一种家电控制方法与系统
Chen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TD-SCDMA 3G to TD-LTE-advanced 4G from 1998 to 2013
CN110381588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5392182B (zh) Wifi设备的网络配置信息的设置方法及系统
CN105430602A (zh) 一种组网方法及系统
CN110381557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6899461A (zh) 家庭网关和用于其的数据通信方法、智能家居系统
CN109863787A (zh) 照明故障处理
CN109729565A (zh) 一种无人机与控制器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337659A (zh)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监听消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4298179B (zh) 智能开关、智能控制网络及智能控制方法
TW202005321A (zh) 傳輸信號的方法、中繼設備和網路設備
CN103313395B (zh) 中继传输系统中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CN105578390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5425600A (zh) 一种基于Cobweb协议的家用低频率、无线双向数据传输组网方法
CN106130648A (zh) 智能双向中继系统及其信道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