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2308U -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 Google Patents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2308U
CN207652308U CN201721371806.7U CN201721371806U CN207652308U CN 207652308 U CN207652308 U CN 207652308U CN 201721371806 U CN201721371806 U CN 201721371806U CN 207652308 U CN207652308 U CN 207652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ance
power supply
business board
break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718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明
肖林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GREENNE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GREENNE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GREENNE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GREENNE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718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2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2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2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连接主控板、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通断控制模块;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背板电源的噪声和进行延时缓冲;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背板电源,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受控端还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业务板电源。所述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通断控制模块,进而控制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该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滤波缓冲保护模块具有上电缓冲功能,能很好的保护与该电路连接的器件,增强热插拔能力。

Description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电源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背景技术
框式通信设备通常由很多单板组成,包括主控板和业务板,主控板上有CPU和EPLD用于对通信设备各单板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当业务板发生故障时,主控需要对其进行断电,使得故障板不影响整机,以避免设备损坏。目前已有的主控板控制业务板断电的方式主要有2种:1)将主控板控制业务板通断的电信号接在电源模块的使能管脚,这种电路需要将控制信号接至所有的背板电源转的模块上的使能端,此种电路设计复杂,成本较高。2)使用主控板和业务板的CPU来监测控制业务板电源的通断,成本较高,需要业务板CPU的参与,不适用于低成本的集中式管理框式通信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一种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连接主控板、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通断控制模块;
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背板电源的噪声和进行延时缓冲;
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背板电源,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受控端还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所述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通断控制模块,进而控制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若所述逻辑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所述通断控制模块导通,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导通,反之,则所述通断控制模块断开,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3和场效应管Q1,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3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BC847ALT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FDS6681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断控制模块还包括分压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分压电阻R1和所述电容C1分别串联于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3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1和所述电容C1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主控板之间串联电阻R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和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熔断丝F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4,电容C3和场效应管Q2,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和共模电感L1;
所述熔断丝F1一端接所述背板电源,另一端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所述熔断丝F1接所述背板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3和电阻R4接地,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阻R4并联,所述电阻R2串联于所述熔断丝F1和所述电阻R4之间,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7串联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7并联,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串联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之间,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并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场效应管Q2的型号是IRF7452,所述共模电感L1的型号是P04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2和电容C8,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8串联于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8并联。
上述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和通断控制模块,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通断控制模块,进而控制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该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滤波缓冲保护模块具有上电缓冲功能,能很好的保护与该电路连接的器件,增强热插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的模块图;
图2~图3为一实施例中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各部分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一实施例中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的模块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连接主控板、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和通断控制模块20。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用于滤除背板电源的噪声和进行延时缓冲;
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输入端连接背板电源,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通断控制模块20的输入端,通断控制模块20的受控端连接主控板,通断控制模块20的输出端连接业务板电源。
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通断控制模块20,进而控制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若逻辑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通断控制模块20导通,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之间导通,反之,则通断控制模块20断开,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之间断开。
上述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和通断控制模块20,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通断控制模块20,进而控制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该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控制灵活,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具有上电缓冲和滤除背板电源的噪声功能,能很好的保护与该电路连接的器件,增强热插拔能力。该电路对业务板的结构框架要求较低,不需要业务板的CPU参与,在集中式管理的系统中优势尤为明显,可以很好的避免业务单板发生故障时影响至整机。
参见图2,在该实施例中,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包括缓冲模块101和第一滤波模块102,缓冲模块101包括熔断丝F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4,电容C3和场效应管Q2,第一滤波模块102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和共模电感L1,第一滤波模块102也可称为π型滤波网络。
熔断丝F1一端接背板电源,另一端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接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熔断丝F1接背板电源,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3和电阻R4接地,电容C3和电阻R4并联,电阻R2串联于熔断丝F1和电阻R4之间,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共模电感L1的第三端接地,电容C6和电容C7串联于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电容C6和所述电容C7并联,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通断控制模块20的输入端,共模电感L1的第四端接地,电容C4和电容C5串联于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之间,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电源电压经过熔断丝F1和稳压二极管D2稳压后,场效应管Q2当栅极为低电平的时候漏极输出背板电源电压,电容C3控制缓冲上电时间,背板电源电压再次经过第一滤波模块102,能很好的滤除共模噪声,对使用该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设备通过EMC测试大有裨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电容C3的大小来调节缓冲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场效应管Q2的型号是IRF7452,共模电感L1的型号是P0420。
参见图3,在该实施例中,通断控制模块20包括三极管Q3和场效应管Q1,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主控板,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3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输出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业务板电源。
主控板发出逻辑“1”的电源控制信号,三极管Q3进入饱和区,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压通过电阻R3拉低到地,场效应管Q1导通,背板电源电压经过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延时缓冲和滤波后,连接至业务板电源,从而控制业务板电源的“通”。主控板发出逻辑“0”的电源控制信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基极PN结均未打开,三极管Q3不工作,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场效应管Q1不导通,从而使背板电源与业务板电源之间断开,从而控制业务板的电源的“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三极管Q3的型号为BC847ALT1,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FDS6681Z。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断控制模块20还包括分压电阻R1和电容C1,分压电阻R1和电容C1分别串联于滤波缓冲保护模块10的输出端和电阻R3之间,分压电阻R1和所述电容C1并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三极管Q3的基极和主控板之间串联电阻R5。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103,第二滤波模块103的输入端接通断控制模块20的输出端,第二滤波模块103的输出端接业务板电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滤波模块103包括电容C2和电容C8,电容C2和电容C8串联于通断控制模块20的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电容C2和电容C8并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连接主控板、背板电源和业务板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缓冲保护模块、通断控制模块;
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用于滤除所述背板电源的噪声和进行延时缓冲;
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背板电源,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所述主控板通过逻辑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通断控制模块,进而控制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的通断:若所述逻辑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所述通断控制模块导通,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导通,反之,则所述通断控制模块断开,所述背板电源和所述业务板电源之间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模块包括三极管Q3和场效应管Q1,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主控板,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3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3的型号为BC847ALT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FDS6681Z。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模块还包括分压电阻R1和电容C1,所述分压电阻R1和所述电容C1分别串联于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3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1和所述电容C1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所述主控板之间串联电阻R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缓冲保护模块包括缓冲模块和第一滤波模块,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熔断丝F1,稳压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阻R2、电阻R4,电容C3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一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和共模电感L1;
所述熔断丝F1一端接所述背板电源,另一端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通过所述熔断丝F1接所述背板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容C3和电阻R4接地,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阻R4并联,所述电阻R2串联于所述熔断丝F1和所述电阻R4之间,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7串联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之间,所述电容C6和所述电容C7并联,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四端接地,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串联于所述共模电感L1的第二端和第四端之间,所述电容C4和所述电容C5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Q2的型号是IRF7452,所述共模电感L1的型号是P04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端接所述业务板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2和电容C8,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8串联于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电容C2和所述电容C8并联。
CN201721371806.7U 2017-10-23 2017-10-23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Active CN207652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1806.7U CN207652308U (zh) 2017-10-23 2017-10-23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71806.7U CN207652308U (zh) 2017-10-23 2017-10-23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2308U true CN207652308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3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71806.7U Active CN207652308U (zh) 2017-10-23 2017-10-23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23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0926A (zh) * 2018-11-08 2020-06-02 深圳市新格林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监测装置、电源监测方法和框式设备
CN112162508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框式设备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0926A (zh) * 2018-11-08 2020-06-02 深圳市新格林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监测装置、电源监测方法和框式设备
CN112162508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框式设备的上下电控制系统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2769A (zh) 一种弱电电力负载过压保护电路
CN207652308U (zh) 控制业务板电源通断的电路
CN107069953A (zh) 一种基于电源总线信息的监测系统
CN110018726A (zh) 使用二总线同时提供电源和进行通信的主站机装置
CN208239974U (zh) 使用二总线同时提供电源和进行通信的主站机装置
CN204462239U (zh) 一种过欠压一体化报警装置
CN207965806U (zh) 供电重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6952585A (zh) Led显示屏系统
CN208656767U (zh) 一种智能监控系统
CN103108081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sim卡检测控制装置
CN204028696U (zh) 空调器线控器的测试装置和系统
CN208112265U (zh) 充电器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206640394U (zh) 一种基于电源总线信息的监测系统
CN202522657U (zh) 接地线监测电路及系统
CN213661578U (zh) 负压保护电路
CN205071002U (zh) 光模块电源电路及通讯设备
CN204314443U (zh) 一种适用多种接地系统自动转换开关控制装置
CN207625285U (zh) 带迟滞功能的保护电路和供电系统
CN106773639B (zh) 电源模块正逻辑使能上电控制电路
CN205229962U (zh) 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2798970U (zh) Hdmi设备
CN205864075U (zh) 一种有源配电网智能终端蓄电池隔离监测装置
CN207612059U (zh) 芯片接口电路
CN205280807U (zh) 一种具有地线带电检测功能的电路装置
CN205583849U (zh) 隔离型直流电源屏监控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