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1992U -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51992U CN207651992U CN201721862374.XU CN201721862374U CN207651992U CN 207651992 U CN207651992 U CN 207651992U CN 201721862374 U CN201721862374 U CN 201721862374U CN 207651992 U CN207651992 U CN 207651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platform
- terminal
- cross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运行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固定层及用于固定电缆附件的电缆平台,所述电缆平台平行设于所述支撑固定层的上方,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电缆平台和与其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终端头不需安装在横担上,能在电缆平台上以竖立的方式安装,能够有效避免应力锥部位受力弯曲变形;且每相电缆附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更好地对应每相横担引出的导线位置,保证了引下线的通畅,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证足够的间隙距离;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承重,电缆平台的设计面积大,提供的空间多,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路运行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背景技术
干式终端头的安装方式虽然符合运行规程《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电力电缆运行规程》(1979)的要求,但不满足《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1253-2013)新规程5.6.7条的规定“预制式终端和接头等应保持直线状态,必要时采取刚性固定措施,特别避免附件应力锥部位受力弯曲变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干式电缆终端头的安装质量不良,且处于长期弯曲变形运行过程中,终端头应力锥部分电场出现畸变,局部位置场强过大,最终会导致击穿绝缘导致故障发生。但如果替换使用湿式终端头则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不能再原有杆塔面积上进行安装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用湿式终端头且占地面积小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安装于杆塔上;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固定层以及用于固定电缆附件的电缆平台,所述电缆平台平行设于所述支撑固定层的上方,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电缆平台和与其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电缆附件竖直安装于电缆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支撑固定层和电缆平台安装在杆塔上,在竖直方向形成多层结构,能够让占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用顶层的电缆平台固定电缆终端等电缆附件;支撑固定层及第一支撑机构为电缆平台提供侧向稳定支撑点,电缆附件竖立安装,每相电缆附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更好地对应每相横担引出的导线位置,保证了引下线的通畅,且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证足够的间隙距离;且电缆终端不需安装在横担上,能有效避免应力锥部位受力弯曲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附件包括电缆终端头以及终端避雷器,所述电缆终端头和终端避雷器均竖直安装于所述电缆平台上。架空导线与电缆终端头连接,实现架空导线转换电缆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终端头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的第一设备线夹,所述终端避雷器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的第二设备线夹。第一设备线夹与第二设备线夹的设置使得架空导线与电缆终端头和避雷器的连接更为便捷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平台包括与电缆终端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平台、与终端避雷器配合的第二安装平台以及用于提供操作空间的工作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与所述第二安装平台均位于工作平台的两侧。电缆终端头的安装位置毗邻避雷器,这些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电缆终端头安装支座在施工时再按实际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由若干平整铺设的钢板组成。工作平台的设置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可站立的空间条件,使工作人员操作更加便利,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时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为格构式钢梁结构。电缆平台的主受力结构采用格构式钢梁,受力合理,满足电缆平台的固定要求,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竖向结构以及加强结构,若干竖向结构平行设置于电缆平台和支撑固定层之间,所述加强结构设于相邻的竖向结构之间。竖向结构的设置支撑电缆平台并能够保持电缆平台位于水平的位置,加强结构的设置起到加强的作用,增加电缆平台的承重能力;另外,能够实现电缆平台的自承重,能够实现电缆平台的设计的面积变的更大,提供的空间可以更多,却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杆塔上设有若干横担以及耐张绝缘子串,所述耐张绝缘子串连接于横担上;架空导线从垂直于所述杆塔和横担所在平面连接至耐张绝缘子串,再转向下延伸至与电缆终端头、终端避雷器连接;实现架空线路转换电缆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横担上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线的防风合成绝缘子和横担合成绝缘子,所述防风合成绝缘子与所述横担垂直设置,所述横担合成绝缘子与所述横担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导线与杆塔之间的距离以及每相导线之间的距离满足规定的安全间隙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合成绝缘子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夹持导线的悬垂线夹。悬垂线夹的设置夹持架空导线,防止导线与杆身之间的间隙和每相导线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的检修工作时的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终端头不需安装在横担上,能在电缆平台上以竖立的方式安装,能够有效避免应力锥部位受力弯曲变形;且每相电缆附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更好地对应每相横担引出的导线位置,保证了引下线的通畅,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证足够的间隙距离。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承重,支撑固定层为电缆平台提供侧向稳定支撑点,能够实现电缆平台的设计面积变的更大,提供的空间可以更多,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电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杆塔的主视图。
图5为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固定层1以及用于固定电缆附件的电缆平台2,电缆平台2平行设于支撑固定层1的上方,相邻的支撑固定层1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机构3,电缆平台2和与其相邻的支撑固定层1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4;电缆附件竖直安装于电缆平台2上。本实施例中的电缆附件包括电缆终端头5以及终端避雷器6,电缆终端头5和终端避雷器6均竖直安装于电缆平台2上,电缆终端头5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7的第一设备线夹51,终端避雷器6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7的第二设备线夹61。
本实施例中,杆塔8上安装了六层支撑固定层1以及设于顶层的电缆平台2,在竖直方向形成多层结构,能够让占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用顶层的电缆平台2固定电缆终端等电缆附件;每相电缆附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更好地对应每相横担引出的导线位置,保证引下线的通畅,且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证足够的间隙距离。
如图3所示,电缆平台2包括与电缆终端头5配合的第一安装平台21、与终端避雷器6配合的第二安装平台22以及用于提供操作空间的工作平台23;第一安装平台21与第二安装平台22均位于工作平台23的两侧;工作平台23由若干平整铺设的钢板组成。电缆终端头5的安装位置毗邻终端避雷器6,这些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电缆终端头5安装支座在施工时再按实际进行打孔;工作平台23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可站立的空间条件,使工作人员操作更加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时的风险。
其中,第一支撑机构3为格构式钢梁结构,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竖向结构41以及加强结构42,若干竖向结构41平行设置于电缆平台2和支撑固定层1之间,加强结构42设于相邻的竖向结构41之间。电缆平台2承受的竖向荷载通过第一支撑机构3与第二支撑机构4传递,实现电缆平台1的设计的面积变的更大,提供的空间可以更多,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占地面积。
另外,如图4、图5所示,杆塔8上设有若干横担81以及耐张绝缘子串82,耐张绝缘子串82连接于横担81上;横担8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线7的防风合成绝缘子83和横担合成绝缘子84,防风合成绝缘子83与横担81垂直设置,横担合成绝缘子84与横担81平行设置;防风合成绝缘子8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夹持导线的悬垂线夹85。本实施例中的导线包括A相导线、B相导线、C相导线,横担包括A相横担、B相横担、C相横担。
采用本实施例的电缆平台2后,电缆终端头5与架空导线的连接方式有所改变。每相架空导线从垂直于杆塔8和横担81所在平面接至耐张绝缘子串82之后,再转向下以平行杆塔8的轴线方向延伸,通过防风合成绝缘子83和横担合成绝缘子84的支撑,这样可以保证导线7与杆塔8以及每相导线7之间满足规定的安全间隙距离,再一直延伸接至电缆平台2上的对应相序的终端避雷器6和电缆终端头5,到这为止完成了架空导线与电缆的连接,实现了架空转换电缆的过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安装于杆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支撑固定层以及用于固定电缆附件的电缆平台,所述电缆平台平行设于所述支撑固定层的上方,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电缆平台和与其相邻的支撑固定层间连接有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电缆附件竖直安装于电缆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附件包括电缆终端头以及终端避雷器,所述电缆终端头和终端避雷器均竖直安装于所述电缆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终端头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的第一设备线夹,所述终端避雷器上端设有用于夹持导线的第二设备线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平台包括与电缆终端头配合的第一安装平台、与终端避雷器配合的第二安装平台以及用于提供操作空间的工作平台;所述第一安装平台与所述第二安装平台均位于工作平台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由若干平整铺设的钢板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为格构式钢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竖向结构以及加强结构,若干竖向结构平行设置于电缆平台和支撑固定层之间,所述加强结构设于相邻的竖向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上设有若干横担以及耐张绝缘子串,所述耐张绝缘子串连接于横担上;架空导线从垂直于所述杆塔和横担所在平面连接至耐张绝缘子串,再转向下延伸至与电缆终端头、终端避雷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担上连接有用于支撑导线的防风合成绝缘子和横担合成绝缘子,所述防风合成绝缘子与所述横担垂直设置,所述横担合成绝缘子与所述横担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风合成绝缘子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夹持导线的悬垂线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62374.XU CN207651992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62374.XU CN207651992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51992U true CN207651992U (zh) | 2018-07-24 |
Family
ID=62876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62374.XU Active CN207651992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519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97807A (zh) * | 2019-04-12 | 2019-08-06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高压电缆终端实验平台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21862374.XU patent/CN2076519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97807A (zh) * | 2019-04-12 | 2019-08-06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高压电缆终端实验平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8201B (zh) |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 |
WO2012078073A1 (ru) | Переходная опора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в кабельную линию и воздушная линия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с такой опорой | |
CN203951136U (zh) | 架空输电导线与电缆的转接连线装置 | |
CN205116866U (zh) |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 |
CN104295147B (zh) |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的构架 | |
CN207651992U (zh) | 一种110千伏电缆户外终端平台 | |
CN101752805B (zh) | 用于地电位立杆的绝缘支架及作业方法 | |
CN105155907A (zh) | 耐张塔 | |
KR20150138741A (ko) | 배전선로용 완철 | |
CN201574616U (zh) | 35千伏四回路钢管杆 | |
CN201319483Y (zh) | 电缆终端杆 | |
CN107294034A (zh) | 电缆终端杆 | |
CN207260730U (zh) | 一种双回路电缆终端塔 | |
CN208479112U (zh) | 一种用于已建单回耐张塔的电缆引下专用杆 | |
CN116111495A (zh) | 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 | |
CN213980169U (zh) | 复合材料横担杆塔 | |
CN204174995U (zh) |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的构架 | |
CN203312636U (zh) | 一种220千伏户外gis双飞蜓出线布置结构 | |
CN107237535A (zh) | 一种输电线路用单侧横担耐张塔 | |
CN101771252B (zh) | 带电更换220kV紧凑型线路相间绝缘子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5888353B (zh) | 一种单相拉线耐张塔及其应用 | |
CN201191741Y (zh) | 三相导线绝缘固定支架 | |
CN219477434U (zh) | 一种变电站出线紧凑型布置结构 | |
CN217590185U (zh) | 一种单回路架空出站转电缆的门架结构 | |
CN216157294U (zh) | 电缆终端杆塔和输变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