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7617B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Google Patents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7617B CN103147617B CN201310048159.6A CN201310048159A CN103147617B CN 103147617 B CN103147617 B CN 103147617B CN 201310048159 A CN201310048159 A CN 201310048159A CN 103147617 B CN103147617 B CN 1031476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ross
- mobile jib
- cable terminal
- steel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多个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且此多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该钢管杆的占用空间小,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因而能够在道路中心绿化道或人行道中安装建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领域内的钢管杆,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背景技术
在用电负荷密集的城市或产业园区中,高压电力线路采用架空裸导线或埋地电缆的方式沿道路预留的绿化带或人行道建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建设方式。鉴于架空线路方式有建设成本低、输送容量大、运行维护方便等埋地电缆方式无法取代的优越条件,城市或产业园区中新建高压主干电力线路仍必须采用架空裸导线方式建设,至线路预留的分支点再将架空线转换为埋地电缆方式,而从裸导线转换为外层带绝缘保护层的埋地电缆之间则需要利用电缆终端头。
当前架空裸导线转埋地电缆的其中一种方法为采用电缆终端角钢塔,并通过湿式电缆终端头转换,即将电缆终端角钢塔上的架空裸导线引接出来后,顺沿加装在电缆终端角钢塔主材上的横担绝缘子向下至承载平台上的湿式电缆终端头,再转接至埋地电缆。该方法需采用电缆终端角钢塔,而且需沿角钢塔塔身外沿建设承载平台,其占地面积较一般角钢塔大,无法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因而无法在道路中心绿化带或者人行道建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该钢管杆占地面积小,能够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多个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且此多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中转横担设为三个,即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上横担、中横担及下横担均分别包括两根横担支臂,上横担与下横担各自的两根横担支臂之间具有夹角,所述上横担、中横担以及下横担在所述基准面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
所述横担支臂的下方均设有多个所述的横担绝缘子,每根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沿主杆的轴向并排设置。
所述的横担支臂下方均相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的电缆终端头。
所述的电缆终端头为湿式电缆终端头。
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还包括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杆的底部,所述的电缆终端头固定安装在该承载平台上。
所述的承载平台呈蝶形,所述电缆终端头沿所述承载平台两侧的外缘设置。
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还包括有终端避雷器,终端避雷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承载平台上,并与所述电缆终端头一一对应。
所述地线横担设于所述主杆的顶端,在地线横担与中转横担之间还设有双回路导线横担,该双回路导线横担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杆上。
所述的双回路导线横担包括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以及下导线横担,所述中导线横担的长度比上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长。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每个中转横担下方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及横担绝缘子,则架空裸导线经所述中转横担的导向后,顺沿横担绝缘子向下连至电缆终端头,并通过电缆终端头转接至埋地电缆;而由于不同的中转横担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则中转横担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也相互错开,因而,顺沿横担绝缘子向下连接至电缆终端头的不同的输电导线之间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因此所述钢管杆的占地面积小,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
2、所述上横担、中横担以及下横担在所述基准面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则进一步实现了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
3、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沿主杆的轴向并排设置,则使所述输电导线在经过横担支臂的导引后能够更为顺畅地沿着横担绝缘子向下连接至电缆终端头。
4、所述的横担支臂下方均相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的电缆终端头,电缆终端头能够将每根横担支臂所对应的架空裸导线转接至埋地电缆,进而实现输电导线埋地。
5、所述的电缆终端头为湿式电缆终端头,该湿式电缆终端头通过所述承载平台固定,便于运行维护,且安全稳定。
6、所述承载平台能满足湿式电缆终端头的固定,并为日常进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操作的检修维护人员提供了站立的平台,提高了检修维护人员的安全系数。
7、所述的承载平台呈蝶形,则能使安装在承载平台上的湿式电缆终端头与避雷器能够与每根横担支臂的方位相对应。
8、所述终端避雷器能使输电导线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9、所述双回路导线横担的中导线横担比上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长,即采用鼓型布置方式,该双回路导线横担用于支撑双回路输电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向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向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向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向示意图。
图7是图1中F向示意图。
图8是图1中G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杆,20、中转横担,21、上横担,22、中横担,23、下横担,30、地线横担,40、横担绝缘子,50、承载平台,60、湿式电缆终端头,70、终端避雷器,80、双回路导线横担,81、上导线横担,82、中导线横担,83、下导线横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包括主杆10、地线横担30以及三个中转横担20,所述中转横担20与地线横担30均固定安装在主杆10上,且此三个中转横担20沿主杆10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每个中转横担20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和多个横担绝缘子40,横担绝缘子40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10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10的底部,以垂直于所述主杆10的平面为基准面,不同的中转横担20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该钢管杆还包括有承载平台50,承载平台50通过角钢支撑而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杆10的底部。
其中,上述的电缆终端头为湿式电缆终端头60。上述的三个中转横担20分别为上横担21、中横担22和下横担23,上横担21、中横担22及下横担23均分别包括两根横担支臂,上横担21与下横担23各自的两根横担支臂之间具有45°的夹角,所述上横担21、中横担22以及下横担23在所述基准面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所述横担支臂的下方均设有多个所述的横担绝缘子40,每根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40沿主杆10的轴向并排设置,且横担支臂下方还分别设置一个相应的湿式电缆终端头60。所述的承载平台50呈蝶形,所述湿式电缆终端头60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50上,并且沿所述承载平台50两侧的外缘设置。在承载平台50上还固定安装有六个终端避雷器70,终端避雷器70位于湿式电缆终端头60的内侧,并与湿式电缆终端头60一一对应。所述地线横担30设于所述主杆10的顶端,在地线横担30与中转横担20之间还设有双回路导线横担80,该双回路导线横担80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杆10上。双回路导线横担80包括上导线横担81、中导线横担82以及下导线横担83,且中导线横担82的长度比上导线横担81、下导线横担83长。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上横担21、中横担22及下横担23下方分别设有相应的电缆终端头及横担绝缘子40,则架空裸导线经所述中转横担20的导向后,顺沿横担绝缘子40向下连至湿式电缆终端头60,并通过湿式电缆终端头60转接至埋地电缆;由于上横担21、中横担22以及下横担23在基准面上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则这些中转横担20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40在基准面上的投影也相互错开,因而,顺沿横担绝缘子40向下连接至湿式电缆终端头60的不同的输电导线之间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保持足够的间隔距离。因此所述钢管杆的占地面积小,能够在道路中心绿化带或人行道中安装建设,且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将输电导线简明顺畅地引向地底。其中,上述的架空裸导线与埋地电缆皆属于输电导线的范畴。
2、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40沿主杆10的轴向并排设置,则使所述输电导线在经过横担支臂的导引后能够更为顺畅地沿着横担绝缘子40向下连接至电缆终端头。
3、所述的横担支臂下方均相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湿式电缆终端头60,湿式电缆终端头60能够将每根横担支臂所对应的架空裸导线转接至埋地电缆,进而实现输电导线埋地。
4、所采用的湿式电缆终端头60通过所述承载平台50固定,便于运行维护,且安全稳定。
5、所述承载平台50能满足湿式电缆终端头60的固定,并为日常进行维护、检修、试验等操作的检修维护人员提供了站立的平台,提高了检修维护人员的安全系数。
6、所述的承载平台50呈蝶形,则能使安装在承载平台50上的湿式电缆终端头60与避雷器能够与每根横担支臂的方位相对应。
7、所述终端避雷器70能使输电导线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8、所述双回路导线横担80的中导线横担82比上导线横担81、下导线横担83长,即采用鼓型布置方式,该双回路导线横担80用于支撑双回路输电导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地线横担以及中转横担,所述中转横担与地线横担均固定安装在主杆上,所述中转横担设为三个,即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上横担、中横担及下横担均分别包括两根横担支臂,上横担与下横担各自的两根横担支臂之间具有夹角,以垂直于所述主杆的平面为基准面,所述上横担、中横担以及下横担在所述基准面的投影相互错开而呈“*”形,且此三个中转横担沿主杆的轴向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横担支臂的下方均设有多个横担绝缘子,每根横担支臂分别与其下方相应的横担绝缘子沿主杆的轴向并排设置,每个中转横担的下方均相应地设有电缆终端头,横担绝缘子设于电缆终端头的上方并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主杆上,所述电缆终端头设于主杆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担支臂下方均相应地设置有一个所述的电缆终端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终端头为湿式电缆终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杆的底部,所述的电缆终端头固定安装在该承载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平台呈蝶形,所述电缆终端头沿所述承载平台两侧的外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终端避雷器,终端避雷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承载平台上,并与所述电缆终端头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横担设于所述主杆的顶端,在地线横担与中转横担之间还设有双回路导线横担,该双回路导线横担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回路导线横担包括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以及下导线横担,所述中导线横担的长度比上导线横担、下导线横担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48159.6A CN103147617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48159.6A CN103147617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7617A CN103147617A (zh) | 2013-06-12 |
CN103147617B true CN103147617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854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48159.6A Active CN103147617B (zh) | 2013-02-06 | 2013-02-06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476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7596A (zh) * | 2016-09-26 | 2017-04-19 |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 采用k字型横担的双回架空输电线路电缆开断耐张塔 |
DE102018114357A1 (de) * | 2018-06-15 | 2019-12-19 | Ltb Leitungsbau Gmbh | Vorrichtung zum Halten und Herabführen von Leiterseilen einer Freileitung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13712A (en) * | 1981-01-07 | 1982-07-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Transmission iron tower with gas insulated bus |
CN201460375U (zh) * | 2009-07-27 | 2010-05-12 |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四回路正伞型电缆塔 |
CN201918688U (zh) * | 2010-11-02 | 2011-08-03 | 湖州电力局 | 电缆终端架 |
CN201963015U (zh) * | 2011-04-14 | 2011-09-07 | 山东中铁华盛机械有限公司 | 高压终端平台钢管杆 |
WO2012078073A1 (ru) * | 2010-12-10 | 2012-06-14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етевая Компания Едино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ы" (Оао "Фск Еэс") | Переходная опора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в кабельную линию и воздушная линия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с такой опорой |
CN202444226U (zh) * | 2012-02-20 | 2012-09-19 | 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复合式户外电缆终端转接站 |
CN203097394U (zh) * | 2013-02-06 | 2013-07-31 | 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
2013
- 2013-02-06 CN CN201310048159.6A patent/CN1031476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13712A (en) * | 1981-01-07 | 1982-07-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Transmission iron tower with gas insulated bus |
CN201460375U (zh) * | 2009-07-27 | 2010-05-12 |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四回路正伞型电缆塔 |
CN201918688U (zh) * | 2010-11-02 | 2011-08-03 | 湖州电力局 | 电缆终端架 |
WO2012078073A1 (ru) * | 2010-12-10 | 2012-06-14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Сетевая Компания Едино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ы" (Оао "Фск Еэс") | Переходная опора воздушной линии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в кабельную линию и воздушная линия электропередачи с такой опорой |
CN201963015U (zh) * | 2011-04-14 | 2011-09-07 | 山东中铁华盛机械有限公司 | 高压终端平台钢管杆 |
CN202444226U (zh) * | 2012-02-20 | 2012-09-19 | 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复合式户外电缆终端转接站 |
CN203097394U (zh) * | 2013-02-06 | 2013-07-31 | 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7617A (zh) | 2013-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531485U (zh) | 高压输电电缆终端杆 | |
CN104295147B (zh) | 一种适用于变电站出线的构架 | |
CN108756428A (zh) | 一种用于架空双回线路电缆t接引下的承台式窄基塔 | |
CN103147617B (zh)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
CN203961408U (zh) | 终端电缆塔和终端电缆塔组合 | |
CN204129145U (zh) | 一种10kV架空线路模拟试验平台 | |
CN206189980U (zh) | 一种通信与输电终端一体式杆塔 | |
CN206128808U (zh) | 一种新型单回路电缆终端塔 | |
CN104763208A (zh) | 高海拔地区110kV双回路新型蝶形钻越塔 | |
CN204691370U (zh) | 高海拔地区110kV双回路新型蝶形钻越塔 | |
CN203097394U (zh) | 能实现输电导线埋地的钢管杆 | |
CN202090629U (zh) | 一种用于日月山750kV变电站的主变进线“∏型”构架结构 | |
CN207260730U (zh) | 一种双回路电缆终端塔 | |
CN206302128U (zh) | 一种悬索拉线塔绝缘子串 | |
CN206004279U (zh) | 一种铁塔用避雷组件 | |
CN205046930U (zh) | 一种单回路正逆相序变换角钢塔 | |
CN202227763U (zh) | 紧凑结构杆塔 | |
CN102383639A (zh) | 紧凑结构杆塔 | |
CN208473424U (zh) | 一种用于架空双回线路电缆t接引下的承台式窄基塔 | |
CN202488071U (zh) | 一种耐张杆横担 | |
CN208479134U (zh) | 一种用于已建单回耐张塔的电缆引下设施 | |
CN207234360U (zh) |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防风偏装置 | |
CN216740925U (zh) | 四回路架空电缆终端塔 | |
CN204571445U (zh) |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钢管塔终端 | |
CN204571442U (zh) | 一种超高压输电线路终端钢管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