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1533U -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1533U
CN207651533U CN201721722418.9U CN201721722418U CN207651533U CN 207651533 U CN207651533 U CN 207651533U CN 201721722418 U CN201721722418 U CN 201721722418U CN 207651533 U CN207651533 U CN 207651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silicon
silicon cell
battery
perovskite
utilization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24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满良
王玉涛
童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ing Sum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Su Mi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Su Mi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Su Mi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224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1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1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1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包括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安装在自上而下所设置的上层玻璃层、中间玻璃层和下层玻璃层的间隙中,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设于晶体硅电池单元的上方,通过位于两侧的固定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太阳能电池可以充分发挥钙钛矿电池模组对300‑800nm波段光的吸收能力,和晶硅电池模组对400‑1200nm波段光的吸收能力,使太阳光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发电效率,提高电池的输出的电量。

Description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属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行业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晶硅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波段在300-800nm,其对300-400nm波段的光有很强吸收能力,对大于800nm波段的光吸收很弱。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波段在300-1200nm,其对400-1200nm的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对300-400nm波段的光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独利用两种电池制作组件发电时,会有短波或者长波的光能无法充分利用,考虑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透明的,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钙钛矿电池和晶体硅电池组合起来,设计了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包括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安装在自上而下所设置的上层玻璃层、中间玻璃层和下层玻璃层的间隙中,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设于晶体硅电池单元的上方,通过位于两侧的固定件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钙钛矿电池,所述的钙钛矿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依次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钙钛矿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与固定件相连,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固定在透明的第一封装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晶体硅电池,所述的晶体硅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依次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晶体硅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与固定件相连,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固定在透明的第二封装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晶体硅电池为双面晶体硅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与引出线相配合的电源连接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钙钛矿电池的数目与晶体硅电池的数目相同或者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封装层采用EVA树脂材料制作,所述的钙钛矿电池或晶体硅电池密封在EVA树脂材料形成的封装层中。
一种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位于不同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中的相同的钙钛矿电池单元或相同的晶体硅电池单元通过连接线串联连接作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太阳能电池可以充分发挥钙钛矿电池模组对300-800nm波段光的吸收能力,和晶硅电池模组对400-1200nm波段光的吸收能力,使太阳光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发电效率,提高电池的输出的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串联组合成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钙钛矿电池,2-晶体硅电池,301-导线,302-引出线,4-上层玻璃层,5-中间玻璃层,6-下层玻璃,701-第一封装层,702-第二封装层,8-固定件,800-电源连接点,9-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实施例,包括能够吸收300-800nm波段太阳光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和吸收400-1200nm波段的晶体硅电池单元,由于钙钛矿电池1是透明电池,因此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设于晶体硅电池单元的上方,通过位于两侧的固定件8连接在一起组合成了能够将太阳能的吸收波长扩大到300-1200nm的太阳能电池。由于800-1200nm波段的太阳光经过钙钛矿电池1的透射率为60%-80%,因此经上层钙钛矿电池1吸收后的太阳光照射到晶体硅电池2上,依旧满足晶体硅电池2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组合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够扩大所吸收太阳能的波长的范围,同时还能够提高同一波段的光电转化率,增加了光能利用率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发电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单元中采用的是双面晶体硅电池,背面用于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光进行发电,或者在所述的安装太阳能电池模组的下面设置与其相配合的反光装置,用于将光线反光至晶体硅电池的背面,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
为了保护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安装在自上而下所设置的上层玻璃层4、中间玻璃层5和下层玻璃层6的间隙中。所述的中间玻璃层5位于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之间,作为两者共同的基板,可节省材料。
由于钙钛矿电池1和晶体硅电池2使用时需要封装密封在保护层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钙钛矿电池1,所述的钙钛矿电池1的正负极通过导线301依次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钙钛矿电池1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302与固定件8上的电源接触点800相连,所述的钙钛矿电池1固定在透明的第一封装层701中。
同理,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晶体硅电池2,所述的晶体硅电池2的正负极通过导线301首尾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晶体硅电池2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302与固定件8上的电源接触点800相连,所述的晶体硅电池2固定在透明的第二封装层702中。
其中, 位于上层的钙钛矿电池1和位于下层的晶体硅电池2的正负极是按照相同的方向安装的,所述的钙钛矿电池1的数目与晶体硅电池2的数目相同或者不同。连接钙钛矿电池1或晶体硅电池2正负极的导线301采用焊带连接。
所述的封装层采用EVA树脂材料制作,所述的钙钛矿电池或晶体硅电池密封在EVA树脂材料形成的封装层中,从而使得钙钛矿电池或晶体硅电池不与氧气接触,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件8起到固定夹持作用,固定件8可采用各种轻质的金属材料,也可采用塑性的高分子材料。固定件8上与导出线302相配合的电源接触点800采用导电金属片制作,还用于后期的组合的电池组件时各个太阳能电池模组的连接。
如图2所示的根据以上所述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组合成电池组件的一种应用实施例,可将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同的钙钛矿电池单元或相同晶体硅电池单元通过连接线串联在一起,连接外电路进行发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和晶体硅电池单元安装在自上而下所设置的上层玻璃层、中间玻璃层和下层玻璃层的间隙中,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设于晶体硅电池单元的上方,通过位于两侧的固定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钙钛矿电池,所述的钙钛矿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依次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钙钛矿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与固定件相连,所述的钙钛矿电池固定在透明的第一封装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单元包括若干个晶体硅电池,所述的晶体硅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依次相连,其中首尾两端的晶体硅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通过引出线与固定件相连,所述的晶体硅电池固定在透明的第二封装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硅电池为双面晶体硅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与引出线相配合的电源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钙钛矿电池的数目与晶体硅电池的数目相同或者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装层采用EVA树脂材料制作,所述的钙钛矿电池或晶体硅电池密封在EVA树脂材料形成的封装层中。
8.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位于不同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中的相同的钙钛矿电池单元或相同的晶体硅电池单元通过连接线串联连接。
CN201721722418.9U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Active CN207651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2418.9U CN207651533U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2418.9U CN207651533U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1533U true CN207651533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2418.9U Active CN207651533U (zh) 2017-12-12 2017-12-12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1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49569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02969368B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
CN206757239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7938625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368522U (zh) 一种小功率太阳能电池组
CN20681966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6757240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1584423U (zh) 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259894Y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6250211U (zh) 一种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8039233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光伏组件
CN207651533U (zh) 一种增加太阳能波长利用率的组合太阳能电池模组
CN203521434U (zh) 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串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9920873A (zh) 一种全旁路保护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CN115101616A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8674150U (zh) 太阳能电池互联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07648670U (zh) 基于光伏玻璃的led灯具
CN209691768U (zh) 全旁路保护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CN209244038U (zh) 一种用于光伏幕墙的光伏组件
CN208256692U (zh) 一种多主栅电池片的光伏组件
CN203589056U (zh) 双面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08820717U (zh) 一种光伏发电瓦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6711907U (zh) 一种阵列式光伏电池板
CN206806343U (zh) 双面发电光伏组件
CN206349377U (zh) 防热斑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4

Address after: 224400 Hongkong Road, Fu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888

Patentee after: Funing Sumin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300 Fuhai Road 99, Tongzhou Bay Jianghai Linkage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tong Su Min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